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利元
之前多次来过黄茅海通道建设工地,可是当大桥全线贯通,看到两岸青山对峙,五根擎天巨柱巍然屹立海中,S形的桥面如音符一般游走在碧波之上,激动的心情依然难以抑制。伴随着桥面上沥青铺筑的“嗡嗡”声响,思绪不由自主飘飞起来。
珠江流域八门出海,最西的出海口便是崖门,崖门往外即为黄茅海。
公元1279年,宋元崖山海战便发生在这里,绿意葱茏的崖山宛如碧玉浮现在波光之上,兀自咏叹着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慷慨悲歌,还有国歌作者田汉写下的《崖门怀古》,“二十万人齐殉国,银湖今日有余香。”
公元1840年,英军途经黄茅海域进入伶仃洋进攻虎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在屈辱中进入近现代。黄茅海西侧的台山(时称新宁)乡民为谋出路,乘坐木帆船过黄茅海抵达港澳,再换乘轮船远渡重洋,或在美加修铁路,或在南洋割橡胶,或在澳洲淘金,不知有多少人沉溺于海,也不知有多少人客死他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经历无数苦难的华侨,身在天涯,心系家乡,寄回银信无数,返乡建造碉楼、洋楼、侨圩、侨校无数。国难当头,慷慨以赴,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涌现许多感人泪下的悲壮故事。改革开放后,珠江两岸飞速发展。但同属于珠三角的黄茅海以西地区,由于陆路交通不便,长期得不到充足发展,有“风头水尾”之称,意为打台风当头,而承接产业转移却为尾。当地人称水为财,水尾即为财尾。
公元2020年6月6日上午11时26分,台山市黄茅海海上,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第一根钢管桩,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工程开工!
第一次来到黄茅海通道建设工地是2021年7月下旬,陪新华社“七一讲话在基层”采访组来的。车子沿着钢板搭建的栈桥前行,车轮碾过,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行驶了七八里地,前方没了路,眼前是茫茫大海和一座巨大的钢碗。钢碗嵌在海水里,周长有八九十米,感觉有一个篮球场大小。里面虽然抽干了水,但是满布泥浆,几十个工人头戴安全帽,正穿着齐腰深的橡胶水裤在里面来来回回,有的在焊接,有的在拼装,有的在搬运东西。与钢碗并排的有许多巨型驳船,驳船上载有打桩机,正在海中打桩。项目部的人说,项目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止于台山市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海上有1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自从黄茅海通道开工以来,他们一天都没敢耽搁。大家所看到的是围堰施工现场,为的是给桥墩浇筑创造一个干燥环境。七八月份最为闷热,站在栈桥上的人穿半裤短袖都满身汗水,不知在海上施工的汉子们,靠什么熬过酷暑?
第二次来到工地是2021年10月下旬,陪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来考察。还是走栈桥进入,先前在海中看到的大钢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隆起的圆顶,通体用混凝土浇筑。圆顶四周伸出密密麻麻的钢筋,工人围成一圈儿,正在紧张焊接。这次,我才知道,原先看到的钢碗,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黄茅海水有七八米深,但海底淤泥厚逾百米,要一根接一根地往下打桩,打下一根再焊接一根继续往下打,一直打到基岩上。之前看到的在碗底作业的情景,其实是在桩基上浇筑施工平台。
第三次来到工地是2022年9月下旬,陪人民日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全媒体调研组来的。除了栈桥依旧外,施工现场截然不同。之前所见的圆顶,看不到了。只见一座塔柱高高耸立在海中央,塔顶转圈伸出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围着一层绿色的网,像戴着一顶圆圆的凉帽。当时浇筑到海平面上130多米高,一行人有幸乘坐施工电梯来到顶部。电梯靠四根拇指粗细的钢筋撑着,隔几米在塔身上焊接平行的钢管加固。电梯启动,缓缓上升,听到有“嗡嗡”的声响。往近处看,海面上的渔船变成斑斑点点。往远处看,水天一色,云蒸霞蔚。明显感觉轿厢在不停地抖动,不知源于金属的共振,还是来自我们身体的颤栗。电梯停止,在厢门打开的那一刻,好多人吓得迈不开腿。施工人员伸出胳膊,才把我们一个个接进围挡。围挡有三层,我们在第二层,正在焊接作业。原来围挡随塔升高,在最中间这层施工时,便开始拆除下面那层,将一根根钢筋和一块块钢板递上来,再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架设上面一层。主塔设计有260多米高,每层围挡有6米高,这样燕子衔泥式的蚂蚁搬家,前前后后得40多次。
