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珠海优化公交出行体验“进行时”!
公共交通是丈量城市温度的标尺,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民生纽带。今年珠海2025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优化交通出行体验”,就包含了“持续提升公交体系运营效率,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这一项目。珠海将进一步优化公交服务、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
金湾互通立交。
百姓期盼是公共交通优化指南

2月底,有热心市民向“珠海啄木鸟”平台反映,珠海金湾区平沙新城的公交站缺乏候车亭,且公交班次少,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居民直呼“候车时日晒雨淋。”“出门一趟太难了!”

2月24日,记者实地走访平沙新城的公交车站及线路运作情况后发现,平沙新城共有7个公交站点,均没有配备候车亭。公交线路仅有715路和826-2路,其中715路为“平沙”往返“南水客运站”,约30分钟一趟;826-2路为“青茂口岸”往返“海泉湾”,但826-2路仅在早晚高峰时段开行。

珠海公交集团了解到平沙新城居民呼声后,马上派出调研组到平沙新城实地调研,将结合平沙新城出行需要,优化公交时刻表,提高公交班次供给,缩短平峰期发车间隔,强化接驳换乘功能。同时,对平沙新城客流量较大的四处公交站点优先建设候车亭,以提升平沙新城居民的乘车体验。3月19日起,715路班次间隔缩减,平峰期由之前的35-40分钟一趟缩短到约25分钟一趟,高峰期为15-20分钟一趟。

珠海西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动,不仅关乎市民的日常通勤,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记者在2月份的街采中也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期盼:“希望平沙来市区的路线更多一些”“西区到市区的部分快线能否全天运营?”……这也反映了市民对珠海西区到市区公交出行的心声,也恰是当前公共交通优化最应该聚焦的坐标之一。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持续提升公交体系运营效率,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20条”位列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目前,第一季度已通过线路走向调整、站点增设、班次加密等方式优化了826-2路、715路、Z16路、Z104路、Z105路等线路服务,增加了线路覆盖面,为市民特别是西部城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的公交出行环境。”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所系,更是民生冷暖的温度计。公交站台的一块遮雨棚、时刻表上缩短的十分钟间隔、跨区线路延长时间运营……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对百姓诉求的温暖回应。

合理规划公交线路

提升公共交通水平

公交线路规划是否合理、公交发车频率是否科学,对于市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来说有重要影响。

近年,珠海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水平:2018年,珠海将公交票价下调至“全城1元”;2019年,增加10条公交线路,重点开通跨区快速公交;2020年,新投放纯电动公交车200台;2023年,新开通10条以上勤学、勤业专线,加密20条以上公交线路的高峰班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2024年9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印发了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其中珠海因“创新引领绿色出行,构建公交多元化出行服务体系”首次入选典型案例。珠海市人大代表万晓丽认为,要优化公共交通出行体验,珠海应持续推动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深入实践。

“当前应当加大力度塑造公交出行优先的氛围,引导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主要通勤方式。”万晓丽说。经记者查询,截至2025年2月,珠海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07.40万辆,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了较大的交通压力。在今年珠海两会期间,万晓丽提出《关于全面实施珠海公交车两小时内免费换乘的建议》,建议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全面实施刷珠海公交IC卡乘珠海公交车两小时内免费换乘一次,进一步鼓励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

公交服务的优化,一方面是群众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企业的运营成本考量。如何平衡这一矛盾?

在珠海市人大代表郭宏才看来,首先要坚持公交的公益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其次,建立政府补贴、企业创收、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担机制;同时,深化站场资源商业化开发,通过广告媒介、便民服务设施等拓展收益渠道,形成节流降本与开源增效的良性循环,在保障公共服务属性的前提下实现运营效能提升。

文字:温泳珊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董帅奇
民生新观察|珠海优化公交出行体验“进行时”!
珠海特区报 2025-03-21 02:55
公共交通是丈量城市温度的标尺,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民生纽带。今年珠海2025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优化交通出行体验”,就包含了“持续提升公交体系运营效率,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这一项目。珠海将进一步优化公交服务、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
金湾互通立交。
百姓期盼是公共交通优化指南

2月底,有热心市民向“珠海啄木鸟”平台反映,珠海金湾区平沙新城的公交站缺乏候车亭,且公交班次少,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居民直呼“候车时日晒雨淋。”“出门一趟太难了!”

2月24日,记者实地走访平沙新城的公交车站及线路运作情况后发现,平沙新城共有7个公交站点,均没有配备候车亭。公交线路仅有715路和826-2路,其中715路为“平沙”往返“南水客运站”,约30分钟一趟;826-2路为“青茂口岸”往返“海泉湾”,但826-2路仅在早晚高峰时段开行。

珠海公交集团了解到平沙新城居民呼声后,马上派出调研组到平沙新城实地调研,将结合平沙新城出行需要,优化公交时刻表,提高公交班次供给,缩短平峰期发车间隔,强化接驳换乘功能。同时,对平沙新城客流量较大的四处公交站点优先建设候车亭,以提升平沙新城居民的乘车体验。3月19日起,715路班次间隔缩减,平峰期由之前的35-40分钟一趟缩短到约25分钟一趟,高峰期为15-20分钟一趟。

珠海西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动,不仅关乎市民的日常通勤,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记者在2月份的街采中也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期盼:“希望平沙来市区的路线更多一些”“西区到市区的部分快线能否全天运营?”……这也反映了市民对珠海西区到市区公交出行的心声,也恰是当前公共交通优化最应该聚焦的坐标之一。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持续提升公交体系运营效率,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20条”位列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目前,第一季度已通过线路走向调整、站点增设、班次加密等方式优化了826-2路、715路、Z16路、Z104路、Z105路等线路服务,增加了线路覆盖面,为市民特别是西部城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的公交出行环境。”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所系,更是民生冷暖的温度计。公交站台的一块遮雨棚、时刻表上缩短的十分钟间隔、跨区线路延长时间运营……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对百姓诉求的温暖回应。

合理规划公交线路

提升公共交通水平

公交线路规划是否合理、公交发车频率是否科学,对于市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来说有重要影响。

近年,珠海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水平:2018年,珠海将公交票价下调至“全城1元”;2019年,增加10条公交线路,重点开通跨区快速公交;2020年,新投放纯电动公交车200台;2023年,新开通10条以上勤学、勤业专线,加密20条以上公交线路的高峰班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2024年9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印发了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其中珠海因“创新引领绿色出行,构建公交多元化出行服务体系”首次入选典型案例。珠海市人大代表万晓丽认为,要优化公共交通出行体验,珠海应持续推动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深入实践。

“当前应当加大力度塑造公交出行优先的氛围,引导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主要通勤方式。”万晓丽说。经记者查询,截至2025年2月,珠海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07.40万辆,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了较大的交通压力。在今年珠海两会期间,万晓丽提出《关于全面实施珠海公交车两小时内免费换乘的建议》,建议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全面实施刷珠海公交IC卡乘珠海公交车两小时内免费换乘一次,进一步鼓励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

公交服务的优化,一方面是群众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企业的运营成本考量。如何平衡这一矛盾?

在珠海市人大代表郭宏才看来,首先要坚持公交的公益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其次,建立政府补贴、企业创收、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担机制;同时,深化站场资源商业化开发,通过广告媒介、便民服务设施等拓展收益渠道,形成节流降本与开源增效的良性循环,在保障公共服务属性的前提下实现运营效能提升。

文字:温泳珊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