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作品 (2025年2月24日)

01

白蕉的桥

□申元凯

南海之滨,珠海桥多。岭南水乡,斗门尤甚。

在斗门,古有“出门无船便无路”的谚语,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老县新区的水乡风貌。

作为斗门下辖镇,白蕉不仅河多、堤长,还有十三条远近闻名的水上村,这种自然与人文因水而遇,桥就不会少,特色也鲜明。

从“大”处着眼,跨越磨刀门水道的珠海大桥其西端就在白蕉,这座桥连通珠海东、西城区,是珠海的功勋桥,见证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今与昔,像一头特区老黄牛,每天背负着数十万人驾车穿梭其上,默默助力着勤劳的珠海人朝夕奋斗。顺着磨刀门向北望,会看到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崭新大桥横亘水面,一排排桥墩齐刷刷插在江水深处,像整齐的列兵肩负使命扛起坚实的桥面,这是跨越中山、珠海两市,全长近三十公里的香海大桥。如果顺着河道再往上,还会遇到建在中山境内,却以珠海地名命名的斗门大桥,它的南端隔河三百米外就是白蕉,很多通往中山以及珠海市区的车辆行人也从此过,是珠海“西大门”一座重要桥梁。这些大桥构成了白蕉镇去市区、进中山的主要通道。

在斗门区内,还有尖峰大桥、井岸大桥、井岸二桥这三座桥将白蕉镇与斗门区中心地带紧紧相连,其中尖峰桥建成之后直接终结了白蕉到原斗门县城靠渡船的历史,井岸大桥、二桥更是助力白蕉的城市化跃上新台阶。一座座大桥送来各色产业在此相聚,厂房满,人荟萃成为必然,新楼房成群勾勒新社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白蕉人汇成一片新城。

珠肇高铁建设如火如荼,莲鹤大道跨河桥墩已成,白蕉大桥悄然上马,不晓得未来还会有哪些桥将会联通路,又有哪些路将要跨越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已来。

如果说这些大桥为白蕉构筑了大格局,那么散落在村里、河上、塘边形态各异的小桥就成为白蕉的小幸福。

从“小”处落脚,绕不开小河与小沟。“小河湾湾穿桥过,桥身斑驳有人行”是“白蕉小桥”呈现我眼前的整体形象。形态各异的小桥散落在白蕉三十七个村居的小河小沟小坎上难以计数,灯笼、昭信、新沙等水上村更是数不胜数。

水上村,顾名思义,与水难分。初来乍到的人,靠近村落,就临近河流,猛地低一下头,脚下可能就是桥。下了桥,告别了河,走进村落,突然间又是一条小河抢入视野,而你此时可能正在思忖这一条和刚才那一条是否是同一条呢。带着疑问继续前行,不出意外,会有下一程的河流与你相见,它们可能是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也可能就是不同的河流,最终汇入更宽广的河流。然而,你要从一条河的一侧到另一侧,或者跨过这条河再走近另一条河,桥是抵达目的地的必经之途。

置身灯笼水乡,立身一座年过半百的青石小拱桥,双手轻轻搭在石柱扶手上,顺河远眺,目光所及皆是粼粼波光,思绪所觅却是那抹波光倒映的遥想,遥想当年刘伯温驾一叶扁舟身临此地留下“灯笼有火,白藤有市”的传说。再到新沙桥,脚踏柏油路,凭栏而望,村委会“因渔而兴”的标语熠熠生辉,静静的新沙涌从桥下缓缓流过,万亩鱼塘幻化出座座小楼沿河而居。岁月本无声,此处却回音。来到竹洲水乡,走过孖湾桥,一种独特的清净猛然袭来,就像从烈日下猛然进入空调房刹那间获得的那股清凉一样,碧绿的山,清澈的水,还有这座默默无闻的小桥,共同陪伴着这一带的乡亲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他们这种洒脱情思,就像这座小桥一样,坚韧且憨厚。数年前,这附近的马墩村民抛家舍业,腾出故土,敢舍敢干,建成保障对澳门供水的竹银水源工程。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珠澳一家亲的大义之下也有他们的奉献。

