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P、评非遗、多玩法……平沙文旅结硕果!

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探索“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研学”融合模式,力推平沙非遗实现“零突破”,全镇拥有文艺队伍近70支实名注册文化志愿者745人……近年来,平沙镇深挖资源禀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动平沙群众文化结出硕果。

一直以来,平沙镇锚定文化强镇建设目标,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好用足特色资源、做优做精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聚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动平沙镇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文化阵地”

为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沙镇加强镇文化站与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联动,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图书馆等活动阵地资源,广泛搭建群众自我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引导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立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平沙文体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力争2025年10月投入运营,丰富居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平沙文体中心(效果图)

探索三“融合” 让文化“动”起来

首次引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自行车骑行嘉年华,举办平沙春晚、“红五月”文艺晚会等文艺演出,结合本地资源策划多场农耕研学活动……过去一年,平沙镇在文化推广上推陈出新,创新“文旅+体育”融合,发挥“文旅+演艺”优势,探索“文旅+研学”模式,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文旅+体育”融合上,招引粤港澳大湾区轮滑嘉年华等大型赛事落地平沙,积极举办龙舟赛、“雁翔杯”系列比赛、太极拳比赛、“村 BA”篮球赛等品牌赛事,全面促进平沙镇文体旅深度融合。

龙舟赛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珠海·金湾)轮滑嘉年华

通过“文化+演艺”的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平沙镇文化活动品牌。围绕“乐游平沙 月月有节”主题,打造“花田喜事”、平沙春晚、元宵活动、“红五月”文艺晚会、广东省“四季村晚”等10余场文艺演出。

“最甜是平沙”文艺晚会

同时,依托镇内生态资源,策划“传承农耕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摸鱼抓鸭 快乐一夏”“绿美平沙 乐享自然”露营活动等多场研学活动,让农业资源“动”起来、“用”起来。

▲“绿美平沙 乐享自然”露营活动

 

突破与传承并举 营造文化氛围

为力推平沙非遗实现“零突破”,平沙镇深入挖掘镇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平沙客家菜制作技艺、平沙凉粉制作技艺成功通过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期评选。在挖掘的同时,平沙通过设计平沙镇形象IP、拍摄平沙城镇宣传片、宣扬平沙原创文艺作品、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更新融合、打造平沙圩镇客厅展示文化成果等方式,加深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让平沙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活起来。

平沙镇形象IP及文创产品设计有奖征集活动
平沙圩镇客厅

如今,走在平沙一路,镌刻了“平沙白糖”“华丰方便面”等极具代表性的工业历史文化的街景,不仅大幅提升了城镇形象和人文风情,更借助文化元素激活城市活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平沙镇积极培育、扶持镇内文艺团体发展,推动其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全年组织平沙太极拳协会、平沙镇老年人体育协会、平沙镇羽毛球协会等多支文体队伍参加10余场市、区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全镇拥有涵盖体育、歌舞、戏曲、摄影、书画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文艺队伍近70支,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接下来,平沙镇将继续优化镇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文化+”模式,加强与镇内各文体协会的联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文旅平沙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字:陈翠林、余晓彤、李芳芳 图片:平沙镇文化旅游办公室 编辑:陈芳玲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新IP、评非遗、多玩法……平沙文旅结硕果!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平沙镇 2025-02-10 15:51

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探索“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研学”融合模式,力推平沙非遗实现“零突破”,全镇拥有文艺队伍近70支实名注册文化志愿者745人……近年来,平沙镇深挖资源禀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动平沙群众文化结出硕果。

一直以来,平沙镇锚定文化强镇建设目标,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好用足特色资源、做优做精文化业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聚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动平沙镇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文化阵地”

为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沙镇加强镇文化站与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联动,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图书馆等活动阵地资源,广泛搭建群众自我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引导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立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平沙文体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力争2025年10月投入运营,丰富居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平沙文体中心(效果图)

探索三“融合” 让文化“动”起来

首次引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自行车骑行嘉年华,举办平沙春晚、“红五月”文艺晚会等文艺演出,结合本地资源策划多场农耕研学活动……过去一年,平沙镇在文化推广上推陈出新,创新“文旅+体育”融合,发挥“文旅+演艺”优势,探索“文旅+研学”模式,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文旅+体育”融合上,招引粤港澳大湾区轮滑嘉年华等大型赛事落地平沙,积极举办龙舟赛、“雁翔杯”系列比赛、太极拳比赛、“村 BA”篮球赛等品牌赛事,全面促进平沙镇文体旅深度融合。

龙舟赛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珠海·金湾)轮滑嘉年华

通过“文化+演艺”的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平沙镇文化活动品牌。围绕“乐游平沙 月月有节”主题,打造“花田喜事”、平沙春晚、元宵活动、“红五月”文艺晚会、广东省“四季村晚”等10余场文艺演出。

“最甜是平沙”文艺晚会

同时,依托镇内生态资源,策划“传承农耕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摸鱼抓鸭 快乐一夏”“绿美平沙 乐享自然”露营活动等多场研学活动,让农业资源“动”起来、“用”起来。

▲“绿美平沙 乐享自然”露营活动

 

突破与传承并举 营造文化氛围

为力推平沙非遗实现“零突破”,平沙镇深入挖掘镇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平沙客家菜制作技艺、平沙凉粉制作技艺成功通过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期评选。在挖掘的同时,平沙通过设计平沙镇形象IP、拍摄平沙城镇宣传片、宣扬平沙原创文艺作品、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更新融合、打造平沙圩镇客厅展示文化成果等方式,加深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让平沙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活起来。

平沙镇形象IP及文创产品设计有奖征集活动
平沙圩镇客厅

如今,走在平沙一路,镌刻了“平沙白糖”“华丰方便面”等极具代表性的工业历史文化的街景,不仅大幅提升了城镇形象和人文风情,更借助文化元素激活城市活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平沙镇积极培育、扶持镇内文艺团体发展,推动其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全年组织平沙太极拳协会、平沙镇老年人体育协会、平沙镇羽毛球协会等多支文体队伍参加10余场市、区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全镇拥有涵盖体育、歌舞、戏曲、摄影、书画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文艺队伍近70支,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接下来,平沙镇将继续优化镇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文化+”模式,加强与镇内各文体协会的联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文旅平沙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字:陈翠林、余晓彤、李芳芳 图片:平沙镇文化旅游办公室 编辑:陈芳玲 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