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门到金湾:90后跨界精英如何用国际视野重塑海洋产业链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澎湃浪潮中,90后创业者林锦城以国际视野和多元思维深耕蓝色经济,成为海洋产业革新的亮色。作为澳门悦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珠海市金湾悦禾渔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从跨境电商、医疗领域跨至海洋全产业链布局,凭借跨界背景和多语言优势,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掀起传统渔业的“智能革命”。

多元背景锚定蓝色赛道,国际视野洞察产业机遇

林锦城1990年代生于福建,幼年定居澳门,先后就读于澳门濠江中学、澳门大学葡萄牙语系、里斯本大学应用数学系及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精通多种语言。多元文化与教育背景赋予其出色跨文化沟通和多维逻辑思维能力。毕业后六年跨界跨境电商与海外医疗项目,最终在而立之年响应国家海洋战略,投身蓝色经济。

基于对西欧主要海产国的深度调研,他敏锐捕捉三大机遇:海洋产业全链条存在系统性升级空间,从种苗培育到智能加工再到渔旅融合潜力巨大;行业人才结构有提升空间,年轻化、专业化团队可构筑竞争壁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政策与珠海万山群岛国家级海洋牧场规划形成战略叠加。2019年,广东横琴悦禾公司应运而生,致力成为大湾区澳资现代海洋产业标杆。

林锦城

“岸港岛海”联动,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区

林锦城选择珠海金湾区作为事业新起点,看中其咸淡水交汇的天然生蚝黄金产区、丰富藻类资源、1小时直达港澳的交通网络及背靠大湾区高端消费市场的潜力。在其推动下,悦禾公司快速落地“金湾区悦禾海洋牧场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纳入2024年珠海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5亿元,建设期2年,预计达产年产值16亿元。

项目统筹3万亩海域及250亩陆域,强化“岸港岛海”联动。种苗场选址南水镇飞沙村200亩农用地,投资0.6亿元,建设种苗孵化车间、选育车间、微藻培育车间及保育塘等,达产后年产优质苗种1000万串、贝苗6亿粒,产值0.75亿元。

水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基地占地30亩,将建超3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加工车间、冷链仓储及配套码头。

悦禾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板块积极构建立体化养殖区,已建成投产规模达2万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面-中层-海底”多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水面层,采用新型HDPE环保材料筏式吊养养殖生蚝,中层海域投放20口12×18×3.5米(756立方米)的中小型方型网箱进行陆海接力,专门用于海鲈鱼淡水咸化养殖。海底层通过底播文蛤及海瓜子,实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生态互补,减少了饵料浪费,极大提升了海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项目所在海域及出产活体经珠港澳三地海关共同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出口标准,于2024年11月取得了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中转场注册登记证书,是省内唯一具有万亩规模资质的企业,并于2024年12月被列入海关总署供港澳推荐企业名单。

林锦城查看生蚝养殖

四年跻身龙头,带动就业与品牌升级

林锦城带领悦禾公司四年间跻身大湾区规模领先澳资海洋科技企业,推动传统养殖向智慧渔业转型。公司精选广东白蚝培育,产出肥美、4-6两优质生蚝,年产量5万吨,年产值约4亿元。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连接西部城市,产品迅速打通整个大湾区市场。

品牌化与产业链延伸同步推进。公司创立“蠔镜”品牌,寓意“好劲”,通过“电商+渔业”融合销售拓展线上线下交易。加工板块计划生产刺身级生蚝、袋装生鲜蚝肉、液氮冻半壳蚝、蚝豉、蚝肉水饺等多元化产品,构建高端牡蛎矩阵。林锦城还在谋划通过金湾悦禾养殖牧场搭建“渔旅”融合的产学研综合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渔业一二三产的发展过程中,预计能够为金湾本地提供7-8百个就业岗位。”林锦城说,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与本地农户成立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与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直播

从国际求学到扎根珠海,从跨界探索到聚焦海洋,林锦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创业者的担当与智慧。当被问及成功秘诀,这位数学系毕业的"蚝王"可能会给出一个公式:(国际标准×智能技术)×湾区机遇=传统产业的新生。在这种新生里,他和悦禾公司的故事,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注脚。

