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助2万多位产业人才安家,高新区擘画“住有优居”新蓝图

11月2日,高新区科技创新展示厅内暖意融融,以“安居十载 智汇高新”为主题的珠海高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启幕。300余名企业代表与产业人才共聚一堂,见证高新区十年安居探索成果,擘画“住有优居”新蓝图。

活动通过成果视频、实地探访、政策发布三大环节,系统呈现了高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从“住有所居”到“产才共融”的创新实践,彰显出“安居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民生温度与产业引力。

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十年深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十年,能让一片荒芜长出产业森林;十年,能把他乡变故乡……”活动现场播放的高新人才安居成果视频,拉开了大会序幕。从2015年珠海高新区率先探索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到构建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多层次保障体系,时间轴线清晰展现了珠海高新区人才安居工作的迭代升级。

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希表示,经过十年探索,珠海高新区围绕“筑梦高新”的核心目标,着力推动“员工归属从隔阂感、分界感向认同感、归属感转变”,构建起全周期住房保障体系,不仅为300多家高新企业化解引才留才的住房难题,更帮助20000多位产业人才在这片热土安家,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民生承诺。

据王希透露,“十五五”时期,珠海高新区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唐家、北沙、永丰等产业片区保障房供应,建成“港湾5号·科创产业园”等示范社区,推动配售型保障房落地,让安居保障覆盖更广泛人群。

品质安居:
标杆立典范 织密“安居网”

活动当天,作为高新人才安居工作的十年献礼,珠海高新区人才住房标杆项目惠景润园开放样板间并启动配售,该项目所在的港湾5号科创产业园已规划建设3500套保障房,集成5.0产业新空间、商业大街、邻里中心,形成“四型发展环境”社区典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人才安居的标配。

惠景润园开放样板间。

据了解,惠景润园由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作为区属国企,高新建投十年来深度参与并见证了高新区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的发展历程。”据高新建投总经理熊劲松介绍,由高新建投及下属高新安居公司建设运营的惠景慧园、港湾1号公馆、凤凰兰亭等一系列标杆项目,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的“安居网”。

嘉宾参观样板间。

展望“十五五”,熊劲松表示,高新建投将持续把安居保障与产业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绑定,推动保障房增量提质、全力实现配套服务升级,协助区域实现教育、医疗、商业资源与住房无缝衔接,用更优的住房环境让人才“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人才房内部。

政策托底:
引才更有底气 留才更有信心

近年来,高新区在人才安居工作上创新不断、持续发力:2021年《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首个适用项目惠景沁园落地;2025年推出“一免两减”政策,构建“短期过渡—中期稳定—长期定居”全周期保障链条;“十四五”期间累计筹集保障房超2.1万套,超额完成市级规划目标,其中销售型3514套、租赁型17752套,房源建设与政策落实居全市前列。

“高新区的人才住房政策切实帮我们留住了核心人才,有效缓解了员工的住房压力,提升了整体幸福感。”珠海天成先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颖作为企业代表发言时感慨道,政府的政策托底和服务保障,让企业在引才时更有底气,在留才时更有信心。

十年探索,高新区已形成“产业引才—住房留才—人才兴产”的良性生态,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从解决住房难题到构建产才融合生态,高新区的人才安居之路,既是一部民生保障的温暖答卷,也是一曲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画卷。大会宣布,高新安居公司将作为广东参展代表,于11月6日至9日亮相北京住博会,向全国展示“高新经验”。

展望未来,珠海高新区将以安居为笔,持续书写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助力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从“他乡变故乡”的十年坚守,到“产才共融”的崭新征程,珠海高新区正以安居为纽带,绘就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壮美画卷。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谢石
10年助2万多位产业人才安家,高新区擘画“住有优居”新蓝图
观海融媒 2025-11-02 17:27

11月2日,高新区科技创新展示厅内暖意融融,以“安居十载 智汇高新”为主题的珠海高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启幕。300余名企业代表与产业人才共聚一堂,见证高新区十年安居探索成果,擘画“住有优居”新蓝图。

活动通过成果视频、实地探访、政策发布三大环节,系统呈现了高新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从“住有所居”到“产才共融”的创新实践,彰显出“安居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民生温度与产业引力。

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十年深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十年,能让一片荒芜长出产业森林;十年,能把他乡变故乡……”活动现场播放的高新人才安居成果视频,拉开了大会序幕。从2015年珠海高新区率先探索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到构建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多层次保障体系,时间轴线清晰展现了珠海高新区人才安居工作的迭代升级。

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希表示,经过十年探索,珠海高新区围绕“筑梦高新”的核心目标,着力推动“员工归属从隔阂感、分界感向认同感、归属感转变”,构建起全周期住房保障体系,不仅为300多家高新企业化解引才留才的住房难题,更帮助20000多位产业人才在这片热土安家,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民生承诺。

据王希透露,“十五五”时期,珠海高新区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唐家、北沙、永丰等产业片区保障房供应,建成“港湾5号·科创产业园”等示范社区,推动配售型保障房落地,让安居保障覆盖更广泛人群。

品质安居:
标杆立典范 织密“安居网”

活动当天,作为高新人才安居工作的十年献礼,珠海高新区人才住房标杆项目惠景润园开放样板间并启动配售,该项目所在的港湾5号科创产业园已规划建设3500套保障房,集成5.0产业新空间、商业大街、邻里中心,形成“四型发展环境”社区典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人才安居的标配。

惠景润园开放样板间。

据了解,惠景润园由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作为区属国企,高新建投十年来深度参与并见证了高新区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的发展历程。”据高新建投总经理熊劲松介绍,由高新建投及下属高新安居公司建设运营的惠景慧园、港湾1号公馆、凤凰兰亭等一系列标杆项目,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的“安居网”。

嘉宾参观样板间。

展望“十五五”,熊劲松表示,高新建投将持续把安居保障与产业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绑定,推动保障房增量提质、全力实现配套服务升级,协助区域实现教育、医疗、商业资源与住房无缝衔接,用更优的住房环境让人才“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人才房内部。

政策托底:
引才更有底气 留才更有信心

近年来,高新区在人才安居工作上创新不断、持续发力:2021年《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首个适用项目惠景沁园落地;2025年推出“一免两减”政策,构建“短期过渡—中期稳定—长期定居”全周期保障链条;“十四五”期间累计筹集保障房超2.1万套,超额完成市级规划目标,其中销售型3514套、租赁型17752套,房源建设与政策落实居全市前列。

“高新区的人才住房政策切实帮我们留住了核心人才,有效缓解了员工的住房压力,提升了整体幸福感。”珠海天成先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颖作为企业代表发言时感慨道,政府的政策托底和服务保障,让企业在引才时更有底气,在留才时更有信心。

十年探索,高新区已形成“产业引才—住房留才—人才兴产”的良性生态,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从解决住房难题到构建产才融合生态,高新区的人才安居之路,既是一部民生保障的温暖答卷,也是一曲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画卷。大会宣布,高新安居公司将作为广东参展代表,于11月6日至9日亮相北京住博会,向全国展示“高新经验”。

展望未来,珠海高新区将以安居为笔,持续书写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助力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从“他乡变故乡”的十年坚守,到“产才共融”的崭新征程,珠海高新区正以安居为纽带,绘就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壮美画卷。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