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2025年4月28日)
波光浮梦

□ 梁冬霓
两条船,静靠在涝涝溪边。一条有蓝色的舢板,一条却褪了颜色,露出了喑哑的原木色,就像衣服旧了,但有温暖的味道。春日水乡,特别适合熨帖因寒冷而皱缩的心情。风抚河水,河水抚心,在心事跟随草木一起发芽时,这水让所有萌动的事物都显得恰到好处。
来到福安村,她似已等我许久,在我的脚步踏入村道的一刻,她就伸出双臂将我拥入她的怀中。宁静而热烈,多情而温柔。蛰伏的思绪瞬间冒了冒头,在春的花影中凌乱晃动的心仿佛找到一个着落点。耀眼的红棉在安静的路上列队迎接我们,两边广阔的虾塘依然覆着薄膜。秧苗嫩绿,支着单薄的身子欢快地汲取着甘甜的水。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思绪像汩汩清泉,浸润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再淌过春日的大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安村的先祖疍家人带着兜过星光的渔网上了岸。他们在这里垦荒成围,把摇橹的声音变成岸上的嘿嗨声。汗水密密层层,垒叠了一寸一寸土地,一个村庄就在每一寸土地的叠加中形成了。这里位于莲洲镇西北部,曾取名“泗溢冲”。到1965年,取“福寿安康”之意,改名为福安村。
疍家人自古以来世代生活在水上,所以,水是他们的命脉,也是这座村庄的魂。目光越过依河而建的屋子,我仿佛看见古时水上人栖身的茅寮。一间间用草搭建的茅寮,像一个个音符,在水岸边组成咸水歌的音调,朴实无华又充满生活气息。如今,茅寮早已不见,两岸是现代化的楼房。因是水乡,这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温柔气息。这温柔,来自沿岸的串钱柳,她们如临水自镜的少女,身姿袅娜,头发低垂,目光依依。这温柔,也来自缓慢的清波。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在此流淌,似在回首中欲言又止。清波从古老的时光里流出,流进这座村庄的梦,流进疍家人的血液里,滋养着这里所有的生命。
水面绿影晃动,与树隙间漏下的天光交织成明暗相宜的画面。如果有细雨,大概又是一番“柳岸轻烟笼绿水,渔舟点点逐春波”的景象。
过去,村人踏出屋门便是河流,他们坐上小船,摇着船桨,让河水带自己去想去的远方。在水乡,船叫做农家艇。一艘农家艇,装着各种梦想,在水面打捞生活的欢乐与艰辛。沿途不只是风景,更是春夏秋冬中各种生活的况味。
风吹来,波光粼粼,小舟轻晃。红色仿木栏杆,岸边的黄皮树、龙眼树,和桥边参天的百年古榕,像是一帘烟雨中易衣而出的意象,被我们意外地捡拾。流水依依,不见尽头,房屋边的花草与春风絮语不尽,黄狗也不吠人,目光安详地望着我们。这是一个小村庄的“一河两岸”,没有城市里的大气辉煌,却有小家碧玉的柔婉清丽。
村庄一头接着横坑河,一头接着涝涝溪。水乡,就被多情的水这么簇拥着。涝涝溪河边是高低起伏的落羽杉,此时尚未发芽,一条条树干并排有致,蜿蜒在河边,似一幅淡远的水墨画,在疏落的笔墨间有读之不尽的写意、抒怀。河中波光潋滟,水草一丛丛,一簇簇,像河水的恋人,正在静听河水的呼吸。
涝涝溪上,有个高大的水闸。在斗门最早的围堤年代,这个旧水闸的闸门用坤甸木制成,引桥是简易的木桥,整个水闸未使用钢筋水泥。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成钢闸门,引桥变成钢筋混凝土交通桥面。2014年,村里对这个水闸进行了复古修复,现在剩下三座坚实的桥墩,稳固地立在河水中。
村中的沥青路,把我的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在。在河边徜徉,时不时见到老榕树和榕树底的土地公。原来一个生产队就有一个土地公,在这里庇佑着村民。脚步里的安宁,大概与这土地公有关吧。河水、石桥、凉亭、榕树,和树下笑容满面的村民,就是这个春日里最美的图景了。
远处的稻田一望无际,秧苗如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孩,在灌水的田里嬉戏。这里是福安村的高标准农田,用最好的土地,产出最好的稻谷。稻田间沟渠纵横,给人一种“处处波光映日辉”的感觉。
水乡处处风光好,而让村民们感到最幸福的,还是“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的建设。因宅基地分配存量不足,好多村民大小一家挤在拥挤的老房子里。而农地转用,“向上要空间”的思路让他们的安居之梦得以实现。当“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耳目一新地呈现在村民面前,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呼声。这是为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的问题,让村民户有所居的有效尝试。“福安模式”已入选城乡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拔地而起的高楼拥抱了蓝天,也让村民们拥抱了梦想,让他们有了宽敞的生活空间,过上自在舒适的生活。在高楼俯瞰水乡,就像看见了水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当夕阳挂到树梢,我们向福安村挥手告别,像带走一个温柔的梦,与其依依不舍,不如踏步前行。

