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举行开幕式。
在11月2日下午进行的火炬传递融火仪式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座城市的圣火融为一体。
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国内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全运会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走过六十六载的全运会相约粤港澳大湾区,注定展现更多新与变:展示大湾区活力和魅力,带动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全运成果全民共享……全运会改革创新紧扣时代脉搏,不断焕发活力。全运会历史将翻开崭新一页,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写就“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从密切交往到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11月8日,备受瞩目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比赛,也是本届全运会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231.8公里的骑行赛道串联起珠海、澳门、香港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勾勒出大湾区山海相连、城脉相通的生动图景。
骑手们6次跨境穿行,既挑战耐力极限,也是对大湾区协同办赛能力的检验。让运动员无感通关,将车辆等物资纳入“白名单”,三地共同筹划、密切配合,创新协同办赛机制。
以体育为媒,粤港澳三地的交往更加密切。近日,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激战正酣。首次参加全运会的香港跳水运动员王子依入围女子一米板决赛。她说:“以前在广州参加过训练,这次参赛感觉很亲切。”澳门跳水队此次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领队林翠琪介绍,澳门跳水队成立于2002年,队伍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大力支持,“队伍几乎每周末都会到广东肇庆训练,那里有很好的训练设施。澳门每年举办跳水赛事,我们也会邀请内地运动员来参赛,运动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以文化为桥,大湾区筑牢同心同行的情感纽带。随着全运氛围日渐浓厚,粤港澳联合举办了交流赛、友谊赛等多场活动,三地年轻人切磋运动技艺,收获了友谊,也增强了默契。
今年7月,在全运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中,一支由粤港澳三地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吸引了全场目光。他们共同训练、同台竞技,携手拼下好成绩。对此,广东省龙舟协会秘书长王长远表示,龙舟运动在粤港澳等地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队员们在赛场上同心协力,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彰显,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血脉相连的生动写照。“希望将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传递出去,带动大湾区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王长远说。
从竞技体育指挥棒到大众体育助推器
本届全运会开幕前,多项赛事已经提前开赛,许多项目展现出世界级的竞技水平,赛场内外掀起赛事热潮。
于10月进行的步手枪项目比赛中,有10人次在5个小项中赛出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多名年轻选手崭露头角,展现了我国射击项目扎实的人才储备。“这对我们在新奥运周期的备赛来说,是一种鼓舞。”中国手枪射击队领队杜丽说。
日前进行的跳水比赛中,陈艾森、王宗源、练俊杰等“老面孔”悉数登场。因伤阔别赛场近1年的练俊杰,成功拼下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希望我的坚持可以带给年轻运动员更多力量。”
精彩赛事将陆续上演,我国一些优势项目的比拼更是格外激烈。不少选手感慨:“全运会的比赛难度比很多国际赛事还大。”全运赛场上,体育健儿们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将激励更多人。
37岁的马龙即将开启第六次全运会之旅。他此前的全运会战绩是4金3银4铜。此次马龙仅参加团体项目,向自己的首枚全运会男团金牌发起冲击。他曾表示,希望以全运会作为职业生涯的“收官”。
群众赛事火热开展,成为本届全运会又一道亮丽风景。自2017年十三运会群众赛事首次登上全运舞台,如今“全民全运”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群众赛事不仅规模不断扩大,比赛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群众赛事羽毛球项目决赛日前结束。十五运会开幕后,这里还将进行专业选手的羽毛球比赛。能在全运“同款”场地比赛,享受与专业选手同样的赛事服务,羽毛球爱好者们激动不已。“在专业场地比赛,仪式感满满,我们都特别珍惜、享受这次机会。”羽毛球群众项目陕西队领队李英达说。
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设置了23个大项166个小项,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超过万人,预赛及“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覆盖人群超百万人次。“体育,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从竞技体育的指挥棒到大众体育的助推器,全运会紧跟时代节拍,在变革中成长,也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带动城市发展到三地
共享“办赛惠城”成果
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常常人头攒动,是当地居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自建成以来,天河体育中心先后成为六运会和九运会的办赛场地。如今,随着十五运会到来,这位全运会的“老友”应用高精度的AR(增强现实)导航等智能技术,并加装光伏设施,已拥有崭新面貌。
依托“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十五运会90%以上的竞赛场馆由现有场馆改造升级而成。如何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据介绍,绿色、智能、共享成为场馆建设的突出特点。
在广东奥体中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帮助场馆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2吨;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人工智能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从今年启用的香港新体育地标启德体育园,到澳门焕然一新的乒乓球、排球场馆,105个场馆场地成为十五运会举办的坚实支撑。
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三地同心,联通一个湾。伴随着十五运会的热潮涌动,粤港澳19座承办城市推进街区改造、绿化美化、基础设施改善、服务保障水平提升,让市民共享“办赛惠城”成果。
“我们将全运精神这一大主题,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参与的身边事。”广东赛区相关负责人说。据悉,赛事期间,广东还将统筹全省文旅资源,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同时携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旅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十五运会的大幕将正式拉开,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也将呈现在世界面前,以体育为名,谱写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激情的盛会 逐梦的舞台
全运会是梦想的起航,也是梦想的汇聚,一代代体育健儿接续奋进,为竞技体育发展增添动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齐聚大湾区,即将在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释放激情、挥洒汗水。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期待在赛场上崭露头角,荣誉闪耀的名将希望在这里再创佳绩。体育之梦在全运赛场汇聚,一场精彩的体坛盛会令人期待。
