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 路在脚下|锚定产业发展“多线引擎”,珠海以改革创新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珠海唐家港无人机物流运营基地智能调度系统的屏幕上,数十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幅实时跃动的低空航线图。作为全国首个客货运一体eVTOL运营基地,这里每日百余件货物通过低空航线运往桂山岛等海岛。不仅于此,这座沿海城市变革的脉搏还在更多维度有力跳动。聚焦制造业当家,珠海构建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全域推进改革创新,从低空经济的加速“起飞”,到“云上智城”的数字跃升,再到人才政策给予的“真金白银”,一波波产业与政策轮番升级的变革浪潮,正悄然重塑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版图,为城市未来赋予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低空经济“起飞”
抢占“天空之城”新赛道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座海岛,与港澳陆桥相连,天然就是“天空之城”的试验场:海岛物流、海上救援、空中旅游观光,场景俯拾皆是。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绘制出万亿元级市场蓝图。

政府搭台,政策先行。珠海先行探索低空领域立法,出台《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配套细则,推动低空空域体制机制和平台管理改革;编制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规划,推进建立军地民、港珠澳空域管理协同机制,为低空经济“飞得稳、飞得远”奠定制度底座。

珠海万山区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展示。

2024年9月,一架无人机从东澳岛临时起降点起飞,海岛海鲜无人机配送完成首飞;如今在珠海,低空经济已经广泛应用于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钓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海洋牧场、陆岛物流等多个领域,还搭建了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低空不再只是头顶的空旷,而是一张被精密编织的“空中路网”。 

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航线、首条琼粤跨省通航货运航线相继首飞成功,则开辟了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公共物流航线,行业头部企业循声而来,与城市共建低空城市服务中心、低空文旅运营平台,共同描摹未来空中交通的“珠海样板”。《珠海市低空经济产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云端版图仍在持续扩张。

政策、技术、场景三轮驱动,资本与人才加速汇聚,珠海正把低空空域变成新的经济密度区。从海岛到城市,从物流到文旅,这座“天空之城”的下一程,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低空经济的强劲引擎。

“云上智城”启航
“三新融合”竞逐产业未来

今年5月,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亮出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成果,谋划“云上智城”发展的未来蓝图。大会现场,珠海智能机器人关键部件创新中心、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揭牌,珠海科技集团亮相,云上智城数字底座标准等一批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布,备受瞩目。

珠海为此亮出“真金白银”: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总额最高3亿元的“模型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随着《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1项新政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再添澎湃动能。

早在去年年初,珠海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低空经济等“关键变量”,提出建设“云上智城”战略构想,致力建设全国首个全市统一、面向未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同年9月,珠海首个大模型应用高地“模数空间”正式启用,汇聚垂类应用超100个。启用当天,本土企业深译科技发布全国首个高价值AI算料数据资产包,可实现58个语种、8种模态、17个行业领域全覆盖,创始人林余楚直言,“云上智城”是未来产业的基础底座,将托起数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更多产业,裂变更多产业机会,引领珠海迈向一个新高度。

如今,以香洲区“模数空间”、高新区珠西科学城智算基地为代表的平台加速集聚,深译信息、无界方舟等30家AI大模型企业拎包进驻。珠海正以“云上智城”为引擎,破解现代化产业跃升难题。

优必选是华发集团重点投资企业,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珠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为抢占全域数字化转型先机,珠海超前布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场景创新“三新融合”,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落地的新模式、新路径。不仅科学制定“云上智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成立珠海市云上智城建设管理局,还将云上智城管理暂行办法列入政府规章立法计划,为改革保驾护航。

在此基础上,算力先行,目前珠海已建成超1300P智算算力,积极布局基于RISC-V的算力基础设施,珠海算力调度运营服务平台同步上线,形成多元泛在、智能敏捷、绿色低碳的算力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资本与场景同步释放:800亿元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蓄势待发,城市创新应用场景清单首期发布22个“云上智城”重大应用场景机会,向全球开发者发出“珠海邀约”。从顶层设计到算力底座,从数据资产到资本活水,珠海已把“云上智城”锻造成驱动产业跃升的闭环引擎。