拉网          李好 摄
有多少月光可以重逢 (组诗)

□ 邓红琼
树与天空
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触及彼此
风是爱的信使
自由地穿梭,传递着
绿叶的深情,天空的辽阔

我也是一棵树
根深扎于土,心却向着蔚蓝
每一片叶子,都是生长的梦
筛着阳光和雨露

在风云变幻中,追寻清脆的鸟鸣
我常常心怀感激
正是这距离,造就了永恒的向往
和生命中,那些斑驳的美丽

多年后,当一棵树睡着时
漫天星星,淬出耀眼的火花
每一朵,都是醉彻心扉的爱
为来世的机缘,备足发光的记忆

有多少月光可以重逢
迁徙的雁鸣,一声比一声远
你在另一个世界沉默如金
日记里的诗句,小心安放着
你的相思

可我还是听到了你的心跳
像一朵雪花,轻轻的
经不起人间的感伤
化成一滴泪珠,晶莹夜的眼睛

隔着一层月色,忆你的莞尔一笑
竟有冷香袭来
将寂寞的夜,调制得活色生香
你在风里,芳菲如蝶

不敢问,
还有多少月光可以用来重逢
只让灵魂溢出,
梦游儿时的长亭日暮
你长长的辫子,甩着风
砸痛我,在内心喊出的清音

炊烟又起
独坐小院,听风翻阅季节
记忆的触角,像碧绿的藤蔓延伸
爬满静默的墙
檐下斜入的晨光,
如母亲手捻的火柴
轻易地
就划开一道温暖的印痕

闭目之间,总有熟悉的茅草香
氤氲我的冥想
我真想,做一只麻雀
站在高高的墙头
巡视春天的勃发
听牧童的横笛,
吹动高的树,矮的草

谁会解开乡村的衣襟
与我对饮,一杯春红酿造的酒
四目相对,却欲说还休
语言的尽头,是缓慢升起的炊烟

一个安静的午后
一杯咖啡,一本书
是最惬意的时光
海水并不蓝,海风吹落的音符
被一句句滚烫的诗句接住
字面像突然涌进银鱼群
撞碎了安静的午后

抬眼望去,
爱情灯塔在波光粼粼中
摇晃着打卡的人影
隐隐约约听到她们欢快的笑声
充满青春的诱惑
这个城市,永远不缺浪漫
放慢脚步,就能听到岁月的涛声

合上书本,走向沙滩
悬浮球划出的安全区
被几个孩子扑腾得浪花四溅
我扬起的嘴角,挂满了阳光
想变成浪花一朵朵,汹涌成潮
涨时壮怀激烈,退时柔情万转

后 山

□ 夏志红
爷爷的青砖老屋
拆了,留下的印象
是满山都有竹笋,枇杷,松柏
翠绿的后山

父亲的土砖老屋
也拆了
屋前屋后那高大崴蕤的树
在春天里发满了新叶

侄儿们起的别墅新屋
前院后院都种上了花花草草
我住在城市里的房
空空荡荡找不到后山

吞 噬

□ 游若昕
我是一只鱼。
大海本应该是我的家,但我出生在花鸟鱼虫市场,很多很多的同类。我们被放在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里,那东西被称作“鱼缸”,玻璃缸一个一个被叠好,像堆积着的盘子。
因此,我对大海并没有那么渴望,和别的鱼儿不大一样。
妈妈告诉我,她的童年就是在大海中度过,海里的世界是那样奇妙,和兄弟姐妹们生活着,每天什么都不用想,玩耍、捕食就足够了。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小美人鱼的故事,小美人鱼爱上了王子,最后变成了泡沫,成为虚无。
