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科学把握杨匏安革命精神的提炼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一个个鲜明且具体的历史和实践“坐标”所组成的。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革命活动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31年8月,他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用生命和信仰凝练了“敢为人先、公忠不忘、清正廉洁、甘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准确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需要科学把握提炼原则,从多个维度找准杨匏安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历史坐标,将其最显著的特征和特点展示出来。

 

坚持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立足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精神坐标的共性和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坐标的个性。
杨匏安的主要革命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后,集中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土地革命中前期。前期与红船精神处于同一时代,红船精神的首要内涵便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杨匏安作为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仅需要学识,更需要勇气,“敢为人先”必不可少。他与“北李南杨”的李大钊同志一样,率先举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投身于国共合作和革命实践,留下壮丽诗篇,慷慨赴义。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将李大钊同志称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率”。与其他地方早期宣传者相比较,同样可以对早期传播者的共同点管窥蠡测。重庆的杨闇公、江西的方志敏、浙江的陈望道和俞秀松、湖北的恽代英、贵州的王若飞以及湖北的李达等都是当地最早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光明日报》所刊载的恽代英精神,其核心是“高尚的爱国情怀,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坚忍不拔、自我为先的态度,以及坚定不移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早期传播者虽因经历和侧重,革命精神的表述不同,但处于传播真理、开创新革命道路的历史时期,“创造”“敢为人先”和“创新”这些词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革命的最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发生动摇甚至叛逃,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余人,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依旧坚守初心使命,坚守革命信仰,组织民众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面对敌人的屠刀,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方志敏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杨匏安一生四次被捕入狱,在家乡香山、香港、上海等地坐过北洋政府、港英政府和国民政府的监狱。他牺牲前留下了兼具历史厚重和无限忠贞的《示难友》。视死如归、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等是构成该时期英雄精神的基本要素,是英雄最为重要的精神标识。
坚持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
每个精神的各自特质与其所处不同区域的文化脉络和行为方式的惯性密不可分。如果说发端于河南的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强韧性,那么发端于广东的特区精神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引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爬坡迈坎、敢于改革,广东是有传统的。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要深入考虑广东香山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传承。
杨匏安革命精神与容闳、孙中山等香山乡贤的敢闯敢拼、爱国救国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他们与广东人自古以来的筚路蓝缕、漂洋过海闯世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中国留学之父”容闳毕生追求“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弥留之际,容闳叮嘱两个儿子务必回到中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学识。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直接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一生都在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努力赶上时代。
杨匏安革命精神是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新一批广东精神的重要源头。中央第一批精神谱系中的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主要诞生于广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特区精神的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两种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杨匏安革命精神就是两种精神的重要根源之一。一位杰出人物对当地的影响是巨大而持续的。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敢“闯”敢“拼”。他们共同诞生于这片土地,身上蕴含的“敢”“拼”“爱国”,源远流长。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从纪念杨匏安诞辰90周年开始,杨匏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在历经岁月沉淀后愈发深入人心。
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应注重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珠海是杨匏安的故乡,在杨匏安诞辰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分别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党的十八大之后,学术界继续深耕杨匏安研究。政治忠诚、清正廉洁、公忠不忘成为研究主要用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部门刊载了多篇以“公忠不忘”为标题的文章、纪录片,凸显其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品格。
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要回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凝练革命精神的目的在于用先烈精神激励后人,赓续红色血脉。从革命精神的传承来讲,若不注意革命精神的延续性,不回应现实社会的关注与精神需求,便不能发挥该有的社会价值。杨匏安是党史上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党纪律监察工作史上的一个标杆。周恩来与杨匏安相知甚深,称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并常以《示难友》激励后来的革命者像杨匏安那样“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为革命勇于献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无畏勇气和坚强决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主题教育中,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都是重要内容。以党纪学习教育为例,明确要求党员“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结合杨匏安曲折起伏、坚定如一的革命经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极为明显的榜样特征。因此,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不仅要看到他的伟大,更要看到他何以伟大,并以此关照现实需要。
铭记过去,才能行稳致远。先贤已逝,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国已经站在了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正在以不可逆的势头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杨匏安革命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要以杨匏安为榜样,将杨匏安革命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常照一照,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