小桥虽小,却能联通古今。小桥虽陋,却能勾勒繁华。

如果说,山海相连,出传说。那么,河道相接,就能造传奇。

白蕉的桥,就这样,慢慢地,静静地,藏下了一个个故事,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白藤成埠,舢板成洲”的说法已很久远,却远不过白蕉的桥所能抵达的远方。“白蕉海鲈”已经游向全国,却也曾在白蕉的桥下跃起,又从桥上乘车而去。

白蕉,因水生桥,因桥通达,小桥健壮了躯体,大桥拓展了视野。正如这滔滔珠江水,一路飞奔向前,却也回首袅袅炊烟,不忘来处亦归处。

 

02
记忆深处有翠微

□李春鹏

一个云霞渐淡的黄昏,我独自走在翠微老街口。白色不锈钢挡板后面,人和里、敦睦里、杨公祠、韦氏老屋……在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衬托下,这些历史建筑显得单薄陈旧。这就是闻名岭南的翠微吗,昔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长水街呢?

翠水交前带,环山倚后屏。翠微村,旧称翠环,起于宋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翠微之名源自乡贤郭以治中举后任漳浦知县,衣锦还乡时吟诵李白佳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遂改名翠微。翠微村内曾有七街七里一巷,为旧时商贸中心,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称“小澳门”。翠微村是珠海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紧邻华达、翠景、翠珠、凤山等工业园区,曾是数万打工人聚集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翠微村尤其是长水街极度繁荣。

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我从东往西行走,不时停下来驻足张望,记忆不断复苏。明珠北下车,过小石桥,穿过居民小楼间的狭窄通道,长水街沸腾的商贸气浪就会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川流不息的人流,摩肩接踵。路口的“粤兴”快餐店,炒河粉5块钱一份,肉片多豆芽多口味好,曾经我几乎天天光顾。吃着吃着,我竟吃出感情来了。现在外出用餐,我喜欢点炒河粉,特别是豆芽肉片炒河粉。

走下水泥路,走上倾斜的黄土路,两侧除了几幢有年代感的老房子,就是堆成小山的旧木料、废砖头。拐两个弯,问两次路,走四五百米,我来到一棵大榕树跟前,旁边有一幢两层小楼。我曾在这里住了三个月。这棵百年大榕树,主干粗大苍劲,枝叶蓊葱郁勃。三十年了,世界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它还是原来的样子,风吹日晒雨淋,岁月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一丝痕迹。

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初来珠海那段日子。

后龙山是翠微村“后背”,是全村最高点。朋友红岩哥租下了整个二楼,楼梯在楼房外左侧。安叔、胜华和我,三人合住左侧那个房间。楼下住了十多个打工的年轻人,晚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就在那棵百年大榕树边上,打开水笼头用冷水“冲凉”。大清早,大家前呼后拥相跟着出门,年轻人去翠景工业区上班,安叔、胜华去工地安装玻璃幕墙。我辗转于安平台、大环山、吉大之间,参加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或者东奔西走,满珠海跑去招聘单位面试。翠微的老巷子细细长长,曲里拐弯,我常常迷失其间。青石板街道,厚重的老屋砖壁,让我体会到的不只是环境的清凉与幽静,更有翠微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一个多月过去,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住处不花钱,联系工作留的是红岩哥的手机号。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我开始感到孤独,开始想家。一天下午,我疲惫地下了公交车,没有急着赶回住处。文件袋往草地上一丢,整个人就地一躺。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坐起身,看着草地上踏出来的那条路。男孩女孩成群结队走过我的前方:男孩子嘻嘻哈哈,女孩子面若桃花。我好羡慕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他们都有工作,而我没有。当时生存的压力,让我不得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跟红岩哥说起我的犹豫和彷徨,他那么恳切地做我的工作,要我坚持。红岩哥是老翠微,带我钻老巷子,逛长水街,给我讲翠微村史,讲翠微几大姓在这里的奋斗发家史。

我们相对而坐,聊文学聊人生,几乎一夜未眠。红岩哥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强者的故事……红岩哥对我说:情况甚至会比预期更糟,机会只能在努力和坚持中得到。当你感到确实坚持不下去,这个时候你坚持了,也许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柳暗花明。

三十年过去,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我忍不住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平台,举目四望。翠微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翠微了,风送来了“突突”的打桩机声。如今翠微旧城改造工作已正式启动且进展迅速。

