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家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珠海市妇联发挥市教育指导中心建在华发容闳幼儿园的优势,以“家园社结对共建”为抓手,推动家庭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从城乡社区到偏远乡村,从校园课堂到家庭书桌,一场场充满温情的亲子阅读活动,一次次打破壁垒的资源联动,让优良家风如春风化雨,浸润千家万户。

顶层设计:推进幼儿园与社区结对,打通家校社协同育人“最后一米”
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性规划。2023年起,市妇联制定《家园社结对共育工作方案》,明确“四个一”任务目标——每组结对单位每年需举办一场家教讲座、组织一次家庭教育咨询、送一场儿童剧、开展一次亲子实践活动。通过幼儿园与社区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18所幼儿园与25个社区结对,2025年新增23所幼儿园与25个社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同时,335个村(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335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2023年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服务2142场,惠及家长及儿童6.8万人次。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庭教育从“独奏”升华为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合奏”,为基层治理注入“家力量”。

创新实践:“阅读+家风”激活家庭教育内生动力
为深化家风建设,市妇联创新打造“阅读+家风”品牌,将亲子阅读作为家风传承的载体。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开展“图书里的家风家教”系列活动,通过共读经典绘本、分享家风故事,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城市社区推行“阅读进社区,共筑好家风”项目,以书香润泽心灵,以家风凝聚共识。
在斗门区小濠冲村,“图书里的家风家教”系列活动让亲子家庭通过共读《糖球》《朱家故事》等绘本,感悟“倾听”与“责任”的家风内涵。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倾听魔法单”,通过角色扮演探讨家务分工的公平性,抽象的家风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不少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主动提出分担家务,这样的教育比说教更有意义。”
在城市社区,“阅读进社区,共筑好家风”项目通过专家咨询、亲子游戏、手工互动等形式,让家庭教育更接地气。其中,金湾区航空新城幼儿园走进西城社区,组织亲子共读《章鱼先生卖雨伞》,孩子们为动物匹配雨伞的创意游戏,既激发阅读兴趣,又培养逻辑思维;高新区前环幼儿园以绘本剧创演为载体,组织幼儿与社区儿童家庭共同参与角色扮演,搭建起阅读共享与情感交流的桥梁;银桦社区邀请越战老兵许爷爷走进幼儿园,讲述抗战故事,孩子们在英雄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将“爱国爱家”的种子深植心田。

成效显著:让阅读成为家庭的成长纽带
作为妇联家校社协同育人标杆单位,恒华容惠幼儿园以第三届读书节为载体,将阅读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一园一品牌”的生动实践。
今年4月,以“我和图书做朋友”为主题的读书节在恒华容惠幼儿园拉开帷幕。园内,大班孩子制作的故事盒子充满童趣,托小班家长录制的“午睡故事”温暖治愈;户外草坪上,义工爸爸们化身“故事使者”,为孩子们讲述家族家风故事。活动中,“爸爸陪伴的力量”主题尤为突出:父亲与孩子共读绘本、制定家规、书写家书,让“父爱如山”的深沉情感化为日常陪伴的涓涓细流。
为扩大影响力,幼儿园还创新引入线上直播形式。名家签书会上,《一园青菜成了精》作者周翔与亲子家庭云端互动;传统文化观影日中,孩子们通过《哪吒闹海》《宝莲灯》等影片感悟家国情怀。活动结束后,图书漂流、经典诵读等常态化项目持续开展,阅读从“节日狂欢”变为“日常习惯”。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市妇联鼓励结对单位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差异化育人路径,让优良家风的培育实现从活动化向常态化、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家园社结对共建的创新实践,收获了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认可。许多家庭反馈,活动后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关心家人的行为显著增加。
“我们将持续以家庭为基点、以社区为阵地、整合幼儿园资源,推动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妇联将进一步完善结对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深化“阅读+家风”内涵,开展幸福“家”年华——爸爸陪伴的力量之“爸气集市·童书漂流”,打造爸爸陪伴的力量亲子教育品牌。
从恒华容惠幼儿园开展爸爸陪伴力量亲子活动,到小濠冲村的家风故事,市妇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通过推进幼儿园结对社区,架起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连心桥。未来,珠海将继续以家庭为基点、整合资源,书写家风传承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家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珠海市妇联发挥市教育指导中心建在华发容闳幼儿园的优势,以“家园社结对共建”为抓手,推动家庭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从城乡社区到偏远乡村,从校园课堂到家庭书桌,一场场充满温情的亲子阅读活动,一次次打破壁垒的资源联动,让优良家风如春风化雨,浸润千家万户。

