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

8月30日,中山大学珠海科技成果对接会举行。会上,珠海经开区区属国企珠海经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内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聚焦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为珠海精细化工产业配套补上了关键一环。

新基地,新机遇。这样的产业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精细化工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发展势头迅猛的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领域,成为推动精细化工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深耕相关产业多年的珠海经开区,也自然成为培育精细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4年,珠海经开区加速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空间托举产业发展;同年,首批项目签约入驻产业园,为这片热土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技术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规模,相关产业的发展脉络越发清晰。

如今,随着珠海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基地的建设成型,以及电子化学品和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珠海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资料图片。

现状:厚植创新热土

稳健发展谋求产业破局

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如今已是精细化工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前者是半导体、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配套辅料;后者呈现的某种特性,直接决定终端产品的功能与形态。

从生产逻辑上看,精细化工是能源化工产业的下游、尖端科技制造业的上游。深耕化工产业、广泛布局制造业的珠海经开区,具备发展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的天然基因。现在,这片热土的基因正在迎来兑现天赋的时刻。

在化工产业方面,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工园区,既是国家级化工园区,也是广东省认定的全省六大石油化工园区之一,包括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工区和石化仓储区三个片区,为精细化工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珠海经开区依托国家级化工园区的资源禀赋与区内存量外资企业基础,重点打造绿色化工、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PTA-聚酯-涤纶丝/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四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强链补链,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版图。

如今,珠海经开区已有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规上工业企业62家,集聚了恩捷新材料(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占有率第一)、万华化学(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宏昌电子(国内电子级环氧树脂领域龙头)等龙头企业,培育了金发生物、万通特塑、长兴新材、展辰新材等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以及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厚植多年的产业热土,正在迸发强劲的新活力。数据显示: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领域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1-6月实现产值164.67亿元,同比增长11.1%

破局:专业园区成型

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聚集

越发壮大的精细化工产业根系,需要更大的空间以托举生长。去年,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致力打造新材料领域稀缺的专业化产业园区载体,整备1250亩集中用地,吸纳更多项目在此“生根发芽”。

更完善的园区环境,让企业拥有更大信心。在开园初期,经开区已经提前布局完善蒸汽、天然气、管廊、污水处理、固废回收、危化品仓储运输等园区配套设施,实现动工不用等。

更专业的园区规划,让创新拥有更大底气。此次签约的珠海电子化学品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也是该产业园的重点配套之一,涵盖标准化厂房、集中式公用工程、集中式研发及办公大楼,让全国各地的创新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根据计划,该基地将重点解决高端电子化学品从中试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载体需求难题,极大提升园区企业的研发生产效率,推动园区与企业双向奔赴。据统计,该产业园启动以来,已落地生化试剂行业领先企业麦克林、埃克森美孚-东杰研发中心等项目,达产产值约150亿元,为产业倍增注入动能。

电子化学品企业的相继落位,成为经开区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的重大利好。上游环节,一批关键原材料供应企业,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原料支撑;中游环节,容大感光、宏昌电子等链主企业,扎根本地PCB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基础,产品涵盖新能源锂电材料、电子级薄膜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品类。

此外,还有功能性树脂和涂层材料领先企业、国内领先电解液供应商、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先材料等一批企业也签约落子园区,扩充经开区产业版图。

支撑:优质服务护航

精准直击企业发展痛点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是珠海经开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然而,如何让企业能够“唱得响亮”“唱出好戏”?直击企业痛点,做好企业服务,与招商引资等工作一道,成为精细化工产业迈向千亿产值的重要助推力。

其中,根据金发生物在会上提出的关于人才引进、科创政策的问题,经开区迅速整理出省、市、区政策汇总,并及时与企业进行分享。

针对电子化学品企业的需求,园区的专业配套也在不断完善。今年3月,2025珠海高端化学品产业发展暨电子新材料企业洽谈会上,“广东园区之家经开区产业集群服务站”揭牌。该服务站由广东省产业园区协会联合多家各类服务细分领域省级商协会共同组建。

据介绍,该服务站是构建产业服务生态、推动服务力量与服务资源下沉、提升企业服务便利的重要举措。依托该服务站的平台优势,珠海经开区将致力于为精细化工企业争取更多行业资源和政策优势。

护航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不止造生态链,更要建生态圈。

下一步,珠海经开区将依托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以“标准高”“配套全”“功能齐”“运营优”“流程快”“投入省”六大优势,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电子化学品、新材料企业,形成“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全链条生态,并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化学品产业生态圈,孵化更多“独角兽”“小巨人”。

蓝图:锚定未来赛道

打造湾区精细化工高地

今年以来,珠海发展精细化工的战略越发清晰——“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光刻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用电子化学品、印制线路板用电子化学品、新型显示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用电子化学品等。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发展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领域的路线逐渐明晰:一方面,围绕化工产业“打基础”,推动基础化工材料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推动光刻胶等领域实现新的破局。

守住基本盘,是经开区的挑战。当下,经开区正在推动建设中国亚克力行业龙头企业新涛新材、有机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润禾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打造高端化、规模化功能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壮大发展化工及其衍生品产业链。

实现新突破,是经开区的机遇。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和半导体、新型显示面板市场爆发机遇,经开区推动能动科技、创智成功等企业与我市PCB企业加强供应链合作,实现本地供给自足。依托容大感光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国产化率较低、市场需求较大的高端光刻胶,力争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子化学品光刻胶产业集群。

同时,经开区将加快布局高价值电子特气项目延伸硅烷产业链、适度布局功能型湿电子化学品,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多个产业领域的齐头并进,精细化工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正在发力做深做精锂电材料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新一代动力锂电池配套的高性能电子化学品的规模化。

文字:甘丰恺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董帅奇
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5-09-08 01:20

