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珠澳合作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从珠机城际二期、洪鹤大桥、金海大桥、十字门隧道、南湾大道横琴隧道连接段相继建成通车,到黑白面将军山隧道、横琴杧洲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条横琴对外新通道打破了地域局限,改变了人们对于珠澳“双城生活”的时间观念。道路的联通,扩大了琴澳居民的生活圈。

与此同时,一座座“连心桥”也搭建起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居民可以在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澳门22项社保服务;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可以跨境便利执业;1.52万名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心的联通,营造了琴澳居民的温暖新家园。 

TQB0620250117C (1).jpg

01
“珠澳一家”有温度:

同根同源 同饮一江水

珠澳本就是一家,从南宋时期起,澳门就是香山县的一部分,珠澳两地的心,一直紧紧联系在一起。

20世纪50年代以前,澳门居民用水主要靠数十艘水艇每天轮流到珠海的湾仔、银坑装水运回澳门,再由“担水妹”挨家挨户送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这样的局面很快就难以维系。彼时澳门还未回归,但祖国一直是澳门强大坚实的后盾,195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珠海肩负起对澳供水的重任。1960年,珠海的竹仙洞水库正式对澳供水。

25年来,珠海对澳供水量达21亿立方米。受访单位供图

此后60多年来,通过不断上移取水口、扩建取水泵站等方式,具有珠澳特色的供水一体化格局形成,4条对澳供水管线将饱含祖国深情的西江水源源不断地送向澳门。

和供水史相似的,是供电史。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横琴供电局可再生能源省地一体化智能调控平台。

澳门回归祖国25载,而对澳供电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上世纪80年代,粤澳两地实现电力联网,此后3条对澳门输电220千伏通道相继建成,从人工手动进行联网操作,到有智能巡检机器人确保对澳供电的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各项新技术的运用保障了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中用电量的需求。40年来,内地对澳门累计供电量达757亿千瓦时。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合作区定位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珠澳“同饮一江水”的情谊在共建新家园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澳门新街坊小区,南方电网针对澳门居民的用电习惯和需求,为社区配套建设了充电站,提供账单邮寄服务,并创新“扫码办电”模式,实现客户便捷高效过户通电。为支持“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护航绿色出行,合作区内南方电网13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实现了国标和欧标充电服务能力全覆盖,为港澳客户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壮志凌云绘长卷,擘画蓝图展未来。在合作区建设的“长卷”里,不仅有汩汩流淌西江水和点亮万家灯火的电网,还有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跨境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则等机制对接,有“港澳药械通”纳入珠海惠民保“大爱无疆”项目、“横琴琴澳EASY MORE门急诊医疗险”保障计划等医疗保障,和开放港澳台居民线上办理证券开户、不动产交易“税费同缴”等便民措施。每一个新举措、新办法、新规则,都是珠澳血脉相连“一家亲”的证明。

数说

4组数据看
珠澳同心共筑澳珠一极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5年间,珠海与澳门互通口岸年查验量从3000万人次增长至1.68亿人次,内地经拱北海关对澳门地区进出口总值累计达3811.7亿元人民币。

25年间,经拱北关区供应至澳门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超过470万吨。每天,经拱北口岸输送澳门鲜活产品占澳门市场8成以上。

25年间,珠海对澳供水量达21亿立方米,是回归前40年供水量的3倍

25年间,南方电网告别对澳门供电要靠人手动联网操作的时代,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自行分析,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170万千瓦

02
民生服务有保障:

在新家园里“上好学”“看好病”

“我们小区附近有澳人子弟学校濠江学校,小区里有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药品直接从澳门进口,网络和电视信号也和澳门一样,非常方便。”一个月前,澳门新街坊首批业主之一黄滋才和家人一起举行了入伙仪式,这里便利的生活和教育医疗配套让他感受到了安心和踏实。

在入住新家前,他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起名建覠,希望女儿志向远大、前途开阔。“这和我们搬来横琴是一样的寓意,希望在横琴这篇广阔的土地上发展。”黄滋才说。

在广阔的土地上发展,这是黄滋才的期盼,也是澳门新街坊超1.6万名居民共同的心愿。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同年,内地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全面动工。项目占地面积逾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4070套及人才房209套,项目配套有学校、卫生站、长者服务中心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并深度对接澳门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10月,生活居住在横琴的澳门居民超1.6万人,就业人数超5000人。