产业人才“奔涌”
人才政策刻进城市基因

从珠江口渔港到湾区极点,珠海的每一次跃升都踩着“人才”这条跳板。自1992年率先设立“科技重奖”,到全国首部地方性人才法规的出台,再到“珠海英才计划”政策等持续“加码”,珠海把政策写进产业跃迁的节拍器,让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各展其能,托举城市产业闯关探路。

如今,珠海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力,集聚了格力电器、纳思达、金山软件、丽珠、汤臣倍健、杰理、全志等龙头企业,正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全国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让天下英才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一展宏图。

产业向上腾飞,人才向下扎根。今年4月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上,珠海企业展台前人头攒动,许多来自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穿梭其间,踊跃投递简历,纷纷表达了期待到珠海发展的意愿。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

“珠海拥有完善的芯片产业链,希望我所在团队可以与珠海芯片产业建立合作,将团队的应用落地。”湖南大学通信工程博士孙小齐在招聘现场坦言。

今年初,面向新引进到珠海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珠海实施最长三年周期“一免两减”租金支持政策,即首年免租金,次年租金为30%,第三年租金为50%,提供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力度最大的支持保障。

人才住房由用人单位统一帮助申请,这些企业中既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又有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当青年人才在低成本住房中站稳脚跟,他们的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将得以充分释放,进而为城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从海岛无人机跨海投递,到“云上智城”算力支撑,再到人才政策的精准发力,珠海把一条条“难啃的硬骨头”逐一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方案——靠的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的改革开放基因。当无人机掠过伶仃洋,当算力点亮城市大脑,各路英才汇聚珠海,我们窥探到的不只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改革方法论:让政策、资本、场景、人才在同一坐标系里“同频共振”。今日的珠海正以探路尖兵的姿态再出发,用一连串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实招,宣示当好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坚定决心。

记者手记:

珠海的产业发展改革实践,正重新解构着城市的发展格局。低空经济的崛起,为城市架起了通向未来的“空中走廊”,让物流配送更高效、应急救援更迅速;“云上智城”建设的推进,则为传统与新兴产业搭建起深度融合的“数字桥梁”,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生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更是为各类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如今这些多维度的探索,既是珠海对产业发展的有力实践,也在无形中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文字:施展华 图片:程霖 钟凡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敢为人先 路在脚下|锚定产业发展“多线引擎”,珠海以改革创新激活产业新动能
珠海特区报 2025-07-18 02:38
在珠海唐家港无人机物流运营基地智能调度系统的屏幕上,数十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幅实时跃动的低空航线图。作为全国首个客货运一体eVTOL运营基地,这里每日百余件货物通过低空航线运往桂山岛等海岛。不仅于此,这座沿海城市变革的脉搏还在更多维度有力跳动。聚焦制造业当家,珠海构建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全域推进改革创新,从低空经济的加速“起飞”,到“云上智城”的数字跃升,再到人才政策给予的“真金白银”,一波波产业与政策轮番升级的变革浪潮,正悄然重塑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版图,为城市未来赋予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低空经济“起飞”
抢占“天空之城”新赛道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座海岛,与港澳陆桥相连,天然就是“天空之城”的试验场:海岛物流、海上救援、空中旅游观光,场景俯拾皆是。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绘制出万亿元级市场蓝图。

政府搭台,政策先行。珠海先行探索低空领域立法,出台《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配套细则,推动低空空域体制机制和平台管理改革;编制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规划,推进建立军地民、港珠澳空域管理协同机制,为低空经济“飞得稳、飞得远”奠定制度底座。

珠海万山区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展示。

2024年9月,一架无人机从东澳岛临时起降点起飞,海岛海鲜无人机配送完成首飞;如今在珠海,低空经济已经广泛应用于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钓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海洋牧场、陆岛物流等多个领域,还搭建了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低空不再只是头顶的空旷,而是一张被精密编织的“空中路网”。 

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航线、首条琼粤跨省通航货运航线相继首飞成功,则开辟了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公共物流航线,行业头部企业循声而来,与城市共建低空城市服务中心、低空文旅运营平台,共同描摹未来空中交通的“珠海样板”。《珠海市低空经济产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云端版图仍在持续扩张。

政策、技术、场景三轮驱动,资本与人才加速汇聚,珠海正把低空空域变成新的经济密度区。从海岛到城市,从物流到文旅,这座“天空之城”的下一程,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低空经济的强劲引擎。