这个花鸟鱼虫市场不会强行给顾客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会根据顾客的喜好来推荐,我长得不好看,没人喜欢丑的宠物。
我每天在玻璃缸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希望他们能把我带走,可他们每次都忽略我,选择我旁边的鱼儿,连我的妈妈有一天也被选走。我不想在肚子里生活,我现在只想成为宠物。
一位母亲带着女孩来到了我的面前,我没有任何期待,静静地看着她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扭来扭去,吐着泡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店员笑眯眯地走过来,看着母女俩。
“女儿今天生日,我想买一条小鱼给她当礼物。”母亲笑着,摸了摸女孩的脑袋。
“你可以自己选一条,这里面有你喜欢的吗?”
女孩没有搭理店员,牵着妈妈的手也慢慢松开,她靠近我,抬着头,歪着脑袋,默默注视着我,透过有些浑浊的水,我发现女孩的眼睛亮晶晶的,有星星在她的眼睛里。
我和女孩对视着,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女孩能读懂我,我开始缓慢游动,想看看她是否对我有兴趣?
女孩的目光随着我移动,好奇。
“妈妈。”女孩轻轻扯了扯母亲的手,指指我,女孩和母亲还没开口,店员就抢先说道:“这条鱼是被顾客们挑剩下的,没有人愿意要它,我差点就想丢了它。”
“它长得真好看。”女孩低声说道,显得有些紧张。
“喜欢就买吧。”
“要不再看看?万一碰到更喜欢的。”
女孩摇摇头,很执着地指着我,“我只要它。”
店员明显松了口气,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里面有贝壳、水草、小石子,装满水,在边上装了一个过滤器,娴熟地用网把我兜起,放进去,把我给了女孩。
我跟着女孩回了家。
女孩每天都细心地照顾我,定期给我投喂食物,在她的照顾下,我慢慢长大了。
女孩学习不好,但是却很有灵性,说出来的话,十句有九句都是一首诗。
因为不爱学习,那天她被母亲批评,她偷偷躲在角落里哭泣,我想安慰她,但是我不会说话,我做不到。
我只好努力站起来,想要逃出鱼缸,蹦了好几下,不知哪来的力量,“砰”地一声,鱼缸被我打翻,我在地上翻滚、扭动着,我蠕动着爬向女孩。
女孩的妈妈没发现我,但女孩发现了。
女孩抽泣着,不把我放回鱼缸,只是冷眼看着我,眼里的星星消失了。
“我要带你去大海。”女孩说。
我不再扭动。我变成了女孩。

蚝的几种抒写方式 (组诗)

□ 邓亚明
1
夜色如伞。一条几百米的海边街
椰风吹亮一个个烧蚝摊档
炭火如浪花跳闪,大海的气息
诱惑星星也垂涎三尺
2
蚝,还有一个名字叫牡蛎
在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
那两个船上生吃牡蛎的女人
用精美的手帕托住牡蛎壳
不让汁液溅湿连衣裙
“轻快一嘬,把汁水喝了”
吃牡蛎的姿态原来可以如此优雅
3
在蚝乡,我见到蚝农
将蚝苗一串串吊挂在一根根桩柱上
沉浸在海水里,像一行行
长短不一的诗句
大海的版面上,腾起浪花和涛声

