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我看 | 狂风暴雨中,那些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当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珠海全城进入“五停”状态,街道冷清,风雨肆虐。然而,在这座被迫“暂停”的城市里,却有一群人选择逆风而行。他们是急救中的冲锋者,是产房里的守护者,是归途中最温暖的摆渡人,用坚守与担当,为市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生死时速

为生命打开绿色通道

台风天,急救警铃就是最急迫的命令。9月23日晚,59岁的珠海市民陈先生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珠海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胸痛中心团队顶风冒雨,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最终使其转危为安。

24日上午,风雨更盛,一位70岁的阿婆不慎从梯子摔下,腰椎剧痛、无法活动。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团队冒雨出诊,现场稳定伤情后,将患者接回医院进一步救治。

24日中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救中心接到求助,一名有心脏病史的市民突发严重眩晕,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因救护车无法进入小区地下车库,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在队友和家属协助下,徒步穿越车库,将患者背起转运至救护车,在狂风中完成生命的接力。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医护人员输送患者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医护人员将患者送上救护车

迎接新生

守护风雨中最柔软的希望

在抢救危急患者的同时,守护新生命的到来从未停歇。台风期间,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均为孕产妇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免费住院待产与健康监测等服务,成为守护母婴安全的温暖“避风港”。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孕妇和医护人员一起迎接新宝宝的诞生
珠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诞生

据统计,从9月23日0时至24日13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共有91名新生儿平安降生。其中,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自23日中午12时至24日上午10时,22小时内就迎来21个新生命,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6个宝宝出生,斗门区妇幼保健院8个宝宝出生,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7个宝宝出生……每一声婴儿的啼哭,都是风雨中最动人的回响。

多方接力

联动跑赢“生死时钟”

9月23日下午,“五停”生效的同时,一名外地游客在城轨明珠站突发昏迷。120指挥中心紧急调派香洲区人民医院救护车出诊,并远程指导车站人员进行初步急救。

手术进行中。

患者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时,已出现心源性休克及肺水肿。冠脉介入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发现其心脏多支血管急性闭塞,经过紧急手术,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目前已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治疗。这场跨部门、高效率的接力,展现了珠海应急医疗体系在极端天气下的协同与力量。

风雨摆渡

让温暖抵达每一条归途

台风不仅考验急救速度,更检验一座城市的温度。9月23日晚9点起,全市交通管制,不少患者面临就诊后的“回家难”问题。

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一位带着1岁孩子就诊的外地妈妈因交通停运无法返回酒店而焦急落泪。医护人员不仅送上食物安抚,更在确保不占用急救资源的前提下,协调车辆将母女安全送回。

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患急性荨麻疹的孩子就诊后因道路封闭无法回家,院方经评估并报备120指挥中心后,同样用救护车将一家人护送归家。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护送患者回家。

台风终将过境,但风雨中书写的故事与温度会长存。骤停的城市里,珠海医护人员用专业与大爱,让生命不被耽搁、希望不被搁浅,把冷峻的风雨化作温暖瞬间。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让一座城市在极端考验中,依旧有温度、有力量、有希望。

文字:陶斯祎 图片:朱文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谢石
医我看 | 狂风暴雨中,那些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当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珠海全城进入“五停”状态,街道冷清,风雨肆虐。然而,在这座被迫“暂停”的城市里,却有一群人选择逆风而行。他们是急救中的冲锋者,是产房里的守护者,是归途中最温暖的摆渡人,用坚守与担当,为市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生死时速

为生命打开绿色通道

台风天,急救警铃就是最急迫的命令。9月23日晚,59岁的珠海市民陈先生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珠海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胸痛中心团队顶风冒雨,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最终使其转危为安。

24日上午,风雨更盛,一位70岁的阿婆不慎从梯子摔下,腰椎剧痛、无法活动。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团队冒雨出诊,现场稳定伤情后,将患者接回医院进一步救治。

24日中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救中心接到求助,一名有心脏病史的市民突发严重眩晕,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因救护车无法进入小区地下车库,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在队友和家属协助下,徒步穿越车库,将患者背起转运至救护车,在狂风中完成生命的接力。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医护人员输送患者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医护人员将患者送上救护车

迎接新生

守护风雨中最柔软的希望

在抢救危急患者的同时,守护新生命的到来从未停歇。台风期间,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均为孕产妇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免费住院待产与健康监测等服务,成为守护母婴安全的温暖“避风港”。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孕妇和医护人员一起迎接新宝宝的诞生
珠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诞生

据统计,从9月23日0时至24日13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共有91名新生儿平安降生。其中,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自23日中午12时至24日上午10时,22小时内就迎来21个新生命,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6个宝宝出生,斗门区妇幼保健院8个宝宝出生,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7个宝宝出生……每一声婴儿的啼哭,都是风雨中最动人的回响。

多方接力

联动跑赢“生死时钟”

9月23日下午,“五停”生效的同时,一名外地游客在城轨明珠站突发昏迷。120指挥中心紧急调派香洲区人民医院救护车出诊,并远程指导车站人员进行初步急救。

手术进行中。

患者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时,已出现心源性休克及肺水肿。冠脉介入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发现其心脏多支血管急性闭塞,经过紧急手术,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目前已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治疗。这场跨部门、高效率的接力,展现了珠海应急医疗体系在极端天气下的协同与力量。

风雨摆渡

让温暖抵达每一条归途

台风不仅考验急救速度,更检验一座城市的温度。9月23日晚9点起,全市交通管制,不少患者面临就诊后的“回家难”问题。

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一位带着1岁孩子就诊的外地妈妈因交通停运无法返回酒店而焦急落泪。医护人员不仅送上食物安抚,更在确保不占用急救资源的前提下,协调车辆将母女安全送回。

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患急性荨麻疹的孩子就诊后因道路封闭无法回家,院方经评估并报备120指挥中心后,同样用救护车将一家人护送归家。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护送患者回家。

台风终将过境,但风雨中书写的故事与温度会长存。骤停的城市里,珠海医护人员用专业与大爱,让生命不被耽搁、希望不被搁浅,把冷峻的风雨化作温暖瞬间。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让一座城市在极端考验中,依旧有温度、有力量、有希望。

文字:陶斯祎 图片:朱文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