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从乡村振兴项目联动到资源资产盘活,从产业融合升级到多元力量参与……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方案”。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48.3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8.1亿元,有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珠海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速度。

潮涌东风劲,奋楫启新程。乘“百千万工程”东风,珠海将进一步凝聚多元合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新局面,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金湾红旗三板村成太广场。
01
产业引领,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亮点:南水镇创新跨村抱团新模式发展“飞地经济”,谋划推动项目21个,成功盘活留用地指标573亩、海洋面积2.7万亩,吸引投资约3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亿元。

在珠海高新区,有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粤韵堂。它坐落于唐家古镇山房路,置身其中,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在这里,市民游客可沉浸式参观近200年历史的宪尧唐公祠、了解岭南文化,或欣赏粤语相声、粤曲、脱口秀演出,到不远处的唐绍仪故居、共乐园漫步……

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珠海唐家古镇,是香山文化眺望海洋文明的重要支点,也是开创留学教育先河、促进中西近代文化交流的窗口。为擦亮文旅新“IP”,唐家社区、唐乐社区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唐家古镇山房路,与北京师范大学结对开展山谷艺术节·唐家乐未央、星空音乐节等系列文艺活动。今年国庆节期间,山房路正式开街,7天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靓丽的滨海风光,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都是珠海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珠海因地制宜进行深度挖掘,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村落演绎“国际范”。在珠海南屏镇北山村,780多年的岭南古村里至今仍保留108栋历史建筑。近年来,北山村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国际化元素,邀请国内外艺术家进驻举办艺术类交流活动,粤剧、钢琴、爵士乐、法国轻喜剧轮番上演,历史人文与现代都市在这里交融。今年以来,北山村接待500万游客,港澳游客占比30%。

斗门鳗鱼“游”进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乾务镇严格把控种苗选择、饲料质量、用药安全、养殖水体水质等关键环节,引入先进技术企业、团队,手把手带动当地超百户村民养殖世界顶级品种“天蓝鳗鱼”,深受国内外食客青睐,90%产量出口日韩等国家。

乾务镇荔山村实现全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集体每年增收近50万元;高新区以“国企+村集体”模式建设产业新空间港湾7号,预计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近3000万元……珠海市创新推广“村集体出地+国企建设运营”的物业开发模式,持续用好闲置资源盘活、留用地开发、股权投资、物业购置等多种手段,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将继续通过政府引导、镇村联合、村企合作等方式,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升集体物业资产量级,创新发展“飞地物业”经济,提高物业运营效率,持续健全“村村有物业”富农机制。

三湾村农房升级。
02
​盘活资源,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亮点: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共清理房前屋后积存垃圾、杂物等14.41万余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违法违规商业广告及招牌等1.91万余平方米。全市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96%自然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行走在珠海大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兴建基础和公共设施是村庄“富起来”的关键一环。珠海精准施策,实施农房风貌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出台《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等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农房建设“选图报建、按图施工、对图验收”闭环管理机制,编制农房风貌选型要素指引,推进6个整村风貌提升试点,积极探索未来乡村、新型城乡社区建设。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珠海斗门区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以斗门镇斗门村、八甲村和莲洲镇石龙村为试点,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全链条和监督全链条“双链条”监管,实现城乡风貌“大变化”、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何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聚焦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珠海率先作出了探索。

12月10日,全省首个村级闲置农房托管运营中心——石龙闲置农房托管运营中心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石龙村正式揭牌,旨在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昔日闲置民房即将变身,集聚多元乡村新业态。莲洲镇委农办主任谢毅表示,计划引进合作方打造特色民宿、美食驿站和乡村康养中心等经营业态,让村民成“包租公”,村企招商运营,共同分享乡村振兴的新成果。

无独有偶,在斗门莲江村,数十座闲置多年的庭院被盘活改造为20家“一家一品”小店,招募村民参与经营,成为珠海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增长超20%,相关经验做法被沙脊村、下洲村、金桥村等成功复制。

从中可以窥见,珠海乡村建设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子,而是按照“轻介入、微改善、精提升”原则,注重盘活村庄集体和农户的闲置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源,把“杂乱无章”变成“错落有致”。

“传统村落要拴心留人,不仅仅是留住原住村民,还应该包含旅游者、投资者、长租户等多种客源主体。”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杨忍表示,可以通过打造优美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逐步完善传统村落的生产、居住、度假、养老等多种功能,以此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来此居住。

