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饭肚子就胀得难受?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

点开这篇文章的小伙伴,想必都觉得自己的肚子不算小。

要知道,每个人的肚子(腹部)早已被胃、肠等器官塞得满满当当,天生就带点“小鼓包”,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你只是吃了点东西,肚子就跟打了气一样,膨胀到不可收拾,那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每一口食物,都是身体的“打气筒”

不出意外的话,让你肚子变大的,是满满的气体。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中都会存在一定量的气体。它们遵循着 “有进有出” 的原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不过,我们的一些日常行为,以及肠道菌群家族也会不断为胃肠道输送气体。

1.主动“吃气”

每吃一口东西、每咽一下口水,都在悄无声息地往胃肠道输送气体。研究显示,一顿饭下来,胃里的气体体积可能会增加65%[1]。

而如果吃了太多“易产气”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红薯、豆类、洋葱、韭菜等食物,那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会持续产气!

2.胃肠道“产气”

胃肠道内就像一个“微生物王国”,住着各种各样的菌群。

食物进入胃肠道后,菌群家族便迫不及待地展开“进攻”,分解它,消化它,以便身体吸收。

但大多数食物也很“倔强”,它们凭借抗性淀粉、低聚糖等复杂结构,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菌群们“来回拉扯”。

于是,在这场 “拉锯战”中,大量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导致体内气体急剧增加。

肚子里的气体多了,身体自然得想办法把它们请出去。而放屁,便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气方式!

当然,如果出气的速度赶不上进气的速度时,肚子就不得不膨胀了 !

这些不良习惯,可能让你的胃“错位”

让人更郁闷的是,有时候肚子变大,不是因为产气多了,也不是吃多了撑的,而是胃“离家出走”了。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最低点不会超过脐下2横指,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而像胃、肝、脾、肾等器官,不像表盘牢牢镶嵌在表壳那般稳固,而是靠韧带和筋膜固定,如同富有弹性的“鱼线”,将它们轻轻“挂”在腹壁上。

但如果这些“鱼线”变得松弛,胃就像没了“安全带”的乘客,位置开始下移。

胃下垂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产妇、体形消瘦、身材修长、体质衰弱及有过腹部手术史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天生胃的位置就相对靠前,这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无法通过后天改变。

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胃下垂”。

比如暴饮暴食,胃为了容纳这些过量的食物,只能持续“膨胀”营业。

长期这样,支撑胃的韧带变松,没了弹性,胃的位置就下移了,肚子自然就跟着大起来了。

另外,饱食之后进行剧烈运动,由于重力作用,也会使胃部下垂。

胃下垂不仅会让肚子变大,影响体态,对健康也有不小的威胁。它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好好吃饭,别再折腾自己的胃啦!

不想肚子鼓鼓的,可以试试这几件事

不管是为了美丽还是健康,下面这几件事都值得你大胆尝试。

1.调整饮食习惯

进食应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说话;少食多餐,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较强的运动。

此外,建议尽量减少容易产气食物的摄入。

像我们熟知的豆类、薯类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易产气食物,比如:

牛奶,对于乳糖不耐的人,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酸奶、羊奶等。

十字花科类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等。

浓茶、浓咖啡等。

2.做个简易的排气操

排气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促进肠道气体排出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仰卧屈膝,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双手环抱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腹部,保持这个姿势进行深呼吸,每次坚持15-30 秒,重复10-15 次。

3.适当进行无氧运动

适当进行一些针对腹部的力量训练,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为胃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如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

4. 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

咱老祖宗早就强调过,站要有站样,坐要有坐样:

站立时,要做到挺胸收腹,双肩放松,双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让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双脚上。

坐着时,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弯腰驼背,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线。

当然,如果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一直持续,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哦!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宋显晖
刚吃完饭肚子就胀得难受?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
腾讯医典 2025-02-19 14:21

点开这篇文章的小伙伴,想必都觉得自己的肚子不算小。

要知道,每个人的肚子(腹部)早已被胃、肠等器官塞得满满当当,天生就带点“小鼓包”,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你只是吃了点东西,肚子就跟打了气一样,膨胀到不可收拾,那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每一口食物,都是身体的“打气筒”

不出意外的话,让你肚子变大的,是满满的气体。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中都会存在一定量的气体。它们遵循着 “有进有出” 的原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不过,我们的一些日常行为,以及肠道菌群家族也会不断为胃肠道输送气体。

1.主动“吃气”

每吃一口东西、每咽一下口水,都在悄无声息地往胃肠道输送气体。研究显示,一顿饭下来,胃里的气体体积可能会增加65%[1]。

而如果吃了太多“易产气”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红薯、豆类、洋葱、韭菜等食物,那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会持续产气!

2.胃肠道“产气”

胃肠道内就像一个“微生物王国”,住着各种各样的菌群。

食物进入胃肠道后,菌群家族便迫不及待地展开“进攻”,分解它,消化它,以便身体吸收。

但大多数食物也很“倔强”,它们凭借抗性淀粉、低聚糖等复杂结构,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菌群们“来回拉扯”。

于是,在这场 “拉锯战”中,大量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导致体内气体急剧增加。

肚子里的气体多了,身体自然得想办法把它们请出去。而放屁,便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气方式!

当然,如果出气的速度赶不上进气的速度时,肚子就不得不膨胀了 !

这些不良习惯,可能让你的胃“错位”

让人更郁闷的是,有时候肚子变大,不是因为产气多了,也不是吃多了撑的,而是胃“离家出走”了。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最低点不会超过脐下2横指,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而像胃、肝、脾、肾等器官,不像表盘牢牢镶嵌在表壳那般稳固,而是靠韧带和筋膜固定,如同富有弹性的“鱼线”,将它们轻轻“挂”在腹壁上。

但如果这些“鱼线”变得松弛,胃就像没了“安全带”的乘客,位置开始下移。

胃下垂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产妇、体形消瘦、身材修长、体质衰弱及有过腹部手术史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天生胃的位置就相对靠前,这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无法通过后天改变。

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胃下垂”。

比如暴饮暴食,胃为了容纳这些过量的食物,只能持续“膨胀”营业。

长期这样,支撑胃的韧带变松,没了弹性,胃的位置就下移了,肚子自然就跟着大起来了。

另外,饱食之后进行剧烈运动,由于重力作用,也会使胃部下垂。

胃下垂不仅会让肚子变大,影响体态,对健康也有不小的威胁。它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好好吃饭,别再折腾自己的胃啦!

不想肚子鼓鼓的,可以试试这几件事

不管是为了美丽还是健康,下面这几件事都值得你大胆尝试。

1.调整饮食习惯

进食应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说话;少食多餐,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较强的运动。

此外,建议尽量减少容易产气食物的摄入。

像我们熟知的豆类、薯类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易产气食物,比如:

牛奶,对于乳糖不耐的人,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酸奶、羊奶等。

十字花科类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等。

浓茶、浓咖啡等。

2.做个简易的排气操

排气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促进肠道气体排出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仰卧屈膝,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双手环抱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腹部,保持这个姿势进行深呼吸,每次坚持15-30 秒,重复10-15 次。

3.适当进行无氧运动

适当进行一些针对腹部的力量训练,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为胃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如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

4. 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

咱老祖宗早就强调过,站要有站样,坐要有坐样:

站立时,要做到挺胸收腹,双肩放松,双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让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双脚上。

坐着时,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弯腰驼背,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线。

当然,如果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一直持续,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哦!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