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夜,伶仃洋波涛轻涌,距离珠海陆地20多海里的深水海域上,深远海养殖平台"格盛1号"如同一座海上堡垒,在茫茫夜色中时隐时现。
此刻,平台控制室内跳跃的仪表灯光,与远处桂山岛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值班工作人员黄锦尧与谭国刚刚吃完“海上年夜饭”,菜式有炒牛肉、姜葱炒蟹、炸花生米、拌黄瓜、番茄鸡蛋汤。
作为海洋牧场的“守岁人”,万家团圆时他们却选择与大海、鱼群相伴,在“格盛1号”上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除夕。
黄锦尧今年27岁,来自广东河源。他和搭档谭国主要负责“格盛1号”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平台在节日期间正常运行。
这个长86米,宽34米的深远海养殖平台,迎来了投产后的首个春节。除夕当天下午,黄锦尧按计划给“格盛1号”完成了一次例行"体检":身着加厚潜水服,潜入海底,穿梭在由数万立方米水体构成的巨型网箱间。鱼群如银色旋风般环绕身侧,他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海底网箱是否有破漏,排查安全隐患。
“春节期间恰逢寒潮过境,需要格外留意。”黄锦尧告诉记者,“格盛1号”于去年8月投放了首批章红鱼苗,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养殖,目前章红鱼已经从均重3斤养殖到了7斤左右,最大的有12斤。
站在平台甲板向下望去,海面下隐约可见鱼群游弋的轨迹。按照计划,春节后,“格盛1号”养殖的章红鱼将长至每条均重8-10斤的规格,预计上市产量约50吨,销售产值约500万元。
大约在半年前,黄锦尧成为“格盛1号”的普通一员,并考取了潜水证,成为一名海洋牧场的“放牧人”。今年1月16日,他来到“格盛1号”开始值班,直至春节假期结束后才会回到陆地。
“海上值班,会感到孤独寂寞吗?”黄锦尧表示“一点都不会”,他认为在茫茫大海中,见证鱼儿从鱼苗一点点成长为成鱼,最终迎来丰收,这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现在珠海在大力发展‘蓝色粮仓’,需要更多人来到海上工作。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成长,这份工作都很有意义。”黄锦尧说。
“格盛1号”拥有完善的设施,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平台不仅配有海水淡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低温冷藏库140立方米,还有无人机起降平台、智能渔业管控系统以及自给自足的新能源发电系统,5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并配备饲料存储、无人机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同时,结合万山区良好的海岛休闲旅游基础,“格盛1号”正在探索开展“海洋牧场+休闲海钓”的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接待海钓游客2000多人。
潮水轻拍平台桩基,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已跃出海平面。大年初一一早,黄锦尧仔细检查潜水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阳光穿透清澈海水,成群的章红鱼在网箱中划出粼粼波光,不久的将来,这些鱼儿将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蓝色粮仓”将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来自大海的美味。
1月28日,除夕夜,伶仃洋波涛轻涌,距离珠海陆地20多海里的深水海域上,深远海养殖平台"格盛1号"如同一座海上堡垒,在茫茫夜色中时隐时现。
此刻,平台控制室内跳跃的仪表灯光,与远处桂山岛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值班工作人员黄锦尧与谭国刚刚吃完“海上年夜饭”,菜式有炒牛肉、姜葱炒蟹、炸花生米、拌黄瓜、番茄鸡蛋汤。
作为海洋牧场的“守岁人”,万家团圆时他们却选择与大海、鱼群相伴,在“格盛1号”上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除夕。
黄锦尧今年27岁,来自广东河源。他和搭档谭国主要负责“格盛1号”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平台在节日期间正常运行。
这个长86米,宽34米的深远海养殖平台,迎来了投产后的首个春节。除夕当天下午,黄锦尧按计划给“格盛1号”完成了一次例行"体检":身着加厚潜水服,潜入海底,穿梭在由数万立方米水体构成的巨型网箱间。鱼群如银色旋风般环绕身侧,他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海底网箱是否有破漏,排查安全隐患。
“春节期间恰逢寒潮过境,需要格外留意。”黄锦尧告诉记者,“格盛1号”于去年8月投放了首批章红鱼苗,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养殖,目前章红鱼已经从均重3斤养殖到了7斤左右,最大的有12斤。
站在平台甲板向下望去,海面下隐约可见鱼群游弋的轨迹。按照计划,春节后,“格盛1号”养殖的章红鱼将长至每条均重8-10斤的规格,预计上市产量约50吨,销售产值约500万元。
大约在半年前,黄锦尧成为“格盛1号”的普通一员,并考取了潜水证,成为一名海洋牧场的“放牧人”。今年1月16日,他来到“格盛1号”开始值班,直至春节假期结束后才会回到陆地。
“海上值班,会感到孤独寂寞吗?”黄锦尧表示“一点都不会”,他认为在茫茫大海中,见证鱼儿从鱼苗一点点成长为成鱼,最终迎来丰收,这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现在珠海在大力发展‘蓝色粮仓’,需要更多人来到海上工作。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成长,这份工作都很有意义。”黄锦尧说。
“格盛1号”拥有完善的设施,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平台不仅配有海水淡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低温冷藏库140立方米,还有无人机起降平台、智能渔业管控系统以及自给自足的新能源发电系统,5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并配备饲料存储、无人机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同时,结合万山区良好的海岛休闲旅游基础,“格盛1号”正在探索开展“海洋牧场+休闲海钓”的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接待海钓游客2000多人。
潮水轻拍平台桩基,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已跃出海平面。大年初一一早,黄锦尧仔细检查潜水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阳光穿透清澈海水,成群的章红鱼在网箱中划出粼粼波光,不久的将来,这些鱼儿将游向千家万户的餐桌,“蓝色粮仓”将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来自大海的美味。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