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45人——珠海经济特区45年建设者的时代剪影

2025年8月26日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从“珠海渔女”守望的香炉湾到港珠澳大桥的钢铁长虹,珠海经济特区的45年,是无数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时代传奇。

从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的建设者、1992年科技重奖的工程师,到今日低空经济的创业者、守护蓝天的环卫工——每一笔线条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他们或是特区“第一代打工人”眼中的希望,或是“大桥焊工”掌心的茧痕,亦或是“横琴创业者”案头的星光。

本版手绘以45位普通人的面孔,

勾勒见证边陲小镇

如何蜕变为“青春之城”,

以此致敬那些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的平凡英雄。  

致敬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伶仃洋的浪潮奔涌,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沧桑蝶变。

金秋八月,粤港澳大湾区处处涌动着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的热潮。而在南海之滨,珠海正悄然展示着另一种实力:公路自行车手“秒速通关”,机器人协助残障者起居,视障人士候车时间缩短35%……这些惊艳科技的背后,藏着一座城市长达45年的坚持。

45年前,珠海经济特区诞生于南海之滨,以“小而美”的底色开启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发展探索。当其他城市追逐短期经济增速时,珠海选择了一条看似“慢半拍”的路:摒弃粗放式增长,静待高新技术产业开花结果。

如今,这座城市的耐心与坚持,正以“创新之城”的姿态迎来历史的回响。

珠海从当年仅有“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座工厂、一家饭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颜值气质俱佳、活力魅力兼备的花园式海滨城市,正在按照广东省委明确的“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定位和使命加速前进。

1980年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11月24日至30日,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珠海市人民政府挂牌,珠海从此迈入新时代。

1981年

特区建设刚刚起步,珠海的第一个交通岗出现在香洲区榕树头,榕树头是当时珠海最繁华、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1982年

秋季,珠海渔女雕像落成。自那时起,香炉湾畔这一风情独特的城市海岸线,为国内外游客所钟情。

1983年

7月,九洲港至蛇口航线正式启航,为珠海的经济交流与文化沟通增添了新的通道。

1984年

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湾仔口岸向澳门开放,深化了两地湾仔鲜花供澳等农业与贸易领域的经济互补与合作。

1985年

11月1日,《珠海特区报》创刊。自创刊以来,《珠海特区报》始终以笔为犁深耕特区热土,用新闻的经纬编织出湾区西岸的锦绣图景。

1986年

珠海市举重代表队在广东省运动会肇庆赛区比赛中,夺得11枚金牌,9次破4项省纪录,获成年组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一。

1987年

1月23日,珠海市第一家无线寻呼台开通使用,“有事您呼我”成为当时最新潮的打招呼方式。

1988年

3月19日,珠海经济特区国营外币免税商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其后数十年,成为珠海商场“时尚”“豪华”的代名词。

1989年

4月,珠海本地首只公开发行的股票——富华化纤诞生,拉开了珠海市国企股份制改制试点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序幕。

1990年

11月28日,板樟山隧道下行线通车,大大缩短了拱北与新香洲之间的距离。

1991年

1991年10月,情侣路正式开建;至1999年,情侣南路南北贯通,直接串联起拱北至唐家湾。

1992年

3月9日,珠海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汽车、住房、巨额奖金等重奖,在全国首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

1993年

3月6日至7日,中国珠海汽车埠际赛在九洲城吉大区域举行,这是中国内地首次举办街道赛。

1994年

6月15日至19日,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举行,成就了当时华语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1995年

6月,珠海机场正式建成通航,圆了特区人民盼望已久的“蓝天梦”,为特区插上了新的“翅膀”。

1996年

11月5日至10日,珠海市首次承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此后每两年一届,成为“国家名片”。

1997年

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圆明新园于1997年春节建成开放,庙会、花市、灯会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迎接八方游客。

1998年

7月,珠海因为优美的环境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数十万珠海市民簇拥街头欢送驻澳门部队。

2000年

3月28日,珠澳两地共同兴建的莲花大桥正式通车,横琴口岸也同时通关。

2001年

经国务院批准,珠海设立斗门区和金湾区,珠海城市总体发展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

2002年

4月起,珠海5个市属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3年

12月5日,全国首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珠澳跨境工业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兼顾物流、中转贸易、产品展销等功能。

