湾韵丨作品(2024年11月6日)

珠海风度

□ 胡星灿

在我们谈论珠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是半城山海,千里云天?是长日无尽的盛夏,葳蕤如林的灯火?还是蜿蜒迤逦的海岸,飞鸟盘桓的岛屿?又或者是横亘汪洋的长桥,通江达海的港口?

似乎,我们谈论珠海时,总绕不开关于美的修辞,因为它的美如此直观、爽利、坦率,简直风驰电掣、扑面而来。但是,珠海之美,固然在山海间,在天地间,又何尝不在风土、人情、流俗间?而在物色摇曳的背后,珠海的人间世情或许更值得书写。

珠海,坐落在南海之滨,这本是一爿不甚廓落的天地,但从北宋开始,来自东、西、南、北的移民便迁居至此。不同的风云变幻、因缘际会汇集于此,使得该地颇有些“五方杂厝”的意味。此后,蚝镜澳开埠,番舶夷船麇集香山海域,它们或溯流而上、北通中原,或扬帆而下、直抵南洋,香山更成为贯通东西、华洋共存之处,也在全球海洋贸易网络中占据显要位置。是地理的契机,或许是历史的选择,在往后时代,香山逐渐蕴育出通变、机巧、果毅的气度。

南宋建炎年间,南雄珠玑巷人迁徙香山,因珠江口岸河流广布、海湾众多,他们便浮舟泛宅、沿岸而居,此后世代逐水而生,被称为疍民。《说文》曾云,“蜑”(通“疍”)即“南方夷也”,也就是未开化、未驯化的蛮夷。但时移事易,在混杂多元、山海比邻的香山,流寓至此的疍民早已学会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他们追逐浪花、出没风波,结网打渔、操舟来回,塑造出达观知命、尚勇通变的精神。清人李桦的《南河泛舟》就描摹了香山水上人家逐水草而居,自有一番天地的诗意图景:“水藻牵风漾浅沙,芦苇深处有人家。长堤晒网张渔具,密竹编篱种槿花。”而人类学家张寿棋更是收集斗门县的疍民歌谣,勾勒了黄金渔港疍民们的聪慧、狡黠与灵动,譬如歌谣《动物问答》就是一例:“(问)什么出世无脚踭?什么出海唔会返?什么无衣能抵冷?什么无脚住在田中间?(答)黄牛出世无脚踭。禾虫出海唔会返。田鸡无衣能抵冷。田螺无脚住在田中间。”

不仅如此,珠江水道蜿蜒密布,江河湖海连成一片,香山疍民除了在细流浅滩游走外,也奔赴大江大海。晚清时季,香山疍民在珠江口岸纵横驰骋,蔚为风尚,甚至有落草为寇者,龙盘虎踞、时隐时现,往来珠江水域的西人听之无不色变。而有趣的是,疍家人穿梭于帝国的边缘与毗邻的殖民情境,反倒因其漂流不居、四海为家的特性,模糊了帝国、故乡、我族的地理和心理疆域,从而呈现出因势利导、便宜行事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这种戏剧性的跨界,也“以身试法”地商榷了“华夷之辩”,更呼应了百年后顾颉刚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

如果说香山的江河湖海,给予疍民灵动、机敏与通变,那么其丰饶的商贾文化,则给予香山人另一重思维模式,那就是尊重协作、大而化之。

汉学家费正清曾有一个现在看来不甚正确的观念:中国长久以来是停滞的、静止的,唯有在西方冲击下,才不得已作出种种回应。他将这种模式称为“冲击-回应”。其实,若考察晚清时季的香山文化,便可发现这一观念值得商榷。嘉庆年间,前山寨(现珠海前山水道、十字门水道等地)成为进出内河、深入腹地的重要关隘,而来自中国、葡国、英国、南洋等地的商贩汇集于此,各色人种、语言、观念摩肩擦踵,香山人提前进入“现代时刻”。而所谓的“西方冲击”,在香山人看来,是一种日常、一种此在、一种俯拾皆是的流俗,他们与西人谈合作、论贸易、攀关系,也作为随从、杂役、翻译(尤其是为传教士)、买办穿针引线、往来沟通。在晚清帝国的余晖中,香山人频出异质文化,坦然接受风气变迁,使得所谓的“冲击”或“危机”,变得稀松平常、举重若轻。

