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算力的崛起,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特征日益凸显,算力设备迭代升级、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算用协同加快推进,算力总规模高速增长,正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算力行业绿色低碳特征凸显
我国算力设备整体效能不断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特征显著,数据中心单机架耗电量持续降低,绿色算力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零售、交通、建筑等领域。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近5年平均增速近30%,2024年底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位居全球前列,算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特征鲜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在算力设备绿色化方面,我国通过协同推进高性能芯片的工艺架构一体化创新,重点攻关先进存储、存算一体等前沿技术,规模化部署高密度集成IT设备及液冷系统,系统性提升算力设备的算效与存效水平。
探索构建绿色算力全产业链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推进,各地不断摸索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推动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绿色算力实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新能源发电量第一的内蒙古,近年来,借助丰富的风光新能源资源以及“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绿色算力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高达84.57%,领跑全国。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内蒙古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数字经济发展处处长张蕾说,内蒙古充分发挥绿电供应优势,通过绿电直供和构网型储能等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保障基地和大模型训练推理基地。
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算力规模达12.6万P,其中智算算力规模为11.6万P,居全国第一。张蕾说,内蒙古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创新突破,深耕模型训练市场,落地电信星辰、移动九天、联通元景、华为盘古、讯飞星火等通用大模型开展训练,训练参数超万亿,同时全区政务和商业领域加快部署DeepSeek大模型。
持续推动产业供需匹配
作为驱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绿色算力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东数西算”工程走向深入,推进绿色算力供给和应用场景需求之间匹配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八大枢纽中心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各大枢纽中心相互协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在算力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问题,应该借助八大算力中心的相互协同,形成全国算力供应的网络体系,以一体化的网络推进与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之间的匹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云计算基地,就支撑着互联网、政务、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截至2025年6月,该片区企业上云率达19.3%,具备6个应用服务平台,同时,该片区设立了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创新“算力券”供给机制,针对使用智算服务的企业制定奖补措施,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加快算力资源消纳和数据流通。
绿色算力的崛起,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特征日益凸显,算力设备迭代升级、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算用协同加快推进,算力总规模高速增长,正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算力行业绿色低碳特征凸显
我国算力设备整体效能不断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特征显著,数据中心单机架耗电量持续降低,绿色算力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零售、交通、建筑等领域。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近5年平均增速近30%,2024年底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位居全球前列,算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特征鲜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在算力设备绿色化方面,我国通过协同推进高性能芯片的工艺架构一体化创新,重点攻关先进存储、存算一体等前沿技术,规模化部署高密度集成IT设备及液冷系统,系统性提升算力设备的算效与存效水平。
探索构建绿色算力全产业链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推进,各地不断摸索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推动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绿色算力实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新能源发电量第一的内蒙古,近年来,借助丰富的风光新能源资源以及“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绿色算力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高达84.57%,领跑全国。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内蒙古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数字经济发展处处长张蕾说,内蒙古充分发挥绿电供应优势,通过绿电直供和构网型储能等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保障基地和大模型训练推理基地。
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算力规模达12.6万P,其中智算算力规模为11.6万P,居全国第一。张蕾说,内蒙古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创新突破,深耕模型训练市场,落地电信星辰、移动九天、联通元景、华为盘古、讯飞星火等通用大模型开展训练,训练参数超万亿,同时全区政务和商业领域加快部署DeepSeek大模型。
持续推动产业供需匹配
作为驱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绿色算力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东数西算”工程走向深入,推进绿色算力供给和应用场景需求之间匹配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八大枢纽中心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各大枢纽中心相互协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在算力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问题,应该借助八大算力中心的相互协同,形成全国算力供应的网络体系,以一体化的网络推进与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之间的匹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云计算基地,就支撑着互联网、政务、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截至2025年6月,该片区企业上云率达19.3%,具备6个应用服务平台,同时,该片区设立了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创新“算力券”供给机制,针对使用智算服务的企业制定奖补措施,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加快算力资源消纳和数据流通。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