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阳光洒在琴澳国际法务大厦的玻璃幕墙上,珠海国际仲裁院(横琴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员正为一起跨境商事纠纷案忙碌。9月17日,恰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四周年。四载春秋,珠海国际仲裁院以改革为刃、以创新为帆,在106.4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上破冰前行:从全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破土而出”,到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实现“一程通办”;从争议标的额年均增长113%的“湾区速度”,到涉外案件标的额跻身全国五甲的“国际成色”……如今,这座面向世界的仲裁地标,正以“横琴方案”重新定义跨境争议解决的未来。

改革创新,奠定发展根基
2020年12月,珠海国际仲裁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全省首家完成此项改革的仲裁机构,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这次改革是仲裁院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优化了内部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让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王刚回顾改革时说道。
据统计,自改革以来,仲裁院年平均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近百亿元,平均增幅113.23%,总量占1999年成立以来的67.02%;争议标的额与地方GDP比率平均超2%,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194.88亿元,其中涉外案件158.24亿元,位列全国前五。
仲裁院员工梁秘书见证了改革带来的变化:“以前流程繁琐,很多工作推进起来困难重重。改革后,各部门职责明确,沟通顺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就像处理案件资料的流转,以前可能要花两三天,现在一天内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案件处理周期。”
在改革内部治理的同时,珠海国际仲裁院在仲裁规则和制度创新上也成果丰硕。2017年,颁布中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推动临时仲裁在我国境内落地,为自贸区商事主体提供更多元化的争议解决选择,获评“2018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2021年,《珠海国际仲裁院条例》正式颁布,以地方立法形式确立友好仲裁、临时措施、紧急仲裁员以及临时仲裁等国际通行仲裁机制,为仲裁院的国际化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规则衔接,促进琴澳融合
合作区面临内地与澳门法域差异的挑战,促进琴澳民商事规则衔接成为珠海国际仲裁院服务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2024年,珠海国际仲裁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仲裁适用法律指引》,明确合作区商事仲裁适用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允许横琴当事人自主约定选择内地或澳门民商事法律解决合同争议,或确定仲裁协议效力和仲裁管辖权。
“指引的发布是我们推进琴澳规则衔接的重要举措,它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法律适用选择,减少了因法域差异带来的纠纷解决障碍,有助于营造更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许智铭介绍。
2025年,为进一步深化琴澳仲裁合作,珠海国际仲裁院又发布《琴澳仲裁合作平台仲裁规则》和《证据规则》,引入澳门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程序和习惯,实现两地规则深度对接。这些规则的出台,极大地增强了澳门商事主体对在横琴进行仲裁的信心和认同感。
澳门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感慨道:“以前对在内地仲裁还有些顾虑,担心法律适用和程序不熟悉,但现在看到珠海国际仲裁院出台的这些规则,感觉就像在澳门仲裁一样,让我们很放心。”
珠海国际仲裁院深知,要打造国际化的仲裁中心,离不开区域协同与深度合作。该院积极与澳门仲裁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建“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开启了两地仲裁机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合作新模式。
“琴澳仲裁合作平台的建立,是琴澳仲裁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两地仲裁机构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合作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更便捷的纠纷解决选择。”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郑镇和表示。
平台成立以来,平台办理的涉澳门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居全国仲裁机构前列。一位曾使用该系统的澳门律师表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整个仲裁程序,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特别是对于澳门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争议解决平台。”如今,该平台已成为琴澳国际法务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全省第一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成功典范。
多元解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和谐稳定、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对合作区建设至关重要。珠海国际仲裁院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为合作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服务。
2023年4月28日,横琴国际仲裁中心、“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入驻琴澳国际法务大厦,同日,珠海国际仲裁院牵头成立横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创新推出“调裁对接”模式。该模式将调解的灵活性与仲裁的权威性有机结合,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据统计,成立以来,横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已处理案值超200亿元的案件,成功化解大量商事纠纷,深受当事人好评。
同时,珠海国际仲裁院强化与司法系统的诉裁衔接。2022年,与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建诉讼与商事仲裁工作协调机制,对困扰仲裁与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规定“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原则、人民法院48小时内作出仲裁案件财产保全裁定、仲裁裁决异地执行等。2024年,联合法院、公证处打造“调解+确认+执行”一站式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今年,在省市两级法院支持下,珠海国际仲裁院获得全国首个涉澳商事仲裁调查令,完善仲裁与诉讼对接机制和司法支持监督机制,为仲裁案件审理提供有力证据支持,提升了仲裁公信力和权威性。
发展蓝图,打造亚太仲裁新高地
四载砥砺奋进,四载春华秋实。2025年是合作区第二阶段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合作区迎来成立四周年之际,珠海国际仲裁院正在规划新的发展蓝图。
珠海国际仲裁院将继续深化珠澳跨境仲裁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争议解决机制,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保障。
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深化与澳门及国际仲裁组织的合作,拓展临时仲裁的应用场景,推动跨境争议解决机制的创新。在这条法治融合的道路上,珠海国际仲裁院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国两制”下跨境法律服务的创新样本。
未来,珠海国际仲裁院的目标是将横琴打造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仲裁中心之一。这片106.46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仲裁中心,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提供“横琴方案”。

