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底,深圳东部公交采购中标公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获得110辆8.5米纯电动公交车订单,在9家参与竞标的客车企业中得分第一,份额第一。这批车头镶嵌“BAZN”银色徽章的新能源客车,将在不久后驶上深圳街头。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向标之一,深圳市场的突破,印证着这家从珠海金湾区走出的年轻车企,已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逐步站稳脚跟。它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也同时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兴智能汽车为何能将“珠海智造”驶向全球交通网络?答案藏在他们技术破壁的勇气、精准出海的谋略,和绝境突围的韧性里。

厚积薄发:
以高标准定义产品
“世界客车看中国,中国客车看深圳。”深圳市场对新能源客车以近乎苛刻的产品要求领先全球。“获取深圳订单,是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认可,也标志着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中兴智能汽车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孟树兴感慨道。在样车展示环节,中兴智能汽车与国内一众头部车企同台竞技,凭借极致的车内空间,满足适老化需求的低地板与轮椅翻板,低能耗的集成电驱桥技术,以及精湛的制造工艺,赢得客户“进步飞快、品质一流”的称赞。

这份认可源于公司对产品的不懈深耕。新冠疫情后国内市场低迷,孟树兴带领的产品团队仍持续突破——2023年12月完成6米欧盟小型化大空间产品开发;2024年7月行业率先实现全系产品通过欧盟新法规认证;2024年12月完成国内小型化、适老化新品开发;2025年上半年升级动力电池,并针对珠海运行环境精心开发了多款高防腐产品。经过持续深入的客户交流、经常深夜头脑风暴的方案研讨、精益求精的样车试制及横跨欧洲多国的认证试验,中兴智能汽车在短短三年间,完成了国内和海外6至12米全系产品的开发与认证,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
双轨突围:
大湾区市场与国际版图
在深圳中标前,中兴智能汽车已构建独特的“国内扎根大湾区,海外主打精准化服务”的独特市场双循环模式。
“运输成本锁定了我们的辐射半径。”该公司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权力坦言:珠海产客车运往东北,运费远高于当地车企;但出口欧洲时,所有中国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今,公司独创的“专业直通”模式成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杀手锏——海外经销商的技术、售后、生产人员直接对接中兴智能汽车相应团队,避免了传统单一客户经理中转的低效与不专业。该模式在罗马尼亚已验证成效,助其拿下当地新能源客车80%的份额,正在其他国家快速复制。
该公司意大利市场负责人丰华介绍,2021年借助母公司中兴通讯在当地的资源,他们与意大利国家电力集团签约;2024年联合当地服务商中标那不勒斯订单,现已是该市最大电动公交供应商;2025年更挺进罗马国际机场,试运行6米摆渡车。“若测试成功,欧洲11个机场将出现珠海造客车。”这套精准打法正延伸至西班牙及南美洲六国。
韧性基因:
危机淬炼与苦练内功
荣耀背后藏着惊险时刻。新冠疫情肆虐时,公司资金链曾濒临断裂。为确保海外订单如期交付,国际市场销售经理李森建星夜赴京,为团队争取到珍贵的疫苗配额。当中国工程师带着抗体报告出现在罗马尼亚交付现场,客户动情拥抱:“你们诠释了诚信的力量。”

走出危机后,中兴智能汽车苦练内功重塑基因。负责供应交付的副总经理汤俊介绍:“公司引入经营哲学,让我们学会向内求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同时推行经营改革,将部门拆分为独立核算单元,推进全面质量管控,将重心转向前端预防,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的战略是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拒绝内卷式竞争,用技术赢得市场尊重。”汤俊说。
从荒滩野地到现代化产业园,中兴智能汽车用9年时间,以“小而精”的战略定力,在珠海金湾扎下产业链之根,更让中国智能汽车的徽标闪耀全球。


7月底,深圳东部公交采购中标公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获得110辆8.5米纯电动公交车订单,在9家参与竞标的客车企业中得分第一,份额第一。这批车头镶嵌“BAZN”银色徽章的新能源客车,将在不久后驶上深圳街头。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向标之一,深圳市场的突破,印证着这家从珠海金湾区走出的年轻车企,已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逐步站稳脚跟。它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也同时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兴智能汽车为何能将“珠海智造”驶向全球交通网络?答案藏在他们技术破壁的勇气、精准出海的谋略,和绝境突围的韧性里。

厚积薄发:
以高标准定义产品
“世界客车看中国,中国客车看深圳。”深圳市场对新能源客车以近乎苛刻的产品要求领先全球。“获取深圳订单,是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认可,也标志着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中兴智能汽车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孟树兴感慨道。在样车展示环节,中兴智能汽车与国内一众头部车企同台竞技,凭借极致的车内空间,满足适老化需求的低地板与轮椅翻板,低能耗的集成电驱桥技术,以及精湛的制造工艺,赢得客户“进步飞快、品质一流”的称赞。

这份认可源于公司对产品的不懈深耕。新冠疫情后国内市场低迷,孟树兴带领的产品团队仍持续突破——2023年12月完成6米欧盟小型化大空间产品开发;2024年7月行业率先实现全系产品通过欧盟新法规认证;2024年12月完成国内小型化、适老化新品开发;2025年上半年升级动力电池,并针对珠海运行环境精心开发了多款高防腐产品。经过持续深入的客户交流、经常深夜头脑风暴的方案研讨、精益求精的样车试制及横跨欧洲多国的认证试验,中兴智能汽车在短短三年间,完成了国内和海外6至12米全系产品的开发与认证,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
双轨突围:
大湾区市场与国际版图
在深圳中标前,中兴智能汽车已构建独特的“国内扎根大湾区,海外主打精准化服务”的独特市场双循环模式。
“运输成本锁定了我们的辐射半径。”该公司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权力坦言:珠海产客车运往东北,运费远高于当地车企;但出口欧洲时,所有中国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今,公司独创的“专业直通”模式成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杀手锏——海外经销商的技术、售后、生产人员直接对接中兴智能汽车相应团队,避免了传统单一客户经理中转的低效与不专业。该模式在罗马尼亚已验证成效,助其拿下当地新能源客车80%的份额,正在其他国家快速复制。
该公司意大利市场负责人丰华介绍,2021年借助母公司中兴通讯在当地的资源,他们与意大利国家电力集团签约;2024年联合当地服务商中标那不勒斯订单,现已是该市最大电动公交供应商;2025年更挺进罗马国际机场,试运行6米摆渡车。“若测试成功,欧洲11个机场将出现珠海造客车。”这套精准打法正延伸至西班牙及南美洲六国。
韧性基因:
危机淬炼与苦练内功
荣耀背后藏着惊险时刻。新冠疫情肆虐时,公司资金链曾濒临断裂。为确保海外订单如期交付,国际市场销售经理李森建星夜赴京,为团队争取到珍贵的疫苗配额。当中国工程师带着抗体报告出现在罗马尼亚交付现场,客户动情拥抱:“你们诠释了诚信的力量。”

走出危机后,中兴智能汽车苦练内功重塑基因。负责供应交付的副总经理汤俊介绍:“公司引入经营哲学,让我们学会向内求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同时推行经营改革,将部门拆分为独立核算单元,推进全面质量管控,将重心转向前端预防,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的战略是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拒绝内卷式竞争,用技术赢得市场尊重。”汤俊说。
从荒滩野地到现代化产业园,中兴智能汽车用9年时间,以“小而精”的战略定力,在珠海金湾扎下产业链之根,更让中国智能汽车的徽标闪耀全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