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合作区企业获国内首张3D打印牙科种植体注册证

牙口不好,吃饭不香。1965年,一位瑞典医生为患者植入钛金属,用来修复患者缺失的牙齿,标志着现代种植牙技术的开启。60年后,珠海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科学家联合攻关,创新将3D打印技术用在牙科种植体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把现代植牙材料科技推向了新水平。

3D打印生成的牙科种植体。

这项技术的研发主体就是注册地在合作区的珠海乔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3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其颁发国内首张以3D打印增材技术制造成型的牙科种植体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上述企业相关产品获得批准,可以在适用范围内合法上市销售与使用了。

注册证。

记者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医疗器械”板块,查询国内牙科种植体方面相关注册证信息,发现其他注册产品主要采用传统制造工艺,尚未使用相比而言更先进的3D增材技术。

众所周知,3D打印种植体构造出空间网格结构,增大种植体表面积,促进细胞附着和骨组织长入,能够加快骨愈合。这一技术植牙效果好但也难度大。说起研发经过,珠海乔丹科技董事、总工程师郭四毓用四字形容,那就是“艰辛漫长”。

“钛合金一直被现代种植牙领域认为是较好的基础材料,不过最好的技术很长时间被外国人掌握,而国内市场又内卷严重、仿制成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技术迭代与落地。”郭四毓对记者说,要打破困局,把“3D打印+钛合金”变成现实,从而让中国患者用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有保证的国产种植牙产品,唯有对标国际最高技术水准,奋力突围。

2018年,珠海乔丹科技关于3D打印种植牙的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六年多以来,得到在珠高校3D激光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专家,以及国内科研院所材料学、应用物理专业、口腔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一个个技术难题得以攻克。

珠海及合作区科研团队进行种植牙材料特性测定。

“由于在国内没有同类技术产品,而很多理论数据又明显超过了国外同行,我们的种植体并没有很好的对照与参考,无法像其他仿制品那样能较快拿到国家批文,只能按要求进行复杂且漫长的临床论证。即便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郭四毓说,通过在多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3D打印种植牙招募,有88名缺牙患者接受了临床试验,此后几年的监测数据十分理想:

全部患者种植体100%成活;关键临床数据,骨愈合速度和骨结合率均优于进口产品,在后续一年期观察中,骨吸收量仅为0.01毫米,远低于国标2毫米的临床可接受标准。其中最早批次种植患者,到目前,种植体已安全使用两年。

这些数据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先进的3D打印制造技术,还与上述公司自主研发的钛纳米表面改性技术密不可分。“该表面技术超强的亲水和诱导成骨效果,不但将种植牙愈合周期缩短,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植入后的排异反应,患者种牙后的舒适度明显提高。”

中国企业采用新工艺研制种植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投入研发费用2000余万元,完成所有论证程序,珠海乔丹科技最终拿到了相关产品国家批文。据介绍,目前,国外仅有两三家企业掌握增材成型牙科种植体制造技术,产品尚未占领国内市场;合作区企业自主研发先进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局面,更一举奠定了国内产品的话语权。“说到底,就是要让中国百姓用上最好的种植牙,价格也要我们自己说了算。”

时间回到大约8年前,当珠海乔丹科技董事长乔栒柏提到“国人种了一口宝马牙”(意为国外技术处于垄断地位,种一口牙的费用相当于一辆“宝马轿车”的价格),其团队将努力用几年时间将价格打下去时,听见这番话的人都觉得这家企业在吹牛。不过现在看来,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中国本土企业已具备将高价进口种植体拉下神坛的能力。

文字:苏振华 图片: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
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合作区企业获国内首张3D打印牙科种植体注册证
观海融媒 2025-04-02 18:26

牙口不好,吃饭不香。1965年,一位瑞典医生为患者植入钛金属,用来修复患者缺失的牙齿,标志着现代种植牙技术的开启。60年后,珠海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科学家联合攻关,创新将3D打印技术用在牙科种植体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把现代植牙材料科技推向了新水平。

3D打印生成的牙科种植体。

这项技术的研发主体就是注册地在合作区的珠海乔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3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其颁发国内首张以3D打印增材技术制造成型的牙科种植体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上述企业相关产品获得批准,可以在适用范围内合法上市销售与使用了。

注册证。

记者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医疗器械”板块,查询国内牙科种植体方面相关注册证信息,发现其他注册产品主要采用传统制造工艺,尚未使用相比而言更先进的3D增材技术。

众所周知,3D打印种植体构造出空间网格结构,增大种植体表面积,促进细胞附着和骨组织长入,能够加快骨愈合。这一技术植牙效果好但也难度大。说起研发经过,珠海乔丹科技董事、总工程师郭四毓用四字形容,那就是“艰辛漫长”。

“钛合金一直被现代种植牙领域认为是较好的基础材料,不过最好的技术很长时间被外国人掌握,而国内市场又内卷严重、仿制成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技术迭代与落地。”郭四毓对记者说,要打破困局,把“3D打印+钛合金”变成现实,从而让中国患者用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有保证的国产种植牙产品,唯有对标国际最高技术水准,奋力突围。

2018年,珠海乔丹科技关于3D打印种植牙的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六年多以来,得到在珠高校3D激光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专家,以及国内科研院所材料学、应用物理专业、口腔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一个个技术难题得以攻克。

珠海及合作区科研团队进行种植牙材料特性测定。

“由于在国内没有同类技术产品,而很多理论数据又明显超过了国外同行,我们的种植体并没有很好的对照与参考,无法像其他仿制品那样能较快拿到国家批文,只能按要求进行复杂且漫长的临床论证。即便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郭四毓说,通过在多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3D打印种植牙招募,有88名缺牙患者接受了临床试验,此后几年的监测数据十分理想:

全部患者种植体100%成活;关键临床数据,骨愈合速度和骨结合率均优于进口产品,在后续一年期观察中,骨吸收量仅为0.01毫米,远低于国标2毫米的临床可接受标准。其中最早批次种植患者,到目前,种植体已安全使用两年。

这些数据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先进的3D打印制造技术,还与上述公司自主研发的钛纳米表面改性技术密不可分。“该表面技术超强的亲水和诱导成骨效果,不但将种植牙愈合周期缩短,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植入后的排异反应,患者种牙后的舒适度明显提高。”

中国企业采用新工艺研制种植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投入研发费用2000余万元,完成所有论证程序,珠海乔丹科技最终拿到了相关产品国家批文。据介绍,目前,国外仅有两三家企业掌握增材成型牙科种植体制造技术,产品尚未占领国内市场;合作区企业自主研发先进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局面,更一举奠定了国内产品的话语权。“说到底,就是要让中国百姓用上最好的种植牙,价格也要我们自己说了算。”

时间回到大约8年前,当珠海乔丹科技董事长乔栒柏提到“国人种了一口宝马牙”(意为国外技术处于垄断地位,种一口牙的费用相当于一辆“宝马轿车”的价格),其团队将努力用几年时间将价格打下去时,听见这番话的人都觉得这家企业在吹牛。不过现在看来,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中国本土企业已具备将高价进口种植体拉下神坛的能力。

文字:苏振华 图片: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