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出政策、建载体、引企业、优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这颗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璀璨明珠”,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珠海全年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超2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099.76亿元,同比增速8.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4%,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亮眼数字的背后,更映射出珠海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和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珠海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为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久前,珠海举办创新应用场景对接会暨创新珠海科技奖成果展,政府“搭台”为场景供需双方牵“红线”,以场景牵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场景开放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路演环节中,来自低空数智(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贡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代表作为场景业主单位进行路演,分别带来了珠海市低空城市巡检中心场景需求、云边协同智能感知热敏打印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西江航线船舶通航情况智能分析、基于极充技术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站为民惠民工程四个项目。
去年以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面向社会开展了两次应用场景征集活动,并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第一批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我们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此前,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创新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以来,珠海频频出招——围绕“4+3”重点产业,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断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等新型组织模式,以及科技领军企业领衔开展攻关的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主角”。
例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修订出台的《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将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链条从“瞪羚企业”拓展到“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已有5家企业被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列入“2024年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数据显示,2024年市科技创新局统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通过深度挖掘潜力、强化培训辅导、抓好审核推荐等工作举措,共推动1219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家单位获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3个项目在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奖,27个项目入选2023年“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
其中,珠海微度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芯片模组”项目,获得2023年“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促进奖一等奖,该项目完成了对西门子、VEGA等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大幅提升了我国工业雷达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
“这次获奖对我们团队而言意义非凡,证明了我们公司产品的技术是具有领先性的,对于产品下一步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珠海微度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FO郑子文表示,接下来公司会继续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研发力度,为公司和行业创造更多的科技价值。
为继续做强做优各类科创企业,珠海以“不放过一家”为导向,以“不放松一环”为纽带下足功夫。一方面,开启潜力对象挖掘,搭建科技企业大数据筛选平台,通过平台打破单一挖潜手段,以实时、动态的信息捕捉方式,最快地发现和识别科技企业种子;另一方面,破解基数短板难题,持续开展科技企业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科技企业招才引智等培育行动,鼓励载体加强孵化链条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并鼓励龙头企业“投身”孵化事业。
如今,珠海正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开展分类培育,向高新技术企业梯队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24年10月,由科技部批复、依托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智能院”)建设的国家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类脑智能创新平台”)在横琴正式启动运行,为我国智能技术产业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发展智能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目前国内首个且唯一的类脑算力开放平台,国家类脑智能创新平台围绕类脑智能算力构建了“环节齐全、功能齐备”的完整创新链,通过建设11个功能性子平台,全面覆盖基础软件、类脑芯片与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应用等所有关键环节,助力形成类脑智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使能的AI和类脑智能全栈能力。
同年12月,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异构融合智算在横琴诞生,标志着广东省智能院已具备从类脑芯片、整机再到计算集群的全链条研发能力。
据此,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通“政产学研用”全过程联合创新链,珠海正充分发挥广东省智能院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作用,与澳门开展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及产业合作,同时依托澳门国际自由港渠道优势,引进国际人才、输出科研成果,共同打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技领域国际一流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加快促进“澳门-横琴-珠海”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样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牵头、珠海市共建的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自揭牌一年来,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目前已成功打造一款有100亿字符中医知识文本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有效赋能临床医生工作,更好提升中医药诊断的准确率与效率。
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引擎也正不断激活。2024年7月,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申报AI大模型”,该大模型拥有超2亿的底层数据积累,基于海量注册申报和临床试验数据训练研发而成,不仅可以自动生成符合国家药监局对注册申报要求的数据和各种问题的问答,还可以AI自动生成注册申报环节中需要的文案、文章、报告等文本,并可进行文本匹配和文本分类,降低90%专业理解成本、注册申报文案的时间成本。
科创之路,更需强强联手、实现共赢。2024年10月,珠海推动汉江实验室珠海研究中心正式签约揭牌,该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与汉江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签署共建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三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维度的深化合作和深度融合。
作为共建方之一的综合性海洋研究平台,南方海洋实验室在2024年获批建设“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并首次开展无人机目标探测海上试验,设备使用机时累计超285万小时,业务收入累计超4500万元。
在打通创新链过程中,科技信贷授信也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珠海赛区)暨2024年珠海市“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中国银行与深译信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珠海嵘波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莫纶(珠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芯磁科技(珠海)有限责任公司4家获奖企业签署科技信贷授信协议,总金额为3300万元,这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更是对珠海乃至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质性响应。