一字排开的渔妇,坐于矮凳上
以一把把小刀当钥匙
撬开一扇扇大海之门

蚝乡家家户户门前、院子里、楼顶上
晒满了蚝豉
阳光虽然忠诚和公正,但也经受不了
香味之惑,总是用舌尖一遍遍舔过来
又一遍遍舔过去
4
“哗!好肥好大的蚝——”
“再加点蒜蓉,多加辣!”
“我要芝士味!”
走过烧蚝街的女孩,驻足炉火前
海水一样喧哗和惊叫
一只只蚝游动在舌尖上
一片片月光爬在舌尖上
5
在城里酒楼,韭菜滚生蚝
是最平常最原汁原味的烹法
当地人讲究一个“生猛”和“鲜”字
而芥末焗蚝,多是好酒之人的首选
6
喧腾了一夜的海没有睡去
火红了一夜的烧蚝街没有睡去
炭火夜夜跳闪,烟火气夜夜升腾
海风夜夜翻搅我的味蕾
以炭火烧蚝的方式,
夜夜翻搅我的乡愁

盐的联想
1
蓝色血液的海水,结晶成
白色骨头的盐。从柔软到坚硬
从蓝色到白色,液体到固体
一粒盐的过程,不逊色于
一场风暴的形成
2
每个人的生命都离不开盐
肉体、血液、骨头、气力,哪一样
不与盐息息相关?
所以说,盐也如种子一样能够生长
3
都知道自己身上流的汗水是咸的
可当你见过盐场的盐工
在高强度烈日下劳作的身姿
相信他们流的汗水那才是真正的咸
每粒盐都能照见他们的影子
4
凝视一粒盐,往往能想到
大海、潮汐、风暴、鱼虾蟹等等生物
甚至太阳、月亮、星辰,
每天的日出日落
好好珍惜每一粒盐,就像珍惜
自己的生命

夕阳入海时,红树林摇晃了一下
像海鸥入水叼起鱼虾的动作一样
像白鹭归家栖进窝巢的动作一样
夕阳坠入大海时,我看到红树林
摇晃了一下,肯定不是风的吹拂

速度不快,甚至比不上
那些海上船只的行驶
但夕阳太大太重了,连收网的渔夫
也没能将它从海水里拉上来

渔夫每网拉上来的鱼虾不少
将归港的渔船压得很沉,摇摇晃晃
像此时的红树林一样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微信
朋友圈
湾韵(2025年4月28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4-28 03:10
波光浮梦