第四次来到工地是2024年10月下旬,陪几位资深媒体人来的。间隔两年的时间,之前所见的断续桥墩和桥面已经变成一个整体,所有的混凝土浇筑全部完工了。一东一西,两座斜拉桥双雄并立。东面是跨径700米,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的高栏港大桥。西面是跨径720米,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的黄茅海大桥,为全球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创世界纪录。桥址位于珠江口西部,受太平洋西海岸热带海洋气候影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台风袭击。两座斜拉桥分别跨越5万吨、3万吨、3千吨航道,通航条件复杂,防撞要求高。围绕综合规划、通航、防洪、安全、造价等因素,经过数十条线位比选后,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跨海桥梁部分优选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弧形线位方案,主桥塔柱创新采用纤腰型独柱式形式,外形简洁,动感柔美,形成了有“海上小蛮腰”之称的唯美景观。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了,细部仍在继续。
两座斜拉桥的桥面是钢板铺设的,吊在钢缆上。从塔柱上左右对称放下平行的缆绳,与钢梁对接了,在梁上铺设桥面。桥面铺好,向外伸钢梁,再往下放缆绳。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桥面全部完成铺装。钢制桥面上不能直接铺沥青,为了防滑防氧化,要先涂一层环氧树脂,在树脂上铺沥青。之后在沥青上打一层树脂,再在树脂上铺一层沥青。在施工现场,看到几位工人正用吹风机一点一点地吹拂沙粒,说是为了确保施工面清洁。更为严苛的是,不能有水粘在树脂面上,施工现场不仅不能带饮用水,而且不能有汗珠滴下。施工人员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远远看去,好像宇航员在月球作业。
还有几伙工人在加固缆绳螺丝,三人一组,一人抓着缆绳,一人往上递东西,一人用扳手往紧了拧。旁边还有人往塔顶吊东西,一根长长的缆绳从塔顶垂落下来,装好后慢慢往起吊。怕风大摇摆,吊篮上还系着一根绳子,下面的人紧紧拽着。往里瞅,塔底开着一个门洞,门洞里有台阶螺旋上升,还装有电梯,为了方便将来检修。沿着大桥栏杆,有做平衡检测的机器,一点一点地缓缓挪动。
到了大桥收尾的时候,方才知道,不光是在浇筑那五根两百多米高的擎天巨柱时设置钢碗形状的围堰,沿线的桥墩浇筑,都设有大大小小的围堰。等桥墩挺起后,再将围堰一一拆除。栈桥最先建,最后拆。此时东段的已经全部拆光,西段的正在拆。只见一座起重机在桥面上一步步后退,后退一步拆除一块钢板,再后退一步接着拆。而打入海底的铁桩,则由轮船载来拔桩机,顺着海面一根根往出拔,之前打下去多少根,现在往出拔多少根。在水下浸泡了四年多的时间,每根铁桩上都附有厚厚的一层蚝壳,用锤子凿开,一定有许多新鲜的美味。
大桥往南,是茫茫南海,海面上有荷包岛、大襟岛、小襟岛等一众海岛,点点青螺般分布。大桥往北,是澄澈的内湾,有满载的轮船正通过崖门,驶向银洲湖水道。700多年前南宋君臣投海的地方,如今成为繁忙的临港工业区。设计人员说,这么大的跨径和这么高的桥面,为的就是方便进入崖门和高栏港两条主航道船舶的通行。“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他们深知海外华侨归乡的祈盼,还有当地父老对畅通的渴望。
大桥东头是珠海市高栏港,几座高耸的塔吊正往轮船上吊装货柜,再往东便是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高速公路,与黄茅海通道一并组成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大桥西头是台山市赤溪镇都斛镇斗山镇,连接西部沿海高速和新台高速的中和立交已经建成,广海湾工业区正在紧张建设。
此刻夕阳西下,红霞漫天。西边的海面浮光跃金,其他几个方向涌动着淡淡的红晕。头顶是湛蓝的苍穹,一群海鸥和白鹭伸张翅膀从长空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叫声,整座大桥沉浸在一幅天地人和的壮美图景中。耳边有手机铃声响起,好像听到一位老者在打电话,说堆啊(当地方言称呼女儿为堆),返来吧!现在回家好方便。记得之前去过这户人家,老人家住赤溪村里,他的女儿嫁到香港。
眼前这座闪光的大桥,跨越的不仅是一湾碧水,更是跨越无尽惆怅和阻隔,来迎接和拥抱一个崭新的时代啊!