文字:詹燕超 图片:饶梓麟 曾翠琼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
微信
朋友圈
从澳门到金湾:90后跨界精英如何用国际视野重塑海洋产业链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2025-08-21 18:30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澎湃浪潮中,90后创业者林锦城以国际视野和多元思维深耕蓝色经济,成为海洋产业革新的亮色。作为澳门悦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珠海市金湾悦禾渔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从跨境电商、医疗领域跨至海洋全产业链布局,凭借跨界背景和多语言优势,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掀起传统渔业的“智能革命”。

多元背景锚定蓝色赛道,国际视野洞察产业机遇

林锦城1990年代生于福建,幼年定居澳门,先后就读于澳门濠江中学、澳门大学葡萄牙语系、里斯本大学应用数学系及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精通多种语言。多元文化与教育背景赋予其出色跨文化沟通和多维逻辑思维能力。毕业后六年跨界跨境电商与海外医疗项目,最终在而立之年响应国家海洋战略,投身蓝色经济。

基于对西欧主要海产国的深度调研,他敏锐捕捉三大机遇:海洋产业全链条存在系统性升级空间,从种苗培育到智能加工再到渔旅融合潜力巨大;行业人才结构有提升空间,年轻化、专业化团队可构筑竞争壁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政策与珠海万山群岛国家级海洋牧场规划形成战略叠加。2019年,广东横琴悦禾公司应运而生,致力成为大湾区澳资现代海洋产业标杆。

林锦城

“岸港岛海”联动,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园区

林锦城选择珠海金湾区作为事业新起点,看中其咸淡水交汇的天然生蚝黄金产区、丰富藻类资源、1小时直达港澳的交通网络及背靠大湾区高端消费市场的潜力。在其推动下,悦禾公司快速落地“金湾区悦禾海洋牧场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纳入2024年珠海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5亿元,建设期2年,预计达产年产值16亿元。

项目统筹3万亩海域及250亩陆域,强化“岸港岛海”联动。种苗场选址南水镇飞沙村200亩农用地,投资0.6亿元,建设种苗孵化车间、选育车间、微藻培育车间及保育塘等,达产后年产优质苗种1000万串、贝苗6亿粒,产值0.75亿元。

水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基地占地30亩,将建超3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加工车间、冷链仓储及配套码头。

悦禾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板块积极构建立体化养殖区,已建成投产规模达2万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面-中层-海底”多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水面层,采用新型HDPE环保材料筏式吊养养殖生蚝,中层海域投放20口12×18×3.5米(756立方米)的中小型方型网箱进行陆海接力,专门用于海鲈鱼淡水咸化养殖。海底层通过底播文蛤及海瓜子,实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生态互补,减少了饵料浪费,极大提升了海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项目所在海域及出产活体经珠港澳三地海关共同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出口标准,于2024年11月取得了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中转场注册登记证书,是省内唯一具有万亩规模资质的企业,并于2024年12月被列入海关总署供港澳推荐企业名单。

林锦城查看生蚝养殖

四年跻身龙头,带动就业与品牌升级

林锦城带领悦禾公司四年间跻身大湾区规模领先澳资海洋科技企业,推动传统养殖向智慧渔业转型。公司精选广东白蚝培育,产出肥美、4-6两优质生蚝,年产量5万吨,年产值约4亿元。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连接西部城市,产品迅速打通整个大湾区市场。

品牌化与产业链延伸同步推进。公司创立“蠔镜”品牌,寓意“好劲”,通过“电商+渔业”融合销售拓展线上线下交易。加工板块计划生产刺身级生蚝、袋装生鲜蚝肉、液氮冻半壳蚝、蚝豉、蚝肉水饺等多元化产品,构建高端牡蛎矩阵。林锦城还在谋划通过金湾悦禾养殖牧场搭建“渔旅”融合的产学研综合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渔业一二三产的发展过程中,预计能够为金湾本地提供7-8百个就业岗位。”林锦城说,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与本地农户成立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与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直播

从国际求学到扎根珠海,从跨界探索到聚焦海洋,林锦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创业者的担当与智慧。当被问及成功秘诀,这位数学系毕业的"蚝王"可能会给出一个公式:(国际标准×智能技术)×湾区机遇=传统产业的新生。在这种新生里,他和悦禾公司的故事,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注脚。

文字:詹燕超 图片:饶梓麟 曾翠琼 编辑:曾翠琼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