文字:吴自涛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董帅奇
理论周刊|科学把握杨匏安革命精神的提炼原则
珠海特区报 2024-11-19 01:39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一个个鲜明且具体的历史和实践“坐标”所组成的。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革命活动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31年8月,他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用生命和信仰凝练了“敢为人先、公忠不忘、清正廉洁、甘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准确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需要科学把握提炼原则,从多个维度找准杨匏安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历史坐标,将其最显著的特征和特点展示出来。

 

坚持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立足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精神坐标的共性和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坐标的个性。
杨匏安的主要革命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后,集中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土地革命中前期。前期与红船精神处于同一时代,红船精神的首要内涵便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杨匏安作为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仅需要学识,更需要勇气,“敢为人先”必不可少。他与“北李南杨”的李大钊同志一样,率先举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投身于国共合作和革命实践,留下壮丽诗篇,慷慨赴义。王沪宁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将李大钊同志称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率”。与其他地方早期宣传者相比较,同样可以对早期传播者的共同点管窥蠡测。重庆的杨闇公、江西的方志敏、浙江的陈望道和俞秀松、湖北的恽代英、贵州的王若飞以及湖北的李达等都是当地最早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光明日报》所刊载的恽代英精神,其核心是“高尚的爱国情怀,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坚忍不拔、自我为先的态度,以及坚定不移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早期传播者虽因经历和侧重,革命精神的表述不同,但处于传播真理、开创新革命道路的历史时期,“创造”“敢为人先”和“创新”这些词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革命的最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发生动摇甚至叛逃,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余人,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依旧坚守初心使命,坚守革命信仰,组织民众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面对敌人的屠刀,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方志敏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杨匏安一生四次被捕入狱,在家乡香山、香港、上海等地坐过北洋政府、港英政府和国民政府的监狱。他牺牲前留下了兼具历史厚重和无限忠贞的《示难友》。视死如归、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等是构成该时期英雄精神的基本要素,是英雄最为重要的精神标识。
坚持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
每个精神的各自特质与其所处不同区域的文化脉络和行为方式的惯性密不可分。如果说发端于河南的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强韧性,那么发端于广东的特区精神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引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爬坡迈坎、敢于改革,广东是有传统的。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要深入考虑广东香山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传承。
杨匏安革命精神与容闳、孙中山等香山乡贤的敢闯敢拼、爱国救国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他们与广东人自古以来的筚路蓝缕、漂洋过海闯世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中国留学之父”容闳毕生追求“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在弥留之际,容闳叮嘱两个儿子务必回到中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学识。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直接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一生都在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努力赶上时代。
杨匏安革命精神是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新一批广东精神的重要源头。中央第一批精神谱系中的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主要诞生于广东,特色鲜明。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特区精神的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两种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杨匏安革命精神就是两种精神的重要根源之一。一位杰出人物对当地的影响是巨大而持续的。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敢“闯”敢“拼”。他们共同诞生于这片土地,身上蕴含的“敢”“拼”“爱国”,源远流长。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从纪念杨匏安诞辰90周年开始,杨匏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在历经岁月沉淀后愈发深入人心。
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应注重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珠海是杨匏安的故乡,在杨匏安诞辰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分别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党的十八大之后,学术界继续深耕杨匏安研究。政治忠诚、清正廉洁、公忠不忘成为研究主要用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部门刊载了多篇以“公忠不忘”为标题的文章、纪录片,凸显其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品格。
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要回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凝练革命精神的目的在于用先烈精神激励后人,赓续红色血脉。从革命精神的传承来讲,若不注意革命精神的延续性,不回应现实社会的关注与精神需求,便不能发挥该有的社会价值。杨匏安是党史上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党纪律监察工作史上的一个标杆。周恩来与杨匏安相知甚深,称他“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是模范”,并常以《示难友》激励后来的革命者像杨匏安那样“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为革命勇于献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无畏勇气和坚强决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主题教育中,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都是重要内容。以党纪学习教育为例,明确要求党员“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结合杨匏安曲折起伏、坚定如一的革命经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极为明显的榜样特征。因此,提炼杨匏安革命精神,不仅要看到他的伟大,更要看到他何以伟大,并以此关照现实需要。
铭记过去,才能行稳致远。先贤已逝,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国已经站在了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正在以不可逆的势头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杨匏安革命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要以杨匏安为榜样,将杨匏安革命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常照一照,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

文字:吴自涛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