风吹过翠微每个角落,不留一丝痕迹。人亦然,历史亦然。时间改变了翠微,时间会继续改变翠微,正在掀开翠微崭新的一页。

海潮 (摄影) 董泽中 摄
03
从二月出发(外一首)

□庞步高

残雪消融的边缘

二月的风,轻触梦的发梢

像一把温柔的剪刀

裁开冬的寂寥长袍

老井边的辘轳

如祖父那无力摇动的胳膊

头顶的桃花,点亮

一盏盏春天的华灯

田野里经霜的麦苗

压弯父亲苍老的腰

那双粗糙的手,摩挲着土地

仿佛在和老友低头倾诉

村口裸露枝桠的老槐树

喜鹊正在构筑新巢

它们叽叽喳喳,畅想未来

声音里,盈满春天的关怀

我把故乡的方言装进行囊

从二月的村庄启程

袅袅炊烟被亲人的目光

点燃,照亮前进的路途

脚下的路,蜿蜒又漫长

每一步,踏响希望的鼓点

卸下疲惫,我从二月出发

抵达繁花似锦的春天

冬日的河流

在桥的光影下

听到你幽幽叹息

河床裸露。荒芜

冬的残卷在这里铺展

见证一条河流的衰老

从丰饶到枯瘦

仿佛月光终止夜的尽头

鱼群与星辰密布的天空

曾照过你波光粼粼的脸

如今,你停止奔腾

生命的琴弦断崩

裸石沉默,岁月磨圆

多少流水的冲撞与抚摸

才把我们的棱角改变

等待春天,你复苏

二月的油菜花绕着河岸飞奔

那是你不屈的坚韧

在岁月里纵横

04
车河,车河(节选)

□杌十

车河,车流成河

那是何等的壮观与喧嚣

车河,古时的金村

今时的锡都要地

又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

车河,你是桂西北的咽喉与要塞

是连接云贵川大地的血脉

你看,那废弃的矿场

也有激流奔涌的时候

热气腾腾的矿物质原汤

从地心喷涌而出

成为你得天厚独的温泉

那丝丝缕缕的热气

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

每一滴温热都藏着神韵

每一池原汤都饱含滋养

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

享受到温暖的抚慰

那是一种脱离尘世的不羁

亦是一份抵达自我的宁静

而笼箱盖的红枫

早已红过半边天

笼箱盖的银杏

早已铺就一地金黄

枫的热烈与杏的婉约

绘成天然的画卷

足以让匆忙的脚步为此驻足

让糅杂的内心为此沉醉

可三岔河的风有些狂野

从河水里、从草地上吹来

拍打着刺痛的脸庞

那是越野车制造的乐趣

硕大的车轮碾压着河床

飞溅起层层水花

如同河道炸裂的一道道肌肤

纷繁中,心却有了新的方向

05
清风亭

□许锋

早上六点时,天其实已蒙蒙亮了。头一次来乌鲁木齐,听说天亮得很晚。昨晚太阳迟迟不下山,十点多还能望见团团的云彩和蓝蓝的天空。街市灯火明灿。我刚从广东来,不适应时间之“差”,沉沉欲睡,又醒,几次凝视窗口,夜色似乎刚刚开启。

沉甸甸的云朵背后还是蔚蓝的天空。黄的光托着云朵的底部,云朵愈来愈亮,但我的窗口朝西,我看不见爬起来的太阳。圆月熔金一般莹亮,斜斜地挂在空中。

楼外清风袅袅,烤羊肉串的气息隐隐飘来,这是乌鲁木齐与生俱来、执拗的气息,鳞次栉比的楼群与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无法阻碍、消减它的流向、扩散。仰头望去,一只苍鹰展翅入晴空,上击翻曙光。我却有点迷路,转了几个圈。但清风随步,完全不似昨天下午那样燠热,一出机场突然被“烘烤”,忍不住发朋友圈:“新疆好热,比南方热多了”。新疆的文斗兄立即“反驳”:阴凉处凉快;且这里早晚凉快,干热比潮湿舒服。不要被表象迷惑!