如今,走进澳门新街坊,葡式石仔路和极具澳门特色的街灯让人有种行走于澳门的感觉,从居民楼内向窗外望去,可以看到城景、山景、河景,而真正能让琴澳居民安心定居,还是能够“上好学”“看好病”的民生保障。

在澳门新街坊的配套学校濠江学校,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未来还将有中学部,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教育服务,参照澳门学校加入澳门免费教育学校系统,学生人数可达2310人。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澳门医护人员可以在此执业,并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使澳门居民在内地也能享受到与澳门同等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此外,合作区还积极推进跨境医疗合作,实现了跨境门诊转诊、医学影像结果互认等便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

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来自澳门的医护人员可在此执业。

如果说合作区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一方宝地”,那么珠海就是这一进程中的前沿阵地,为琴澳居民的“新家园”提供强大的民生保障。

目前,在珠海就业、就读、持居住证非就业的澳门居民均被纳入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与珠海市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截至2024年10月底,有超过1800名澳门籍学生在珠海就读,1.52万名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有1.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2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珠海还不断推进珠澳校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澳门缔结77对姊妹学校,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澳政策,保障澳门居民子女与珠海户籍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在政务服务方面,珠海204项政务服务跨境业务已实现“零出关、零费用、全流程、一次办”。创设“珠事通”涉企服务一体机,首次实现跨境“证照联办”。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湾区通办”。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设立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澳门居民在专窗可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澳门22项社保服务,已办理澳门居民广东社保业务超5600人次。

目前,珠海已将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对合作区暂时无法承接的事项由珠海继续保障实施,第一批488项、第二批140项保障事项清单已联合对外公告。保留市社保中心(市医保中心)横琴办事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横琴分中心等机构,继续为合作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03
人才服务有支撑:

打造一片就业创业的广阔新天地

澳门律师黄景禧于2019年在横琴创办律所,开启了跨境执业生涯,服务珠澳琴三地客户。对于他来说,“一脚油门就通勤”“开车不到半小时”的“双城生活”早就成为现实,琴澳早已连成一片。

作为全国青联澳区委员、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2024年12月,黄景禧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里,在澳门国际机场迎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到来,并且在横琴作为建设者代表与习近平面对面交流。“总书记那亲切又稳重的话语表达了对澳门及横琴无比的关怀与支持,也令我想起多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合作区参与规则衔接及法治建设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发展,我参与及见证了琴澳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及逐步完善。”黄景禧表示,希望为推进琴澳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创造新的制度性成果,助力打造“一国两制”实践新示范。

像黄景禧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截至2024年10月,在横琴跨境执业的澳门专业人才包括法律服务、医疗卫生、涉水专业服务、工程建筑、旅游服务等十大类,跨境执业专业人士数达1397人。

为了服务好在珠海和合作区就业创业的港澳人才,珠海设立了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横琴办事处,出台实施《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推动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作,创新对港澳人士职业资格实行单向认定,允许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跨境便利执业,累计已有1463名港澳导游、建筑领域专业人士、澳门医师社工等人才在珠海或合作区执业。

横琴开展政策宣介,助力琴澳企业人才协同发展。

此外,珠海与合作区携手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引才高校行、优秀青年人才跨境实践等活动,引导更多港澳青年到合作区参观学习、创业就业。并且把珠澳琴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的召开常态化,支持合作区人才申报“珠海英才计划”,累计遴选200余名合作区人才成为市级人才,享受珠海市级人才服务保障。

在打造就业创业广阔天地火热氛围的影响下,珠海市各区、各单位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服务人才,增强合作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以珠海市公安局为例,为进一步便利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往来,推进了全市出入境便利人才政策措施推广落实,联合科信部门整合内部资源设备,通过升级改造预约系统、开设人才签注专窗、免提交证明材料、提供绿色通道等措施,确保人才享受快捷便利的签注服务。

截至2024年10月底,珠海市共有1354名人才成功申办人才签注,中山大学、珠海科技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4家人才集中单位还有约300名人才享受了“上门办”服务,“人才签注”工作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山高水长路更远,矢志前行梦必圆。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道路的曲折,而珠澳同根同源的血脉之亲、心灵相通,必定会成为合作区建设中最为坚定的力量源泉。

封面图:曾遥
文字:金璐 图片:曾遥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叶维佳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珠澳合作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珠海特区报 2025-01-17 03:02

