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珠海两会期间,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施,代表委员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结合农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推动城乡融合,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功能

珠海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在西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深化面向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把西部地区作为城市功能再造和能级量级提升的主战场,聚力打造西部产业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珠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聚焦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市人大代表蒋枚芳认为,随着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迈向纵深,西部乡村交通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农村与市区间的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瓶颈。她建议,组织专业调研团队,深入西部乡村调研,为科学化布局线路提供依据。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公交车辆更新换代计划,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同时开发特色公共交通线路,如农旅融合示范带区域的预约公交、周末巴士、潮汐公交等,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自2016年起,珠海市财政设立了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均等化专项资金,以扶持西部教育的发展。市人大代表郭永华建议,今年继续保留并优化市级教育专项资金中的“提升西部及海岛地区教育水平”项目,通过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提升教学条件,为西部地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推动珠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斗门区高质量建设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市人大代表方芳认为,一直以来,斗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深耕特色农业,农产品大量供港供澳,其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禀赋深受港澳人士青睐,成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重要目的地。方芳建议,斗门区要更积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做靓港澳的“后花园”、做优港澳的“菜篮子”为目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港澳人士吃住行购业的首选目的地。

加强文化引领,深挖珠海历史文化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一镇一策”推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珠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应加强文化引领,更好地挖掘并擦亮珠海历史文化特色。

市政协委员高楠建议,将农历“三月三”香洲埠开埠日作为珠海的城市纪念日,助推香洲埠文旅项目建设,从而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该建议吸引了不少关注。

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城市建立的起点,可追溯至百年前的香洲开埠。据史料记载,香洲埠的开埠之日恰逢农历三月三日,即中华传统节日上巳节。“城市纪念日的设立,不仅能凝聚文化力量、涵养城市的浪漫气质,也结合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一步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提升珠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楠表示。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的红糖工坊、汇集上千种糖果和巧克力的糖果屋……今年春节期间,由金湾区红旗镇红旗糖厂改造而成的红旗1970艺术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打卡”参观,这给市政协委员苏伟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村居更美,带动村民共富?苏伟坤以红旗糖厂改造举例,建议组织专业规划团队对农村建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挖掘当地传统建筑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其与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和文创企业参与,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打造“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让市民、游客参与其中,增强大家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文字:佘映薇 金璐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吴颖琼
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珠海特区报 2025-02-22 03:20

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珠海两会期间,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施,代表委员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结合农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推动城乡融合,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功能

珠海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在西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深化面向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把西部地区作为城市功能再造和能级量级提升的主战场,聚力打造西部产业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珠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聚焦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市人大代表蒋枚芳认为,随着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迈向纵深,西部乡村交通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农村与市区间的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瓶颈。她建议,组织专业调研团队,深入西部乡村调研,为科学化布局线路提供依据。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公交车辆更新换代计划,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同时开发特色公共交通线路,如农旅融合示范带区域的预约公交、周末巴士、潮汐公交等,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自2016年起,珠海市财政设立了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均等化专项资金,以扶持西部教育的发展。市人大代表郭永华建议,今年继续保留并优化市级教育专项资金中的“提升西部及海岛地区教育水平”项目,通过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提升教学条件,为西部地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推动珠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斗门区高质量建设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市人大代表方芳认为,一直以来,斗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深耕特色农业,农产品大量供港供澳,其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禀赋深受港澳人士青睐,成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重要目的地。方芳建议,斗门区要更积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做靓港澳的“后花园”、做优港澳的“菜篮子”为目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港澳人士吃住行购业的首选目的地。

加强文化引领,深挖珠海历史文化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一镇一策”推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珠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应加强文化引领,更好地挖掘并擦亮珠海历史文化特色。

市政协委员高楠建议,将农历“三月三”香洲埠开埠日作为珠海的城市纪念日,助推香洲埠文旅项目建设,从而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该建议吸引了不少关注。

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城市建立的起点,可追溯至百年前的香洲开埠。据史料记载,香洲埠的开埠之日恰逢农历三月三日,即中华传统节日上巳节。“城市纪念日的设立,不仅能凝聚文化力量、涵养城市的浪漫气质,也结合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一步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提升珠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楠表示。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的红糖工坊、汇集上千种糖果和巧克力的糖果屋……今年春节期间,由金湾区红旗镇红旗糖厂改造而成的红旗1970艺术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打卡”参观,这给市政协委员苏伟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村居更美,带动村民共富?苏伟坤以红旗糖厂改造举例,建议组织专业规划团队对农村建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挖掘当地传统建筑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其与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和文创企业参与,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打造“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让市民、游客参与其中,增强大家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文字:佘映薇 金璐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