莲洲镇“莲韵三湾”。
03
全民共建,奏响“百千万工程”最强音

◆亮点:通过“组团式”帮扶机制,截至11月底,珠海全部组团牵头单位制定了“一村一策”帮扶方案,开展帮扶项目295个,涉及各类帮扶项目资金约3450万元;81家建筑业企业帮扶124个项目,金额超8000万元。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商培训活动在茂名市高州市新垌镇举行。在珠海市技工学校电商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村民、返乡创业者通过“授课+实战”,学习了电商平台运营、直播带货技巧等知识,在镜头前推介家乡好物,为明年的荔枝、龙眼、黄皮等农产品销售做足准备。

高良村村民涂桂权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他兴奋地分享:“以前只会埋头种地,现在才晓得通过电商平台能把自家的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好。”

这是珠海答好帮扶协作“必答题”,拓展联动帮扶“朋友圈”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6月结对帮扶阳江、茂名市以来,珠海优化构建“驻市指挥部+驻镇工作队”帮扶工作机制,派驻两轮297名帮扶干部全脱产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协助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引导376家企业投入资金2.9亿元结对帮扶278个村,开展各类消费帮扶活动550余次,全面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做出成效。

“珠海造”移动式岭南水果保鲜设备在阳江、茂名投入使用,高州龙眼通过港珠澳大桥实现“当日采摘当日抵港”,高州荔枝经拱北口岸直供澳门实现“零突破”……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粤西优质农产品迈入更广阔的市场。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将“百千万工程”变成众人之事,让企业、群众、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这一头号工程?

以桥为媒,珠海抢抓“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机遇,助推港澳同胞来珠投资热、旅游热、创业热持续升温。珠海设立超1.8万平方米的港澳特色“1元创业空间”,累计引进港澳项目64个;推动与港澳缔结姊妹学校116对,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组织约800名港澳青年来珠考察产业园区,吸引近百名港澳学生参与村(社区)人才储备计划,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将珠海视为“梦想之地”“创业蓝海”。

制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开展百会进百村、十校联十镇、港澳台侨助力等行动;创新建筑业企业“微利+公益”帮扶模式,81家建筑业企业与14个乡镇结对124个帮扶项目,帮扶金额超8000万元……从企业到高校,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全员共享,珠海全民共建“百千万工程”的氛围更加浓厚。

相关链接》》》

《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出台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速度。

《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等内容,共21条举措,明确要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健全“村村有物业”富农机制,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珠海路径。

《指导意见》聚焦健全未来乡村(社区)经营惠农机制、建立结对组团帮扶助农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带农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项目联农机制、健全三产融合发展促农机制、健全“兴村公司”发展利农机制等重点方面,推动解决我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足、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不佳等问题。

其中,《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区对标浙江未来乡村(社区)建设经验,因地制宜选择1到3个村开展未来乡村(社区)建设试点,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能源供给绿色低碳、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未来乡村建设新路径,形成善治引领共富路。

在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等措施。

为了给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组织、资源、人才等保障,《指导意见》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价、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扶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培育激励等保障措施。

金湾木头冲村沙滩。

案例聚焦》》》

三灶镇探索“民宿+村落景区”模式

从中国航展门票“秒空”、大国重器首秀,再到中外飞行表演队同台竞技、航展话题屡屡登上热搜……回顾2024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成为珠海人深刻的共同记忆。

缓步走入有着“航展第一村”之称的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蓝顶白墙的商业街、岭南特色的房屋外立面随即映入眼帘,古朴与现代在这里交织。

“因为珠海机场和航展都在海澄村对面,这几年村里的民宿经济逐渐热了起来,这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海澄村党委书记袁东朝表示,航展期间民宿天天爆满,航展经济与民宿经济融合互促,让海澄村焕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探索“民宿+村落景区”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三灶镇展现出勃勃生机。距海澄村不远处的木头冲村,则运用沙滩、花海、农田、石头屋、“海岛日记”等网红元素在社交平台出圈。

今年以来,木头冲村推出“微度假”项目,引流带动村内“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发展,农文旅业态从20家增至52家,年增长160%,新增回村创业就业人员34人;成功打造出木石艺墅民宿、Onlyone海岛民宿、“海岛十姐妹”粽子店等文旅品牌,带动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超6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超1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目前,三灶镇鱼月村、鱼林村以及海澄村已申请参照木头冲村模式盘活利用文旅资源,根据试点经验推动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典范。

文字:佘映薇 图片:梁冠贤 张洲 编辑:王洁莹 责任编辑:吴颖琼
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珠海特区报 2024-12-27 03:06