8月30日,中山大学珠海科技成果对接会举行。会上,珠海经开区区属国企珠海经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内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聚焦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为珠海精细化工产业配套补上了关键一环。

新基地,新机遇。这样的产业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精细化工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发展势头迅猛的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领域,成为推动精细化工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深耕相关产业多年的珠海经开区,也自然成为培育精细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4年,珠海经开区加速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空间托举产业发展;同年,首批项目签约入驻产业园,为这片热土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技术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规模,相关产业的发展脉络越发清晰。

如今,随着珠海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基地的建设成型,以及电子化学品和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珠海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资料图片。

现状:厚植创新热土

稳健发展谋求产业破局

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如今已是精细化工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前者是半导体、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配套辅料;后者呈现的某种特性,直接决定终端产品的功能与形态。

从生产逻辑上看,精细化工是能源化工产业的下游、尖端科技制造业的上游。深耕化工产业、广泛布局制造业的珠海经开区,具备发展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的天然基因。现在,这片热土的基因正在迎来兑现天赋的时刻。

在化工产业方面,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工园区,既是国家级化工园区,也是广东省认定的全省六大石油化工园区之一,包括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工区和石化仓储区三个片区,为精细化工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珠海经开区依托国家级化工园区的资源禀赋与区内存量外资企业基础,重点打造绿色化工、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PTA-聚酯-涤纶丝/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四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强链补链,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版图。

如今,珠海经开区已有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规上工业企业62家,集聚了恩捷新材料(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占有率第一)、万华化学(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宏昌电子(国内电子级环氧树脂领域龙头)等龙头企业,培育了金发生物、万通特塑、长兴新材、展辰新材等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以及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厚植多年的产业热土,正在迸发强劲的新活力。数据显示: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与新材料领域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1-6月实现产值164.67亿元,同比增长11.1%

破局:专业园区成型

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聚集

越发壮大的精细化工产业根系,需要更大的空间以托举生长。去年,珠海经开区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致力打造新材料领域稀缺的专业化产业园区载体,整备1250亩集中用地,吸纳更多项目在此“生根发芽”。

更完善的园区环境,让企业拥有更大信心。在开园初期,经开区已经提前布局完善蒸汽、天然气、管廊、污水处理、固废回收、危化品仓储运输等园区配套设施,实现动工不用等。

更专业的园区规划,让创新拥有更大底气。此次签约的珠海电子化学品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也是该产业园的重点配套之一,涵盖标准化厂房、集中式公用工程、集中式研发及办公大楼,让全国各地的创新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根据计划,该基地将重点解决高端电子化学品从中试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载体需求难题,极大提升园区企业的研发生产效率,推动园区与企业双向奔赴。据统计,该产业园启动以来,已落地生化试剂行业领先企业麦克林、埃克森美孚-东杰研发中心等项目,达产产值约150亿元,为产业倍增注入动能。

电子化学品企业的相继落位,成为经开区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的重大利好。上游环节,一批关键原材料供应企业,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原料支撑;中游环节,容大感光、宏昌电子等链主企业,扎根本地PCB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基础,产品涵盖新能源锂电材料、电子级薄膜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品类。

此外,还有功能性树脂和涂层材料领先企业、国内领先电解液供应商、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先材料等一批企业也签约落子园区,扩充经开区产业版图。

支撑:优质服务护航

精准直击企业发展痛点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是珠海经开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然而,如何让企业能够“唱得响亮”“唱出好戏”?直击企业痛点,做好企业服务,与招商引资等工作一道,成为精细化工产业迈向千亿产值的重要助推力。

其中,根据金发生物在会上提出的关于人才引进、科创政策的问题,经开区迅速整理出省、市、区政策汇总,并及时与企业进行分享。

针对电子化学品企业的需求,园区的专业配套也在不断完善。今年3月,2025珠海高端化学品产业发展暨电子新材料企业洽谈会上,“广东园区之家经开区产业集群服务站”揭牌。该服务站由广东省产业园区协会联合多家各类服务细分领域省级商协会共同组建。

据介绍,该服务站是构建产业服务生态、推动服务力量与服务资源下沉、提升企业服务便利的重要举措。依托该服务站的平台优势,珠海经开区将致力于为精细化工企业争取更多行业资源和政策优势。

护航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不止造生态链,更要建生态圈。

下一步,珠海经开区将依托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园,以“标准高”“配套全”“功能齐”“运营优”“流程快”“投入省”六大优势,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电子化学品、新材料企业,形成“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全链条生态,并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化学品产业生态圈,孵化更多“独角兽”“小巨人”。

蓝图:锚定未来赛道

打造湾区精细化工高地

今年以来,珠海发展精细化工的战略越发清晰——“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光刻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用电子化学品、印制线路板用电子化学品、新型显示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用电子化学品等。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发展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领域的路线逐渐明晰:一方面,围绕化工产业“打基础”,推动基础化工材料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推动光刻胶等领域实现新的破局。

守住基本盘,是经开区的挑战。当下,经开区正在推动建设中国亚克力行业龙头企业新涛新材、有机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润禾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打造高端化、规模化功能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壮大发展化工及其衍生品产业链。

实现新突破,是经开区的机遇。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和半导体、新型显示面板市场爆发机遇,经开区推动能动科技、创智成功等企业与我市PCB企业加强供应链合作,实现本地供给自足。依托容大感光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国产化率较低、市场需求较大的高端光刻胶,力争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子化学品光刻胶产业集群。

同时,经开区将加快布局高价值电子特气项目延伸硅烷产业链、适度布局功能型湿电子化学品,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多个产业领域的齐头并进,精细化工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正在发力做深做精锂电材料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新一代动力锂电池配套的高性能电子化学品的规模化。

文字:甘丰恺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