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搬到家门口,珠海打造“艺珠海”文化惠民新名片

竹笛悠扬,童声清澈,粤琴婉转,民乐铿锵。一场场“家门口”的艺术盛宴正在珠海各个社区悄然上演,让文化甘霖浸润寻常百姓家。

今年以来,为推动全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岛书房等文化阵地为依托,广泛开展贴合基层实际、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让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在琴韵戏声中愈发深厚。

这种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的音乐会,比看视频过瘾多了!希望以后多多举办。”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感叹道,在这场美妙的音乐会中,暂时放下了生活的琐碎,放松了身心。

随着更多精品演出与培训活动持续深入社区、乡村、海岛,“艺珠海”正以多元艺术形态构建城市文化新生态,让传统与时尚在琴韵戏声中交融共生,为珠海市民带来持续的文化滋养与精神享受。

多元艺术形态交织,打造基层文化盛宴

近日,珠海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灯火璀璨,“童声里的中国”文艺汇演暨“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进基层温情上演。

来自专业院团与辖区学校的113位演员同台献艺,以清澈嗓音演绎传统非遗与时代流行曲“鸡山牛歌”,在新旧交融的旋律中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自信昂扬、扎根传统的动人风采。

这场演出是“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的一个精彩缩影。据悉,为推动全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岛书房等文化阵地为依托,着力打造“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服务直接送达市民身边。

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型音乐会,组织专业院团深入社区、乡村,举办以民族器乐演奏、流行歌曲演唱等为主的音乐会;粤剧非遗传承,开展粤剧惠民演出及系统性课程教学,如折子戏表演、脸谱工艺讲解、戏服文化诠释和唱腔身段教学等;文艺培训指导,结合基层需求,组织歌唱技巧、民族乐器演奏、正音与台词等专业培训。

其中,戏曲类活动更是“艺珠海”项目的一大亮点。粤剧折子戏《铜网阵》《残夜泣笺》《困谷》《小宴》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演员们深厚的功底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专业粤剧演员通过“理论讲解+唱腔示范+身段教学”的模式,系统介绍粤剧的行当划分、服饰文化、传统唱腔技巧等内容,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粤剧的韵味与魅力。

活动有效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艺术素养,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是珠海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筑牢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全覆盖式文化配送,构建十分钟文化圈

从金湾区的国乐音乐会到高新区的童声汇演,从斗门区的粤剧非遗传承到唐家湾镇的沉浸式体验,艺术之光已照亮珠海各个角落。

“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采用全覆盖、多层次的文化配送模式,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下沉到基层、配送到家门口”的目标。

从地域分布来看,活动覆盖了珠海全市各个区域。在高新区,“童声里的中国”文艺汇演让传统非遗与时代流行激情碰撞;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内的“民族管弦知多少”国乐音乐会,为居民群众奏响浸润心灵的视听盛宴;在斗门区,莲洲镇南青村、赖家村、南门村等地相继开展粤剧非遗传承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吸引数百名村民前来观赏。

从受众群体来看,活动兼顾了各年龄段市民的文化需求。针对青少年群体,活动推出了原创音乐儿童剧《海洋总动员》等适合孩子们观赏的节目,助力营造积极健康、富有内涵的社区文化氛围。对于中老年群体,则安排了《春江花月夜》《在水一方》《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怀旧经典曲目,引发情感共鸣。

从活动形式来看,既有大型汇演,也有小型工作坊。大型演出活动如“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暨惠民音乐会,吸引近50名党员和居民代表共享音乐盛宴;小型培训活动如唐家社区开展的“粤声・有礼”粤剧传承培训,邀请国家二级演员董理老师进行授课,从粤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讲起,详细介绍了粤剧的行当划分、唱腔特点、表演技巧等基础知识。

“艺珠海”文化活动正如一条缤纷纽带,让传统艺术在基层绽放新光彩。

图片:本报记者程霖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谢石
舞台搬到家门口,珠海打造“艺珠海”文化惠民新名片
南方+ 2025-09-22 15:46

