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梦绿茵 | 平沙一中女足闪耀赛场,特色学校浇灌绿茵梦想

点球决胜的瞬间,平沙一中初三(6)班张渝英同学的眼神异常坚定。助跑、起脚、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2025年金湾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决赛中,珠海市平沙镇第一中学女子足球队顶住压力,最终凭借这关键一球锁定胜局,成功卫冕冠军。

这并非一次偶然的胜利。从2023年夺得桂冠,到2024年蝉联冠军,再到2025年的再度登顶,平沙一中女子足球队实现了辉煌的区级赛事“三连冠”,书写了金湾校园足球新的传奇篇章。尤其本届赛事,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竞争空前激烈,平沙一中女足的脱颖而出,正是该校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综合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

​​三连冠背后:汗水浇灌的“梦之队”​​

平沙一中的绿茵场上,从未缺少过奔跑的身影。初夏的天气已然炎热,但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女足队员们鲜艳的球衣总是准时在绿茵场上跃动。传球、跑位、射门,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初三(8)班守门员邓诗莹连续三年随队征战,她开心地表示:“很享受这个过程,希望能把足球这个爱好一直保持下去。”这份热爱,正是队伍前行的原动力。

教练杨碧茹带领的这支“梦之队”,由来自初一至初三的梯队队员组成。核心球员许依林、张慧婷、叶鸿渝等在比赛中展现出细腻的脚法和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能力。面对连续作战的疲惫和决赛中的恶劣天气,姑娘们始终咬牙坚持,将教练部署的技战术坚决贯彻到底。“轻伤不下火线”,她们用坚强的防守和犀利的进攻赢下一场又一场硬仗,将“永不言弃”的女足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特色教育:“全国招牌”下的体系化深耕​​

平沙一中的骄人战绩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系统化建设和深耕足球特色教育的结果。2025年,该校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标志着校园足球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份“全国招牌”的含金量,体现在规模化的普及和精细化的培养上。目前,平沙一中共组建了​​72支​​足球梯队,拥有​​300多名​​队员。庞大的基数,为选拔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学校科学统筹体育课堂、大课间、课后服务时间,将足球运动深度融入日常。校园内,不仅仅是女足在训练,旁边的男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训练也轮番上演,热闹非凡,共同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校园体育画卷。

更为关键的是,足球教育被纳入学校整体“五润”课程体系的框架内,形成了“有趣赋能、有序架构、有恒砺行、有质深耕”的育人模式。通过趣味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内驱力;通过科学系统的课时安排、技能进阶和评价机制保障课程有序开展;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磨练意志品质,践行“有恒砺行”;通过对技术和战术的精雕细琢,实现“有质深耕”。队员们在教练指导下,无论是技术动作的精细化打磨,还是团队配合默契度的提升,都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悄然进步。

​​超越胜负:体育育人的丰厚回响​​

当孩子们学会在赛场上为同伴欢呼、为目标坚持,教育的意义便已超越胜负。学校发掘以足球为代表的多样化特色教育模式,不仅是为了竞技场上的奖杯,更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平沙一中体育科组长谭小龙深有感触:“学生的学业和训练,我们做到了齐头并进。我们教育学生需要有一颗‘大心脏’。”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赛场上得到了验证,“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表现出来是一种超乎他现有年龄的沉稳和冷静。”足球场上培养的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沉稳坚韧的优良品质,将成为队员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如今,“年年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普及运动与竞赛质量双丰收”的校园足球新局面已在平沙一中形成。这所坐落在平沙镇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正以其扎实的实践,证明着足球运动的魅力不仅在于竞技的胜利,更在于它能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滋养心灵,让“五育融合”的理念在绿茵场上扎根、开花、结果,为培育新时代阳光少年贡献着独特的“足球力量”。

文字:陈子怡 图片:张洲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微信
朋友圈
“珠”梦绿茵 | 平沙一中女足闪耀赛场,特色学校浇灌绿茵梦想
观海融媒 2025-07-01 16:52

点球决胜的瞬间,平沙一中初三(6)班张渝英同学的眼神异常坚定。助跑、起脚、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2025年金湾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决赛中,珠海市平沙镇第一中学女子足球队顶住压力,最终凭借这关键一球锁定胜局,成功卫冕冠军。

这并非一次偶然的胜利。从2023年夺得桂冠,到2024年蝉联冠军,再到2025年的再度登顶,平沙一中女子足球队实现了辉煌的区级赛事“三连冠”,书写了金湾校园足球新的传奇篇章。尤其本届赛事,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竞争空前激烈,平沙一中女足的脱颖而出,正是该校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综合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

​​三连冠背后:汗水浇灌的“梦之队”​​

平沙一中的绿茵场上,从未缺少过奔跑的身影。初夏的天气已然炎热,但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女足队员们鲜艳的球衣总是准时在绿茵场上跃动。传球、跑位、射门,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初三(8)班守门员邓诗莹连续三年随队征战,她开心地表示:“很享受这个过程,希望能把足球这个爱好一直保持下去。”这份热爱,正是队伍前行的原动力。

教练杨碧茹带领的这支“梦之队”,由来自初一至初三的梯队队员组成。核心球员许依林、张慧婷、叶鸿渝等在比赛中展现出细腻的脚法和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能力。面对连续作战的疲惫和决赛中的恶劣天气,姑娘们始终咬牙坚持,将教练部署的技战术坚决贯彻到底。“轻伤不下火线”,她们用坚强的防守和犀利的进攻赢下一场又一场硬仗,将“永不言弃”的女足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特色教育:“全国招牌”下的体系化深耕​​

平沙一中的骄人战绩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系统化建设和深耕足球特色教育的结果。2025年,该校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标志着校园足球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份“全国招牌”的含金量,体现在规模化的普及和精细化的培养上。目前,平沙一中共组建了​​72支​​足球梯队,拥有​​300多名​​队员。庞大的基数,为选拔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学校科学统筹体育课堂、大课间、课后服务时间,将足球运动深度融入日常。校园内,不仅仅是女足在训练,旁边的男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训练也轮番上演,热闹非凡,共同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校园体育画卷。

更为关键的是,足球教育被纳入学校整体“五润”课程体系的框架内,形成了“有趣赋能、有序架构、有恒砺行、有质深耕”的育人模式。通过趣味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内驱力;通过科学系统的课时安排、技能进阶和评价机制保障课程有序开展;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磨练意志品质,践行“有恒砺行”;通过对技术和战术的精雕细琢,实现“有质深耕”。队员们在教练指导下,无论是技术动作的精细化打磨,还是团队配合默契度的提升,都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悄然进步。

​​超越胜负:体育育人的丰厚回响​​

当孩子们学会在赛场上为同伴欢呼、为目标坚持,教育的意义便已超越胜负。学校发掘以足球为代表的多样化特色教育模式,不仅是为了竞技场上的奖杯,更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平沙一中体育科组长谭小龙深有感触:“学生的学业和训练,我们做到了齐头并进。我们教育学生需要有一颗‘大心脏’。”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赛场上得到了验证,“在一度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表现出来是一种超乎他现有年龄的沉稳和冷静。”足球场上培养的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沉稳坚韧的优良品质,将成为队员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如今,“年年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普及运动与竞赛质量双丰收”的校园足球新局面已在平沙一中形成。这所坐落在平沙镇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正以其扎实的实践,证明着足球运动的魅力不仅在于竞技的胜利,更在于它能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滋养心灵,让“五育融合”的理念在绿茵场上扎根、开花、结果,为培育新时代阳光少年贡献着独特的“足球力量”。

文字:陈子怡 图片:张洲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