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助力“百千万”|荒山变“绿肺”——看高新区如何“点绿成金”

盛夏时节,珠海高新区红花山郊野公园内,蝉鸣织成一张绵密的网,阳光在树冠间筛下“碎金”,新修的云步道蜿蜒至“天帆竞航”观景台,游客手持咖啡驻足打卡,远处儿童游乐区的欢笑声与林间鸟鸣交织成曲。这座曾因废弃矿场沉寂的山体,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修复的典范,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林长绿美园。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以“活绿、增绿、护绿”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创新路径,2023年度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更将唐家共乐园古树群推向全国舞台,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书写着“林海相依、城绿相融”的生态新篇。

唐家共乐园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活绿:让“城市伤疤”变身“网红打卡地”

站在红花山郊野公园的观景平台上,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女士指着远处绵延的绿意感慨道:“没想到家门口这废弃多年的矿山石场,现在竟成了风景一流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湛蓝的天空下,修复后的山体郁郁葱葱,曾经的矿坑化身碧波荡漾的“天池”,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这一巨变背后,是高新区适地适树抓“活绿”的科学修复理念。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通过科学修复,前期采用尾巨桉、尾叶桉等速生树种快速复绿,后期补植秋枫、山乌桕等乡土阔叶树种,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同时,巧妙利用矿坑空间,结合红花山特色打造党建主题公园,形成“天帆竞航”“小九寨”等网红景点,2024年国庆期间吸引游客超16万人次,全网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红花山郊野公园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曾经因采石活动而满目疮痍的红花山,如今已蝶变为生态优美的郊野公园,先后获评省级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和省级林长绿美园,成为生态修复的典范。

与此同时,唐家湾镇以“广东省森林小镇”建设为契机,实施全域绿化提升工程,构建“森林公园-滨海公园-口袋公园”三级体系,建成公园绿地70余个,其中中山公园获得广东省园林工程金奖。

中山公园获广东省园林工程金奖。

在省林科院专家指导下,珠海高新区运用先进科研成果优化林分改造,近两年新增绿化面积超580万平方米,修复裸露山体55公顷,实现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可绿化路段100%绿化,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了鲜活样本。

增绿:20万市民云端“认种”共筑绿色家园

“这棵凤凰木是我在‘绿美高新’小程序上认养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特别有成就感。”在“青年林”植树区,大学生志愿者小林正在为树苗浇水。她的防晒袖套已被汗水浸湿,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珠海高新区这种“云认养”植树模式已吸引超20万群众参与,配套建设义务植树基地,构建起“线上倡导+载体支撑+全域参与”共建格局。2024年以来,累计统筹社会资金超3000万元,10余家企业和院校认种认养山林近70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60余场,打造“院士林”“人大代表林”等14个主题林,种植苗木6.6万余株。

全民“增绿”的热情还体现在生态教育的普及上。依托自然教育基地,珠海高新区开展红树林保护科普活动,吸引研学打卡超10万人次。高标准建设的唐家湾植物体验馆内,孩子们通过VR技术“穿越”到热带雨林,触摸虚拟植物的脉络;在“绿美小卫士”评选活动中,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绿色家园。此外,珠海高新区创新推出3条“绿美+党建”学旅路线,组织200余名师生深度体验绿美建设,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行动自觉。全民共创的主题曲《绿美高新》入选《绿美广东音乐集》,在省、市媒体平台广为传唱,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常态化开展“推深做实林长制,绿美广东林长治”主题宣传,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绿美家园的浓厚氛围,让爱绿、植绿、护绿的理念根植民心,成为行动自觉,成为绿色文明生活新风尚。

护绿:“黑科技”让古树名木“清凉度夏”

盛夏酷暑,烈日当空。永丰古树公园内,智慧视觉监测设备正24小时守护着1023棵古树名木,时刻监测着它们的“体温”数据。“这几天气温持续升高,我们已对这些古树启动了‘消暑方案’。”工作人员介绍道,“过去靠经验,现在靠科技。”

依托AI大模型、智慧视觉等力量,珠海高新区构建起全域林木监管数字网格“一张图”,针对树木虫害、水土情况、营养状态实施动态监管,林木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发病小斑数量和病死树数量连续两年“三下降”,成功获评首批广东省松材线虫病改培综合治理示范点。2024年,珠海高新区投入500万元打造的古树公园,将游览、科普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成为全国古树保护典范。

科技的力量更体现在森林防火的“未雨绸缪”。运用区内高科技企业生产的紫燕无人机每日巡航重点防火区域,珠海高新区55个上山路口监控实现火情“秒级响应”;淇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村民护林队与科研团队共同修复退化湿地,引入无瓣海桑等12种红树植物,使保护区面积恢复至500公顷,观测到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246种。

在唐家湾镇会同社区,“大学小镇”的建设理念让古村焕发新生,打造出高标准美丽乡村新样板。这个获评乡村振兴大擂台广东省“五强村”称号的社区,还先后摘得“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等多项桂冠。

会同社区以“大学小镇”将古村建设为高标准美丽乡村新样板。

从矿坑蝶变到全民植绿,从古树保护到科技护林,珠海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这里,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生态价值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2025年,随着红花山郊野公园示范点二期等项目的持续推进,这片热土上的绿色故事将续写出新的篇章,以更为丰硕的生态建设成果,助推“百千万工程”进一步走深走实。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创建助力“百千万”|荒山变“绿肺”——看高新区如何“点绿成金”
珠海特区报 2025-07-17 02:15