更饶有趣味的是,面对西方情境,北方士人难免如临大敌、如鲠在喉,但居于斯、长于斯的香山人反倒有一种淡然处之、大而化之的心态。他们对西洋文明多好奇、少阻遏,多怀柔、少否定,重实用、少虚文,看见差异,并尽量弥合间距。很显然,这种大而化之的情感是香山的混杂语境塑造而成的,毕竟此地的汉人、西人分享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甚至并非香山人的丘逢甲,在途经珠海、澳门时,也写下诗句“春风吹化华夷界,真是葡萄属汉家”。在他笔下,珠澳不分彼此,华夷没有差别,虽是殖民者的葡萄牙也要在香山文化的熏染浸淫下归化汉家。

孔子有云:“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深受珠江水域与南中国海滋养而成的香山以及这里的人们,恰如孔子所言,有大智慧、大勇气。而如今,往昔匆匆过矣,珠海在继承香山文化时,更进一步拓展了海纳百川的一面,在张开怀抱,欢迎八方志士的同时,也凸显出大决心、大气魄。

胡星灿 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副教授,“华文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华文文学、文化及理论研究。曾在《文学评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自然

□ 彭 健

晨曦

黎明露煌煌晨曦,

红焉伫妙境无极。

芳菲妍繁英竞毕,

风光璨万象焕矣。

春景

柳色青青正可攀,

和煦葱倩置仙山。

海滨灵风吹紫烟,

心花怒放欲登天。

壶口

九曲狂涛壶口倾,

脱缰野马狂嘶鸣。

龙吟虎啸震雷霆,

壶中日月壮阔生。

大潮

滔汹涌铺天盖地,

浪狂飙轰雷沃日。

磅礴势,今胜昔,

弄潮奋楫行万里。

 

梅城尽染梅花香

□ 潘 艺

小院,墙角有棵红梅,窈窕娉婷,树冠散曲自然,宛若游龙。

我日日瞧她,看萼片展开,露红色花苞,凌寒傲雪,颗颗抖擞。立春,少量开放,再十天,朵朵小花挨挨擦擦,润贴枝头,粉团团、红馥馥,一树春意,院落淡雅清新。母亲笑道,满城尽是梅花香,踏春去。

墙角栽的原是樱桃,长了十来年,蓬蓬如盖,遮小半院落。五六月,最是热闹。小樱桃红了,颗颗晶莹诱人。各色鸟儿来觅食,啾啾唧唧,邕邕和鸣。前年秋,乡下来人,移栽了樱桃树,乡土田园开朗,不委屈她。

墙角空落落。母亲说:“昨儿听说,梅花升格为‘市花’,动员市民广种呢。”闻风响应,一株龙游梅填补了角落。

梅清瘦,怕栽不好,母亲小心伺候。过了严冬、酷暑,今春云蒸霞蔚,时与我眉飞色舞,貌似飘飘欲仙。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两任潜山知县,咏《画梅》诗祈望:“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尽成春”,好愿景!借“市花”风,城里城外,主要交通廊道、城市公园、景区景点、机关大院、村庄院落……梅花处处新,暗香迎春来。

“梅”绽梅城,声誉日隆,唱念做打,好戏连台。

天柱山脚,有梅园倚山观水,花开满坡,端的就是云锦落下来。向着阳,一树深红、一树浅红、一树白、一树绿、一树黄,数不尽地绽在枝头,像雪、似火、赛金、如碧玉,颜料桶被打翻了,一径泼洒下来。一色一色抱团,一团团又搂抱着,亲密地挤在一起。俯瞰,永远是大团大团的艳。惊艳!赏梅的人熙来攘往,梅香如故。