2004年

1月13日,威望迪水务珠海污水处理项目正式动工,珠海市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2005年

12月30日,港中旅(珠海)海泉湾度假区神秘岛主题乐园试营业,打造了一个规模大、配套齐全的新型旅游度假区。

2006年

12月,平岗-广昌咸期应急供水工程(“西水东调”一期)通水投用,缓解了珠澳两地枯水期喝咸水的状况。

2007年

从秋季起,珠海对本市户籍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教育创新的标杆。

2008年

2月,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台创园——珠海台创园创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0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举行奠基仪式。

2010年

从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自建立经济特区30年来,珠海已拥有一大批知名企业。

2011年-2012年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2012年12月31日,广珠城际铁路全线通车。

2013年

11月20日至12月1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30支顶尖表演团队进行了高水准的马戏杂技表演。

2014年

电影《澳门风云》的镜头定格在珠海拱北一带。身后拱北海岸线就像一条纽带,紧密连接着港珠澳三地。

2015年

从2015年开始,珠海每年举办一届“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并制度化,这场全民参与的嘉年华正逐步蝶变为一张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名片。

2016年

自2016年起,珠海谋划打造陆岛立体交通模式,当年4月,直升机直飞海岛旅游航线投入试运营。

2017年

元旦,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珠海大剧院迎来首场演出,“日月贝”成为当之无愧的“珠海新地标”。

2018年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

2019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

2020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首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会场,港珠澳大桥、横琴总部大厦、梧桐树大厦……短短数分钟,代表珠海的元素一一惊艳亮相。

2021年

7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城区分局万山海岛支局主管兼营业员谢坚入选“中国好人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邮政人的贡献。

2022年

5月31日,AG600M“鲲龙”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珠海首飞成功。9月10日,第二架AG600M“鲲龙”在珠海金湾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2023年

5月31日,青茂边检站开通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提升通行效率,降低候检时间。

2024年

7月30日,珠海市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2025年

《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聚力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力争2025年算力规模达到10000P。

文字:新华社 南方+ 珠海发布 魅力香洲 珠海公安局 珠海自然资源局 珠海档案馆 图片:赵耀中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莫海晖
45年·45人——珠海经济特区45年建设者的时代剪影
珠江晚报 2025-08-24 05:03

2025年8月26日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从“珠海渔女”守望的香炉湾到港珠澳大桥的钢铁长虹,珠海经济特区的45年,是无数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时代传奇。

从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的建设者、1992年科技重奖的工程师,到今日低空经济的创业者、守护蓝天的环卫工——每一笔线条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他们或是特区“第一代打工人”眼中的希望,或是“大桥焊工”掌心的茧痕,亦或是“横琴创业者”案头的星光。

本版手绘以45位普通人的面孔,

勾勒见证边陲小镇

如何蜕变为“青春之城”,

以此致敬那些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的平凡英雄。  

致敬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伶仃洋的浪潮奔涌,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沧桑蝶变。

金秋八月,粤港澳大湾区处处涌动着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的热潮。而在南海之滨,珠海正悄然展示着另一种实力:公路自行车手“秒速通关”,机器人协助残障者起居,视障人士候车时间缩短35%……这些惊艳科技的背后,藏着一座城市长达45年的坚持。

45年前,珠海经济特区诞生于南海之滨,以“小而美”的底色开启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发展探索。当其他城市追逐短期经济增速时,珠海选择了一条看似“慢半拍”的路:摒弃粗放式增长,静待高新技术产业开花结果。

如今,这座城市的耐心与坚持,正以“创新之城”的姿态迎来历史的回响。

珠海从当年仅有“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座工厂、一家饭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颜值气质俱佳、活力魅力兼备的花园式海滨城市,正在按照广东省委明确的“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定位和使命加速前进。

1980年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11月24日至30日,珠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珠海市人民政府挂牌,珠海从此迈入新时代。

1981年

特区建设刚刚起步,珠海的第一个交通岗出现在香洲区榕树头,榕树头是当时珠海最繁华、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1982年

秋季,珠海渔女雕像落成。自那时起,香炉湾畔这一风情独特的城市海岸线,为国内外游客所钟情。

1983年

7月,九洲港至蛇口航线正式启航,为珠海的经济交流与文化沟通增添了新的通道。

1984年

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湾仔口岸向澳门开放,深化了两地湾仔鲜花供澳等农业与贸易领域的经济互补与合作。

