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优厚,环境优越!珠海高校诚邀全球英才共筑湾区未来

来湾区,创未来!4月26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将启幕,珠海多所高校携逾350个高薪岗位亮相,最高年薪达百万元,以真金白银和广阔平台向全球人才发出“湾区之约”。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待遇优厚:珠海高校年薪百万薪揽英才

本次招聘活动中,珠海高校阵容堪称“顶配”,涵盖了从珠海科技学院、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等多所不同层次的院校,从应用技术型院校到研究型大学,打造了完整的教育生态,释放的岗位遍布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领域,岗位需求丰富多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叶秋明摄

其中,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招聘岗位涵盖从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助理导师到统计学、数学博士后,以及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职级的岗位,其博士后年薪30至60万元,教授年薪高达70至120万元。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则有预聘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准聘教授、长聘教授、特聘教授等岗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招聘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年薪最高可达50万元。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大数据技术、交通与新能源、思想政治、旅游管理、智慧健康养老、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群开设专任教师岗位,提供年薪20至30万元的待遇。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招聘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年薪在22万元至24万元。珠海科技学院不仅对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基础教学岗位展开招聘,同时也面向博士研究生,提供年薪20万元至100万元的专任教师岗位。

各高校依据自身特色与发展方向,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充分展现了珠海高校招才引才的诚意与决心。

名校密码:珠海如何炼成广东“高教高地”?

珠海高校的高薪引才底气,源于其二十多年前“名校筑城”的战略积淀。从2000年中山大学率先落子珠海,到如今有10所高校在珠办学,其中包括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985大学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这座年轻城市已跻身广东高等教育“第一梯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珠海校区,并非简单异地办学,而是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如北师大珠海校区立足湾区急需,布局优势学科,成立珠海联合创新研究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建强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促进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北理工珠海校区聚焦新能源材料、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和空天信息等领域,与珠海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共同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推动前沿科技与高端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珠海科技学院连续五年蝉联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第二,并连续五年稳居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通过校地共建联合实验室等举措,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珠海高校“国际范”十足,其中北师港浸大(UIC)作为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合办的首所高校,采用全英文教学,每年有大批毕业生选择进入国际百强名校深造,近年来更吸引一批科研领域的“国际大咖”加盟,成为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标杆。珠海毗邻港澳,与港澳地区的高水平大学交流十分频密,立足这一优势特点,珠海去年进一步提出,将深化与港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跨校区合作,探索珠海高水平高校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共建大湾区大学融合发展共同体,加快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当前,珠海高校正以“创新引擎”助力大湾区发展,也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选择珠海高校,不仅是选择一份职业,更是选择拥抱湾区的发展机遇。在这里,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触手可及,跨城课题合作、学术论坛已成常态;政府出台优越的人才政策,顶尖人才或团队最高可获亿元创业扶持资金,青年人才可享受从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4月26日,这场跨越山海的“湘江之约”,或将书写更多人才与珠海的“双向奔赴”故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文字:张伟宁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待遇优厚,环境优越!珠海高校诚邀全球英才共筑湾区未来
观海融媒 2025-04-23 17:27

来湾区,创未来!4月26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将启幕,珠海多所高校携逾350个高薪岗位亮相,最高年薪达百万元,以真金白银和广阔平台向全球人才发出“湾区之约”。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待遇优厚:珠海高校年薪百万薪揽英才

本次招聘活动中,珠海高校阵容堪称“顶配”,涵盖了从珠海科技学院、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等多所不同层次的院校,从应用技术型院校到研究型大学,打造了完整的教育生态,释放的岗位遍布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领域,岗位需求丰富多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叶秋明摄

其中,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招聘岗位涵盖从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助理导师到统计学、数学博士后,以及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职级的岗位,其博士后年薪30至60万元,教授年薪高达70至120万元。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则有预聘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准聘教授、长聘教授、特聘教授等岗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招聘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年薪最高可达50万元。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大数据技术、交通与新能源、思想政治、旅游管理、智慧健康养老、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群开设专任教师岗位,提供年薪20至30万元的待遇。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招聘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年薪在22万元至24万元。珠海科技学院不仅对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基础教学岗位展开招聘,同时也面向博士研究生,提供年薪20万元至100万元的专任教师岗位。

各高校依据自身特色与发展方向,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充分展现了珠海高校招才引才的诚意与决心。

名校密码:珠海如何炼成广东“高教高地”?

珠海高校的高薪引才底气,源于其二十多年前“名校筑城”的战略积淀。从2000年中山大学率先落子珠海,到如今有10所高校在珠办学,其中包括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985大学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这座年轻城市已跻身广东高等教育“第一梯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珠海校区,并非简单异地办学,而是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如北师大珠海校区立足湾区急需,布局优势学科,成立珠海联合创新研究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建强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促进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资料图,吴长赋 摄

北理工珠海校区聚焦新能源材料、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和空天信息等领域,与珠海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共同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推动前沿科技与高端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珠海科技学院连续五年蝉联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第二,并连续五年稳居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通过校地共建联合实验室等举措,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珠海高校“国际范”十足,其中北师港浸大(UIC)作为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合办的首所高校,采用全英文教学,每年有大批毕业生选择进入国际百强名校深造,近年来更吸引一批科研领域的“国际大咖”加盟,成为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标杆。珠海毗邻港澳,与港澳地区的高水平大学交流十分频密,立足这一优势特点,珠海去年进一步提出,将深化与港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跨校区合作,探索珠海高水平高校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共建大湾区大学融合发展共同体,加快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当前,珠海高校正以“创新引擎”助力大湾区发展,也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选择珠海高校,不仅是选择一份职业,更是选择拥抱湾区的发展机遇。在这里,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触手可及,跨城课题合作、学术论坛已成常态;政府出台优越的人才政策,顶尖人才或团队最高可获亿元创业扶持资金,青年人才可享受从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4月26日,这场跨越山海的“湘江之约”,或将书写更多人才与珠海的“双向奔赴”故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文字:张伟宁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