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把“颗粒度对齐”!从一场跨境电商年会看珠海、横琴新机遇

“用户思维”“底层逻辑”“颗粒度对齐”……这些穿梭在科技大厂和跨境电商圈的高频术语,也可以成为我们观察正在珠海举行的2025跨境电商年会(珠海—横琴)的“解码器”。透过这场盛会,我们不仅看到跨境电商的蓬勃生机,也能读懂珠海、横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钟凡 摄

1

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爆款产品”

一场成功的行业大会,本质上也是一次精准的“用户需求”响应。这场年会的“产品设计”处处体现匠心:

企业出海有了“智能导航”。当天启动的“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指数”项目,将依托新华社全球数据资源,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数字化决策工具。

 “出海体验”实现迭代升级。希音、南方航空、顺丰集团、华发集团等十余家机构联合发起“全球跨境电商经贸合作创新发展倡议”,直面物流、合规、数据流动等行业痛点,推动形成产业协同、标准共建的合作机制。

更令人惊喜的是,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推介发言,也处处体现着精准的“用户思维”。

“我们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上,依次布局了粤港澳物流园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保区等10个超过5万平方米的物流载体,总的仓储能力超过100万平方米,每天有150万个包裹,价值6亿元的商品,经过大桥走向世界。一座大桥通关,港澳专列全球触达的电商快线已经形成。”

资料图。 曾遥 摄

从联动港澳构建“跨境电商+航空物流”体系,3小时覆盖大湾区产业带;到实施珠海企业出海,跨境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以消费电子、打印耗材、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列举的亮点数据与创新举措,句句干货回应企业对降本增效的核心关切。

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则形象地比喻:“横琴实际上是处于A轮,风险比天使轮要低,收益比Pre-A要高”,将区域价值转化为一目了然的“投资说明书”。

2

“珠澳琴”协同联动的“系统集成”

跨境电商的破局,靠的是“制度+物流+产业”的系统协同。珠海、澳门、横琴的联动,堪称“颗粒度对齐”的典范,让开放优势形成叠加效应。

制度创新“双向赋能”。横琴“分线管理”的政策红利,与珠海配套的产业支持政策无缝衔接:企业既能享受货物入区退税、设备进口免税的优惠,又能借助财政补贴、产业链资源快速成长。一位澳门创业者感慨:“这里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能便捷对接供应链,这种政策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实在难得。”

数据显示,2018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以来,珠海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年均增长超过100%,2024年达到330亿元,经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1.15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2200亿元,占到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资料图。 程霖 通讯员王相国 摄

物流体系“软硬兼修”。在通关效率方面,港珠澳大桥实施7×24小时通关,创新一站式的车辆通关,效率全国领先,港珠澳大桥联动环渤海跨海通道,辐射粤西和大西南,推动粤西至香港的运输时间缩短了1.5到2个小时,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25%。横琴则构建了“1+2+3+N”的跨境电商发展体系,吸引了抖音、希音、小红书、京东等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形成“物流高效、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3

藏在“运营细节”里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产业竞争力,不仅在顶层设计的宏大叙事,也源于扎实细致的精细化运营。

产业升级凸显“敏捷活力”。广东是全国跨境电商大省,实现了全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1个地市全覆盖,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从希音“7天从设计到全球铺货”的快速响应,到珠海全力推动以消费电子、打印耗材、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体现的是对市场需求的敏捷把握和快速交付能力。

资料图。 钟凡 摄

区域协同实现“无缝对接”。吴泽桐提到,在服务港澳方面,珠海打造面向港澳居民的跨境配送新模式,跨境电商物流、云商配送,香港商超仓储等业态蓬勃发展,日均处理港澳地区订单18万单,服务超过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配送货值超过30亿,增长超过30%。这背后,是口岸、标准、资金等无数细节的打通,让粤港澳“系统接口”高效兼容。

长远布局夯实“发展底座”。人才方面,珠海7所院校开设电商专业,在读生超1万人,为产业发展储备新鲜血液;规则探索上,横琴提出“数据运河”构想,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新机制,为未来竞争抢占先机。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这场盛会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平台,更像一份“机遇说明书”——

暮色渐浓,港珠澳大桥上车灯织就的光带,与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子屏的数据跃动交相辉映;远处,珠海机场的货机轰鸣着划破夜空,载着“中国制造”飞向全球,奏响开放的序曲。这流动的画卷里,蕴含着跨境电商的“现在时”,更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时”。