记者观察到,过去一年里,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联合澳门推进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
随着澳门、珠海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整合两地创新资源力量,建立紧密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2024年5月,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横琴召开,标志着联盟迈出实质性步伐。来自澳门、珠海、横琴及其他区域的38个创新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代表“面对面建群”,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强大“朋友圈”。“澳门-珠海”科技集群还首次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名单。
同年9月,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成果展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上,确立了中葡科技中心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波尔图联络点、葡中中小企业商会驻珠琴联络处,就科技交流与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互帮互助。
此外,中葡科技中心还与广东省科技合作促进研究中心、珠海科创长青基金、珠海中科先进研究院、京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凝聚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和科技创新新引擎。
“借助中葡科技中心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我们将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创新理念、前沿技术成果与投资资本,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的优化升级。”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提到。
随着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珠海将充分发挥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对外交流合作作用,加快探索形成“澳门资源+横琴平台+珠海空间”新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此外,为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珠海正联合澳门、横琴探索引才聚才有效模式,实施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针对青年科学家、尖端科学家等出台专项措施,设立澳门青年科技人才居住服务计划,形成人才“ 虹吸效应 ”,夯实珠港澳三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坚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珠海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加快迈向更高水平的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4年底,全年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超2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099.76亿元,同比增速8.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4%。
●5家企业被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列入“2024年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新增6家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重点投资方向创新载体。
●2023年度R&D经费投入核定数为171.79亿元,较上年增加53.72亿元,同比增长45.5%,增速居全省第一;R&D投入强度(R&D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0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市(6.46%),超额完成预期目标(3.6%),高于全国(2.65%)1.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54%)0.52个百分点,近3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跨级进位赶超的良好态势。
●全市入库科技服务机构总数达8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48家。
●2024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07.52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省增速24.7%。
●全市“珠江人才计划”人才项目26个;省市两级创新创业团队186个,其中港澳台团队14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额近207亿元,新增知识产权3100件,超63%企业获得市场化融资,引进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近千人;全市各级院士工作站17家,引进合作院士18名。
2024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出政策、建载体、引企业、优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这颗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璀璨明珠”,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珠海全年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超2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099.76亿元,同比增速8.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4%,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亮眼数字的背后,更映射出珠海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和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珠海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为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久前,珠海举办创新应用场景对接会暨创新珠海科技奖成果展,政府“搭台”为场景供需双方牵“红线”,以场景牵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场景开放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路演环节中,来自低空数智(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贡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代表作为场景业主单位进行路演,分别带来了珠海市低空城市巡检中心场景需求、云边协同智能感知热敏打印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西江航线船舶通航情况智能分析、基于极充技术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站为民惠民工程四个项目。
去年以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面向社会开展了两次应用场景征集活动,并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第一批创新应用场景能力清单。“我们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此前,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创新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以来,珠海频频出招——围绕“4+3”重点产业,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断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等新型组织模式,以及科技领军企业领衔开展攻关的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主角”。
例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修订出台的《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将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链条从“瞪羚企业”拓展到“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已有5家企业被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列入“2024年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数据显示,2024年市科技创新局统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通过深度挖掘潜力、强化培训辅导、抓好审核推荐等工作举措,共推动1219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家单位获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3个项目在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奖,27个项目入选2023年“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
其中,珠海微度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芯片模组”项目,获得2023年“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促进奖一等奖,该项目完成了对西门子、VEGA等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大幅提升了我国工业雷达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
“这次获奖对我们团队而言意义非凡,证明了我们公司产品的技术是具有领先性的,对于产品下一步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珠海微度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FO郑子文表示,接下来公司会继续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研发力度,为公司和行业创造更多的科技价值。
