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珠海挺好|龚倩莹:守护珠海绿水青山的“环保哨兵”

2014年,江西宜春姑娘龚倩莹从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曾一度想留在首都工作,毕竟一线大都市曾经是年轻人实现梦想的代名词。“但因为雾霾,我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北京。”龚倩莹说。

当她听亲友说珠海是浪漫的海滨城市,碧海蓝天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空气洁净得可以灌装出口。这让龚倩莹很是向往。正好当时的香洲区环境监测站(珠海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前身)招聘工作人员,龚倩莹报名一考就考上了,成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从此她扎根在生态环境监测一线,她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从监测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023年,她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基层环保人”。

“环保不是口号,是每一天的行动”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的“眼睛”,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巡查河道、监测水质、检查企业排污情况……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环保战线上的关键环节。“环保不是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的实际行动。”龚倩莹从入行那天起就立志要“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

刚入职不久,有一次龚倩莹参加污水采样工作。冒着高温酷暑来到现场,只见现场流淌着灰褐色的污水,刺鼻的臭气瞬间就充满鼻腔。一团团的蚊子围着人打转,很快叮出了十几个大包。

有一次去一家企业开展废气的采样,排气管在房顶,但是那栋楼没有地方可以上去。为了完成监测工作,取得准确的监测数据,龚倩莹克服恐高,用企业的叉车把她“顶”了上去进行采样。

回到实验室,虽然远离了高温的考验,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实验室分析是一个极需耐心的过程,经常一站就是半天,甚至连水都喝不上一口。有的项目还要接触有毒有害的有机试剂,防毒面具一戴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摘下都在鼻梁留下深深的印迹,久久恢复不了。

技术攻关的急先锋

监测能力建设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支撑。自参加工作以来,龚倩莹先后参与完成200余个项目的扩项验证工作。并且带领监测分析人员顺利通过了三次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和复评审。近年来,龚倩莹已累计审核报告近千份,数据超3万个。

2019年,随着我国环保体制改革,香洲区环境监测站更名为珠海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直属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管理,环境监测的职责范围扩大了不少,需求也变高了,提高中心的监测能力就成为头等大事。但中心当时只有三四个人是有监测技术的,面临巨大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破除一切障碍、尽快提升能力,这种强烈的愿望燃起了龚倩莹心中的火焰。

虽然当时她正怀着身孕,但她克服孕期的种种不良反应,和同事一起,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周末也放弃休息,泡在实验室里开展技术攻关,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东部中心的监测能力从原来的88项扩展到了245项,顺利通过了省市场监管局的资质评审。

2022年,在广东省第三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练兵比武活动中,龚倩莹夺得个人总分一等奖。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操技能。2023年,她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基层环保人”

“军功章”里有我的奉献

龚倩莹的爱人是三甲医院的技术骨干,4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一家三口周末经常到公园去撒欢。

“珠海有漫长而优美的海岸线,360度见绿的环境,空气质量常年名列全国前茅,蓝天白云真的让人很惊喜。周末到海边走一走,真的很放松,很治愈!”龚倩莹说,“这种治愈的环境,特别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才用以抵抗‘卷’的压力。”

十多年来,龚倩莹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珠海水质的改善。“以前不管是前山河还是那些河涌,水质都是不太好,现在前山河变得又漂亮水质又好,排洪渠也全面消除了黑臭。”龚倩莹说,“这份‘军功章’里也有我作为监测人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在龚倩莹看来,环保工作虽然辛苦,但成就感无可替代。每当看到珠海的天空更蓝了、河水更清了,市民的笑容更多了,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珠海是我的家,能亲手守护它的美丽,是一种幸福。”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我在珠海挺好|龚倩莹:守护珠海绿水青山的“环保哨兵”
观海融媒 2025-07-08 14:17

2014年,江西宜春姑娘龚倩莹从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曾一度想留在首都工作,毕竟一线大都市曾经是年轻人实现梦想的代名词。“但因为雾霾,我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北京。”龚倩莹说。

当她听亲友说珠海是浪漫的海滨城市,碧海蓝天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空气洁净得可以灌装出口。这让龚倩莹很是向往。正好当时的香洲区环境监测站(珠海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前身)招聘工作人员,龚倩莹报名一考就考上了,成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从此她扎根在生态环境监测一线,她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从监测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023年,她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基层环保人”。

“环保不是口号,是每一天的行动”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的“眼睛”,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巡查河道、监测水质、检查企业排污情况……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环保战线上的关键环节。“环保不是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的实际行动。”龚倩莹从入行那天起就立志要“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

刚入职不久,有一次龚倩莹参加污水采样工作。冒着高温酷暑来到现场,只见现场流淌着灰褐色的污水,刺鼻的臭气瞬间就充满鼻腔。一团团的蚊子围着人打转,很快叮出了十几个大包。

有一次去一家企业开展废气的采样,排气管在房顶,但是那栋楼没有地方可以上去。为了完成监测工作,取得准确的监测数据,龚倩莹克服恐高,用企业的叉车把她“顶”了上去进行采样。

回到实验室,虽然远离了高温的考验,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实验室分析是一个极需耐心的过程,经常一站就是半天,甚至连水都喝不上一口。有的项目还要接触有毒有害的有机试剂,防毒面具一戴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摘下都在鼻梁留下深深的印迹,久久恢复不了。

技术攻关的急先锋

监测能力建设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支撑。自参加工作以来,龚倩莹先后参与完成200余个项目的扩项验证工作。并且带领监测分析人员顺利通过了三次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和复评审。近年来,龚倩莹已累计审核报告近千份,数据超3万个。

2019年,随着我国环保体制改革,香洲区环境监测站更名为珠海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直属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管理,环境监测的职责范围扩大了不少,需求也变高了,提高中心的监测能力就成为头等大事。但中心当时只有三四个人是有监测技术的,面临巨大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破除一切障碍、尽快提升能力,这种强烈的愿望燃起了龚倩莹心中的火焰。

虽然当时她正怀着身孕,但她克服孕期的种种不良反应,和同事一起,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周末也放弃休息,泡在实验室里开展技术攻关,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东部中心的监测能力从原来的88项扩展到了245项,顺利通过了省市场监管局的资质评审。

2022年,在广东省第三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练兵比武活动中,龚倩莹夺得个人总分一等奖。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操技能。2023年,她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基层环保人”

“军功章”里有我的奉献

龚倩莹的爱人是三甲医院的技术骨干,4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一家三口周末经常到公园去撒欢。

“珠海有漫长而优美的海岸线,360度见绿的环境,空气质量常年名列全国前茅,蓝天白云真的让人很惊喜。周末到海边走一走,真的很放松,很治愈!”龚倩莹说,“这种治愈的环境,特别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才用以抵抗‘卷’的压力。”

十多年来,龚倩莹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珠海水质的改善。“以前不管是前山河还是那些河涌,水质都是不太好,现在前山河变得又漂亮水质又好,排洪渠也全面消除了黑臭。”龚倩莹说,“这份‘军功章’里也有我作为监测人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在龚倩莹看来,环保工作虽然辛苦,但成就感无可替代。每当看到珠海的天空更蓝了、河水更清了,市民的笑容更多了,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珠海是我的家,能亲手守护它的美丽,是一种幸福。”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