从乡村振兴项目联动到资源资产盘活,从产业融合升级到多元力量参与……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方案”。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48.3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8.1亿元,有2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珠海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速度。

潮涌东风劲,奋楫启新程。乘“百千万工程”东风,珠海将进一步凝聚多元合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新局面,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金湾红旗三板村成太广场。
01
产业引领,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亮点:南水镇创新跨村抱团新模式发展“飞地经济”,谋划推动项目21个,成功盘活留用地指标573亩、海洋面积2.7万亩,吸引投资约3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亿元。

在珠海高新区,有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粤韵堂。它坐落于唐家古镇山房路,置身其中,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在这里,市民游客可沉浸式参观近200年历史的宪尧唐公祠、了解岭南文化,或欣赏粤语相声、粤曲、脱口秀演出,到不远处的唐绍仪故居、共乐园漫步……

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珠海唐家古镇,是香山文化眺望海洋文明的重要支点,也是开创留学教育先河、促进中西近代文化交流的窗口。为擦亮文旅新“IP”,唐家社区、唐乐社区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唐家古镇山房路,与北京师范大学结对开展山谷艺术节·唐家乐未央、星空音乐节等系列文艺活动。今年国庆节期间,山房路正式开街,7天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靓丽的滨海风光,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都是珠海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珠海因地制宜进行深度挖掘,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村落演绎“国际范”。在珠海南屏镇北山村,780多年的岭南古村里至今仍保留108栋历史建筑。近年来,北山村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国际化元素,邀请国内外艺术家进驻举办艺术类交流活动,粤剧、钢琴、爵士乐、法国轻喜剧轮番上演,历史人文与现代都市在这里交融。今年以来,北山村接待500万游客,港澳游客占比30%。

斗门鳗鱼“游”进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乾务镇严格把控种苗选择、饲料质量、用药安全、养殖水体水质等关键环节,引入先进技术企业、团队,手把手带动当地超百户村民养殖世界顶级品种“天蓝鳗鱼”,深受国内外食客青睐,90%产量出口日韩等国家。

乾务镇荔山村实现全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集体每年增收近50万元;高新区以“国企+村集体”模式建设产业新空间港湾7号,预计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近3000万元……珠海市创新推广“村集体出地+国企建设运营”的物业开发模式,持续用好闲置资源盘活、留用地开发、股权投资、物业购置等多种手段,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将继续通过政府引导、镇村联合、村企合作等方式,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升集体物业资产量级,创新发展“飞地物业”经济,提高物业运营效率,持续健全“村村有物业”富农机制。

三湾村农房升级。
02
​盘活资源,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亮点: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共清理房前屋后积存垃圾、杂物等14.41万余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违法违规商业广告及招牌等1.91万余平方米。全市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96%自然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行走在珠海大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兴建基础和公共设施是村庄“富起来”的关键一环。珠海精准施策,实施农房风貌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出台《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等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农房建设“选图报建、按图施工、对图验收”闭环管理机制,编制农房风貌选型要素指引,推进6个整村风貌提升试点,积极探索未来乡村、新型城乡社区建设。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珠海斗门区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以斗门镇斗门村、八甲村和莲洲镇石龙村为试点,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全链条和监督全链条“双链条”监管,实现城乡风貌“大变化”、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何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聚焦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珠海率先作出了探索。

12月10日,全省首个村级闲置农房托管运营中心——石龙闲置农房托管运营中心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石龙村正式揭牌,旨在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昔日闲置民房即将变身,集聚多元乡村新业态。莲洲镇委农办主任谢毅表示,计划引进合作方打造特色民宿、美食驿站和乡村康养中心等经营业态,让村民成“包租公”,村企招商运营,共同分享乡村振兴的新成果。

无独有偶,在斗门莲江村,数十座闲置多年的庭院被盘活改造为20家“一家一品”小店,招募村民参与经营,成为珠海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增长超20%,相关经验做法被沙脊村、下洲村、金桥村等成功复制。

从中可以窥见,珠海乡村建设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子,而是按照“轻介入、微改善、精提升”原则,注重盘活村庄集体和农户的闲置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源,把“杂乱无章”变成“错落有致”。

“传统村落要拴心留人,不仅仅是留住原住村民,还应该包含旅游者、投资者、长租户等多种客源主体。”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杨忍表示,可以通过打造优美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逐步完善传统村落的生产、居住、度假、养老等多种功能,以此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来此居住。

