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志在蓝天,
航空结缘一生。”
从第一届中国航展
作为幕后保障工作者开始,
许晓星已与中国航展同行28载。
如今退休,
他还在以业内专家的身份,
继续追寻他的“蓝天梦”。
1995年,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到珠海机场工作,许晓星便开启了与中国航展28载的相伴历程。他是1996年首届航展场馆顺利启用幕后的一线推动者,他是目睹航展场馆从7830平方米到12万平方米跨越的亲历者,他是一次次运筹帷幄完成航展飞行保障任务的资深民航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宝刀未老活跃于航空事业,在这一届的中国航展上,他带着对航空事业的爱,以业内专家的身份继续追梦,立志毕生奉献给祖国的蓝天。
常在机场跑道边,睡觉都伴着飞机起降的轰鸣,冥冥之中许晓星注定与航空事业结缘。上世纪90年代,珠海利用地方自筹资金建设当时国内级别最高的4E级机场,跑道长达4000米,令业界震惊。建设之初,当时珠海就已经考虑引入航展。已是工程师的许晓星离开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到洋溢青春气息的特区继续追寻他的蓝天梦。入职不到2年,首届中国航展就于1996年的11月拉开帷幕。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早已不是许晓星工作笔记上的字迹,而是铭刻在心的精神信仰。那一年,为了让参加航展的外籍嘉宾能顺利乘机抵珠,时任珠海机场集团候机楼管理部勤务负责人的许晓星带着团队与相关单位密切协作,用无数个加班的日夜促成了机场临时口岸的落地投用,并在边检现场迎候了俄罗斯试飞院飞行员入境中国珠海机场口岸。这批飞行员就是第一届航展引发“万人空巷”效果的俄罗斯苏-27和苏-30飞行表演队。重型战斗机做着“涅斯捷罗夫筋斗”“眼镜蛇机动”等一个个惊险无比的特技动作,让观众血脉偾张。年轻的城市、年轻的团队,在办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极度有限的情况下,背后有许晓星在内一大批一线筹备者“摸着石头过河”的辛勤付出。
“当时的热烈反馈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也是对参与航展筹备工作所有人的一份肯定。早期航展馆以当时的眼光看虽然也十分新潮先进,但比起现在差距非常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展的成熟,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提升。”许晓星对当年航展馆启用前的准备工作仍记忆犹新。时间就是生命,一个个难点的突破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埋头苦干。“当时场馆刚完成建设没多久就要安排布展,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组建了突击队,用最短的时间开展清洁工作,保证场馆如期交付满足展会需要”。许晓星也因此收获就职单位给他颁发的“航展先进个人”荣誉。
档案资料显示,首届航展参展净面积7830平方米,6天接待观众达70万人次。28年过去,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启用的1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12万平方米,另有第二展区。展会规模今非昔比。
每一届航展的顺利举办,背后都有着一批批精英团队在不同领域提供保障,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许晓星都是幕后保障工作的参与者。展商的货物和飞机如何顺利落地机坪,飞行演示如何保障燃油和应对突发情况,如何保障地面观众的安全,如何让空域资源最大化兼顾机场日常运行和航展表演……这些问题都考验着许晓星和他的同事们。一次次观众热烈的反馈就是对他们工作专业度的认可。
许晓星作为一名资深的民航人,1978年起就从事相关工作,领域涉及机场规划、航空安全、航空工程管理、航空产业,不仅深谙民航领域的政策,更对国内外航空业发展动态了然于心。随工作岗位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终身学习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他不仅常年参加波音系列、空客系列D级飞行模拟机驾驶技术培训,掌握主流航空器专业知识和航空器飞行专业知识,还曾参与珠海航空产业园管委会筹建工作,起草珠海航空产业园招商政策文件,投身于产业园招商工作,参与多个机场相关项目论证。退休前,他任珠港机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多次签发过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珠海机场的系列试滑工作请示报告,为该型飞机顺利首飞打下基础。退休后,他并没有离开民航圈,坚信“现在还是拼的年纪”。他又投身民航飞行训练中心驾驶培训和大飞机维修领域,希望弥补珠海航空产业短板空缺的同时,持续追寻他的“蓝天梦”。第十五届航展上,他以业内专家的身份走访于展商间,为珠海的航空产业谋求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男儿志在蓝天,航空结缘一生。”这句话写在许晓星工作笔记的扉页上。