□ 刘武和
我老了,腿脚不灵便了,走几步就气喘;视线也越来越模糊,五米之外的东西就看不清,但耳朵还好,听觉只有些微的衰退。
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街心公园,那个躬着背走路的人就是我,但我不太喜欢走动,大多时候,我就像一截枯木坐在一溜墙体般的灌木林景观边的长椅上,这一排景观大约长十五米,宽一米,高两米,两边都有座椅,两边互相看不到。我通常坐在向阳的一边,我怕冷,但不怕热,再毒辣的太阳照在脸上我都不遮挡。
我没有看时间,我看到太阳正好爬上东侧山边那棵大榆树的冠顶,此时正是上午十点,这是我连续几天监测的结果。这个时候,从我的后面,树墙的另一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就撞进我苍老的心。
“你得听话,我就剩下你了。”
这个“你”是谁呀,老伴?儿女?孙辈?还是……
我身边却一个陪伴的“你”也没有,老伴离开我多年了,女儿远嫁大西洋彼岸。曾经,我想去那边养老,但那边自由的空气却让我呼吸不畅,待了几个月就回来了;我试着去养老院,却怎么也融不进那里的氛围;我请过保姆,都是相处不到半年就一拍两散。好在我现在还可自理,实在不行了还得去养老院。这是以后的事,对于以后的事,我尽量不去想。
所以,此时此刻,背后的声音一下子就让我心生浓浓的羡慕:这老头多好呀,还有人陪伴。但听得出他似乎对陪伴的人并不满意,话语里尽是责备的口气。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该上哪就去哪,谁也指望不上。”
说句良心话,那个陪伴的人性格挺好,因为我没有听到他(她)一声反驳,甚至哼都没哼一声。而那个苍老的声音还不肯罢休,依然不依不饶的。
“看咱们两个谁先走,你先走倒好,如果我先走了,看不把你饿死?”
我心里明显感到一种不舒服,觉得这老头的禀性也太怪异了吧,简直有点过分了,我得过去说唠说唠他几句。
我立起腿、躬着身向树墙的后面转去,绕过树墙的一头,我看到这边的几排椅子上只坐着一人,有点远,看不清人的模样。但正好就坐在我的背面,我心里有些悚然,难道他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他是不是精神上……我心里头霎时生出一种害怕来,但脚步却没停下来,朝他走去。
这时,他也站起来了,并准备离开,好像是不想见我的样子。但我已模模糊糊看到他了,那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满头的白发,年龄应该与我不相上下。他似乎也看了我一眼,然后朝着我相反的方向迈开了步子。这时,我发现他的手里拉扯着什么,接着就看到他身后跳出一只小狗。狗很小,像一只猫似的,我看不清狗的模样,但模糊中感到它身上有两处应该没毛,白瘆瘆的发亮,有毛发的地方也凌乱不堪,应该是很长时间没有洗理过。
看得出小狗很高兴,一眨眼就走在了干瘦老头的前面,显然,老头拉扯的是根绳索,现在正被小狗拉扯着,小狗的力气还很大,拉得老头踉跄了几下,接着责骂声破口而出:
“丢魂呀,慢点不行吗?赶着去投胎呀……”
□ 覃 可
开放的不仅仅是繁花,还有连片草地
花海长廊式的诱惑
让人群愉悦,意识到重构空旷的意义