盛夏时节,珠海高新区红花山郊野公园内,蝉鸣织成一张绵密的网,阳光在树冠间筛下“碎金”,新修的云步道蜿蜒至“天帆竞航”观景台,游客手持咖啡驻足打卡,远处儿童游乐区的欢笑声与林间鸟鸣交织成曲。这座曾因废弃矿场沉寂的山体,如今已蜕变为生态修复的典范,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林长绿美园。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以“活绿、增绿、护绿”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创新路径,2023年度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更将唐家共乐园古树群推向全国舞台,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书写着“林海相依、城绿相融”的生态新篇。

唐家共乐园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活绿:让“城市伤疤”变身“网红打卡地”

站在红花山郊野公园的观景平台上,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女士指着远处绵延的绿意感慨道:“没想到家门口这废弃多年的矿山石场,现在竟成了风景一流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湛蓝的天空下,修复后的山体郁郁葱葱,曾经的矿坑化身碧波荡漾的“天池”,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这一巨变背后,是高新区适地适树抓“活绿”的科学修复理念。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通过科学修复,前期采用尾巨桉、尾叶桉等速生树种快速复绿,后期补植秋枫、山乌桕等乡土阔叶树种,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同时,巧妙利用矿坑空间,结合红花山特色打造党建主题公园,形成“天帆竞航”“小九寨”等网红景点,2024年国庆期间吸引游客超16万人次,全网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红花山郊野公园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曾经因采石活动而满目疮痍的红花山,如今已蝶变为生态优美的郊野公园,先后获评省级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和省级林长绿美园,成为生态修复的典范。

与此同时,唐家湾镇以“广东省森林小镇”建设为契机,实施全域绿化提升工程,构建“森林公园-滨海公园-口袋公园”三级体系,建成公园绿地70余个,其中中山公园获得广东省园林工程金奖。

中山公园获广东省园林工程金奖。

在省林科院专家指导下,珠海高新区运用先进科研成果优化林分改造,近两年新增绿化面积超580万平方米,修复裸露山体55公顷,实现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可绿化路段100%绿化,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了鲜活样本。

增绿:20万市民云端“认种”共筑绿色家园

“这棵凤凰木是我在‘绿美高新’小程序上认养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特别有成就感。”在“青年林”植树区,大学生志愿者小林正在为树苗浇水。她的防晒袖套已被汗水浸湿,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珠海高新区这种“云认养”植树模式已吸引超20万群众参与,配套建设义务植树基地,构建起“线上倡导+载体支撑+全域参与”共建格局。2024年以来,累计统筹社会资金超3000万元,10余家企业和院校认种认养山林近70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60余场,打造“院士林”“人大代表林”等14个主题林,种植苗木6.6万余株。

全民“增绿”的热情还体现在生态教育的普及上。依托自然教育基地,珠海高新区开展红树林保护科普活动,吸引研学打卡超10万人次。高标准建设的唐家湾植物体验馆内,孩子们通过VR技术“穿越”到热带雨林,触摸虚拟植物的脉络;在“绿美小卫士”评选活动中,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绿色家园。此外,珠海高新区创新推出3条“绿美+党建”学旅路线,组织200余名师生深度体验绿美建设,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行动自觉。全民共创的主题曲《绿美高新》入选《绿美广东音乐集》,在省、市媒体平台广为传唱,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常态化开展“推深做实林长制,绿美广东林长治”主题宣传,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绿美家园的浓厚氛围,让爱绿、植绿、护绿的理念根植民心,成为行动自觉,成为绿色文明生活新风尚。

护绿:“黑科技”让古树名木“清凉度夏”

盛夏酷暑,烈日当空。永丰古树公园内,智慧视觉监测设备正24小时守护着1023棵古树名木,时刻监测着它们的“体温”数据。“这几天气温持续升高,我们已对这些古树启动了‘消暑方案’。”工作人员介绍道,“过去靠经验,现在靠科技。”

依托AI大模型、智慧视觉等力量,珠海高新区构建起全域林木监管数字网格“一张图”,针对树木虫害、水土情况、营养状态实施动态监管,林木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发病小斑数量和病死树数量连续两年“三下降”,成功获评首批广东省松材线虫病改培综合治理示范点。2024年,珠海高新区投入500万元打造的古树公园,将游览、科普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成为全国古树保护典范。

科技的力量更体现在森林防火的“未雨绸缪”。运用区内高科技企业生产的紫燕无人机每日巡航重点防火区域,珠海高新区55个上山路口监控实现火情“秒级响应”;淇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村民护林队与科研团队共同修复退化湿地,引入无瓣海桑等12种红树植物,使保护区面积恢复至500公顷,观测到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246种。

在唐家湾镇会同社区,“大学小镇”的建设理念让古村焕发新生,打造出高标准美丽乡村新样板。这个获评乡村振兴大擂台广东省“五强村”称号的社区,还先后摘得“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等多项桂冠。

会同社区以“大学小镇”将古村建设为高标准美丽乡村新样板。

从矿坑蝶变到全民植绿,从古树保护到科技护林,珠海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这里,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生态价值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2025年,随着红花山郊野公园示范点二期等项目的持续推进,这片热土上的绿色故事将续写出新的篇章,以更为丰硕的生态建设成果,助推“百千万工程”进一步走深走实。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