竹笛悠扬,童声清澈,粤琴婉转,民乐铿锵。一场场“家门口”的艺术盛宴正在珠海各个社区悄然上演,让文化甘霖浸润寻常百姓家。

今年以来,为推动全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岛书房等文化阵地为依托,广泛开展贴合基层实际、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让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在琴韵戏声中愈发深厚。

这种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的音乐会,比看视频过瘾多了!希望以后多多举办。”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感叹道,在这场美妙的音乐会中,暂时放下了生活的琐碎,放松了身心。

随着更多精品演出与培训活动持续深入社区、乡村、海岛,“艺珠海”正以多元艺术形态构建城市文化新生态,让传统与时尚在琴韵戏声中交融共生,为珠海市民带来持续的文化滋养与精神享受。

多元艺术形态交织,打造基层文化盛宴

近日,珠海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灯火璀璨,“童声里的中国”文艺汇演暨“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进基层温情上演。

来自专业院团与辖区学校的113位演员同台献艺,以清澈嗓音演绎传统非遗与时代流行曲“鸡山牛歌”,在新旧交融的旋律中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自信昂扬、扎根传统的动人风采。

这场演出是“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进基层系列活动的一个精彩缩影。据悉,为推动全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珠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岛书房等文化阵地为依托,着力打造“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服务直接送达市民身边。

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型音乐会,组织专业院团深入社区、乡村,举办以民族器乐演奏、流行歌曲演唱等为主的音乐会;粤剧非遗传承,开展粤剧惠民演出及系统性课程教学,如折子戏表演、脸谱工艺讲解、戏服文化诠释和唱腔身段教学等;文艺培训指导,结合基层需求,组织歌唱技巧、民族乐器演奏、正音与台词等专业培训。

其中,戏曲类活动更是“艺珠海”项目的一大亮点。粤剧折子戏《铜网阵》《残夜泣笺》《困谷》《小宴》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演员们深厚的功底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专业粤剧演员通过“理论讲解+唱腔示范+身段教学”的模式,系统介绍粤剧的行当划分、服饰文化、传统唱腔技巧等内容,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粤剧的韵味与魅力。

活动有效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艺术素养,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是珠海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筑牢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全覆盖式文化配送,构建十分钟文化圈

从金湾区的国乐音乐会到高新区的童声汇演,从斗门区的粤剧非遗传承到唐家湾镇的沉浸式体验,艺术之光已照亮珠海各个角落。

“艺珠海”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采用全覆盖、多层次的文化配送模式,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下沉到基层、配送到家门口”的目标。

从地域分布来看,活动覆盖了珠海全市各个区域。在高新区,“童声里的中国”文艺汇演让传统非遗与时代流行激情碰撞;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内的“民族管弦知多少”国乐音乐会,为居民群众奏响浸润心灵的视听盛宴;在斗门区,莲洲镇南青村、赖家村、南门村等地相继开展粤剧非遗传承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吸引数百名村民前来观赏。

从受众群体来看,活动兼顾了各年龄段市民的文化需求。针对青少年群体,活动推出了原创音乐儿童剧《海洋总动员》等适合孩子们观赏的节目,助力营造积极健康、富有内涵的社区文化氛围。对于中老年群体,则安排了《春江花月夜》《在水一方》《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怀旧经典曲目,引发情感共鸣。

从活动形式来看,既有大型汇演,也有小型工作坊。大型演出活动如“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暨惠民音乐会,吸引近50名党员和居民代表共享音乐盛宴;小型培训活动如唐家社区开展的“粤声・有礼”粤剧传承培训,邀请国家二级演员董理老师进行授课,从粤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讲起,详细介绍了粤剧的行当划分、唱腔特点、表演技巧等基础知识。

“艺珠海”文化活动正如一条缤纷纽带,让传统艺术在基层绽放新光彩。

图片:本报记者程霖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