帐篷,阳光,碧水和蓝天,万物有美
闪现在春天赋予的高光时刻
而美人,美好的人,美不胜收的心绪
所有美,统统涌向这南方的岸边
此时此地,风是一位抽象主义者
它用疏朗线条,表达简洁的好
将大桥剪影,放入画框中
它信手涂抹点缀出鲜活的油彩
浮光掠影,暮色蛰伏在大海深处
风浪雕刻着眼前的一切
礁石像几块解不开的心结
浮云浅唱,曾经的青涩和绚烂
化作内心一团暗火
看不见火,温度并没有消失
它像等待某个轮回,一场新的开始
繁花似锦的局,又扑朔迷离的局
“没到过海边走一走就不算爱得认真。”
岁月有过这样一场盛宴
胜过人间多少是与非
□ 王光华
行走是对河流的看望与问候
行走是对田园的亲近与交流
行走是对草地石头的倾吐
行走是对山川小路歌唱
行走是对受伤的大地真切记录
行走是看见鸟儿的翅膀生长
与绿叶变枯黄
行走是为敬礼大树的坚韧与宽厚
行走是去和每个季节
与每个朋友握手畅谈喝酒
行走是捡起诗句与回忆历史
行走是为对影成三人的孤高与忧愁
行走是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登高与忘忧
行走过花海长廊
行走过枯草荒凉
行走是为寻找生活的颜料
行走是为看到生命的裸露
行走是为找到地方停留
行走是为踏上自己的路与节奏
以前你背着书包
蹦蹦跳跳把快乐装进校园
欢乐的音符又蹦蹦跳跳回家
现在你背着行囊远走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几个周
一个季节甚至一个年度
那个城市是你忙碌的陌生
父母总想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枝叶也伸展不到为你遮荫
总想登高却看不到你晨读伏案的倩影
期待有花香会在你耳畔
期待有人会与你一起加油呐喊
期待你有一双坚韧的翅膀
期待雨季有人给你撑一下雨伞
为什么父母总看着孩子的背影
为什么父母是梦中醒来眼角有泪的宿命
遇到凉凉的秋风中暖暖的春天的晨读
遇到枯黄的落叶伴着青春奔跑的脚步
遇到小鸟在惊涛骇浪的海面翱翔
遇到上学的孩子们背着大大的梦想
遇到绿色的树木被蓝天叮嘱穿上秋装
校园是生长的原点与园地
种下树苗迎着阳光与春雨
鸟儿在你长大的树枝上鸣唱
校园是奔跑与竞技的地方
她的大道小径都通往梦想
背着行囊冲锋为自己鼓掌
迎风的秀发与步伐全是风光
校园是甜美的眼神甜蜜的回望
轻轻地挥手撑篙在南湖与北湖中荡漾
清纯倩影在校园每个年轮里刻上
□ 邢继学
遇见你的时候
在画卷中
绿草渐黄
稻花挥手
麦浪翩跹
溪水徜徉
我采撷湖畔的粼光
抚慰两鬓的沧桑
我捧起地平线的余温
抵挡黑夜的新凉
遇见你的时候
在梦乡里
我踏着枫叶的足印
寻觅暮色的芳香
我暗恋凤蝶的前世今生
心田贴近山岗、原野、村庄
我弹奏一曲高山流水
凝固了晚风
羞涩了月光
秋夜独处
与圆月相望
水沸风鸣
摇曳了太平猴魁
清香四溢
不失含蓄、宁静、内敛
浑然通透毫无遮掩
游历了简单
拒绝了纷繁
润泽了人世间的冷暖
平凡而不平庸
饮啖三旬
论道往后余生
悠然自问
人生可否如茶
月亮轻声告诉我
人生亦当如茶
人的一生啊!
就是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
不知道是希望在前
还是失望在前
我只能把希望比作白昼
把失望比作黑夜
人的一生啊!