□ 梁冬霓
两条船,静靠在涝涝溪边。一条有蓝色的舢板,一条却褪了颜色,露出了喑哑的原木色,就像衣服旧了,但有温暖的味道。春日水乡,特别适合熨帖因寒冷而皱缩的心情。风抚河水,河水抚心,在心事跟随草木一起发芽时,这水让所有萌动的事物都显得恰到好处。
来到福安村,她似已等我许久,在我的脚步踏入村道的一刻,她就伸出双臂将我拥入她的怀中。宁静而热烈,多情而温柔。蛰伏的思绪瞬间冒了冒头,在春的花影中凌乱晃动的心仿佛找到一个着落点。耀眼的红棉在安静的路上列队迎接我们,两边广阔的虾塘依然覆着薄膜。秧苗嫩绿,支着单薄的身子欢快地汲取着甘甜的水。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思绪像汩汩清泉,浸润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再淌过春日的大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安村的先祖疍家人带着兜过星光的渔网上了岸。他们在这里垦荒成围,把摇橹的声音变成岸上的嘿嗨声。汗水密密层层,垒叠了一寸一寸土地,一个村庄就在每一寸土地的叠加中形成了。这里位于莲洲镇西北部,曾取名“泗溢冲”。到1965年,取“福寿安康”之意,改名为福安村。
疍家人自古以来世代生活在水上,所以,水是他们的命脉,也是这座村庄的魂。目光越过依河而建的屋子,我仿佛看见古时水上人栖身的茅寮。一间间用草搭建的茅寮,像一个个音符,在水岸边组成咸水歌的音调,朴实无华又充满生活气息。如今,茅寮早已不见,两岸是现代化的楼房。因是水乡,这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温柔气息。这温柔,来自沿岸的串钱柳,她们如临水自镜的少女,身姿袅娜,头发低垂,目光依依。这温柔,也来自缓慢的清波。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在此流淌,似在回首中欲言又止。清波从古老的时光里流出,流进这座村庄的梦,流进疍家人的血液里,滋养着这里所有的生命。
水面绿影晃动,与树隙间漏下的天光交织成明暗相宜的画面。如果有细雨,大概又是一番“柳岸轻烟笼绿水,渔舟点点逐春波”的景象。
过去,村人踏出屋门便是河流,他们坐上小船,摇着船桨,让河水带自己去想去的远方。在水乡,船叫做农家艇。一艘农家艇,装着各种梦想,在水面打捞生活的欢乐与艰辛。沿途不只是风景,更是春夏秋冬中各种生活的况味。
风吹来,波光粼粼,小舟轻晃。红色仿木栏杆,岸边的黄皮树、龙眼树,和桥边参天的百年古榕,像是一帘烟雨中易衣而出的意象,被我们意外地捡拾。流水依依,不见尽头,房屋边的花草与春风絮语不尽,黄狗也不吠人,目光安详地望着我们。这是一个小村庄的“一河两岸”,没有城市里的大气辉煌,却有小家碧玉的柔婉清丽。
村庄一头接着横坑河,一头接着涝涝溪。水乡,就被多情的水这么簇拥着。涝涝溪河边是高低起伏的落羽杉,此时尚未发芽,一条条树干并排有致,蜿蜒在河边,似一幅淡远的水墨画,在疏落的笔墨间有读之不尽的写意、抒怀。河中波光潋滟,水草一丛丛,一簇簇,像河水的恋人,正在静听河水的呼吸。
涝涝溪上,有个高大的水闸。在斗门最早的围堤年代,这个旧水闸的闸门用坤甸木制成,引桥是简易的木桥,整个水闸未使用钢筋水泥。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成钢闸门,引桥变成钢筋混凝土交通桥面。2014年,村里对这个水闸进行了复古修复,现在剩下三座坚实的桥墩,稳固地立在河水中。
村中的沥青路,把我的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在。在河边徜徉,时不时见到老榕树和榕树底的土地公。原来一个生产队就有一个土地公,在这里庇佑着村民。脚步里的安宁,大概与这土地公有关吧。河水、石桥、凉亭、榕树,和树下笑容满面的村民,就是这个春日里最美的图景了。
远处的稻田一望无际,秧苗如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孩,在灌水的田里嬉戏。这里是福安村的高标准农田,用最好的土地,产出最好的稻谷。稻田间沟渠纵横,给人一种“处处波光映日辉”的感觉。
水乡处处风光好,而让村民们感到最幸福的,还是“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的建设。因宅基地分配存量不足,好多村民大小一家挤在拥挤的老房子里。而农地转用,“向上要空间”的思路让他们的安居之梦得以实现。当“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耳目一新地呈现在村民面前,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呼声。这是为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的问题,让村民户有所居的有效尝试。“福安模式”已入选城乡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拔地而起的高楼拥抱了蓝天,也让村民们拥抱了梦想,让他们有了宽敞的生活空间,过上自在舒适的生活。在高楼俯瞰水乡,就像看见了水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当夕阳挂到树梢,我们向福安村挥手告别,像带走一个温柔的梦,与其依依不舍,不如踏步前行。

拉网          李好 摄
有多少月光可以重逢 (组诗)

□ 邓红琼
树与天空
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触及彼此
风是爱的信使
自由地穿梭,传递着
绿叶的深情,天空的辽阔

