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红旗镇城市驿站项目正式建成开放。作为全市首个应用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的公共建筑项目,其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建造领域的实践,不仅为红旗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写下生动注脚,更为智能建造行业的发展迈出了敢为人先的重要一步。


项目位于红旗全民健身广场原址,通过对原有老旧公厕的拆除重建,打造出总占地面积121.34平方米、建筑面积136平方米的现代化驿站。
在建造技术方面,作为结对帮扶红旗镇“百千万工程”的建筑业企业——广东中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200余万元,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与智能建造相结合,将3D打印技术深度应用于本项目。该技术通过BIM三维建模精准规划打印路径,将虚拟设计转化为3D打印机器人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操作指令,实现了无模板施工、现场原位打印安装。与传统工艺相比,只需2名工人和1名技术人员,减少80%的人工,施工效率提升43%,有效降低施工作业风险,且墙体结构一次成型,从根源上有效避免了开裂渗漏等质量隐患。此前该技术已在工业厂房、应急住房等领域验证成熟,此次成功应用于公共服务建筑,既体现了对口帮扶单位的科技赋能实效,也为智能建造技术拓展了应用场景边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领衔的专家组评审中,该项目凭借技术集成度与场景适配性获得高度评价,被认定为建筑3D打印技术推广的重要范本,并授予该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称号。这一方面充分肯定项目前瞻性、试验性及挑战性,另一方面显示出该项技术通过2022年以来,不断试验迭代,创新用料配比,将人工砂(即固废)配比再利用,为未来固废材料可利用化提供重要出处,为突破固废材料循环利用瓶颈作出重要贡献。
如果说3D打印技术解决了“怎么建”的问题,那么红旗镇则在“建什么”的层面给出了人文答案。


项目以“红旗印象”为核心理念,采用白色极简风格勾勒建筑轮廓,将本土风貌符号转化为现代建筑语言。尤为巧妙的是,建筑中心巧妙保留场地原有的树木,以天井形式构成生态核心,既守护了生态记忆,又赋予建筑灵动光影。在功能布局上,驿站充分践行人性化与融合化理念,突破单一公厕功能,将公共厕所与综合服务设施有机结合,构建起“城市驿站+智慧公厕”的创新复合空间。该空间涵盖卫生间、休息室等基础功能模块,并特别规划直饮水设备和手机充电站,后期将免费向户外工作者及市民开放,提供休憩、饮水等便民服务,充分展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温度。





“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城市驿站建设深度践行‘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更新’理念。”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通过结对帮扶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在建设中创新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既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和谐共生,更树立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驿站现已作为红旗镇中心城区的新地标正式启用,通过为环卫工人、户外劳动者及群众提供休憩空间,生动诠释“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的精神内涵,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文明城市建设的温度。

5月7日,红旗镇城市驿站项目正式建成开放。作为全市首个应用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的公共建筑项目,其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建造领域的实践,不仅为红旗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写下生动注脚,更为智能建造行业的发展迈出了敢为人先的重要一步。


项目位于红旗全民健身广场原址,通过对原有老旧公厕的拆除重建,打造出总占地面积121.34平方米、建筑面积136平方米的现代化驿站。
在建造技术方面,作为结对帮扶红旗镇“百千万工程”的建筑业企业——广东中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200余万元,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与智能建造相结合,将3D打印技术深度应用于本项目。该技术通过BIM三维建模精准规划打印路径,将虚拟设计转化为3D打印机器人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操作指令,实现了无模板施工、现场原位打印安装。与传统工艺相比,只需2名工人和1名技术人员,减少80%的人工,施工效率提升43%,有效降低施工作业风险,且墙体结构一次成型,从根源上有效避免了开裂渗漏等质量隐患。此前该技术已在工业厂房、应急住房等领域验证成熟,此次成功应用于公共服务建筑,既体现了对口帮扶单位的科技赋能实效,也为智能建造技术拓展了应用场景边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领衔的专家组评审中,该项目凭借技术集成度与场景适配性获得高度评价,被认定为建筑3D打印技术推广的重要范本,并授予该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称号。这一方面充分肯定项目前瞻性、试验性及挑战性,另一方面显示出该项技术通过2022年以来,不断试验迭代,创新用料配比,将人工砂(即固废)配比再利用,为未来固废材料可利用化提供重要出处,为突破固废材料循环利用瓶颈作出重要贡献。
如果说3D打印技术解决了“怎么建”的问题,那么红旗镇则在“建什么”的层面给出了人文答案。


项目以“红旗印象”为核心理念,采用白色极简风格勾勒建筑轮廓,将本土风貌符号转化为现代建筑语言。尤为巧妙的是,建筑中心巧妙保留场地原有的树木,以天井形式构成生态核心,既守护了生态记忆,又赋予建筑灵动光影。在功能布局上,驿站充分践行人性化与融合化理念,突破单一公厕功能,将公共厕所与综合服务设施有机结合,构建起“城市驿站+智慧公厕”的创新复合空间。该空间涵盖卫生间、休息室等基础功能模块,并特别规划直饮水设备和手机充电站,后期将免费向户外工作者及市民开放,提供休憩、饮水等便民服务,充分展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温度。





“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城市驿站建设深度践行‘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更新’理念。”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通过结对帮扶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在建设中创新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既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和谐共生,更树立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驿站现已作为红旗镇中心城区的新地标正式启用,通过为环卫工人、户外劳动者及群众提供休憩空间,生动诠释“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的精神内涵,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文明城市建设的温度。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