就是不断失去挚爱的过程
偶尔还要承受切肤之痛
很难想象
如果没了希望
人生将会何等黑暗
何等的悲
何等的凉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情窦初开的风里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与你相拥的刹那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你转身离去的黄昏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孤雁寂寥的天边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采摘云朵的高原
丢在绽放笑语的雪山
从那天开始
我的灵魂似风筝断了线
没了影踪
□ 刘利元
之前多次来过黄茅海通道建设工地,可是当大桥全线贯通,看到两岸青山对峙,五根擎天巨柱巍然屹立海中,S形的桥面如音符一般游走在碧波之上,激动的心情依然难以抑制。伴随着桥面上沥青铺筑的“嗡嗡”声响,思绪不由自主飘飞起来。
珠江流域八门出海,最西的出海口便是崖门,崖门往外即为黄茅海。
公元1279年,宋元崖山海战便发生在这里,绿意葱茏的崖山宛如碧玉浮现在波光之上,兀自咏叹着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慷慨悲歌,还有国歌作者田汉写下的《崖门怀古》,“二十万人齐殉国,银湖今日有余香。”
公元1840年,英军途经黄茅海域进入伶仃洋进攻虎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在屈辱中进入近现代。黄茅海西侧的台山(时称新宁)乡民为谋出路,乘坐木帆船过黄茅海抵达港澳,再换乘轮船远渡重洋,或在美加修铁路,或在南洋割橡胶,或在澳洲淘金,不知有多少人沉溺于海,也不知有多少人客死他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经历无数苦难的华侨,身在天涯,心系家乡,寄回银信无数,返乡建造碉楼、洋楼、侨圩、侨校无数。国难当头,慷慨以赴,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涌现许多感人泪下的悲壮故事。改革开放后,珠江两岸飞速发展。但同属于珠三角的黄茅海以西地区,由于陆路交通不便,长期得不到充足发展,有“风头水尾”之称,意为打台风当头,而承接产业转移却为尾。当地人称水为财,水尾即为财尾。
公元2020年6月6日上午11时26分,台山市黄茅海海上,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第一根钢管桩,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工程开工!
第一次来到黄茅海通道建设工地是2021年7月下旬,陪新华社“七一讲话在基层”采访组来的。车子沿着钢板搭建的栈桥前行,车轮碾过,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行驶了七八里地,前方没了路,眼前是茫茫大海和一座巨大的钢碗。钢碗嵌在海水里,周长有八九十米,感觉有一个篮球场大小。里面虽然抽干了水,但是满布泥浆,几十个工人头戴安全帽,正穿着齐腰深的橡胶水裤在里面来来回回,有的在焊接,有的在拼装,有的在搬运东西。与钢碗并排的有许多巨型驳船,驳船上载有打桩机,正在海中打桩。项目部的人说,项目起于珠海市高栏港区,止于台山市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海上有1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自从黄茅海通道开工以来,他们一天都没敢耽搁。大家所看到的是围堰施工现场,为的是给桥墩浇筑创造一个干燥环境。七八月份最为闷热,站在栈桥上的人穿半裤短袖都满身汗水,不知在海上施工的汉子们,靠什么熬过酷暑?
第二次来到工地是2021年10月下旬,陪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来考察。还是走栈桥进入,先前在海中看到的大钢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隆起的圆顶,通体用混凝土浇筑。圆顶四周伸出密密麻麻的钢筋,工人围成一圈儿,正在紧张焊接。这次,我才知道,原先看到的钢碗,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黄茅海水有七八米深,但海底淤泥厚逾百米,要一根接一根地往下打桩,打下一根再焊接一根继续往下打,一直打到基岩上。之前看到的在碗底作业的情景,其实是在桩基上浇筑施工平台。
第三次来到工地是2022年9月下旬,陪人民日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全媒体调研组来的。除了栈桥依旧外,施工现场截然不同。之前所见的圆顶,看不到了。只见一座塔柱高高耸立在海中央,塔顶转圈伸出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围着一层绿色的网,像戴着一顶圆圆的凉帽。当时浇筑到海平面上130多米高,一行人有幸乘坐施工电梯来到顶部。电梯靠四根拇指粗细的钢筋撑着,隔几米在塔身上焊接平行的钢管加固。电梯启动,缓缓上升,听到有“嗡嗡”的声响。往近处看,海面上的渔船变成斑斑点点。往远处看,水天一色,云蒸霞蔚。明显感觉轿厢在不停地抖动,不知源于金属的共振,还是来自我们身体的颤栗。电梯停止,在厢门打开的那一刻,好多人吓得迈不开腿。施工人员伸出胳膊,才把我们一个个接进围挡。围挡有三层,我们在第二层,正在焊接作业。原来围挡随塔升高,在最中间这层施工时,便开始拆除下面那层,将一根根钢筋和一块块钢板递上来,再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架设上面一层。主塔设计有260多米高,每层围挡有6米高,这样燕子衔泥式的蚂蚁搬家,前前后后得40多次。
