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门庭婷)专项债回购土地频次提升、积极响应公积金调整、出台
促消费政策……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正逐步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修复态势,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二季度政策面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助力房地产市场格局加快向新向好。上半年中央和地方政策面的积极推进,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持续发力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上半年,中央和相关部门持续发声释放楼市政策利好,并落地具体举措,涵盖去库存、扩需求、新模式、化风险等方面,例如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降低5年期以上LPR,推进“好房子”建设等。
针对收购存量商品房,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明确,要扩宽收购存量商品房的用途;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另外,6月13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存量用地加速盘活。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去年底广州、佛山将收购存量商品房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部分城中村改造项目使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一方面加速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助力商品房库存去化,据报道,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支持下,截至6月初广州已合计认购约6000套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实现了较好效果。
与此同时,房贷利率的降低也有助于住房需求释放。5月7日,央行调整5年期以上LPR、5年以上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降至3.50%、2.60%,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支持居民住房需求释放。
“好房子”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建设“好房子”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位。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5月1日,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实施;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6月13日,国常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并将“好房子”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表明未来老房子、旧房子也将按“好房子”标准进行改造。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央广网记者:“6月13日国常会定调‘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近期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回应,并给予明确政策导向,释放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围绕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等方面全力落实已出台政策,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超160城市积极落实稳市场政策
随着中央和有关部门频繁发声释放政策利好,并持续落地具体举措,各地也积极出台政策落实中央精神,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全国超160省市(县)出台优化政策超340条。
优化政策主要集中在落实中央金融支持、城市更新、购房补助、库存减负等各方面政策,尤其是5月初积极跟进公积金利率调整,以及信阳试点现房销售,广州拟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梳理分析,地方政策主要聚焦六大方向:一是82省市公积金政策全方位优化以降低门槛。5月初,全国超40城同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进一步减轻成本,多地调降首付比例至20%,提升贷款额度支持多子女家庭,并拓展至直付房租、购房首付等用途,4月份以来青岛取消异地贷款户籍限制,杭州实现账户直付购房首付款,长沙放宽贷款条件并提高额度。
二是39省市实施补贴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住房需求。通过最高购房补贴、契税优惠及“以旧换新”直接刺激消费,如衢州推行多孩家庭改善性购房补贴,最高可申请补贴20万元,珠海提供最高3万元“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泉州2025年新房家装补贴最高可达5万元。
三是32省市扩容保障性住房体系。增加配售型保障房及公租房供应,降低准入门槛。如厦门放宽申请保障房的资格:户籍年限从3年降至1年;学历从本科放宽至大专,职称从中级放宽至初级;缴纳保险从60个月放宽至36个月;申请年龄统一降低至25周岁。合肥实施配售型住房封闭流转新规,上海允许应届毕业生凭毕业证申请保租房。
四是28省市深化城市更新与融资支持,在存量小区中挖掘经济增长点和增量住房需求。上海、福建、海南、成都、四川、广州、深圳均提出了积极的城市更新发展目标。如深圳提出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建立房票制度与广州、北京、上海政策形成一线城市全覆盖,海南鼓励收购商品房用于城中村改造安置房。
五是27省市优化供给侧管理促进供需平衡。控制新增土地供应、简化审批流程,并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盘活库存,如浙江省发行存量房专项债支持收购,广西提出2025年力争收购存量商品房2.5万套,株洲调低了商品住房供应目标,计划减少新增商品住房供应21.12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减少新增供应18.1万平方米。
六是13省市提升“好房子”建设标准。以安全、舒适、绿色、智能为核心制定技术导则,如山东省所有地市已出台品质标准,江苏、浙江推进容积率优化及精装交付体系,雄安新区建立“地价房价联动”机制鼓励高品质住房供应。
另外,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6月25日,25个省市已公示的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的总金额超4700亿元,专项债实际发行约961亿元;浙江、四川先后发行专项债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总金额21.9亿元。
趋势展望:下半年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在中央因城施策、稳市场政策应出尽出的方针下,当前地方层面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维持市场稳定。预计下半年地方层面将遵循中央部署,重点解决自身主要矛盾,在“存量盘活、预期改善、精准破局”三方面发力。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是房地产深度调整的“过渡期”,市场在分化中寻找新平衡,在调整中孕育新动能。改善需求释放、品质价值回归、城市差异发展是调整中的直接体现。
在张波看来,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部分城市或进一步放宽限购、限贷政策,加大对多孩家庭、新市民等群体的购房支持力度;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市场监管方面,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行为,同时推进房地产税试点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陈文静表示,在激活需求上,仍有一些可发挥的着力点。一是加大城中村改造的房票安置力度,促进新增住房需求释放;二是北上深限制性政策亦有优化空间,如优化大户型限购。各地优化公积金贷款、推进住房“以旧换新”、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存在预期。而在优化供给方面,预计各地会持续完善和落实专项债券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配套政策,加速收储节奏,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各地“好房子”建设标准、规范计容规则等政策也有望加快出台,并在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房地产相关基础性制度,谨慎释放收紧性政策,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陈文静称。