从珠机城际二期、洪鹤大桥、金海大桥、十字门隧道、南湾大道横琴隧道连接段相继建成通车,到黑白面将军山隧道、横琴杧洲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条横琴对外新通道打破了地域局限,改变了人们对于珠澳“双城生活”的时间观念。道路的联通,扩大了琴澳居民的生活圈。

与此同时,一座座“连心桥”也搭建起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居民可以在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澳门22项社保服务;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可以跨境便利执业;1.52万名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心的联通,营造了琴澳居民的温暖新家园。 

TQB0620250117C (1).jpg

01
“珠澳一家”有温度:

同根同源 同饮一江水

珠澳本就是一家,从南宋时期起,澳门就是香山县的一部分,珠澳两地的心,一直紧紧联系在一起。

20世纪50年代以前,澳门居民用水主要靠数十艘水艇每天轮流到珠海的湾仔、银坑装水运回澳门,再由“担水妹”挨家挨户送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这样的局面很快就难以维系。彼时澳门还未回归,但祖国一直是澳门强大坚实的后盾,195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珠海肩负起对澳供水的重任。1960年,珠海的竹仙洞水库正式对澳供水。

25年来,珠海对澳供水量达21亿立方米。受访单位供图

此后60多年来,通过不断上移取水口、扩建取水泵站等方式,具有珠澳特色的供水一体化格局形成,4条对澳供水管线将饱含祖国深情的西江水源源不断地送向澳门。

和供水史相似的,是供电史。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横琴供电局可再生能源省地一体化智能调控平台。

澳门回归祖国25载,而对澳供电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上世纪80年代,粤澳两地实现电力联网,此后3条对澳门输电220千伏通道相继建成,从人工手动进行联网操作,到有智能巡检机器人确保对澳供电的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各项新技术的运用保障了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中用电量的需求。40年来,内地对澳门累计供电量达757亿千瓦时。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合作区定位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珠澳“同饮一江水”的情谊在共建新家园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澳门新街坊小区,南方电网针对澳门居民的用电习惯和需求,为社区配套建设了充电站,提供账单邮寄服务,并创新“扫码办电”模式,实现客户便捷高效过户通电。为支持“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护航绿色出行,合作区内南方电网13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实现了国标和欧标充电服务能力全覆盖,为港澳客户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壮志凌云绘长卷,擘画蓝图展未来。在合作区建设的“长卷”里,不仅有汩汩流淌西江水和点亮万家灯火的电网,还有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跨境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则等机制对接,有“港澳药械通”纳入珠海惠民保“大爱无疆”项目、“横琴琴澳EASY MORE门急诊医疗险”保障计划等医疗保障,和开放港澳台居民线上办理证券开户、不动产交易“税费同缴”等便民措施。每一个新举措、新办法、新规则,都是珠澳血脉相连“一家亲”的证明。

数说

4组数据看
珠澳同心共筑澳珠一极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5年间,珠海与澳门互通口岸年查验量从3000万人次增长至1.68亿人次,内地经拱北海关对澳门地区进出口总值累计达3811.7亿元人民币。

25年间,经拱北关区供应至澳门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超过470万吨。每天,经拱北口岸输送澳门鲜活产品占澳门市场8成以上。

25年间,珠海对澳供水量达21亿立方米,是回归前40年供水量的3倍

25年间,南方电网告别对澳门供电要靠人手动联网操作的时代,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自行分析,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170万千瓦

02
民生服务有保障:

在新家园里“上好学”“看好病”

“我们小区附近有澳人子弟学校濠江学校,小区里有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药品直接从澳门进口,网络和电视信号也和澳门一样,非常方便。”一个月前,澳门新街坊首批业主之一黄滋才和家人一起举行了入伙仪式,这里便利的生活和教育医疗配套让他感受到了安心和踏实。

在入住新家前,他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起名建覠,希望女儿志向远大、前途开阔。“这和我们搬来横琴是一样的寓意,希望在横琴这篇广阔的土地上发展。”黄滋才说。

在广阔的土地上发展,这是黄滋才的期盼,也是澳门新街坊超1.6万名居民共同的心愿。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同年,内地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全面动工。项目占地面积逾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4070套及人才房209套,项目配套有学校、卫生站、长者服务中心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并深度对接澳门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10月,生活居住在横琴的澳门居民超1.6万人,就业人数超5000人。