1985年

11月1日,《珠海特区报》创刊。自创刊以来,《珠海特区报》始终以笔为犁深耕特区热土,用新闻的经纬编织出湾区西岸的锦绣图景。

1986年

珠海市举重代表队在广东省运动会肇庆赛区比赛中,夺得11枚金牌,9次破4项省纪录,获成年组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一。

1987年

1月23日,珠海市第一家无线寻呼台开通使用,“有事您呼我”成为当时最新潮的打招呼方式。

1988年

3月19日,珠海经济特区国营外币免税商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其后数十年,成为珠海商场“时尚”“豪华”的代名词。

1989年

4月,珠海本地首只公开发行的股票——富华化纤诞生,拉开了珠海市国企股份制改制试点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序幕。

1990年

11月28日,板樟山隧道下行线通车,大大缩短了拱北与新香洲之间的距离。

1991年

1991年10月,情侣路正式开建;至1999年,情侣南路南北贯通,直接串联起拱北至唐家湾。

1992年

3月9日,珠海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汽车、住房、巨额奖金等重奖,在全国首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

1993年

3月6日至7日,中国珠海汽车埠际赛在九洲城吉大区域举行,这是中国内地首次举办街道赛。

1994年

6月15日至19日,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举行,成就了当时华语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1995年

6月,珠海机场正式建成通航,圆了特区人民盼望已久的“蓝天梦”,为特区插上了新的“翅膀”。

1996年

11月5日至10日,珠海市首次承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此后每两年一届,成为“国家名片”。

1997年

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圆明新园于1997年春节建成开放,庙会、花市、灯会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迎接八方游客。

1998年

7月,珠海因为优美的环境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数十万珠海市民簇拥街头欢送驻澳门部队。

2000年

3月28日,珠澳两地共同兴建的莲花大桥正式通车,横琴口岸也同时通关。

2001年

经国务院批准,珠海设立斗门区和金湾区,珠海城市总体发展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

2002年

4月起,珠海5个市属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3年

12月5日,全国首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珠澳跨境工业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兼顾物流、中转贸易、产品展销等功能。

2004年

1月13日,威望迪水务珠海污水处理项目正式动工,珠海市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2005年

12月30日,港中旅(珠海)海泉湾度假区神秘岛主题乐园试营业,打造了一个规模大、配套齐全的新型旅游度假区。

2006年

12月,平岗-广昌咸期应急供水工程(“西水东调”一期)通水投用,缓解了珠澳两地枯水期喝咸水的状况。

2007年

从秋季起,珠海对本市户籍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教育创新的标杆。

2008年

2月,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台创园——珠海台创园创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0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举行奠基仪式。

2010年

从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自建立经济特区30年来,珠海已拥有一大批知名企业。

2011年-2012年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2012年12月31日,广珠城际铁路全线通车。

2013年

11月20日至12月1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30支顶尖表演团队进行了高水准的马戏杂技表演。

2014年

电影《澳门风云》的镜头定格在珠海拱北一带。身后拱北海岸线就像一条纽带,紧密连接着港珠澳三地。

2015年

从2015年开始,珠海每年举办一届“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并制度化,这场全民参与的嘉年华正逐步蝶变为一张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名片。

2016年

自2016年起,珠海谋划打造陆岛立体交通模式,当年4月,直升机直飞海岛旅游航线投入试运营。

2017年

元旦,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珠海大剧院迎来首场演出,“日月贝”成为当之无愧的“珠海新地标”。

2018年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

2019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

2020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首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会场,港珠澳大桥、横琴总部大厦、梧桐树大厦……短短数分钟,代表珠海的元素一一惊艳亮相。

2021年

7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城区分局万山海岛支局主管兼营业员谢坚入选“中国好人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邮政人的贡献。

2022年

5月31日,AG600M“鲲龙”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珠海首飞成功。9月10日,第二架AG600M“鲲龙”在珠海金湾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2023年

5月31日,青茂边检站开通跨境学童合作快捷查验专道,提升通行效率,降低候检时间。

2024年

7月30日,珠海市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2025年

《珠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聚力打造“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力争2025年算力规模达到10000P。

文字:新华社 南方+ 珠海发布 魅力香洲 珠海公安局 珠海自然资源局 珠海档案馆 图片:赵耀中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