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晚上,小姑子突然问我,嫂子,睡了吗?打电话方便吗?急事。我立刻连了语音电话。姥爷去世了。
几天前,男人问我能不能搞到一种稀缺的药,说姥爷需要,我当天就发动朋友快递了,药还在,也摸清了渠道,姥爷却不在了。
每年回内蒙古的婆家,我们都会去稻香村买糕点,有几种特定的一定要买给姥爷。合肥有个詹氏的糕点,每一样都很好吃,每次我们都说要带些回去给姥爷尝尝。那之前的夏天我们回去,买了螃蟹蒸着吃,后来姥爷想吃螃蟹炖豆腐,问螃蟹壳还有没有留下?可能因为贵,他们几乎不会买,我一听就嚷嚷,那还怎么吃,想吃还不容易?改天再买就是!
我现在落下心病了,那詹氏的糕点、那螃蟹炖豆腐,我们终究没让姥爷吃上。
姥爷是一位工人,天津蓟县人,闯关东去的内蒙古,五个子女都走了他的老路。
男人匆匆忙忙去了一周,回来后提到一嘴,说在头七上坟回来的家庭会议上时,姥姥有点激动,哭着对子女说,年纪大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后来才知道,和所有的多子女家庭一样,丧事后总有纷争,无非就是那几件事,因为当着姥姥的面,所以,平日里装聋作哑的姥姥终究还是看明白了。
一个亲人的逝去,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年二十九,他们提前给姥爷烧三七,一早就上山走了,回来的时候孩子们还在睡着,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那天吃席,全家人都到齐了,那是我在姥爷去世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姥姥脸色一如既往的煞白,满头银色的自然卷发,穿着仿佛唯一的那件针织衫,老姨坐在她的旁边,给她倒什么她就喝什么,给她夹什么菜她就吃什么菜,平静而又略带呆滞,睁着大眼睛,因为耳朵背,她不太接话。
大家吃喝敬酒、议论餐食、说笑打岔,二姨夫哭笑不得地说,五分钟的路途,接送姥姥姨妈她们上车下车花了半个小时。我们哄堂大笑,妇孺老幼多了,这就是今后的常态了吧。二姨夫还开了一个头,大家一起对桌上的菜评头论足,褒贬不一,没有人提起姥爷。
第二天除夕,所有人都去了姥姥家,以前,他们说,去姥爷家。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没有姥爷的姥爷家。姥姥、姥爷都是工人,有退休工资,有医保,到点开工资,本份地花自己的钱,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突然离世也不存在让子女有什么支出,也没有遗产可以争夺,貌似家庭关系还算和谐。
我进屋转了又转,家具摆设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姥爷的遗像、香炉或者类似的牌位祭祀的用品。
我趁着大舅、二舅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表达了对姥爷去世未能到场的遗憾,他们表示理解,我也提了想上支香的意思,他们说他们这边不兴,家里不放这些东西。我有点失落,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试图寻觅一个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但是我神奇地发现这一切非常徒劳,一个人的离去仿佛从不曾来过一般。
那天,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热闹拥挤,屋子里的暖气、热气、人气烘得人满脸通红,很燥热。那天两桌人,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吃完饭,我们开始吆喝着打麻将,以前姥爷在,他们打麻将总会在差不多的时候被遏制撵走,他们还有顾忌,今年,没有人管他们了。以后,再也没有人管他们了。
半大孩子们跑进跑出在院子里放炮。夏秋季的时候,院子里长满了藤蔓,挂满了冬瓜豆角,地上长满了青菜、芫荽、葱、蒜、辣椒、西红柿,每一颗果实都是姥爷的宝贝。
我曾经这么记录过:多少人的终极梦想——一帘幽梦、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瓜果田园、高龄康健、自食其力、心无旁骛、知足常乐、无欲无求。
可是距离这段记录仅隔着一个秋天,刚入冬,园子已经肃杀贫瘠,老人也突然撒手人寰。看着院子里泥土被孩子跑跳扬起的飞尘,夏日里那繁盛茂密的生命迹象,仿佛一个幻影,那日姥爷还能一手提起一大桶水浇园灌溉,今日连那只桶都消失不见了。
有天晚上,小姑子突然问我,嫂子,睡了吗?打电话方便吗?急事。我立刻连了语音电话。姥爷去世了。
几天前,男人问我能不能搞到一种稀缺的药,说姥爷需要,我当天就发动朋友快递了,药还在,也摸清了渠道,姥爷却不在了。
每年回内蒙古的婆家,我们都会去稻香村买糕点,有几种特定的一定要买给姥爷。合肥有个詹氏的糕点,每一样都很好吃,每次我们都说要带些回去给姥爷尝尝。那之前的夏天我们回去,买了螃蟹蒸着吃,后来姥爷想吃螃蟹炖豆腐,问螃蟹壳还有没有留下?可能因为贵,他们几乎不会买,我一听就嚷嚷,那还怎么吃,想吃还不容易?改天再买就是!