清晨的阳光洒在琴澳国际法务大厦的玻璃幕墙上,珠海国际仲裁院(横琴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员正为一起跨境商事纠纷案忙碌。9月17日,恰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四周年。四载春秋,珠海国际仲裁院以改革为刃、以创新为帆,在106.4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上破冰前行:从全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破土而出”,到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实现“一程通办”;从争议标的额年均增长113%的“湾区速度”,到涉外案件标的额跻身全国五甲的“国际成色”……如今,这座面向世界的仲裁地标,正以“横琴方案”重新定义跨境争议解决的未来。

改革创新,奠定发展根基
2020年12月,珠海国际仲裁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全省首家完成此项改革的仲裁机构,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这次改革是仲裁院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优化了内部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让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王刚回顾改革时说道。
据统计,自改革以来,仲裁院年平均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近百亿元,平均增幅113.23%,总量占1999年成立以来的67.02%;争议标的额与地方GDP比率平均超2%,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194.88亿元,其中涉外案件158.24亿元,位列全国前五。
仲裁院员工梁秘书见证了改革带来的变化:“以前流程繁琐,很多工作推进起来困难重重。改革后,各部门职责明确,沟通顺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就像处理案件资料的流转,以前可能要花两三天,现在一天内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案件处理周期。”
在改革内部治理的同时,珠海国际仲裁院在仲裁规则和制度创新上也成果丰硕。2017年,颁布中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规则》,推动临时仲裁在我国境内落地,为自贸区商事主体提供更多元化的争议解决选择,获评“2018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2021年,《珠海国际仲裁院条例》正式颁布,以地方立法形式确立友好仲裁、临时措施、紧急仲裁员以及临时仲裁等国际通行仲裁机制,为仲裁院的国际化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规则衔接,促进琴澳融合
合作区面临内地与澳门法域差异的挑战,促进琴澳民商事规则衔接成为珠海国际仲裁院服务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2024年,珠海国际仲裁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仲裁适用法律指引》,明确合作区商事仲裁适用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允许横琴当事人自主约定选择内地或澳门民商事法律解决合同争议,或确定仲裁协议效力和仲裁管辖权。
“指引的发布是我们推进琴澳规则衔接的重要举措,它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法律适用选择,减少了因法域差异带来的纠纷解决障碍,有助于营造更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许智铭介绍。
2025年,为进一步深化琴澳仲裁合作,珠海国际仲裁院又发布《琴澳仲裁合作平台仲裁规则》和《证据规则》,引入澳门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程序和习惯,实现两地规则深度对接。这些规则的出台,极大地增强了澳门商事主体对在横琴进行仲裁的信心和认同感。
澳门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感慨道:“以前对在内地仲裁还有些顾虑,担心法律适用和程序不熟悉,但现在看到珠海国际仲裁院出台的这些规则,感觉就像在澳门仲裁一样,让我们很放心。”
珠海国际仲裁院深知,要打造国际化的仲裁中心,离不开区域协同与深度合作。该院积极与澳门仲裁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建“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开启了两地仲裁机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合作新模式。
“琴澳仲裁合作平台的建立,是琴澳仲裁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两地仲裁机构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合作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更便捷的纠纷解决选择。”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郑镇和表示。
平台成立以来,平台办理的涉澳门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居全国仲裁机构前列。一位曾使用该系统的澳门律师表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整个仲裁程序,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特别是对于澳门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争议解决平台。”如今,该平台已成为琴澳国际法务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全省第一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成功典范。
多元解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和谐稳定、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对合作区建设至关重要。珠海国际仲裁院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为合作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服务。
2023年4月28日,横琴国际仲裁中心、“琴澳仲裁合作平台”入驻琴澳国际法务大厦,同日,珠海国际仲裁院牵头成立横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创新推出“调裁对接”模式。该模式将调解的灵活性与仲裁的权威性有机结合,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据统计,成立以来,横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已处理案值超200亿元的案件,成功化解大量商事纠纷,深受当事人好评。
同时,珠海国际仲裁院强化与司法系统的诉裁衔接。2022年,与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建诉讼与商事仲裁工作协调机制,对困扰仲裁与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规定“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原则、人民法院48小时内作出仲裁案件财产保全裁定、仲裁裁决异地执行等。2024年,联合法院、公证处打造“调解+确认+执行”一站式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今年,在省市两级法院支持下,珠海国际仲裁院获得全国首个涉澳商事仲裁调查令,完善仲裁与诉讼对接机制和司法支持监督机制,为仲裁案件审理提供有力证据支持,提升了仲裁公信力和权威性。
发展蓝图,打造亚太仲裁新高地
四载砥砺奋进,四载春华秋实。2025年是合作区第二阶段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合作区迎来成立四周年之际,珠海国际仲裁院正在规划新的发展蓝图。
珠海国际仲裁院将继续深化珠澳跨境仲裁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争议解决机制,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保障。
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深化与澳门及国际仲裁组织的合作,拓展临时仲裁的应用场景,推动跨境争议解决机制的创新。在这条法治融合的道路上,珠海国际仲裁院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国两制”下跨境法律服务的创新样本。
未来,珠海国际仲裁院的目标是将横琴打造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仲裁中心之一。这片106.46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仲裁中心,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提供“横琴方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