“母亲河”潜水六公堤段,一树树红梅,枕着大河,蜿蜒前行。棵棵梅树不挨着,无数小红花明艳艳地开。直梅枝枝向上,有青云之志,欲为霞满天?水尽头,高峰峻拔,山间梅聚拢浩大,而水边梅婉转依人。梅为媒,遥相应和,高山流水遇知音。

去岁国庆,雪湖公园分部开放,市民期待已久,普城欢庆,如今迎来第一春。明清时,雪湖片为儒学区,生员在此读书,曾建有舒王阁、文峰塔。北宋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常在舒王阁秉烛夜读,传为千古佳话。

梅花冷艳有傲骨,最得文人雅士欢心。文化厚重的雪湖怎可无此清友?梅城春讯,就来自雪湖梅花,最先凌寒开放。湖面春波涟漪,照梅花姿影,花漾波纹,清香随风远溢。

赏梅、入诗、入画是风雅事,雪湖盆景园前,绘画者潜心专注,梅渐渐开在纸上。

过小桥,且入园,眼前几十盆梅蕊吐放,虬枝苍劲,老桩新梅相搭,姿态万千,惊人和谐。就如欣赏绝妙的交响乐,或古典高雅、或大气磅礴、或绚丽、或哲思、或轻快活泼、或抒情委婉,感受不一而足,养眼又养心。逛雪湖,感觉有种江南美,至此江南风味更精致,妙哉!

每盆花都有挂牌,上有品种简介,下附一首古诗。如一盆绿梅附: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是绘画大师,他善于留白,思乡韵味却在结束的那一瞬间怦然而绽。

再看这盆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盆是“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一盆盆梅花,与一首首诗句,神韵似若合符节。艺术表现相融相通,想来是有道理的。

赏花乏了,就坐于六角亭中休憩,或去弧形平台扶栏远眺。这亭、台、园联为一体,卓立水中央。向东遥望,好大一片湖面。皖、潜二水被引入城,注入雪湖新的生命。以前一潭死水,摸上去硬硬的,气味不敢恭维。湖水有来有去,开闸排放,便随河汇入长江,补充的又是清水。

九孔桥横亘湖面,如长虹卧波,似出水蛟龙,又如一弯新月。入夜,灯彩上演,九孔“弦月”一字排开。我走,月亮也走,角度、远近有别,九孔月圆缺不一;月色也在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你方唱罢我登场,如童话般浪漫。当月华把爱恋洒满湖面,天上月、九孔月珠辉玉映,宠爱雪湖的人儿啊,怎能不陶醉?

长桥两侧,舒王阁、文峰塔正在复建。过些时日,白日登塔观湖,月夜登阁,复刻王安石秉烛夜读,不亦乐乎!

逢此胜事,梅城梅花来年再开,岂不更加傲雪怒放,清气满乾坤!

潘艺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副秘书长,《安庆日报·潜山周刊》主编。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省市报刊,曾获张恨水文学奖等奖项。

画苑            风雨无阻-港珠澳大桥     石英 裴兵   作品

大海有多深沉,我的诗就有多蓝(组诗)

