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我看|新生儿患病切除95%小肠,珠澳医疗接力创造生命奇迹

近日,一名胎龄仅34周、出生体重1.48公斤的澳门早产女婴小雨(化名),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接受两次高难度肠道手术后重获新生。出生近5个月后,患儿吃下的食物首次经过自己的肠道,为这场跨越珠澳的生命接力划上圆满句号。

患儿逐渐康复可以喝奶。

据了解,小雨出生7天后便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澳门当地医院紧急切除33厘米小肠,同时还伴有两处肠腔吻合和两个造瘘口。术后第6天,小雨出现明显的腹胀、气腹等症状,情况危急,经珠澳医疗绿色通道迅速转运至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珠海妇幼医疗团队转运救护小雨。

“当时患儿的病情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新生儿科主任姜春明介绍,“入院时小雨全身水肿发热、生命体征微弱。”医院当即启动紧急多学科诊疗流程,由于血小板含量过低,留给团队的手术时间最多只有2小时。

珠海妇幼医疗团队对患儿开展MDT会诊。

一场与死神的竞速就此展开。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普外组组长、主刀医生刘梅在极限手术时间内精准切除坏死肠段,最终保留11厘米存活小肠(不足正常新生儿5%)。“小雨存在多发肠穿孔,必须切割掉大部分小肠。”刘梅表示。术后小雨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因短肠综合征,需依靠肠外营养来提供热量和营养物质。

今年2月,小雨再次入院接受封瘘手术。“距离上一次手术经过了三个月,这样我们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能进行更科学的判断。”刘梅介绍。此次手术分三步:修补回盲部瘘口、连接造瘘口的近端和远端、切除狭窄大肠段。术后,小雨逐步恢复正常喂养与排便。3月7日,小雨出院回到澳门继续治疗。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成功救治的背后,是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打造的危重症救治体系在持续发力,也是与澳门医疗系统协作的突出体现。接下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将深化粤澳医疗合作,为两地居民搭建更坚实的生命通道。

文字:陶斯祎 通讯员曾立忠 图片:通讯员曾立忠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医我看|新生儿患病切除95%小肠,珠澳医疗接力创造生命奇迹

近日,一名胎龄仅34周、出生体重1.48公斤的澳门早产女婴小雨(化名),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接受两次高难度肠道手术后重获新生。出生近5个月后,患儿吃下的食物首次经过自己的肠道,为这场跨越珠澳的生命接力划上圆满句号。

患儿逐渐康复可以喝奶。

据了解,小雨出生7天后便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澳门当地医院紧急切除33厘米小肠,同时还伴有两处肠腔吻合和两个造瘘口。术后第6天,小雨出现明显的腹胀、气腹等症状,情况危急,经珠澳医疗绿色通道迅速转运至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珠海妇幼医疗团队转运救护小雨。

“当时患儿的病情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新生儿科主任姜春明介绍,“入院时小雨全身水肿发热、生命体征微弱。”医院当即启动紧急多学科诊疗流程,由于血小板含量过低,留给团队的手术时间最多只有2小时。

珠海妇幼医疗团队对患儿开展MDT会诊。

一场与死神的竞速就此展开。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普外组组长、主刀医生刘梅在极限手术时间内精准切除坏死肠段,最终保留11厘米存活小肠(不足正常新生儿5%)。“小雨存在多发肠穿孔,必须切割掉大部分小肠。”刘梅表示。术后小雨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因短肠综合征,需依靠肠外营养来提供热量和营养物质。

今年2月,小雨再次入院接受封瘘手术。“距离上一次手术经过了三个月,这样我们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能进行更科学的判断。”刘梅介绍。此次手术分三步:修补回盲部瘘口、连接造瘘口的近端和远端、切除狭窄大肠段。术后,小雨逐步恢复正常喂养与排便。3月7日,小雨出院回到澳门继续治疗。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成功救治的背后,是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打造的危重症救治体系在持续发力,也是与澳门医疗系统协作的突出体现。接下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将深化粤澳医疗合作,为两地居民搭建更坚实的生命通道。

文字:陶斯祎 通讯员曾立忠 图片:通讯员曾立忠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