我也是一棵树
根深扎于土,心却向着蔚蓝
每一片叶子,都是生长的梦
筛着阳光和雨露

在风云变幻中,追寻清脆的鸟鸣
我常常心怀感激
正是这距离,造就了永恒的向往
和生命中,那些斑驳的美丽

多年后,当一棵树睡着时
漫天星星,淬出耀眼的火花
每一朵,都是醉彻心扉的爱
为来世的机缘,备足发光的记忆

有多少月光可以重逢
迁徙的雁鸣,一声比一声远
你在另一个世界沉默如金
日记里的诗句,小心安放着
你的相思

可我还是听到了你的心跳
像一朵雪花,轻轻的
经不起人间的感伤
化成一滴泪珠,晶莹夜的眼睛

隔着一层月色,忆你的莞尔一笑
竟有冷香袭来
将寂寞的夜,调制得活色生香
你在风里,芳菲如蝶

不敢问,
还有多少月光可以用来重逢
只让灵魂溢出,
梦游儿时的长亭日暮
你长长的辫子,甩着风
砸痛我,在内心喊出的清音

炊烟又起
独坐小院,听风翻阅季节
记忆的触角,像碧绿的藤蔓延伸
爬满静默的墙
檐下斜入的晨光,
如母亲手捻的火柴
轻易地
就划开一道温暖的印痕

闭目之间,总有熟悉的茅草香
氤氲我的冥想
我真想,做一只麻雀
站在高高的墙头
巡视春天的勃发
听牧童的横笛,
吹动高的树,矮的草

谁会解开乡村的衣襟
与我对饮,一杯春红酿造的酒
四目相对,却欲说还休
语言的尽头,是缓慢升起的炊烟

一个安静的午后
一杯咖啡,一本书
是最惬意的时光
海水并不蓝,海风吹落的音符
被一句句滚烫的诗句接住
字面像突然涌进银鱼群
撞碎了安静的午后

抬眼望去,
爱情灯塔在波光粼粼中
摇晃着打卡的人影
隐隐约约听到她们欢快的笑声
充满青春的诱惑
这个城市,永远不缺浪漫
放慢脚步,就能听到岁月的涛声

合上书本,走向沙滩
悬浮球划出的安全区
被几个孩子扑腾得浪花四溅
我扬起的嘴角,挂满了阳光
想变成浪花一朵朵,汹涌成潮
涨时壮怀激烈,退时柔情万转

后 山

□ 夏志红
爷爷的青砖老屋
拆了,留下的印象
是满山都有竹笋,枇杷,松柏
翠绿的后山

父亲的土砖老屋
也拆了
屋前屋后那高大崴蕤的树
在春天里发满了新叶

侄儿们起的别墅新屋
前院后院都种上了花花草草
我住在城市里的房
空空荡荡找不到后山

吞 噬

□ 游若昕
我是一只鱼。
大海本应该是我的家,但我出生在花鸟鱼虫市场,很多很多的同类。我们被放在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里,那东西被称作“鱼缸”,玻璃缸一个一个被叠好,像堆积着的盘子。
因此,我对大海并没有那么渴望,和别的鱼儿不大一样。
妈妈告诉我,她的童年就是在大海中度过,海里的世界是那样奇妙,和兄弟姐妹们生活着,每天什么都不用想,玩耍、捕食就足够了。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小美人鱼的故事,小美人鱼爱上了王子,最后变成了泡沫,成为虚无。
这个花鸟鱼虫市场不会强行给顾客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会根据顾客的喜好来推荐,我长得不好看,没人喜欢丑的宠物。
我每天在玻璃缸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希望他们能把我带走,可他们每次都忽略我,选择我旁边的鱼儿,连我的妈妈有一天也被选走。我不想在肚子里生活,我现在只想成为宠物。
一位母亲带着女孩来到了我的面前,我没有任何期待,静静地看着她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扭来扭去,吐着泡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店员笑眯眯地走过来,看着母女俩。
“女儿今天生日,我想买一条小鱼给她当礼物。”母亲笑着,摸了摸女孩的脑袋。
“你可以自己选一条,这里面有你喜欢的吗?”
女孩没有搭理店员,牵着妈妈的手也慢慢松开,她靠近我,抬着头,歪着脑袋,默默注视着我,透过有些浑浊的水,我发现女孩的眼睛亮晶晶的,有星星在她的眼睛里。
我和女孩对视着,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女孩能读懂我,我开始缓慢游动,想看看她是否对我有兴趣?
女孩的目光随着我移动,好奇。
“妈妈。”女孩轻轻扯了扯母亲的手,指指我,女孩和母亲还没开口,店员就抢先说道:“这条鱼是被顾客们挑剩下的,没有人愿意要它,我差点就想丢了它。”
“它长得真好看。”女孩低声说道,显得有些紧张。
“喜欢就买吧。”
“要不再看看?万一碰到更喜欢的。”
女孩摇摇头,很执着地指着我,“我只要它。”
店员明显松了口气,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里面有贝壳、水草、小石子,装满水,在边上装了一个过滤器,娴熟地用网把我兜起,放进去,把我给了女孩。
我跟着女孩回了家。
女孩每天都细心地照顾我,定期给我投喂食物,在她的照顾下,我慢慢长大了。
女孩学习不好,但是却很有灵性,说出来的话,十句有九句都是一首诗。
因为不爱学习,那天她被母亲批评,她偷偷躲在角落里哭泣,我想安慰她,但是我不会说话,我做不到。
我只好努力站起来,想要逃出鱼缸,蹦了好几下,不知哪来的力量,“砰”地一声,鱼缸被我打翻,我在地上翻滚、扭动着,我蠕动着爬向女孩。
女孩的妈妈没发现我,但女孩发现了。
女孩抽泣着,不把我放回鱼缸,只是冷眼看着我,眼里的星星消失了。
“我要带你去大海。”女孩说。
我不再扭动。我变成了女孩。