顶层设计:推进幼儿园与社区结对,打通家校社协同育人“最后一米”
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性规划。2023年起,市妇联制定《家园社结对共育工作方案》,明确“四个一”任务目标——每组结对单位每年需举办一场家教讲座、组织一次家庭教育咨询、送一场儿童剧、开展一次亲子实践活动。通过幼儿园与社区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18所幼儿园与25个社区结对,2025年新增23所幼儿园与25个社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同时,335个村(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335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2023年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服务2142场,惠及家长及儿童6.8万人次。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庭教育从“独奏”升华为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合奏”,为基层治理注入“家力量”。

创新实践:“阅读+家风”激活家庭教育内生动力
为深化家风建设,市妇联创新打造“阅读+家风”品牌,将亲子阅读作为家风传承的载体。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开展“图书里的家风家教”系列活动,通过共读经典绘本、分享家风故事,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城市社区推行“阅读进社区,共筑好家风”项目,以书香润泽心灵,以家风凝聚共识。
在斗门区小濠冲村,“图书里的家风家教”系列活动让亲子家庭通过共读《糖球》《朱家故事》等绘本,感悟“倾听”与“责任”的家风内涵。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倾听魔法单”,通过角色扮演探讨家务分工的公平性,抽象的家风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不少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主动提出分担家务,这样的教育比说教更有意义。”
在城市社区,“阅读进社区,共筑好家风”项目通过专家咨询、亲子游戏、手工互动等形式,让家庭教育更接地气。其中,金湾区航空新城幼儿园走进西城社区,组织亲子共读《章鱼先生卖雨伞》,孩子们为动物匹配雨伞的创意游戏,既激发阅读兴趣,又培养逻辑思维;高新区前环幼儿园以绘本剧创演为载体,组织幼儿与社区儿童家庭共同参与角色扮演,搭建起阅读共享与情感交流的桥梁;银桦社区邀请越战老兵许爷爷走进幼儿园,讲述抗战故事,孩子们在英雄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将“爱国爱家”的种子深植心田。

成效显著:让阅读成为家庭的成长纽带
作为妇联家校社协同育人标杆单位,恒华容惠幼儿园以第三届读书节为载体,将阅读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一园一品牌”的生动实践。
今年4月,以“我和图书做朋友”为主题的读书节在恒华容惠幼儿园拉开帷幕。园内,大班孩子制作的故事盒子充满童趣,托小班家长录制的“午睡故事”温暖治愈;户外草坪上,义工爸爸们化身“故事使者”,为孩子们讲述家族家风故事。活动中,“爸爸陪伴的力量”主题尤为突出:父亲与孩子共读绘本、制定家规、书写家书,让“父爱如山”的深沉情感化为日常陪伴的涓涓细流。
为扩大影响力,幼儿园还创新引入线上直播形式。名家签书会上,《一园青菜成了精》作者周翔与亲子家庭云端互动;传统文化观影日中,孩子们通过《哪吒闹海》《宝莲灯》等影片感悟家国情怀。活动结束后,图书漂流、经典诵读等常态化项目持续开展,阅读从“节日狂欢”变为“日常习惯”。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市妇联鼓励结对单位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差异化育人路径,让优良家风的培育实现从活动化向常态化、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家园社结对共建的创新实践,收获了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认可。许多家庭反馈,活动后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关心家人的行为显著增加。
“我们将持续以家庭为基点、以社区为阵地、整合幼儿园资源,推动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妇联将进一步完善结对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深化“阅读+家风”内涵,开展幸福“家”年华——爸爸陪伴的力量之“爸气集市·童书漂流”,打造爸爸陪伴的力量亲子教育品牌。
从恒华容惠幼儿园开展爸爸陪伴力量亲子活动,到小濠冲村的家风故事,市妇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通过推进幼儿园结对社区,架起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连心桥。未来,珠海将继续以家庭为基点、整合资源,书写家风传承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