“男儿志在蓝天,
航空结缘一生。”
从第一届中国航展
作为幕后保障工作者开始,
许晓星已与中国航展同行28载。
如今退休,
他还在以业内专家的身份,
继续追寻他的“蓝天梦”。
1995年,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到珠海机场工作,许晓星便开启了与中国航展28载的相伴历程。他是1996年首届航展场馆顺利启用幕后的一线推动者,他是目睹航展场馆从7830平方米到12万平方米跨越的亲历者,他是一次次运筹帷幄完成航展飞行保障任务的资深民航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宝刀未老活跃于航空事业,在这一届的中国航展上,他带着对航空事业的爱,以业内专家的身份继续追梦,立志毕生奉献给祖国的蓝天。
常在机场跑道边,睡觉都伴着飞机起降的轰鸣,冥冥之中许晓星注定与航空事业结缘。上世纪90年代,珠海利用地方自筹资金建设当时国内级别最高的4E级机场,跑道长达4000米,令业界震惊。建设之初,当时珠海就已经考虑引入航展。已是工程师的许晓星离开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到洋溢青春气息的特区继续追寻他的蓝天梦。入职不到2年,首届中国航展就于1996年的11月拉开帷幕。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早已不是许晓星工作笔记上的字迹,而是铭刻在心的精神信仰。那一年,为了让参加航展的外籍嘉宾能顺利乘机抵珠,时任珠海机场集团候机楼管理部勤务负责人的许晓星带着团队与相关单位密切协作,用无数个加班的日夜促成了机场临时口岸的落地投用,并在边检现场迎候了俄罗斯试飞院飞行员入境中国珠海机场口岸。这批飞行员就是第一届航展引发“万人空巷”效果的俄罗斯苏-27和苏-30飞行表演队。重型战斗机做着“涅斯捷罗夫筋斗”“眼镜蛇机动”等一个个惊险无比的特技动作,让观众血脉偾张。年轻的城市、年轻的团队,在办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极度有限的情况下,背后有许晓星在内一大批一线筹备者“摸着石头过河”的辛勤付出。
“当时的热烈反馈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也是对参与航展筹备工作所有人的一份肯定。早期航展馆以当时的眼光看虽然也十分新潮先进,但比起现在差距非常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展的成熟,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提升。”许晓星对当年航展馆启用前的准备工作仍记忆犹新。时间就是生命,一个个难点的突破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埋头苦干。“当时场馆刚完成建设没多久就要安排布展,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组建了突击队,用最短的时间开展清洁工作,保证场馆如期交付满足展会需要”。许晓星也因此收获就职单位给他颁发的“航展先进个人”荣誉。
档案资料显示,首届航展参展净面积7830平方米,6天接待观众达70万人次。28年过去,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启用的1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12万平方米,另有第二展区。展会规模今非昔比。
每一届航展的顺利举办,背后都有着一批批精英团队在不同领域提供保障,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许晓星都是幕后保障工作的参与者。展商的货物和飞机如何顺利落地机坪,飞行演示如何保障燃油和应对突发情况,如何保障地面观众的安全,如何让空域资源最大化兼顾机场日常运行和航展表演……这些问题都考验着许晓星和他的同事们。一次次观众热烈的反馈就是对他们工作专业度的认可。
许晓星作为一名资深的民航人,1978年起就从事相关工作,领域涉及机场规划、航空安全、航空工程管理、航空产业,不仅深谙民航领域的政策,更对国内外航空业发展动态了然于心。随工作岗位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终身学习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他不仅常年参加波音系列、空客系列D级飞行模拟机驾驶技术培训,掌握主流航空器专业知识和航空器飞行专业知识,还曾参与珠海航空产业园管委会筹建工作,起草珠海航空产业园招商政策文件,投身于产业园招商工作,参与多个机场相关项目论证。退休前,他任珠港机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多次签发过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珠海机场的系列试滑工作请示报告,为该型飞机顺利首飞打下基础。退休后,他并没有离开民航圈,坚信“现在还是拼的年纪”。他又投身民航飞行训练中心驾驶培训和大飞机维修领域,希望弥补珠海航空产业短板空缺的同时,持续追寻他的“蓝天梦”。第十五届航展上,他以业内专家的身份走访于展商间,为珠海的航空产业谋求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男儿志在蓝天,航空结缘一生。”这句话写在许晓星工作笔记的扉页上。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