□ 邓亚明

1

大海有多深沉,我的诗就有多蓝

对这座城市的抒写,

就有更多的切入方式和激情

每一丝海风每一朵浪花每一声鸥鸣

都是我对这座城市倾诉不完的爱

2

我是中午11点来到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

深秋的海滩依然有那么多人涌来

他们爬上那些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礁石

与高高站立的那座著名渔女雕像合影

解读这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就从一座石头雕像开始

3

我站在岸边眺望远处的海岛、大学城、贝壳状大剧院

那座横卧碧波之上清晰可见的大桥

仿佛一条跃出海面正在腾飞的蛟龙,自西向东

从这边的海舞向那边的海,

从一座城舞向另一座城

我隐隐听到山呼海啸不可阻挡的力量

4

我走进矗立海边造型独特的城博馆

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如一层层浪

一页页向我铺展开来

穿越一条又一条长长隧道,一束束灯光

照亮城市前行的每一步,

直抵她的最深处

我像一尾鱼,在大海的深处游弋

5

黄昏时分又一次来到海边漫步

夕阳从西边将城市的高楼投影在沙滩上

海水一次次涌上来,爬入一扇扇窗户

迷恋和窥看千家万户里的笑语欢声

晚风牵动椰树的裙角在玻璃幕墙上起舞

炫光灯下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身影

就像不知疲倦的浪花一样激情四射

而从海边食街漫溢出的烟火气

让我这个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异乡人

陶醉在这座城市浪漫而温馨的客厅里

邓亚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诗刊》《诗林》《绿风》《作品》等多家刊物发表诗作,出版诗集《南方风影》《雨水落在家园》两部。

 

珠海渔女(组诗)

□ 林荣芝

珠海渔女

在海的怀抱里,你伫立如初,

珠光宝气的身姿,倒映着晨曦与暮。

你的双眼,深邃而温柔,

仿佛藏着整个海洋的秘密,

和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

 

风,轻轻吹过你的发梢,

带着盐的味道,和远方的呼唤。

你静静地守望,岁月流转,

见证了多少相聚与别离,

却始终坚守着那份最初的誓言。

 

你是珠海的灵魂,也是爱的化身,

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中,

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

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情侣路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每一步都踏满了爱的痕迹。

海浪轻拍岸边,似是低语,

讲述着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关于相遇,关于陪伴,关于永恒。

 

手牵手,肩并肩,

情侣在这里留下足迹,

每一对眼眸中都闪烁着星光,

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彼此的承诺。

海风轻拂,带走了世俗的尘埃,

只留下两颗心的靠近,和灵魂的交融。

 

这条路,见证了无数的誓言,

有的随风而逝,有的刻骨铭心。

但无论如何,它总是那么美,

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希望,

在这条浪漫的路上,爱情永远是主角。

野狸岛

在这片被自然宠爱的土地上,

野狸岛静静地躺在碧波之中,

如同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

散发着原始而神秘的光芒。

 

树木葱郁,花香四溢,

小径蜿蜒,引领着探索的脚步。

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

似乎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关于成长,关于蜕变,关于重生。

 

情侣在此漫步,心灵得以净化,

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

找到了彼此的影子。

倾听着大自然的乐章,

感受生命的律动,和爱情的节奏。

野狸岛,成为恋人心中最温柔的记忆,

一个关于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梦幻之地。

林荣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理事。曾在《人民日报》《散文》《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萌芽》《小说界》《天津文学》《北方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百多万字。有二百多篇小说、散文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选载。曾获全国小小说园丁奖。

 

我的故乡我的歌(组诗)

□ 张 铎

麦浪

一群不谙世事的

乡下少女

在月光下

轻抚闪亮的发辫

孕育一种生命的果实

遭遇阳光

一片金黄

记忆

有个姑娘

见我不说话

总爱绞衣角

乡村的傍晚

炊烟弥漫开来

只一会儿就闻到了

她的味道

雪,纷纷扬扬

冬日

长辫子

一样的小河

无处寻觅

徘徊在坚冰上

隐隐约约

又听到了你

清脆的歌声

思念

把思念捻成丝

拧成绳子

把你捆起来

看你再跑

清明节

回不了老家

就在灶前点张纸

跪到忘了疼痛

鸟叫

不知鸟儿

在什么地方叫

我也叫了一声

鸟儿却不叫了

亲人

独自远行

想起远方的亲人

我跺了一下脚

不知他们

感觉到了没有

张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三地书》《榆钱儿》,散文诗集《春的履历》,评论集《塞上潮音》等。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湾韵丨作品(2024年11月6日)
珠海特区报 2024-11-06 01:42

珠海风度

□ 胡星灿

在我们谈论珠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是半城山海,千里云天?是长日无尽的盛夏,葳蕤如林的灯火?还是蜿蜒迤逦的海岸,飞鸟盘桓的岛屿?又或者是横亘汪洋的长桥,通江达海的港口?