向树多的地方走。用不上三五十步便有一片林子,像一处处街心花园,又比一般的街心花园大。树木交荫,时鸟鸣啭。草坪绿茸茸的,虽然在南方,随处“绿茸茸”,这并不稀罕,但乌鲁木齐也这样,却实在让我没想到。人和鸟一样,对地理环境是敏感的,又与鸟不同。有人久居南方,不乐北徙,有人久居北方,不愿南迁,因一旦南北易居,初则多不适应,甚至长期不适应。关键是气候,而气候与干燥或湿润有关,干燥、湿润又与草木有关,草木又与河流有关。乌鲁木齐市区,不像我的家乡兰州有黄河、也不像广州有珠江穿城而过,但一日体验,不干不燥,倒也舒适。这里地下水丰盈。而前不久,悠悠和平渠水又连通乌鲁木齐南北,水漾清波,醉了一城人的心。

草坪上,几只小鸭子正在觅食,两黑两白,有大有小,像是一家子。它们的喙不长不短,快速地在草叶间伸缩。哪里来那么多小虫子,我猜它们在喝晶圆的露水。它们还是发现了我,迅速以一字队形穿过灌木丛、绕过树干、避开石头、滑进池塘,向水中央浮游,它们所经之处,光影闪动交织,漾起一圈圈一道道银白的涟漪。

突然听到一阵水声,如瀑布流泻一般。循声而望,池塘“上游”一座四边形“金字塔”近顶部向下激射出一股股清澈的水流,水流沿阶梯状塔身迸溅,如碎银一路磕磕碰碰落底,底儿满,穿过一座小石拱桥,哗哗流入一个圆池子,池满,顺着几处缺口汇入池塘。那几只鸭子惊慌失措,顾不得岸上站着我,在我和一株垂柳间寻了个空档踉踉跄跄挤了上来。

芳草池塘,绿荫亭子。亭子名曰“清风亭”。我在亭间小坐,左右清风来,柳叶摇动,曙光流霞落入池塘,一时云影波光,荷叶田田,翠叶亭亭,没留意时,那几只鸭子已重新入水,左顾右盼,悠悠然也。

我看了看时间,早上七点。我确定,乌鲁木齐又是鲜妍明媚的一天。

文字:许锋 杌十 庞步高 李春鹏 申元凯 图片:董泽中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莫海晖
湾韵丨作品 (2025年2月24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2-24 01:33

01

白蕉的桥

□申元凯

南海之滨,珠海桥多。岭南水乡,斗门尤甚。

在斗门,古有“出门无船便无路”的谚语,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个老县新区的水乡风貌。

作为斗门下辖镇,白蕉不仅河多、堤长,还有十三条远近闻名的水上村,这种自然与人文因水而遇,桥就不会少,特色也鲜明。

从“大”处着眼,跨越磨刀门水道的珠海大桥其西端就在白蕉,这座桥连通珠海东、西城区,是珠海的功勋桥,见证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今与昔,像一头特区老黄牛,每天背负着数十万人驾车穿梭其上,默默助力着勤劳的珠海人朝夕奋斗。顺着磨刀门向北望,会看到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崭新大桥横亘水面,一排排桥墩齐刷刷插在江水深处,像整齐的列兵肩负使命扛起坚实的桥面,这是跨越中山、珠海两市,全长近三十公里的香海大桥。如果顺着河道再往上,还会遇到建在中山境内,却以珠海地名命名的斗门大桥,它的南端隔河三百米外就是白蕉,很多通往中山以及珠海市区的车辆行人也从此过,是珠海“西大门”一座重要桥梁。这些大桥构成了白蕉镇去市区、进中山的主要通道。

在斗门区内,还有尖峰大桥、井岸大桥、井岸二桥这三座桥将白蕉镇与斗门区中心地带紧紧相连,其中尖峰桥建成之后直接终结了白蕉到原斗门县城靠渡船的历史,井岸大桥、二桥更是助力白蕉的城市化跃上新台阶。一座座大桥送来各色产业在此相聚,厂房满,人荟萃成为必然,新楼房成群勾勒新社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白蕉人汇成一片新城。

珠肇高铁建设如火如荼,莲鹤大道跨河桥墩已成,白蕉大桥悄然上马,不晓得未来还会有哪些桥将会联通路,又有哪些路将要跨越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已来。