第四次来到工地是2024年10月下旬,陪几位资深媒体人来的。间隔两年的时间,之前所见的断续桥墩和桥面已经变成一个整体,所有的混凝土浇筑全部完工了。一东一西,两座斜拉桥双雄并立。东面是跨径700米,采用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的高栏港大桥。西面是跨径720米,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的黄茅海大桥,为全球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创世界纪录。桥址位于珠江口西部,受太平洋西海岸热带海洋气候影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台风袭击。两座斜拉桥分别跨越5万吨、3万吨、3千吨航道,通航条件复杂,防撞要求高。围绕综合规划、通航、防洪、安全、造价等因素,经过数十条线位比选后,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跨海桥梁部分优选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弧形线位方案,主桥塔柱创新采用纤腰型独柱式形式,外形简洁,动感柔美,形成了有“海上小蛮腰”之称的唯美景观。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了,细部仍在继续。
两座斜拉桥的桥面是钢板铺设的,吊在钢缆上。从塔柱上左右对称放下平行的缆绳,与钢梁对接了,在梁上铺设桥面。桥面铺好,向外伸钢梁,再往下放缆绳。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桥面全部完成铺装。钢制桥面上不能直接铺沥青,为了防滑防氧化,要先涂一层环氧树脂,在树脂上铺沥青。之后在沥青上打一层树脂,再在树脂上铺一层沥青。在施工现场,看到几位工人正用吹风机一点一点地吹拂沙粒,说是为了确保施工面清洁。更为严苛的是,不能有水粘在树脂面上,施工现场不仅不能带饮用水,而且不能有汗珠滴下。施工人员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远远看去,好像宇航员在月球作业。
还有几伙工人在加固缆绳螺丝,三人一组,一人抓着缆绳,一人往上递东西,一人用扳手往紧了拧。旁边还有人往塔顶吊东西,一根长长的缆绳从塔顶垂落下来,装好后慢慢往起吊。怕风大摇摆,吊篮上还系着一根绳子,下面的人紧紧拽着。往里瞅,塔底开着一个门洞,门洞里有台阶螺旋上升,还装有电梯,为了方便将来检修。沿着大桥栏杆,有做平衡检测的机器,一点一点地缓缓挪动。
到了大桥收尾的时候,方才知道,不光是在浇筑那五根两百多米高的擎天巨柱时设置钢碗形状的围堰,沿线的桥墩浇筑,都设有大大小小的围堰。等桥墩挺起后,再将围堰一一拆除。栈桥最先建,最后拆。此时东段的已经全部拆光,西段的正在拆。只见一座起重机在桥面上一步步后退,后退一步拆除一块钢板,再后退一步接着拆。而打入海底的铁桩,则由轮船载来拔桩机,顺着海面一根根往出拔,之前打下去多少根,现在往出拔多少根。在水下浸泡了四年多的时间,每根铁桩上都附有厚厚的一层蚝壳,用锤子凿开,一定有许多新鲜的美味。
大桥往南,是茫茫南海,海面上有荷包岛、大襟岛、小襟岛等一众海岛,点点青螺般分布。大桥往北,是澄澈的内湾,有满载的轮船正通过崖门,驶向银洲湖水道。700多年前南宋君臣投海的地方,如今成为繁忙的临港工业区。设计人员说,这么大的跨径和这么高的桥面,为的就是方便进入崖门和高栏港两条主航道船舶的通行。“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他们深知海外华侨归乡的祈盼,还有当地父老对畅通的渴望。
大桥东头是珠海市高栏港,几座高耸的塔吊正往轮船上吊装货柜,再往东便是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高速公路,与黄茅海通道一并组成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大桥西头是台山市赤溪镇都斛镇斗山镇,连接西部沿海高速和新台高速的中和立交已经建成,广海湾工业区正在紧张建设。
此刻夕阳西下,红霞漫天。西边的海面浮光跃金,其他几个方向涌动着淡淡的红晕。头顶是湛蓝的苍穹,一群海鸥和白鹭伸张翅膀从长空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叫声,整座大桥沉浸在一幅天地人和的壮美图景中。耳边有手机铃声响起,好像听到一位老者在打电话,说堆啊(当地方言称呼女儿为堆),返来吧!现在回家好方便。记得之前去过这户人家,老人家住赤溪村里,他的女儿嫁到香港。
眼前这座闪光的大桥,跨越的不仅是一湾碧水,更是跨越无尽惆怅和阻隔,来迎接和拥抱一个崭新的时代啊!