我现在落下心病了,那詹氏的糕点、那螃蟹炖豆腐,我们终究没让姥爷吃上。
姥爷是一位工人,天津蓟县人,闯关东去的内蒙古,五个子女都走了他的老路。
男人匆匆忙忙去了一周,回来后提到一嘴,说在头七上坟回来的家庭会议上时,姥姥有点激动,哭着对子女说,年纪大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后来才知道,和所有的多子女家庭一样,丧事后总有纷争,无非就是那几件事,因为当着姥姥的面,所以,平日里装聋作哑的姥姥终究还是看明白了。
一个亲人的逝去,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年二十九,他们提前给姥爷烧三七,一早就上山走了,回来的时候孩子们还在睡着,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那天吃席,全家人都到齐了,那是我在姥爷去世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姥姥脸色一如既往的煞白,满头银色的自然卷发,穿着仿佛唯一的那件针织衫,老姨坐在她的旁边,给她倒什么她就喝什么,给她夹什么菜她就吃什么菜,平静而又略带呆滞,睁着大眼睛,因为耳朵背,她不太接话。
大家吃喝敬酒、议论餐食、说笑打岔,二姨夫哭笑不得地说,五分钟的路途,接送姥姥姨妈她们上车下车花了半个小时。我们哄堂大笑,妇孺老幼多了,这就是今后的常态了吧。二姨夫还开了一个头,大家一起对桌上的菜评头论足,褒贬不一,没有人提起姥爷。
第二天除夕,所有人都去了姥姥家,以前,他们说,去姥爷家。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没有姥爷的姥爷家。姥姥、姥爷都是工人,有退休工资,有医保,到点开工资,本份地花自己的钱,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突然离世也不存在让子女有什么支出,也没有遗产可以争夺,貌似家庭关系还算和谐。
我进屋转了又转,家具摆设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姥爷的遗像、香炉或者类似的牌位祭祀的用品。
我趁着大舅、二舅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表达了对姥爷去世未能到场的遗憾,他们表示理解,我也提了想上支香的意思,他们说他们这边不兴,家里不放这些东西。我有点失落,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试图寻觅一个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但是我神奇地发现这一切非常徒劳,一个人的离去仿佛从不曾来过一般。
那天,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热闹拥挤,屋子里的暖气、热气、人气烘得人满脸通红,很燥热。那天两桌人,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吃完饭,我们开始吆喝着打麻将,以前姥爷在,他们打麻将总会在差不多的时候被遏制撵走,他们还有顾忌,今年,没有人管他们了。以后,再也没有人管他们了。
半大孩子们跑进跑出在院子里放炮。夏秋季的时候,院子里长满了藤蔓,挂满了冬瓜豆角,地上长满了青菜、芫荽、葱、蒜、辣椒、西红柿,每一颗果实都是姥爷的宝贝。
我曾经这么记录过:多少人的终极梦想——一帘幽梦、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瓜果田园、高龄康健、自食其力、心无旁骛、知足常乐、无欲无求。
可是距离这段记录仅隔着一个秋天,刚入冬,园子已经肃杀贫瘠,老人也突然撒手人寰。看着院子里泥土被孩子跑跳扬起的飞尘,夏日里那繁盛茂密的生命迹象,仿佛一个幻影,那日姥爷还能一手提起一大桶水浇园灌溉,今日连那只桶都消失不见了。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