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优良传统,常态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位,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理清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价值、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共识和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延续党百年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的历史需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并将其看作保持纯洁性和革命性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展了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石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颁布了理想信念教育相关文件,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注重质量与内涵提升,共同理想教育成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机融入党内集中教育、国民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之中,扎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的创新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相继提出了“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战略部署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必须长期完善、不断发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创新的关键方面。
新时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其中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关乎深化改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提质增效,增强其长效性和系统性,是对新时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科学回答。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目标任务
持续深化,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理想信念是人们最深层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也是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理想信念的形成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激发—行为转化—信仰生成等阶段,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其形成确立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苦的抉择、斗争和磨练过程。因此,必须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要常抓常管、长管长严,要求在时间序列、空间维度、过程环节上均做到全覆盖,让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项长期推进、不断发展的长远规划。
科学系统,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规律性,其中既包括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包括教育内容的社会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要克服理想信念教育的零散性和随意性,增强其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度化是“指某事物的存在方式从自发、易变、零散的状态向自觉、稳定、系统的状态转化的过程”。当理想信念教育形成规范、可推广的制度,就可以确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不断推进其制度化。
协同统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协调发展。制度化和常态化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化为常态化提供了规范和框架,而常态化则是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使得制度化的规定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常态化在实施中需要制度的指导,而制度的制定也需要依据常态化的实施,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中形成的,因此需要在常态化的过程中为完善制度总结经验,在制度化的过程中考虑常态推进中的重难点,需要不断调整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实施策略。常态化制度化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凝聚发展共识,汇聚磅礴力量,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
着力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需要构建优良的教育生态、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在资源整合领域仍然存在缺乏整合意识、整合深度和广度不足、整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据此构建一个全面而连贯的教育内容体系。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需要跨学科师资队伍的集结、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以及与学校、社区、企业、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利用各自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教育网络,利用大数据、资源库等技术确保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着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理想信念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的价值观系统,主要表现在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等方面。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综合广泛的系统工程,是各方面要素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贯通,要求我们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并将其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探索价值观培育机制、文明培育机制、公民道德建设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可推广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共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着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实践来落实,最终效果要通过实践来体现。要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有效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尝试运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教育,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引领作用,筑牢理想信念网络屏障。通过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人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实践中践行理想信念。
(作者湛风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泰然,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字:湛风涛 张泰然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董帅奇
理论周刊|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珠海特区报 2024-11-19 01:28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优良传统,常态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位,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理清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价值、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共识和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延续党百年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的历史需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并将其看作保持纯洁性和革命性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展了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石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颁布了理想信念教育相关文件,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注重质量与内涵提升,共同理想教育成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机融入党内集中教育、国民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之中,扎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的创新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相继提出了“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战略部署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必须长期完善、不断发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创新的关键方面。
新时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其中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关乎深化改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提质增效,增强其长效性和系统性,是对新时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科学回答。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目标任务
持续深化,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理想信念是人们最深层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也是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理想信念的形成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激发—行为转化—信仰生成等阶段,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其形成确立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苦的抉择、斗争和磨练过程。因此,必须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要常抓常管、长管长严,要求在时间序列、空间维度、过程环节上均做到全覆盖,让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项长期推进、不断发展的长远规划。
科学系统,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规律性,其中既包括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包括教育内容的社会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要克服理想信念教育的零散性和随意性,增强其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度化是“指某事物的存在方式从自发、易变、零散的状态向自觉、稳定、系统的状态转化的过程”。当理想信念教育形成规范、可推广的制度,就可以确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不断推进其制度化。
协同统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协调发展。制度化和常态化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化为常态化提供了规范和框架,而常态化则是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使得制度化的规定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常态化在实施中需要制度的指导,而制度的制定也需要依据常态化的实施,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中形成的,因此需要在常态化的过程中为完善制度总结经验,在制度化的过程中考虑常态推进中的重难点,需要不断调整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实施策略。常态化制度化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凝聚发展共识,汇聚磅礴力量,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
着力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需要构建优良的教育生态、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在资源整合领域仍然存在缺乏整合意识、整合深度和广度不足、整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据此构建一个全面而连贯的教育内容体系。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需要跨学科师资队伍的集结、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以及与学校、社区、企业、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利用各自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教育网络,利用大数据、资源库等技术确保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着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理想信念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的价值观系统,主要表现在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等方面。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综合广泛的系统工程,是各方面要素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贯通,要求我们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并将其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探索价值观培育机制、文明培育机制、公民道德建设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可推广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共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着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实践来落实,最终效果要通过实践来体现。要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有效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尝试运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教育,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网络新媒体的正面引领作用,筑牢理想信念网络屏障。通过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人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实践中践行理想信念。
(作者湛风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泰然,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字:湛风涛 张泰然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