□ 刘武和
我老了,腿脚不灵便了,走几步就气喘;视线也越来越模糊,五米之外的东西就看不清,但耳朵还好,听觉只有些微的衰退。
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街心公园,那个躬着背走路的人就是我,但我不太喜欢走动,大多时候,我就像一截枯木坐在一溜墙体般的灌木林景观边的长椅上,这一排景观大约长十五米,宽一米,高两米,两边都有座椅,两边互相看不到。我通常坐在向阳的一边,我怕冷,但不怕热,再毒辣的太阳照在脸上我都不遮挡。
我没有看时间,我看到太阳正好爬上东侧山边那棵大榆树的冠顶,此时正是上午十点,这是我连续几天监测的结果。这个时候,从我的后面,树墙的另一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就撞进我苍老的心。
“你得听话,我就剩下你了。”
这个“你”是谁呀,老伴?儿女?孙辈?还是……
我身边却一个陪伴的“你”也没有,老伴离开我多年了,女儿远嫁大西洋彼岸。曾经,我想去那边养老,但那边自由的空气却让我呼吸不畅,待了几个月就回来了;我试着去养老院,却怎么也融不进那里的氛围;我请过保姆,都是相处不到半年就一拍两散。好在我现在还可自理,实在不行了还得去养老院。这是以后的事,对于以后的事,我尽量不去想。
所以,此时此刻,背后的声音一下子就让我心生浓浓的羡慕:这老头多好呀,还有人陪伴。但听得出他似乎对陪伴的人并不满意,话语里尽是责备的口气。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该上哪就去哪,谁也指望不上。”
说句良心话,那个陪伴的人性格挺好,因为我没有听到他(她)一声反驳,甚至哼都没哼一声。而那个苍老的声音还不肯罢休,依然不依不饶的。
“看咱们两个谁先走,你先走倒好,如果我先走了,看不把你饿死?”
我心里明显感到一种不舒服,觉得这老头的禀性也太怪异了吧,简直有点过分了,我得过去说唠说唠他几句。
我立起腿、躬着身向树墙的后面转去,绕过树墙的一头,我看到这边的几排椅子上只坐着一人,有点远,看不清人的模样。但正好就坐在我的背面,我心里有些悚然,难道他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他是不是精神上……我心里头霎时生出一种害怕来,但脚步却没停下来,朝他走去。
这时,他也站起来了,并准备离开,好像是不想见我的样子。但我已模模糊糊看到他了,那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满头的白发,年龄应该与我不相上下。他似乎也看了我一眼,然后朝着我相反的方向迈开了步子。这时,我发现他的手里拉扯着什么,接着就看到他身后跳出一只小狗。狗很小,像一只猫似的,我看不清狗的模样,但模糊中感到它身上有两处应该没毛,白瘆瘆的发亮,有毛发的地方也凌乱不堪,应该是很长时间没有洗理过。
看得出小狗很高兴,一眨眼就走在了干瘦老头的前面,显然,老头拉扯的是根绳索,现在正被小狗拉扯着,小狗的力气还很大,拉得老头踉跄了几下,接着责骂声破口而出:
“丢魂呀,慢点不行吗?赶着去投胎呀……”
□ 覃 可
开放的不仅仅是繁花,还有连片草地
花海长廊式的诱惑
让人群愉悦,意识到重构空旷的意义
帐篷,阳光,碧水和蓝天,万物有美
闪现在春天赋予的高光时刻
而美人,美好的人,美不胜收的心绪
所有美,统统涌向这南方的岸边
此时此地,风是一位抽象主义者
它用疏朗线条,表达简洁的好
将大桥剪影,放入画框中
它信手涂抹点缀出鲜活的油彩
浮光掠影,暮色蛰伏在大海深处
风浪雕刻着眼前的一切
礁石像几块解不开的心结
浮云浅唱,曾经的青涩和绚烂
化作内心一团暗火
看不见火,温度并没有消失
它像等待某个轮回,一场新的开始