似乎,我们谈论珠海时,总绕不开关于美的修辞,因为它的美如此直观、爽利、坦率,简直风驰电掣、扑面而来。但是,珠海之美,固然在山海间,在天地间,又何尝不在风土、人情、流俗间?而在物色摇曳的背后,珠海的人间世情或许更值得书写。

珠海,坐落在南海之滨,这本是一爿不甚廓落的天地,但从北宋开始,来自东、西、南、北的移民便迁居至此。不同的风云变幻、因缘际会汇集于此,使得该地颇有些“五方杂厝”的意味。此后,蚝镜澳开埠,番舶夷船麇集香山海域,它们或溯流而上、北通中原,或扬帆而下、直抵南洋,香山更成为贯通东西、华洋共存之处,也在全球海洋贸易网络中占据显要位置。是地理的契机,或许是历史的选择,在往后时代,香山逐渐蕴育出通变、机巧、果毅的气度。

南宋建炎年间,南雄珠玑巷人迁徙香山,因珠江口岸河流广布、海湾众多,他们便浮舟泛宅、沿岸而居,此后世代逐水而生,被称为疍民。《说文》曾云,“蜑”(通“疍”)即“南方夷也”,也就是未开化、未驯化的蛮夷。但时移事易,在混杂多元、山海比邻的香山,流寓至此的疍民早已学会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他们追逐浪花、出没风波,结网打渔、操舟来回,塑造出达观知命、尚勇通变的精神。清人李桦的《南河泛舟》就描摹了香山水上人家逐水草而居,自有一番天地的诗意图景:“水藻牵风漾浅沙,芦苇深处有人家。长堤晒网张渔具,密竹编篱种槿花。”而人类学家张寿棋更是收集斗门县的疍民歌谣,勾勒了黄金渔港疍民们的聪慧、狡黠与灵动,譬如歌谣《动物问答》就是一例:“(问)什么出世无脚踭?什么出海唔会返?什么无衣能抵冷?什么无脚住在田中间?(答)黄牛出世无脚踭。禾虫出海唔会返。田鸡无衣能抵冷。田螺无脚住在田中间。”

不仅如此,珠江水道蜿蜒密布,江河湖海连成一片,香山疍民除了在细流浅滩游走外,也奔赴大江大海。晚清时季,香山疍民在珠江口岸纵横驰骋,蔚为风尚,甚至有落草为寇者,龙盘虎踞、时隐时现,往来珠江水域的西人听之无不色变。而有趣的是,疍家人穿梭于帝国的边缘与毗邻的殖民情境,反倒因其漂流不居、四海为家的特性,模糊了帝国、故乡、我族的地理和心理疆域,从而呈现出因势利导、便宜行事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这种戏剧性的跨界,也“以身试法”地商榷了“华夷之辩”,更呼应了百年后顾颉刚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

如果说香山的江河湖海,给予疍民灵动、机敏与通变,那么其丰饶的商贾文化,则给予香山人另一重思维模式,那就是尊重协作、大而化之。

汉学家费正清曾有一个现在看来不甚正确的观念:中国长久以来是停滞的、静止的,唯有在西方冲击下,才不得已作出种种回应。他将这种模式称为“冲击-回应”。其实,若考察晚清时季的香山文化,便可发现这一观念值得商榷。嘉庆年间,前山寨(现珠海前山水道、十字门水道等地)成为进出内河、深入腹地的重要关隘,而来自中国、葡国、英国、南洋等地的商贩汇集于此,各色人种、语言、观念摩肩擦踵,香山人提前进入“现代时刻”。而所谓的“西方冲击”,在香山人看来,是一种日常、一种此在、一种俯拾皆是的流俗,他们与西人谈合作、论贸易、攀关系,也作为随从、杂役、翻译(尤其是为传教士)、买办穿针引线、往来沟通。在晚清帝国的余晖中,香山人频出异质文化,坦然接受风气变迁,使得所谓的“冲击”或“危机”,变得稀松平常、举重若轻。