莲洲镇“莲韵三湾”。
03
全民共建,奏响“百千万工程”最强音

◆亮点:通过“组团式”帮扶机制,截至11月底,珠海全部组团牵头单位制定了“一村一策”帮扶方案,开展帮扶项目295个,涉及各类帮扶项目资金约3450万元;81家建筑业企业帮扶124个项目,金额超8000万元。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商培训活动在茂名市高州市新垌镇举行。在珠海市技工学校电商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村民、返乡创业者通过“授课+实战”,学习了电商平台运营、直播带货技巧等知识,在镜头前推介家乡好物,为明年的荔枝、龙眼、黄皮等农产品销售做足准备。

高良村村民涂桂权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他兴奋地分享:“以前只会埋头种地,现在才晓得通过电商平台能把自家的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好。”

这是珠海答好帮扶协作“必答题”,拓展联动帮扶“朋友圈”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6月结对帮扶阳江、茂名市以来,珠海优化构建“驻市指挥部+驻镇工作队”帮扶工作机制,派驻两轮297名帮扶干部全脱产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协助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引导376家企业投入资金2.9亿元结对帮扶278个村,开展各类消费帮扶活动550余次,全面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做出成效。

“珠海造”移动式岭南水果保鲜设备在阳江、茂名投入使用,高州龙眼通过港珠澳大桥实现“当日采摘当日抵港”,高州荔枝经拱北口岸直供澳门实现“零突破”……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粤西优质农产品迈入更广阔的市场。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将“百千万工程”变成众人之事,让企业、群众、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这一头号工程?

以桥为媒,珠海抢抓“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机遇,助推港澳同胞来珠投资热、旅游热、创业热持续升温。珠海设立超1.8万平方米的港澳特色“1元创业空间”,累计引进港澳项目64个;推动与港澳缔结姊妹学校116对,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组织约800名港澳青年来珠考察产业园区,吸引近百名港澳学生参与村(社区)人才储备计划,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将珠海视为“梦想之地”“创业蓝海”。

制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开展百会进百村、十校联十镇、港澳台侨助力等行动;创新建筑业企业“微利+公益”帮扶模式,81家建筑业企业与14个乡镇结对124个帮扶项目,帮扶金额超8000万元……从企业到高校,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全员共享,珠海全民共建“百千万工程”的氛围更加浓厚。

相关链接》》》

《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出台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速度。

《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等内容,共21条举措,明确要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健全“村村有物业”富农机制,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珠海路径。

《指导意见》聚焦健全未来乡村(社区)经营惠农机制、建立结对组团帮扶助农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带农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项目联农机制、健全三产融合发展促农机制、健全“兴村公司”发展利农机制等重点方面,推动解决我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足、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不佳等问题。

其中,《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区对标浙江未来乡村(社区)建设经验,因地制宜选择1到3个村开展未来乡村(社区)建设试点,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能源供给绿色低碳、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未来乡村建设新路径,形成善治引领共富路。

在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等措施。

为了给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组织、资源、人才等保障,《指导意见》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评价、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扶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培育激励等保障措施。

金湾木头冲村沙滩。

案例聚焦》》》

三灶镇探索“民宿+村落景区”模式

从中国航展门票“秒空”、大国重器首秀,再到中外飞行表演队同台竞技、航展话题屡屡登上热搜……回顾2024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成为珠海人深刻的共同记忆。

缓步走入有着“航展第一村”之称的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蓝顶白墙的商业街、岭南特色的房屋外立面随即映入眼帘,古朴与现代在这里交织。

“因为珠海机场和航展都在海澄村对面,这几年村里的民宿经济逐渐热了起来,这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海澄村党委书记袁东朝表示,航展期间民宿天天爆满,航展经济与民宿经济融合互促,让海澄村焕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探索“民宿+村落景区”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三灶镇展现出勃勃生机。距海澄村不远处的木头冲村,则运用沙滩、花海、农田、石头屋、“海岛日记”等网红元素在社交平台出圈。

今年以来,木头冲村推出“微度假”项目,引流带动村内“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发展,农文旅业态从20家增至52家,年增长160%,新增回村创业就业人员34人;成功打造出木石艺墅民宿、Onlyone海岛民宿、“海岛十姐妹”粽子店等文旅品牌,带动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超6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超1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目前,三灶镇鱼月村、鱼林村以及海澄村已申请参照木头冲村模式盘活利用文旅资源,根据试点经验推动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典范。

文字:佘映薇 图片:梁冠贤 张洲 编辑:王洁莹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