繁花似锦的局,又扑朔迷离的局
“没到过海边走一走就不算爱得认真。”
岁月有过这样一场盛宴
胜过人间多少是与非
□ 王光华
行走是对河流的看望与问候
行走是对田园的亲近与交流
行走是对草地石头的倾吐
行走是对山川小路歌唱
行走是对受伤的大地真切记录
行走是看见鸟儿的翅膀生长
与绿叶变枯黄
行走是为敬礼大树的坚韧与宽厚
行走是去和每个季节
与每个朋友握手畅谈喝酒
行走是捡起诗句与回忆历史
行走是为对影成三人的孤高与忧愁
行走是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登高与忘忧
行走过花海长廊
行走过枯草荒凉
行走是为寻找生活的颜料
行走是为看到生命的裸露
行走是为找到地方停留
行走是为踏上自己的路与节奏
以前你背着书包
蹦蹦跳跳把快乐装进校园
欢乐的音符又蹦蹦跳跳回家
现在你背着行囊远走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几个周
一个季节甚至一个年度
那个城市是你忙碌的陌生
父母总想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枝叶也伸展不到为你遮荫
总想登高却看不到你晨读伏案的倩影
期待有花香会在你耳畔
期待有人会与你一起加油呐喊
期待你有一双坚韧的翅膀
期待雨季有人给你撑一下雨伞
为什么父母总看着孩子的背影
为什么父母是梦中醒来眼角有泪的宿命
遇到凉凉的秋风中暖暖的春天的晨读
遇到枯黄的落叶伴着青春奔跑的脚步
遇到小鸟在惊涛骇浪的海面翱翔
遇到上学的孩子们背着大大的梦想
遇到绿色的树木被蓝天叮嘱穿上秋装
校园是生长的原点与园地
种下树苗迎着阳光与春雨
鸟儿在你长大的树枝上鸣唱
校园是奔跑与竞技的地方
她的大道小径都通往梦想
背着行囊冲锋为自己鼓掌
迎风的秀发与步伐全是风光
校园是甜美的眼神甜蜜的回望
轻轻地挥手撑篙在南湖与北湖中荡漾
清纯倩影在校园每个年轮里刻上
□ 邢继学
遇见你的时候
在画卷中
绿草渐黄
稻花挥手
麦浪翩跹
溪水徜徉
我采撷湖畔的粼光
抚慰两鬓的沧桑
我捧起地平线的余温
抵挡黑夜的新凉
遇见你的时候
在梦乡里
我踏着枫叶的足印
寻觅暮色的芳香
我暗恋凤蝶的前世今生
心田贴近山岗、原野、村庄
我弹奏一曲高山流水
凝固了晚风
羞涩了月光
秋夜独处
与圆月相望
水沸风鸣
摇曳了太平猴魁
清香四溢
不失含蓄、宁静、内敛
浑然通透毫无遮掩
游历了简单
拒绝了纷繁
润泽了人世间的冷暖
平凡而不平庸
饮啖三旬
论道往后余生
悠然自问
人生可否如茶
月亮轻声告诉我
人生亦当如茶
人的一生啊!
就是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
不知道是希望在前
还是失望在前
我只能把希望比作白昼
把失望比作黑夜
人的一生啊!
就是不断失去挚爱的过程
偶尔还要承受切肤之痛
很难想象
如果没了希望
人生将会何等黑暗
何等的悲
何等的凉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情窦初开的风里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与你相拥的刹那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你转身离去的黄昏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孤雁寂寥的天边
我把灵魂丢了
丢在采摘云朵的高原
丢在绽放笑语的雪山
从那天开始
我的灵魂似风筝断了线
没了影踪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