更饶有趣味的是,面对西方情境,北方士人难免如临大敌、如鲠在喉,但居于斯、长于斯的香山人反倒有一种淡然处之、大而化之的心态。他们对西洋文明多好奇、少阻遏,多怀柔、少否定,重实用、少虚文,看见差异,并尽量弥合间距。很显然,这种大而化之的情感是香山的混杂语境塑造而成的,毕竟此地的汉人、西人分享着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甚至并非香山人的丘逢甲,在途经珠海、澳门时,也写下诗句“春风吹化华夷界,真是葡萄属汉家”。在他笔下,珠澳不分彼此,华夷没有差别,虽是殖民者的葡萄牙也要在香山文化的熏染浸淫下归化汉家。

孔子有云:“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深受珠江水域与南中国海滋养而成的香山以及这里的人们,恰如孔子所言,有大智慧、大勇气。而如今,往昔匆匆过矣,珠海在继承香山文化时,更进一步拓展了海纳百川的一面,在张开怀抱,欢迎八方志士的同时,也凸显出大决心、大气魄。

胡星灿 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副教授,“华文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华文文学、文化及理论研究。曾在《文学评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自然

□ 彭 健

晨曦

黎明露煌煌晨曦,

红焉伫妙境无极。

芳菲妍繁英竞毕,

风光璨万象焕矣。

春景

柳色青青正可攀,

和煦葱倩置仙山。

海滨灵风吹紫烟,

心花怒放欲登天。

壶口

九曲狂涛壶口倾,

脱缰野马狂嘶鸣。

龙吟虎啸震雷霆,

壶中日月壮阔生。

大潮

滔汹涌铺天盖地,

浪狂飙轰雷沃日。

磅礴势,今胜昔,

弄潮奋楫行万里。

 

梅城尽染梅花香

□ 潘 艺

小院,墙角有棵红梅,窈窕娉婷,树冠散曲自然,宛若游龙。

我日日瞧她,看萼片展开,露红色花苞,凌寒傲雪,颗颗抖擞。立春,少量开放,再十天,朵朵小花挨挨擦擦,润贴枝头,粉团团、红馥馥,一树春意,院落淡雅清新。母亲笑道,满城尽是梅花香,踏春去。

墙角栽的原是樱桃,长了十来年,蓬蓬如盖,遮小半院落。五六月,最是热闹。小樱桃红了,颗颗晶莹诱人。各色鸟儿来觅食,啾啾唧唧,邕邕和鸣。前年秋,乡下来人,移栽了樱桃树,乡土田园开朗,不委屈她。

墙角空落落。母亲说:“昨儿听说,梅花升格为‘市花’,动员市民广种呢。”闻风响应,一株龙游梅填补了角落。

梅清瘦,怕栽不好,母亲小心伺候。过了严冬、酷暑,今春云蒸霞蔚,时与我眉飞色舞,貌似飘飘欲仙。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两任潜山知县,咏《画梅》诗祈望:“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尽成春”,好愿景!借“市花”风,城里城外,主要交通廊道、城市公园、景区景点、机关大院、村庄院落……梅花处处新,暗香迎春来。

“梅”绽梅城,声誉日隆,唱念做打,好戏连台。

天柱山脚,有梅园倚山观水,花开满坡,端的就是云锦落下来。向着阳,一树深红、一树浅红、一树白、一树绿、一树黄,数不尽地绽在枝头,像雪、似火、赛金、如碧玉,颜料桶被打翻了,一径泼洒下来。一色一色抱团,一团团又搂抱着,亲密地挤在一起。俯瞰,永远是大团大团的艳。惊艳!赏梅的人熙来攘往,梅香如故。