“云上智城”启航
“三新融合”竞逐产业未来

今年5月,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亮出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成果,谋划“云上智城”发展的未来蓝图。大会现场,珠海智能机器人关键部件创新中心、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揭牌,珠海科技集团亮相,云上智城数字底座标准等一批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布,备受瞩目。

珠海为此亮出“真金白银”: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总额最高3亿元的“模型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随着《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1项新政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再添澎湃动能。

早在去年年初,珠海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低空经济等“关键变量”,提出建设“云上智城”战略构想,致力建设全国首个全市统一、面向未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同年9月,珠海首个大模型应用高地“模数空间”正式启用,汇聚垂类应用超100个。启用当天,本土企业深译科技发布全国首个高价值AI算料数据资产包,可实现58个语种、8种模态、17个行业领域全覆盖,创始人林余楚直言,“云上智城”是未来产业的基础底座,将托起数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更多产业,裂变更多产业机会,引领珠海迈向一个新高度。

如今,以香洲区“模数空间”、高新区珠西科学城智算基地为代表的平台加速集聚,深译信息、无界方舟等30家AI大模型企业拎包进驻。珠海正以“云上智城”为引擎,破解现代化产业跃升难题。

优必选是华发集团重点投资企业,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珠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为抢占全域数字化转型先机,珠海超前布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场景创新“三新融合”,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落地的新模式、新路径。不仅科学制定“云上智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成立珠海市云上智城建设管理局,还将云上智城管理暂行办法列入政府规章立法计划,为改革保驾护航。

在此基础上,算力先行,目前珠海已建成超1300P智算算力,积极布局基于RISC-V的算力基础设施,珠海算力调度运营服务平台同步上线,形成多元泛在、智能敏捷、绿色低碳的算力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资本与场景同步释放:800亿元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蓄势待发,城市创新应用场景清单首期发布22个“云上智城”重大应用场景机会,向全球开发者发出“珠海邀约”。从顶层设计到算力底座,从数据资产到资本活水,珠海已把“云上智城”锻造成驱动产业跃升的闭环引擎。

产业人才“奔涌”
人才政策刻进城市基因

从珠江口渔港到湾区极点,珠海的每一次跃升都踩着“人才”这条跳板。自1992年率先设立“科技重奖”,到全国首部地方性人才法规的出台,再到“珠海英才计划”政策等持续“加码”,珠海把政策写进产业跃迁的节拍器,让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各展其能,托举城市产业闯关探路。

如今,珠海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力,集聚了格力电器、纳思达、金山软件、丽珠、汤臣倍健、杰理、全志等龙头企业,正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全国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让天下英才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一展宏图。

产业向上腾飞,人才向下扎根。今年4月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上,珠海企业展台前人头攒动,许多来自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穿梭其间,踊跃投递简历,纷纷表达了期待到珠海发展的意愿。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

“珠海拥有完善的芯片产业链,希望我所在团队可以与珠海芯片产业建立合作,将团队的应用落地。”湖南大学通信工程博士孙小齐在招聘现场坦言。

今年初,面向新引进到珠海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珠海实施最长三年周期“一免两减”租金支持政策,即首年免租金,次年租金为30%,第三年租金为50%,提供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力度最大的支持保障。

人才住房由用人单位统一帮助申请,这些企业中既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又有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当青年人才在低成本住房中站稳脚跟,他们的创业热情、创新活力将得以充分释放,进而为城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从海岛无人机跨海投递,到“云上智城”算力支撑,再到人才政策的精准发力,珠海把一条条“难啃的硬骨头”逐一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方案——靠的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的改革开放基因。当无人机掠过伶仃洋,当算力点亮城市大脑,各路英才汇聚珠海,我们窥探到的不只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改革方法论:让政策、资本、场景、人才在同一坐标系里“同频共振”。今日的珠海正以探路尖兵的姿态再出发,用一连串在全国叫得响的改革实招,宣示当好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坚定决心。

记者手记:

珠海的产业发展改革实践,正重新解构着城市的发展格局。低空经济的崛起,为城市架起了通向未来的“空中走廊”,让物流配送更高效、应急救援更迅速;“云上智城”建设的推进,则为传统与新兴产业搭建起深度融合的“数字桥梁”,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生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更是为各类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如今这些多维度的探索,既是珠海对产业发展的有力实践,也在无形中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文字:施展华 图片:程霖 钟凡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