蚝的几种抒写方式 (组诗)

□ 邓亚明
1
夜色如伞。一条几百米的海边街
椰风吹亮一个个烧蚝摊档
炭火如浪花跳闪,大海的气息
诱惑星星也垂涎三尺
2
蚝,还有一个名字叫牡蛎
在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
那两个船上生吃牡蛎的女人
用精美的手帕托住牡蛎壳
不让汁液溅湿连衣裙
“轻快一嘬,把汁水喝了”
吃牡蛎的姿态原来可以如此优雅
3
在蚝乡,我见到蚝农
将蚝苗一串串吊挂在一根根桩柱上
沉浸在海水里,像一行行
长短不一的诗句
大海的版面上,腾起浪花和涛声

一字排开的渔妇,坐于矮凳上
以一把把小刀当钥匙
撬开一扇扇大海之门

蚝乡家家户户门前、院子里、楼顶上
晒满了蚝豉
阳光虽然忠诚和公正,但也经受不了
香味之惑,总是用舌尖一遍遍舔过来
又一遍遍舔过去
4
“哗!好肥好大的蚝——”
“再加点蒜蓉,多加辣!”
“我要芝士味!”
走过烧蚝街的女孩,驻足炉火前
海水一样喧哗和惊叫
一只只蚝游动在舌尖上
一片片月光爬在舌尖上
5
在城里酒楼,韭菜滚生蚝
是最平常最原汁原味的烹法
当地人讲究一个“生猛”和“鲜”字
而芥末焗蚝,多是好酒之人的首选
6
喧腾了一夜的海没有睡去
火红了一夜的烧蚝街没有睡去
炭火夜夜跳闪,烟火气夜夜升腾
海风夜夜翻搅我的味蕾
以炭火烧蚝的方式,
夜夜翻搅我的乡愁

盐的联想
1
蓝色血液的海水,结晶成
白色骨头的盐。从柔软到坚硬
从蓝色到白色,液体到固体
一粒盐的过程,不逊色于
一场风暴的形成
2
每个人的生命都离不开盐
肉体、血液、骨头、气力,哪一样
不与盐息息相关?
所以说,盐也如种子一样能够生长
3
都知道自己身上流的汗水是咸的
可当你见过盐场的盐工
在高强度烈日下劳作的身姿
相信他们流的汗水那才是真正的咸
每粒盐都能照见他们的影子
4
凝视一粒盐,往往能想到
大海、潮汐、风暴、鱼虾蟹等等生物
甚至太阳、月亮、星辰,
每天的日出日落
好好珍惜每一粒盐,就像珍惜
自己的生命

夕阳入海时,红树林摇晃了一下
像海鸥入水叼起鱼虾的动作一样
像白鹭归家栖进窝巢的动作一样
夕阳坠入大海时,我看到红树林
摇晃了一下,肯定不是风的吹拂

速度不快,甚至比不上
那些海上船只的行驶
但夕阳太大太重了,连收网的渔夫
也没能将它从海水里拉上来

渔夫每网拉上来的鱼虾不少
将归港的渔船压得很沉,摇摇晃晃
像此时的红树林一样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