“母亲河”潜水六公堤段,一树树红梅,枕着大河,蜿蜒前行。棵棵梅树不挨着,无数小红花明艳艳地开。直梅枝枝向上,有青云之志,欲为霞满天?水尽头,高峰峻拔,山间梅聚拢浩大,而水边梅婉转依人。梅为媒,遥相应和,高山流水遇知音。

去岁国庆,雪湖公园分部开放,市民期待已久,普城欢庆,如今迎来第一春。明清时,雪湖片为儒学区,生员在此读书,曾建有舒王阁、文峰塔。北宋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常在舒王阁秉烛夜读,传为千古佳话。

梅花冷艳有傲骨,最得文人雅士欢心。文化厚重的雪湖怎可无此清友?梅城春讯,就来自雪湖梅花,最先凌寒开放。湖面春波涟漪,照梅花姿影,花漾波纹,清香随风远溢。

赏梅、入诗、入画是风雅事,雪湖盆景园前,绘画者潜心专注,梅渐渐开在纸上。

过小桥,且入园,眼前几十盆梅蕊吐放,虬枝苍劲,老桩新梅相搭,姿态万千,惊人和谐。就如欣赏绝妙的交响乐,或古典高雅、或大气磅礴、或绚丽、或哲思、或轻快活泼、或抒情委婉,感受不一而足,养眼又养心。逛雪湖,感觉有种江南美,至此江南风味更精致,妙哉!

每盆花都有挂牌,上有品种简介,下附一首古诗。如一盆绿梅附: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是绘画大师,他善于留白,思乡韵味却在结束的那一瞬间怦然而绽。

再看这盆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盆是“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一盆盆梅花,与一首首诗句,神韵似若合符节。艺术表现相融相通,想来是有道理的。

赏花乏了,就坐于六角亭中休憩,或去弧形平台扶栏远眺。这亭、台、园联为一体,卓立水中央。向东遥望,好大一片湖面。皖、潜二水被引入城,注入雪湖新的生命。以前一潭死水,摸上去硬硬的,气味不敢恭维。湖水有来有去,开闸排放,便随河汇入长江,补充的又是清水。

九孔桥横亘湖面,如长虹卧波,似出水蛟龙,又如一弯新月。入夜,灯彩上演,九孔“弦月”一字排开。我走,月亮也走,角度、远近有别,九孔月圆缺不一;月色也在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你方唱罢我登场,如童话般浪漫。当月华把爱恋洒满湖面,天上月、九孔月珠辉玉映,宠爱雪湖的人儿啊,怎能不陶醉?

长桥两侧,舒王阁、文峰塔正在复建。过些时日,白日登塔观湖,月夜登阁,复刻王安石秉烛夜读,不亦乐乎!

逢此胜事,梅城梅花来年再开,岂不更加傲雪怒放,清气满乾坤!

潘艺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副秘书长,《安庆日报·潜山周刊》主编。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安徽日报》《安庆日报》等省市报刊,曾获张恨水文学奖等奖项。

画苑            风雨无阻-港珠澳大桥     石英 裴兵   作品

大海有多深沉,我的诗就有多蓝(组诗)