为继续做强做优各类科创企业,珠海以“不放过一家”为导向,以“不放松一环”为纽带下足功夫。一方面,开启潜力对象挖掘,搭建科技企业大数据筛选平台,通过平台打破单一挖潜手段,以实时、动态的信息捕捉方式,最快地发现和识别科技企业种子;另一方面,破解基数短板难题,持续开展科技企业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科技企业招才引智等培育行动,鼓励载体加强孵化链条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并鼓励龙头企业“投身”孵化事业。
如今,珠海正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开展分类培育,向高新技术企业梯队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24年10月,由科技部批复、依托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智能院”)建设的国家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类脑智能创新平台”)在横琴正式启动运行,为我国智能技术产业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发展智能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目前国内首个且唯一的类脑算力开放平台,国家类脑智能创新平台围绕类脑智能算力构建了“环节齐全、功能齐备”的完整创新链,通过建设11个功能性子平台,全面覆盖基础软件、类脑芯片与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应用等所有关键环节,助力形成类脑智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使能的AI和类脑智能全栈能力。
同年12月,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异构融合智算在横琴诞生,标志着广东省智能院已具备从类脑芯片、整机再到计算集群的全链条研发能力。
据此,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通“政产学研用”全过程联合创新链,珠海正充分发挥广东省智能院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作用,与澳门开展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及产业合作,同时依托澳门国际自由港渠道优势,引进国际人才、输出科研成果,共同打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技领域国际一流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加快促进“澳门-横琴-珠海”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样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牵头、珠海市共建的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自揭牌一年来,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目前已成功打造一款有100亿字符中医知识文本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有效赋能临床医生工作,更好提升中医药诊断的准确率与效率。
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引擎也正不断激活。2024年7月,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申报AI大模型”,该大模型拥有超2亿的底层数据积累,基于海量注册申报和临床试验数据训练研发而成,不仅可以自动生成符合国家药监局对注册申报要求的数据和各种问题的问答,还可以AI自动生成注册申报环节中需要的文案、文章、报告等文本,并可进行文本匹配和文本分类,降低90%专业理解成本、注册申报文案的时间成本。
科创之路,更需强强联手、实现共赢。2024年10月,珠海推动汉江实验室珠海研究中心正式签约揭牌,该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与汉江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签署共建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三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维度的深化合作和深度融合。
作为共建方之一的综合性海洋研究平台,南方海洋实验室在2024年获批建设“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并首次开展无人机目标探测海上试验,设备使用机时累计超285万小时,业务收入累计超4500万元。
在打通创新链过程中,科技信贷授信也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珠海赛区)暨2024年珠海市“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中国银行与深译信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珠海嵘波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莫纶(珠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芯磁科技(珠海)有限责任公司4家获奖企业签署科技信贷授信协议,总金额为3300万元,这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更是对珠海乃至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质性响应。
记者观察到,过去一年里,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联合澳门推进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
随着澳门、珠海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整合两地创新资源力量,建立紧密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2024年5月,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横琴召开,标志着联盟迈出实质性步伐。来自澳门、珠海、横琴及其他区域的38个创新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代表“面对面建群”,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强大“朋友圈”。“澳门-珠海”科技集群还首次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名单。
同年9月,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成果展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上,确立了中葡科技中心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波尔图联络点、葡中中小企业商会驻珠琴联络处,就科技交流与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互帮互助。
此外,中葡科技中心还与广东省科技合作促进研究中心、珠海科创长青基金、珠海中科先进研究院、京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凝聚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和科技创新新引擎。
“借助中葡科技中心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我们将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创新理念、前沿技术成果与投资资本,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的优化升级。”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提到。
随着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珠海将充分发挥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对外交流合作作用,加快探索形成“澳门资源+横琴平台+珠海空间”新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此外,为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珠海正联合澳门、横琴探索引才聚才有效模式,实施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针对青年科学家、尖端科学家等出台专项措施,设立澳门青年科技人才居住服务计划,形成人才“ 虹吸效应 ”,夯实珠港澳三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坚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珠海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加快迈向更高水平的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4年底,全年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超2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099.76亿元,同比增速8.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4%。
●5家企业被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列入“2024年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新增6家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重点投资方向创新载体。
●2023年度R&D经费投入核定数为171.79亿元,较上年增加53.72亿元,同比增长45.5%,增速居全省第一;R&D投入强度(R&D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0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市(6.46%),超额完成预期目标(3.6%),高于全国(2.65%)1.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54%)0.52个百分点,近3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跨级进位赶超的良好态势。
●全市入库科技服务机构总数达8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48家。
●2024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07.52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省增速24.7%。
●全市“珠江人才计划”人才项目26个;省市两级创新创业团队186个,其中港澳台团队14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额近207亿元,新增知识产权3100件,超63%企业获得市场化融资,引进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近千人;全市各级院士工作站17家,引进合作院士18名。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