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斗门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邝健玲,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邝健玲简介。

1918年,邝健玲出生于珠海斗门小濠涌,她幼年丧父,由母亲维持一家生计,邝健玲自幼懂事、聪明伶俐、性格倔强。

邝健玲(左)。

1935年,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濠涌支部的创建者邝任生回乡开展革命运动,在小濠涌创办了健民小学,通过开设战时教育课程,向学生们传授进步思想。邝健玲便受邝任生的影响,一心向往革命,思想也日渐成熟。

小濠冲村。

据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村民委员会党委委员、村委副主任邝杰良介绍,邝健玲参加“读书会”时就秘密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平时她除了帮助母亲完成家务之外,还经常到妇女群众中去宣传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

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

卢沟桥事变后,邝健玲积极动员和组织妇女们行动起来,抗日救国。同年9月,她由邝任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斗门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区委成立时被委任为妇女委员。此后,区委选派她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回乡时,日军已在三灶岛建立海空军基地,日本飞机每天向斗门地区的村庄狂轰滥炸,杀害无辜百姓。邝健玲立即组织带领妇女投入抢救行动,她日夜不停地东奔西走,发动各村妇女组织救护队,抢救受伤的人民群众。

随着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成立,邝健玲被选为妇女委员。在妇女协会成立大会上,邝健玲畅谈在陕北公学的学习情景,绘声绘色地讲述中国共产党运用运动战、持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平型关大捷的事迹,彰显女性风采。与此同时,在南门新围村举办的第一期游击训练班上,她与邝叔明一起负责讲授军事知识和游击战术课,与学员一起进行游击训练。

村两委干部向记者介绍小濠涌党支部的7名党员。

1940年3月,中共中山县委书记陈翔南、县委妇女代部长郑迪伟来斗门检查妇女运动工作,当问到革命低潮到来应如何打算时,邝健玲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设想:“一是利用斗门尚未沦陷的地理环境继续做好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二是当革命低潮到来时,立即转入分散隐蔽,改变组织形式,利用‘女仔屋’‘姐妹会’‘互助组’‘识字班’等方式继续团结教育妇女坚持抗日救亡工作。”

不久,国民党反动当局掀起反共高潮,在区委的领导下,各乡“姐妹会”“识字班”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邝健玲的努力使斗门的妇女运动工作成为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4年,邝健玲被调到中山石军沙接替谭本基的工作,斗争环境非常恶劣,使得邝健玲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后因积劳成疾,在一次急性霍乱病流行时不幸染病去世,年仅26岁。

邝健玲,从一个农村姑娘磨炼成为杰出的妇女运动工作者,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为斗门地区的妇女运动工作谱写了光辉篇章。1963年12月8日,中山县人民委员会授予邝健玲为革命烈士,在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永远镌刻着人民的优秀儿女——邝健玲的名字。

文字:张映竹 图片:梁冠贤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
微信
朋友圈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斗门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邝健玲,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观海融媒 2025-08-27 20:47
邝健玲简介。

1918年,邝健玲出生于珠海斗门小濠涌,她幼年丧父,由母亲维持一家生计,邝健玲自幼懂事、聪明伶俐、性格倔强。

邝健玲(左)。

1935年,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濠涌支部的创建者邝任生回乡开展革命运动,在小濠涌创办了健民小学,通过开设战时教育课程,向学生们传授进步思想。邝健玲便受邝任生的影响,一心向往革命,思想也日渐成熟。

小濠冲村。

据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村民委员会党委委员、村委副主任邝杰良介绍,邝健玲参加“读书会”时就秘密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平时她除了帮助母亲完成家务之外,还经常到妇女群众中去宣传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

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

卢沟桥事变后,邝健玲积极动员和组织妇女们行动起来,抗日救国。同年9月,她由邝任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斗门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区委成立时被委任为妇女委员。此后,区委选派她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回乡时,日军已在三灶岛建立海空军基地,日本飞机每天向斗门地区的村庄狂轰滥炸,杀害无辜百姓。邝健玲立即组织带领妇女投入抢救行动,她日夜不停地东奔西走,发动各村妇女组织救护队,抢救受伤的人民群众。

随着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成立,邝健玲被选为妇女委员。在妇女协会成立大会上,邝健玲畅谈在陕北公学的学习情景,绘声绘色地讲述中国共产党运用运动战、持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平型关大捷的事迹,彰显女性风采。与此同时,在南门新围村举办的第一期游击训练班上,她与邝叔明一起负责讲授军事知识和游击战术课,与学员一起进行游击训练。

村两委干部向记者介绍小濠涌党支部的7名党员。

1940年3月,中共中山县委书记陈翔南、县委妇女代部长郑迪伟来斗门检查妇女运动工作,当问到革命低潮到来应如何打算时,邝健玲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设想:“一是利用斗门尚未沦陷的地理环境继续做好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二是当革命低潮到来时,立即转入分散隐蔽,改变组织形式,利用‘女仔屋’‘姐妹会’‘互助组’‘识字班’等方式继续团结教育妇女坚持抗日救亡工作。”

不久,国民党反动当局掀起反共高潮,在区委的领导下,各乡“姐妹会”“识字班”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邝健玲的努力使斗门的妇女运动工作成为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4年,邝健玲被调到中山石军沙接替谭本基的工作,斗争环境非常恶劣,使得邝健玲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后因积劳成疾,在一次急性霍乱病流行时不幸染病去世,年仅26岁。

邝健玲,从一个农村姑娘磨炼成为杰出的妇女运动工作者,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为斗门地区的妇女运动工作谱写了光辉篇章。1963年12月8日,中山县人民委员会授予邝健玲为革命烈士,在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永远镌刻着人民的优秀儿女——邝健玲的名字。

文字:张映竹 图片:梁冠贤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