如果说这些大桥为白蕉构筑了大格局,那么散落在村里、河上、塘边形态各异的小桥就成为白蕉的小幸福。

从“小”处落脚,绕不开小河与小沟。“小河湾湾穿桥过,桥身斑驳有人行”是“白蕉小桥”呈现我眼前的整体形象。形态各异的小桥散落在白蕉三十七个村居的小河小沟小坎上难以计数,灯笼、昭信、新沙等水上村更是数不胜数。

水上村,顾名思义,与水难分。初来乍到的人,靠近村落,就临近河流,猛地低一下头,脚下可能就是桥。下了桥,告别了河,走进村落,突然间又是一条小河抢入视野,而你此时可能正在思忖这一条和刚才那一条是否是同一条呢。带着疑问继续前行,不出意外,会有下一程的河流与你相见,它们可能是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也可能就是不同的河流,最终汇入更宽广的河流。然而,你要从一条河的一侧到另一侧,或者跨过这条河再走近另一条河,桥是抵达目的地的必经之途。

置身灯笼水乡,立身一座年过半百的青石小拱桥,双手轻轻搭在石柱扶手上,顺河远眺,目光所及皆是粼粼波光,思绪所觅却是那抹波光倒映的遥想,遥想当年刘伯温驾一叶扁舟身临此地留下“灯笼有火,白藤有市”的传说。再到新沙桥,脚踏柏油路,凭栏而望,村委会“因渔而兴”的标语熠熠生辉,静静的新沙涌从桥下缓缓流过,万亩鱼塘幻化出座座小楼沿河而居。岁月本无声,此处却回音。来到竹洲水乡,走过孖湾桥,一种独特的清净猛然袭来,就像从烈日下猛然进入空调房刹那间获得的那股清凉一样,碧绿的山,清澈的水,还有这座默默无闻的小桥,共同陪伴着这一带的乡亲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他们这种洒脱情思,就像这座小桥一样,坚韧且憨厚。数年前,这附近的马墩村民抛家舍业,腾出故土,敢舍敢干,建成保障对澳门供水的竹银水源工程。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珠澳一家亲的大义之下也有他们的奉献。

小桥虽小,却能联通古今。小桥虽陋,却能勾勒繁华。

如果说,山海相连,出传说。那么,河道相接,就能造传奇。

白蕉的桥,就这样,慢慢地,静静地,藏下了一个个故事,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白藤成埠,舢板成洲”的说法已很久远,却远不过白蕉的桥所能抵达的远方。“白蕉海鲈”已经游向全国,却也曾在白蕉的桥下跃起,又从桥上乘车而去。

白蕉,因水生桥,因桥通达,小桥健壮了躯体,大桥拓展了视野。正如这滔滔珠江水,一路飞奔向前,却也回首袅袅炊烟,不忘来处亦归处。

 

02
记忆深处有翠微

□李春鹏

一个云霞渐淡的黄昏,我独自走在翠微老街口。白色不锈钢挡板后面,人和里、敦睦里、杨公祠、韦氏老屋……在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衬托下,这些历史建筑显得单薄陈旧。这就是闻名岭南的翠微吗,昔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长水街呢?

翠水交前带,环山倚后屏。翠微村,旧称翠环,起于宋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翠微之名源自乡贤郭以治中举后任漳浦知县,衣锦还乡时吟诵李白佳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遂改名翠微。翠微村内曾有七街七里一巷,为旧时商贸中心,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称“小澳门”。翠微村是珠海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紧邻华达、翠景、翠珠、凤山等工业园区,曾是数万打工人聚集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翠微村尤其是长水街极度繁荣。

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我从东往西行走,不时停下来驻足张望,记忆不断复苏。明珠北下车,过小石桥,穿过居民小楼间的狭窄通道,长水街沸腾的商贸气浪就会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川流不息的人流,摩肩接踵。路口的“粤兴”快餐店,炒河粉5块钱一份,肉片多豆芽多口味好,曾经我几乎天天光顾。吃着吃着,我竟吃出感情来了。现在外出用餐,我喜欢点炒河粉,特别是豆芽肉片炒河粉。

走下水泥路,走上倾斜的黄土路,两侧除了几幢有年代感的老房子,就是堆成小山的旧木料、废砖头。拐两个弯,问两次路,走四五百米,我来到一棵大榕树跟前,旁边有一幢两层小楼。我曾在这里住了三个月。这棵百年大榕树,主干粗大苍劲,枝叶蓊葱郁勃。三十年了,世界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它还是原来的样子,风吹日晒雨淋,岁月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一丝痕迹。