如今,走进澳门新街坊,葡式石仔路和极具澳门特色的街灯让人有种行走于澳门的感觉,从居民楼内向窗外望去,可以看到城景、山景、河景,而真正能让琴澳居民安心定居,还是能够“上好学”“看好病”的民生保障。

在澳门新街坊的配套学校濠江学校,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未来还将有中学部,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教育服务,参照澳门学校加入澳门免费教育学校系统,学生人数可达2310人。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澳门医护人员可以在此执业,并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使澳门居民在内地也能享受到与澳门同等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此外,合作区还积极推进跨境医疗合作,实现了跨境门诊转诊、医学影像结果互认等便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

在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来自澳门的医护人员可在此执业。

如果说合作区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一方宝地”,那么珠海就是这一进程中的前沿阵地,为琴澳居民的“新家园”提供强大的民生保障。

目前,在珠海就业、就读、持居住证非就业的澳门居民均被纳入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与珠海市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截至2024年10月底,有超过1800名澳门籍学生在珠海就读,1.52万名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有1.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2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珠海还不断推进珠澳校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澳门缔结77对姊妹学校,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澳政策,保障澳门居民子女与珠海户籍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在政务服务方面,珠海204项政务服务跨境业务已实现“零出关、零费用、全流程、一次办”。创设“珠事通”涉企服务一体机,首次实现跨境“证照联办”。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湾区通办”。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设立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澳门居民在专窗可办理广东76项社保服务、澳门22项社保服务,已办理澳门居民广东社保业务超5600人次。

目前,珠海已将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对合作区暂时无法承接的事项由珠海继续保障实施,第一批488项、第二批140项保障事项清单已联合对外公告。保留市社保中心(市医保中心)横琴办事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横琴分中心等机构,继续为合作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03
人才服务有支撑:

打造一片就业创业的广阔新天地

澳门律师黄景禧于2019年在横琴创办律所,开启了跨境执业生涯,服务珠澳琴三地客户。对于他来说,“一脚油门就通勤”“开车不到半小时”的“双城生活”早就成为现实,琴澳早已连成一片。

作为全国青联澳区委员、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会长,2024年12月,黄景禧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里,在澳门国际机场迎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到来,并且在横琴作为建设者代表与习近平面对面交流。“总书记那亲切又稳重的话语表达了对澳门及横琴无比的关怀与支持,也令我想起多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合作区参与规则衔接及法治建设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发展,我参与及见证了琴澳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及逐步完善。”黄景禧表示,希望为推进琴澳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创造新的制度性成果,助力打造“一国两制”实践新示范。

像黄景禧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截至2024年10月,在横琴跨境执业的澳门专业人才包括法律服务、医疗卫生、涉水专业服务、工程建筑、旅游服务等十大类,跨境执业专业人士数达1397人。

为了服务好在珠海和合作区就业创业的港澳人才,珠海设立了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横琴办事处,出台实施《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推动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作,创新对港澳人士职业资格实行单向认定,允许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跨境便利执业,累计已有1463名港澳导游、建筑领域专业人士、澳门医师社工等人才在珠海或合作区执业。

横琴开展政策宣介,助力琴澳企业人才协同发展。

此外,珠海与合作区携手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引才高校行、优秀青年人才跨境实践等活动,引导更多港澳青年到合作区参观学习、创业就业。并且把珠澳琴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的召开常态化,支持合作区人才申报“珠海英才计划”,累计遴选200余名合作区人才成为市级人才,享受珠海市级人才服务保障。

在打造就业创业广阔天地火热氛围的影响下,珠海市各区、各单位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服务人才,增强合作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以珠海市公安局为例,为进一步便利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往来,推进了全市出入境便利人才政策措施推广落实,联合科信部门整合内部资源设备,通过升级改造预约系统、开设人才签注专窗、免提交证明材料、提供绿色通道等措施,确保人才享受快捷便利的签注服务。

截至2024年10月底,珠海市共有1354名人才成功申办人才签注,中山大学、珠海科技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4家人才集中单位还有约300名人才享受了“上门办”服务,“人才签注”工作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山高水长路更远,矢志前行梦必圆。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道路的曲折,而珠澳同根同源的血脉之亲、心灵相通,必定会成为合作区建设中最为坚定的力量源泉。

封面图:曾遥
文字:金璐 图片:曾遥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