文字:钟夏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
一起把“颗粒度对齐”!从一场跨境电商年会看珠海、横琴新机遇
观海融媒 2025-09-28 16:19

“用户思维”“底层逻辑”“颗粒度对齐”……这些穿梭在科技大厂和跨境电商圈的高频术语,也可以成为我们观察正在珠海举行的2025跨境电商年会(珠海—横琴)的“解码器”。透过这场盛会,我们不仅看到跨境电商的蓬勃生机,也能读懂珠海、横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钟凡 摄

1

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爆款产品”

一场成功的行业大会,本质上也是一次精准的“用户需求”响应。这场年会的“产品设计”处处体现匠心:

企业出海有了“智能导航”。当天启动的“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指数”项目,将依托新华社全球数据资源,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数字化决策工具。

 “出海体验”实现迭代升级。希音、南方航空、顺丰集团、华发集团等十余家机构联合发起“全球跨境电商经贸合作创新发展倡议”,直面物流、合规、数据流动等行业痛点,推动形成产业协同、标准共建的合作机制。

更令人惊喜的是,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推介发言,也处处体现着精准的“用户思维”。

“我们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上,依次布局了粤港澳物流园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保区等10个超过5万平方米的物流载体,总的仓储能力超过100万平方米,每天有150万个包裹,价值6亿元的商品,经过大桥走向世界。一座大桥通关,港澳专列全球触达的电商快线已经形成。”

资料图。 曾遥 摄

从联动港澳构建“跨境电商+航空物流”体系,3小时覆盖大湾区产业带;到实施珠海企业出海,跨境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以消费电子、打印耗材、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列举的亮点数据与创新举措,句句干货回应企业对降本增效的核心关切。

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则形象地比喻:“横琴实际上是处于A轮,风险比天使轮要低,收益比Pre-A要高”,将区域价值转化为一目了然的“投资说明书”。

2

“珠澳琴”协同联动的“系统集成”

跨境电商的破局,靠的是“制度+物流+产业”的系统协同。珠海、澳门、横琴的联动,堪称“颗粒度对齐”的典范,让开放优势形成叠加效应。

制度创新“双向赋能”。横琴“分线管理”的政策红利,与珠海配套的产业支持政策无缝衔接:企业既能享受货物入区退税、设备进口免税的优惠,又能借助财政补贴、产业链资源快速成长。一位澳门创业者感慨:“这里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能便捷对接供应链,这种政策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实在难得。”

数据显示,2018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以来,珠海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年均增长超过100%,2024年达到330亿元,经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1.15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2200亿元,占到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资料图。 程霖 通讯员王相国 摄

物流体系“软硬兼修”。在通关效率方面,港珠澳大桥实施7×24小时通关,创新一站式的车辆通关,效率全国领先,港珠澳大桥联动环渤海跨海通道,辐射粤西和大西南,推动粤西至香港的运输时间缩短了1.5到2个小时,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25%。横琴则构建了“1+2+3+N”的跨境电商发展体系,吸引了抖音、希音、小红书、京东等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形成“物流高效、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3

藏在“运营细节”里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产业竞争力,不仅在顶层设计的宏大叙事,也源于扎实细致的精细化运营。

产业升级凸显“敏捷活力”。广东是全国跨境电商大省,实现了全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1个地市全覆盖,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从希音“7天从设计到全球铺货”的快速响应,到珠海全力推动以消费电子、打印耗材、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体现的是对市场需求的敏捷把握和快速交付能力。

资料图。 钟凡 摄

区域协同实现“无缝对接”。吴泽桐提到,在服务港澳方面,珠海打造面向港澳居民的跨境配送新模式,跨境电商物流、云商配送,香港商超仓储等业态蓬勃发展,日均处理港澳地区订单18万单,服务超过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配送货值超过30亿,增长超过30%。这背后,是口岸、标准、资金等无数细节的打通,让粤港澳“系统接口”高效兼容。

长远布局夯实“发展底座”。人才方面,珠海7所院校开设电商专业,在读生超1万人,为产业发展储备新鲜血液;规则探索上,横琴提出“数据运河”构想,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新机制,为未来竞争抢占先机。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这场盛会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平台,更像一份“机遇说明书”——

暮色渐浓,港珠澳大桥上车灯织就的光带,与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子屏的数据跃动交相辉映;远处,珠海机场的货机轰鸣着划破夜空,载着“中国制造”飞向全球,奏响开放的序曲。这流动的画卷里,蕴含着跨境电商的“现在时”,更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时”。

文字:钟夏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