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初来珠海那段日子。

后龙山是翠微村“后背”,是全村最高点。朋友红岩哥租下了整个二楼,楼梯在楼房外左侧。安叔、胜华和我,三人合住左侧那个房间。楼下住了十多个打工的年轻人,晚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就在那棵百年大榕树边上,打开水笼头用冷水“冲凉”。大清早,大家前呼后拥相跟着出门,年轻人去翠景工业区上班,安叔、胜华去工地安装玻璃幕墙。我辗转于安平台、大环山、吉大之间,参加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或者东奔西走,满珠海跑去招聘单位面试。翠微的老巷子细细长长,曲里拐弯,我常常迷失其间。青石板街道,厚重的老屋砖壁,让我体会到的不只是环境的清凉与幽静,更有翠微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一个多月过去,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住处不花钱,联系工作留的是红岩哥的手机号。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我开始感到孤独,开始想家。一天下午,我疲惫地下了公交车,没有急着赶回住处。文件袋往草地上一丢,整个人就地一躺。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坐起身,看着草地上踏出来的那条路。男孩女孩成群结队走过我的前方:男孩子嘻嘻哈哈,女孩子面若桃花。我好羡慕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他们都有工作,而我没有。当时生存的压力,让我不得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跟红岩哥说起我的犹豫和彷徨,他那么恳切地做我的工作,要我坚持。红岩哥是老翠微,带我钻老巷子,逛长水街,给我讲翠微村史,讲翠微几大姓在这里的奋斗发家史。

我们相对而坐,聊文学聊人生,几乎一夜未眠。红岩哥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强者的故事……红岩哥对我说:情况甚至会比预期更糟,机会只能在努力和坚持中得到。当你感到确实坚持不下去,这个时候你坚持了,也许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柳暗花明。

三十年过去,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我忍不住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平台,举目四望。翠微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翠微了,风送来了“突突”的打桩机声。如今翠微旧城改造工作已正式启动且进展迅速。

风吹过翠微每个角落,不留一丝痕迹。人亦然,历史亦然。时间改变了翠微,时间会继续改变翠微,正在掀开翠微崭新的一页。

海潮 (摄影) 董泽中 摄
03
从二月出发(外一首)

□庞步高

残雪消融的边缘

二月的风,轻触梦的发梢

像一把温柔的剪刀

裁开冬的寂寥长袍

老井边的辘轳

如祖父那无力摇动的胳膊

头顶的桃花,点亮

一盏盏春天的华灯

田野里经霜的麦苗

压弯父亲苍老的腰

那双粗糙的手,摩挲着土地

仿佛在和老友低头倾诉

村口裸露枝桠的老槐树

喜鹊正在构筑新巢

它们叽叽喳喳,畅想未来

声音里,盈满春天的关怀

我把故乡的方言装进行囊

从二月的村庄启程

袅袅炊烟被亲人的目光

点燃,照亮前进的路途

脚下的路,蜿蜒又漫长

每一步,踏响希望的鼓点

卸下疲惫,我从二月出发

抵达繁花似锦的春天

冬日的河流

在桥的光影下

听到你幽幽叹息

河床裸露。荒芜

冬的残卷在这里铺展

见证一条河流的衰老

从丰饶到枯瘦

仿佛月光终止夜的尽头

鱼群与星辰密布的天空

曾照过你波光粼粼的脸

如今,你停止奔腾

生命的琴弦断崩

裸石沉默,岁月磨圆

多少流水的冲撞与抚摸

才把我们的棱角改变

等待春天,你复苏

二月的油菜花绕着河岸飞奔

那是你不屈的坚韧

在岁月里纵横

04
车河,车河(节选)

