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发展校园足球 助力健康成长

近日,“奔跑吧·少年”珠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比赛自3月19日拉开帷幕,34支队伍、467名小将参与角逐。(4月16日《珠海特区报》06版)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也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通过举办各类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不仅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团队精神、锤炼拼搏意志,唤醒和激发孩子血性。通过在绿茵场上的激烈对抗、全力争胜,让孩子们的内心不再怯懦,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勇敢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比赛现场。

参与足球比赛,不仅点燃了我市中小学生的运动激情,而且还成为他们适应社会规则的重要课堂。我市要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一体化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校园足球人才成长和发展通道,让更多优秀足球苗子脱颖而出。

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建设体育强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发展,去年年初,为了推进校园足球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改革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我市也把校园足球工作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以赛为媒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爱好,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着力提高校园足球普及面与覆盖面,努力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新路。

发展校园足球,抓好保障措施落实是关键。在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赛制和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和场次,确保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参与足球运动。随着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持续深入开展,参加比赛的学生受伤风险也在增加。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消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顾虑,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真正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没有后顾之忧,让青少年学生放开手脚参加比赛。

校园足球既是育人工程,也是筑梦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我们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丁焕松 图片:朱习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莫海晖
观点聚焦|发展校园足球 助力健康成长
珠海特区报 2025-04-17 00:25

近日,“奔跑吧·少年”珠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比赛自3月19日拉开帷幕,34支队伍、467名小将参与角逐。(4月16日《珠海特区报》06版)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也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通过举办各类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不仅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团队精神、锤炼拼搏意志,唤醒和激发孩子血性。通过在绿茵场上的激烈对抗、全力争胜,让孩子们的内心不再怯懦,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勇敢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比赛现场。

参与足球比赛,不仅点燃了我市中小学生的运动激情,而且还成为他们适应社会规则的重要课堂。我市要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一体化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校园足球人才成长和发展通道,让更多优秀足球苗子脱颖而出。

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建设体育强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发展,去年年初,为了推进校园足球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改革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我市也把校园足球工作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以赛为媒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爱好,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着力提高校园足球普及面与覆盖面,努力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新路。

发展校园足球,抓好保障措施落实是关键。在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赛制和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和场次,确保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参与足球运动。随着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持续深入开展,参加比赛的学生受伤风险也在增加。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消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顾虑,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真正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没有后顾之忧,让青少年学生放开手脚参加比赛。

校园足球既是育人工程,也是筑梦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我们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丁焕松 图片:朱习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