□ 邓亚明

1

大海有多深沉,我的诗就有多蓝

对这座城市的抒写,

就有更多的切入方式和激情

每一丝海风每一朵浪花每一声鸥鸣

都是我对这座城市倾诉不完的爱

2

我是中午11点来到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

深秋的海滩依然有那么多人涌来

他们爬上那些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礁石

与高高站立的那座著名渔女雕像合影

解读这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就从一座石头雕像开始

3

我站在岸边眺望远处的海岛、大学城、贝壳状大剧院

那座横卧碧波之上清晰可见的大桥

仿佛一条跃出海面正在腾飞的蛟龙,自西向东

从这边的海舞向那边的海,

从一座城舞向另一座城

我隐隐听到山呼海啸不可阻挡的力量

4

我走进矗立海边造型独特的城博馆

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如一层层浪

一页页向我铺展开来

穿越一条又一条长长隧道,一束束灯光

照亮城市前行的每一步,

直抵她的最深处

我像一尾鱼,在大海的深处游弋

5

黄昏时分又一次来到海边漫步

夕阳从西边将城市的高楼投影在沙滩上

海水一次次涌上来,爬入一扇扇窗户

迷恋和窥看千家万户里的笑语欢声

晚风牵动椰树的裙角在玻璃幕墙上起舞

炫光灯下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身影

就像不知疲倦的浪花一样激情四射

而从海边食街漫溢出的烟火气

让我这个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异乡人

陶醉在这座城市浪漫而温馨的客厅里

邓亚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诗刊》《诗林》《绿风》《作品》等多家刊物发表诗作,出版诗集《南方风影》《雨水落在家园》两部。

 

珠海渔女(组诗)

□ 林荣芝

珠海渔女

在海的怀抱里,你伫立如初,

珠光宝气的身姿,倒映着晨曦与暮。

你的双眼,深邃而温柔,

仿佛藏着整个海洋的秘密,

和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

 

风,轻轻吹过你的发梢,

带着盐的味道,和远方的呼唤。

你静静地守望,岁月流转,

见证了多少相聚与别离,

却始终坚守着那份最初的誓言。

 

你是珠海的灵魂,也是爱的化身,

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中,

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

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情侣路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每一步都踏满了爱的痕迹。

海浪轻拍岸边,似是低语,

讲述着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关于相遇,关于陪伴,关于永恒。

 

手牵手,肩并肩,

情侣在这里留下足迹,

每一对眼眸中都闪烁着星光,

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彼此的承诺。

海风轻拂,带走了世俗的尘埃,

只留下两颗心的靠近,和灵魂的交融。

 

这条路,见证了无数的誓言,

有的随风而逝,有的刻骨铭心。

但无论如何,它总是那么美,

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希望,

在这条浪漫的路上,爱情永远是主角。

野狸岛

在这片被自然宠爱的土地上,

野狸岛静静地躺在碧波之中,

如同一颗未经雕琢的宝石,

散发着原始而神秘的光芒。

 

树木葱郁,花香四溢,

小径蜿蜒,引领着探索的脚步。

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

似乎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关于成长,关于蜕变,关于重生。

 

情侣在此漫步,心灵得以净化,

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

找到了彼此的影子。

倾听着大自然的乐章,

感受生命的律动,和爱情的节奏。

野狸岛,成为恋人心中最温柔的记忆,

一个关于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梦幻之地。

林荣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理事。曾在《人民日报》《散文》《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萌芽》《小说界》《天津文学》《北方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百多万字。有二百多篇小说、散文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选载。曾获全国小小说园丁奖。

 

我的故乡我的歌(组诗)

□ 张 铎

麦浪

一群不谙世事的

乡下少女

在月光下

轻抚闪亮的发辫

孕育一种生命的果实

遭遇阳光

一片金黄

记忆

有个姑娘

见我不说话

总爱绞衣角

乡村的傍晚

炊烟弥漫开来

只一会儿就闻到了

她的味道

雪,纷纷扬扬

冬日

长辫子

一样的小河

无处寻觅

徘徊在坚冰上

隐隐约约

又听到了你

清脆的歌声

思念

把思念捻成丝

拧成绳子

把你捆起来

看你再跑

清明节

回不了老家

就在灶前点张纸

跪到忘了疼痛

鸟叫

不知鸟儿

在什么地方叫

我也叫了一声

鸟儿却不叫了

亲人

独自远行

想起远方的亲人

我跺了一下脚

不知他们

感觉到了没有

张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三地书》《榆钱儿》,散文诗集《春的履历》,评论集《塞上潮音》等。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