□杌十

车河,车流成河

那是何等的壮观与喧嚣

车河,古时的金村

今时的锡都要地

又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

车河,你是桂西北的咽喉与要塞

是连接云贵川大地的血脉

你看,那废弃的矿场

也有激流奔涌的时候

热气腾腾的矿物质原汤

从地心喷涌而出

成为你得天厚独的温泉

那丝丝缕缕的热气

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

每一滴温热都藏着神韵

每一池原汤都饱含滋养

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

享受到温暖的抚慰

那是一种脱离尘世的不羁

亦是一份抵达自我的宁静

而笼箱盖的红枫

早已红过半边天

笼箱盖的银杏

早已铺就一地金黄

枫的热烈与杏的婉约

绘成天然的画卷

足以让匆忙的脚步为此驻足

让糅杂的内心为此沉醉

可三岔河的风有些狂野

从河水里、从草地上吹来

拍打着刺痛的脸庞

那是越野车制造的乐趣

硕大的车轮碾压着河床

飞溅起层层水花

如同河道炸裂的一道道肌肤

纷繁中,心却有了新的方向

05
清风亭

□许锋

早上六点时,天其实已蒙蒙亮了。头一次来乌鲁木齐,听说天亮得很晚。昨晚太阳迟迟不下山,十点多还能望见团团的云彩和蓝蓝的天空。街市灯火明灿。我刚从广东来,不适应时间之“差”,沉沉欲睡,又醒,几次凝视窗口,夜色似乎刚刚开启。

沉甸甸的云朵背后还是蔚蓝的天空。黄的光托着云朵的底部,云朵愈来愈亮,但我的窗口朝西,我看不见爬起来的太阳。圆月熔金一般莹亮,斜斜地挂在空中。

楼外清风袅袅,烤羊肉串的气息隐隐飘来,这是乌鲁木齐与生俱来、执拗的气息,鳞次栉比的楼群与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无法阻碍、消减它的流向、扩散。仰头望去,一只苍鹰展翅入晴空,上击翻曙光。我却有点迷路,转了几个圈。但清风随步,完全不似昨天下午那样燠热,一出机场突然被“烘烤”,忍不住发朋友圈:“新疆好热,比南方热多了”。新疆的文斗兄立即“反驳”:阴凉处凉快;且这里早晚凉快,干热比潮湿舒服。不要被表象迷惑!

向树多的地方走。用不上三五十步便有一片林子,像一处处街心花园,又比一般的街心花园大。树木交荫,时鸟鸣啭。草坪绿茸茸的,虽然在南方,随处“绿茸茸”,这并不稀罕,但乌鲁木齐也这样,却实在让我没想到。人和鸟一样,对地理环境是敏感的,又与鸟不同。有人久居南方,不乐北徙,有人久居北方,不愿南迁,因一旦南北易居,初则多不适应,甚至长期不适应。关键是气候,而气候与干燥或湿润有关,干燥、湿润又与草木有关,草木又与河流有关。乌鲁木齐市区,不像我的家乡兰州有黄河、也不像广州有珠江穿城而过,但一日体验,不干不燥,倒也舒适。这里地下水丰盈。而前不久,悠悠和平渠水又连通乌鲁木齐南北,水漾清波,醉了一城人的心。

草坪上,几只小鸭子正在觅食,两黑两白,有大有小,像是一家子。它们的喙不长不短,快速地在草叶间伸缩。哪里来那么多小虫子,我猜它们在喝晶圆的露水。它们还是发现了我,迅速以一字队形穿过灌木丛、绕过树干、避开石头、滑进池塘,向水中央浮游,它们所经之处,光影闪动交织,漾起一圈圈一道道银白的涟漪。

突然听到一阵水声,如瀑布流泻一般。循声而望,池塘“上游”一座四边形“金字塔”近顶部向下激射出一股股清澈的水流,水流沿阶梯状塔身迸溅,如碎银一路磕磕碰碰落底,底儿满,穿过一座小石拱桥,哗哗流入一个圆池子,池满,顺着几处缺口汇入池塘。那几只鸭子惊慌失措,顾不得岸上站着我,在我和一株垂柳间寻了个空档踉踉跄跄挤了上来。

芳草池塘,绿荫亭子。亭子名曰“清风亭”。我在亭间小坐,左右清风来,柳叶摇动,曙光流霞落入池塘,一时云影波光,荷叶田田,翠叶亭亭,没留意时,那几只鸭子已重新入水,左顾右盼,悠悠然也。

我看了看时间,早上七点。我确定,乌鲁木齐又是鲜妍明媚的一天。

文字:许锋 杌十 庞步高 李春鹏 申元凯 图片:董泽中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