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门庭婷)专项债回购土地频次提升、积极响应公积金调整、出台
促消费政策……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正逐步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修复态势,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二季度政策面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助力房地产市场格局加快向新向好。上半年中央和地方政策面的积极推进,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持续发力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上半年,中央和相关部门持续发声释放楼市政策利好,并落地具体举措,涵盖去库存、扩需求、新模式、化风险等方面,例如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降低5年期以上LPR,推进“好房子”建设等。
针对收购存量商品房,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明确,要扩宽收购存量商品房的用途;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另外,6月13日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存量用地加速盘活。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去年底广州、佛山将收购存量商品房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部分城中村改造项目使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一方面加速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助力商品房库存去化,据报道,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支持下,截至6月初广州已合计认购约6000套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实现了较好效果。
与此同时,房贷利率的降低也有助于住房需求释放。5月7日,央行调整5年期以上LPR、5年以上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降至3.50%、2.60%,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支持居民住房需求释放。
“好房子”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建设“好房子”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位。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5月1日,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实施;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6月13日,国常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并将“好房子”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表明未来老房子、旧房子也将按“好房子”标准进行改造。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央广网记者:“6月13日国常会定调‘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近期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回应,并给予明确政策导向,释放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围绕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等方面全力落实已出台政策,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超160城市积极落实稳市场政策
随着中央和有关部门频繁发声释放政策利好,并持续落地具体举措,各地也积极出台政策落实中央精神,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全国超160省市(县)出台优化政策超340条。
优化政策主要集中在落实中央金融支持、城市更新、购房补助、库存减负等各方面政策,尤其是5月初积极跟进公积金利率调整,以及信阳试点现房销售,广州拟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梳理分析,地方政策主要聚焦六大方向:一是82省市公积金政策全方位优化以降低门槛。5月初,全国超40城同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进一步减轻成本,多地调降首付比例至20%,提升贷款额度支持多子女家庭,并拓展至直付房租、购房首付等用途,4月份以来青岛取消异地贷款户籍限制,杭州实现账户直付购房首付款,长沙放宽贷款条件并提高额度。
二是39省市实施补贴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住房需求。通过最高购房补贴、契税优惠及“以旧换新”直接刺激消费,如衢州推行多孩家庭改善性购房补贴,最高可申请补贴20万元,珠海提供最高3万元“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泉州2025年新房家装补贴最高可达5万元。
三是32省市扩容保障性住房体系。增加配售型保障房及公租房供应,降低准入门槛。如厦门放宽申请保障房的资格:户籍年限从3年降至1年;学历从本科放宽至大专,职称从中级放宽至初级;缴纳保险从60个月放宽至36个月;申请年龄统一降低至25周岁。合肥实施配售型住房封闭流转新规,上海允许应届毕业生凭毕业证申请保租房。
四是28省市深化城市更新与融资支持,在存量小区中挖掘经济增长点和增量住房需求。上海、福建、海南、成都、四川、广州、深圳均提出了积极的城市更新发展目标。如深圳提出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建立房票制度与广州、北京、上海政策形成一线城市全覆盖,海南鼓励收购商品房用于城中村改造安置房。
五是27省市优化供给侧管理促进供需平衡。控制新增土地供应、简化审批流程,并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盘活库存,如浙江省发行存量房专项债支持收购,广西提出2025年力争收购存量商品房2.5万套,株洲调低了商品住房供应目标,计划减少新增商品住房供应21.12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减少新增供应18.1万平方米。
六是13省市提升“好房子”建设标准。以安全、舒适、绿色、智能为核心制定技术导则,如山东省所有地市已出台品质标准,江苏、浙江推进容积率优化及精装交付体系,雄安新区建立“地价房价联动”机制鼓励高品质住房供应。
另外,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6月25日,25个省市已公示的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的总金额超4700亿元,专项债实际发行约961亿元;浙江、四川先后发行专项债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总金额21.9亿元。
趋势展望:下半年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在中央因城施策、稳市场政策应出尽出的方针下,当前地方层面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维持市场稳定。预计下半年地方层面将遵循中央部署,重点解决自身主要矛盾,在“存量盘活、预期改善、精准破局”三方面发力。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是房地产深度调整的“过渡期”,市场在分化中寻找新平衡,在调整中孕育新动能。改善需求释放、品质价值回归、城市差异发展是调整中的直接体现。
在张波看来,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部分城市或进一步放宽限购、限贷政策,加大对多孩家庭、新市民等群体的购房支持力度;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市场监管方面,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行为,同时推进房地产税试点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陈文静表示,在激活需求上,仍有一些可发挥的着力点。一是加大城中村改造的房票安置力度,促进新增住房需求释放;二是北上深限制性政策亦有优化空间,如优化大户型限购。各地优化公积金贷款、推进住房“以旧换新”、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存在预期。而在优化供给方面,预计各地会持续完善和落实专项债券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配套政策,加速收储节奏,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各地“好房子”建设标准、规范计容规则等政策也有望加快出台,并在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房地产相关基础性制度,谨慎释放收紧性政策,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陈文静称。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