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至17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人才服务局、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承办的“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活动再启新旅程,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高校的32名硕博人才走进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知名科研平台、企业、高校、园区交流学习,深入探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科技脉搏。
首次赴港澳研学,三地人才交流更上新台阶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一点两地”新定位为牵引,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本次“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系列研学活动首次携硕博学子走进港澳,是加强粤港澳产才交流、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又一尝试,为全国青年才俊敞开了一扇探寻湾区发展机遇的“窗口”。
在香港科学园,硕博人才了解到园区有超2000家科技企业,超1.5万名科研人才,从人工智能到医疗科技再到材料科学,这里孵化出一个个瞩目的科创奇迹。在澳门南粤科技园,药学类、生物科学类研发人员的智慧“种子”生根发芽,这一集科研、生产制造、医学检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科创智造谷,吸引了张权破痛油、辉成物流、南粤检验检测中心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以“小支点”撬动着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空间”。硕博学子纷纷赞叹两大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刘博士表示:“此次研学我们不仅深入产业园感受港澳的科技脉动,同时赴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聆听专家介绍香港人才、创业政策,拜访澳门科技大学开展交流座谈,还特别参观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博物馆。能够全方位了解港澳的科创氛围、高校特色、人文历史,实在不虚此行。”
深入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优越政策让人才大有可为
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横琴、河套合作区是湾区逐浪潮头的重要“船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一面是深圳园区,一面是香港园区,在这跨境接壤地带,谱写着深港协同创新发展的故事,向全球人才释放着强劲的科创“磁吸力”。硕博人才深圳之行第一站——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锚定“人才过河第一站”的目标定位,为产才提供人才认定、住房保障等“一站式”服务,正在成为河套人才服务的崭新名片。
濠江之畔,一面是珠海横琴,一面是澳门。在珠海之行首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展示厅,硕博人才了解到合作区自构想提出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现场有关人士介绍,横琴处于“一国两制”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结合部,为集聚各类人才,横琴合作区推出有力政策举措,如合作区用人单位引进学历型人才将给予生活补贴,其中博士可获每人27万元,硕士可获每人9万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孙博士感叹,大湾区有着开放包容、区域协同、创新驱动三大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期望自己能在湾区实现抱负。
洽谈“零距离”,开启湾区名企“创业就业直通车”
本次活动聚焦深圳、珠海重点布局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发展,以产业用才需求为导向,搭建起硕博人才与科研单位双向洽谈的桥梁。据统计,参与本次研学的学子中,博士占比超八成,以计算机应用、材料物理、生物信息学等理工科专业为主。
走进深圳字节跳动后海中心展厅,硕博学子跟随讲解员脚步,了解字节从初创到成为全球领先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程。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硕博人才倾听智能院老师对类脑智能科学原理和最新成果的介绍,近距离观察脑机芯片、类脑计算机等,亲身感受尖端科研向更深处的突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目前已汇聚各类人才300余人,共建立了18个课题组及8个联合实验室,在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6篇。
此外,活动还选定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等深珠两市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平台、企业作为参访单位。这些单位在展示科创成果的同时,对薪酬福利待遇、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晋升空间“开诚布公”,向硕博学子抛出了“橄榄枝”。学子借企业“小窗口”看见湾区“大发展”,来湾区发展的热情愈发强烈。
活动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硕博学子研学已举办5期,吸引了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超1500名学子报名,遴选出244名走进湾区城市深度研学,推动了一批学子入职湾区企事业单位。
1月14日至17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人才服务局、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承办的“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活动再启新旅程,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高校的32名硕博人才走进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知名科研平台、企业、高校、园区交流学习,深入探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科技脉搏。
首次赴港澳研学,三地人才交流更上新台阶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一点两地”新定位为牵引,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本次“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系列研学活动首次携硕博学子走进港澳,是加强粤港澳产才交流、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又一尝试,为全国青年才俊敞开了一扇探寻湾区发展机遇的“窗口”。
在香港科学园,硕博人才了解到园区有超2000家科技企业,超1.5万名科研人才,从人工智能到医疗科技再到材料科学,这里孵化出一个个瞩目的科创奇迹。在澳门南粤科技园,药学类、生物科学类研发人员的智慧“种子”生根发芽,这一集科研、生产制造、医学检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科创智造谷,吸引了张权破痛油、辉成物流、南粤检验检测中心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以“小支点”撬动着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空间”。硕博学子纷纷赞叹两大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刘博士表示:“此次研学我们不仅深入产业园感受港澳的科技脉动,同时赴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聆听专家介绍香港人才、创业政策,拜访澳门科技大学开展交流座谈,还特别参观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博物馆。能够全方位了解港澳的科创氛围、高校特色、人文历史,实在不虚此行。”
深入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优越政策让人才大有可为
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横琴、河套合作区是湾区逐浪潮头的重要“船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一面是深圳园区,一面是香港园区,在这跨境接壤地带,谱写着深港协同创新发展的故事,向全球人才释放着强劲的科创“磁吸力”。硕博人才深圳之行第一站——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锚定“人才过河第一站”的目标定位,为产才提供人才认定、住房保障等“一站式”服务,正在成为河套人才服务的崭新名片。
濠江之畔,一面是珠海横琴,一面是澳门。在珠海之行首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展示厅,硕博人才了解到合作区自构想提出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现场有关人士介绍,横琴处于“一国两制”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结合部,为集聚各类人才,横琴合作区推出有力政策举措,如合作区用人单位引进学历型人才将给予生活补贴,其中博士可获每人27万元,硕士可获每人9万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孙博士感叹,大湾区有着开放包容、区域协同、创新驱动三大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期望自己能在湾区实现抱负。
洽谈“零距离”,开启湾区名企“创业就业直通车”
本次活动聚焦深圳、珠海重点布局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发展,以产业用才需求为导向,搭建起硕博人才与科研单位双向洽谈的桥梁。据统计,参与本次研学的学子中,博士占比超八成,以计算机应用、材料物理、生物信息学等理工科专业为主。
走进深圳字节跳动后海中心展厅,硕博学子跟随讲解员脚步,了解字节从初创到成为全球领先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程。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硕博人才倾听智能院老师对类脑智能科学原理和最新成果的介绍,近距离观察脑机芯片、类脑计算机等,亲身感受尖端科研向更深处的突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目前已汇聚各类人才300余人,共建立了18个课题组及8个联合实验室,在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6篇。
此外,活动还选定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等深珠两市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平台、企业作为参访单位。这些单位在展示科创成果的同时,对薪酬福利待遇、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晋升空间“开诚布公”,向硕博学子抛出了“橄榄枝”。学子借企业“小窗口”看见湾区“大发展”,来湾区发展的热情愈发强烈。
活动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湾有引力·粤聚优才”硕博学子研学已举办5期,吸引了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超1500名学子报名,遴选出244名走进湾区城市深度研学,推动了一批学子入职湾区企事业单位。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