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将在本届全运会参加接力项目比赛。在“家门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句点,对于这位“亚洲飞人”意义特殊。“我要去国际赛场为国争光!”9月底夺得全运会跆拳道项目金牌后,刚满20岁的张楚玲在世锦赛上代表中国队站上了领奖台。全运会是梦想的起航,也是梦想的汇聚,一代代体育健儿接续奋进,为竞技体育发展增添动力。
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开局之年,本届全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奥运之梦的崭新开端。后备人才“家底”如何、全新规则是否适应、传统优势能否延续……新奥运周期的起步势头,将在本届全运会上逐一呈现。
开幕前,跆拳道、射击(步手枪)等项目提前开赛,盛李豪、陈芋汐等奥运冠军发挥稳健,陈熙敏等年轻选手让人眼前一亮。开幕后,随着各项目陆续展开,选手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水平与面貌,也将为中国队在新奥运周期的备战提供重要参考与支撑,为实现奥运梦想带来更多信心和底气。
走过六十六载的全运会,肩负着提高竞技实力与水平、发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成就了运动健儿的梦想。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运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更多运动员提供拼搏奋进、追逐梦想的大舞台。

十五运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地赛事指挥中心实现跨区域协同管理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在广东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赛事组织、赛事筹办和粤港澳三地服务保障等情况。
十五运会设竞技比赛项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由广东省的17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承办。竞技比赛项目共有14252名运动员参与决赛阶段比赛。截至11月7日,72个竞技比赛小项和145个群众赛事活动项目已顺利完赛。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在科技全运方面,十五运会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让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在绿色全运方面,十五运会将绿色、低碳、可持续融入赛事。在场馆建设上,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赛事进行期间,香港赛区赛事指挥中心将全程监察各项运行数据,统一调度,并与十五运会赛事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各个比赛场馆也分别设立了场馆指挥中心,确保场馆运作和赛事执行顺畅无阻。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介绍,粤港澳三地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竞赛组织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紧密协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优势。澳门赛区完成了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所有项目的运行测试,塔石体育馆、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场馆经检验已投入运作。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三地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统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同管理。广东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破解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

十五运会有哪些看点?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洛杉矶奥运会新增的多个小项将在全运赛场首次亮相,这场赛会看点满满。
跳水项目将迎来最后两个比赛日。王宗源、陈芋汐、陈艺文、曹缘等多位奥运冠军将在个人项目展开争夺。
举重项目将在广东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进行。石龙镇是新中国首位刷新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家乡,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将在这里同场竞技。
体操项目成年组将产生15枚金牌,新增的男子鞍马吊环双杠全能项目值得关注。
乒乓球项目在澳门进行,14日将在混双项目产生成年组首枚金牌。16日,成年组男、女单打冠军将揭晓。女团决赛将于19日进行,男团冠军将于20日产生。
羽毛球项目将于13日迎来首个金牌日,新增的18岁以下男、女团体赛将决定冠军归属。14日举行男、女团体决赛。20日项目收官,将产生5枚单项金牌。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石宇奇将力争卫冕,陈雨菲将向女单三连冠发起冲击,奥运冠军郑思维/黄雅琼将在混双项目携手冲冠。
游泳项目将于10日开赛。由于洛杉矶奥运会游泳项目新增男、女50米蝶泳、仰泳和蛙泳共6个小项,本届全运会也将以上项目列入赛程。汪顺有望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实现四连冠。手握奥运会和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的潘展乐将冲击全运会个人项目首冠。
田径项目首金将在12日的20公里竞走项目产生。15日,马拉松比赛将通过深圳湾大桥跨越深圳、香港两地,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16日,奥运冠军巩立姣将在女子铅球项目冲击五连冠。20日将迎来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如果晋级决赛,苏炳添将领衔广东队向冠军发起冲击。
三大球项目同样受到瞩目。12日,男篮成年组将决出金牌。19日,女排成年组将产生最终的冠军。
赛场上,名将捍卫荣誉,新人拼劲十足,将为十五运会奉献更多精彩“名场面”。
11月9日晚,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举行开幕式。
在11月2日下午进行的火炬传递融火仪式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座城市的圣火融为一体。
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国内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全运会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走过六十六载的全运会相约粤港澳大湾区,注定展现更多新与变:展示大湾区活力和魅力,带动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全运成果全民共享……全运会改革创新紧扣时代脉搏,不断焕发活力。全运会历史将翻开崭新一页,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写就“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从密切交往到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11月8日,备受瞩目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比赛,也是本届全运会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231.8公里的骑行赛道串联起珠海、澳门、香港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勾勒出大湾区山海相连、城脉相通的生动图景。
骑手们6次跨境穿行,既挑战耐力极限,也是对大湾区协同办赛能力的检验。让运动员无感通关,将车辆等物资纳入“白名单”,三地共同筹划、密切配合,创新协同办赛机制。
以体育为媒,粤港澳三地的交往更加密切。近日,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激战正酣。首次参加全运会的香港跳水运动员王子依入围女子一米板决赛。她说:“以前在广州参加过训练,这次参赛感觉很亲切。”澳门跳水队此次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领队林翠琪介绍,澳门跳水队成立于2002年,队伍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大力支持,“队伍几乎每周末都会到广东肇庆训练,那里有很好的训练设施。澳门每年举办跳水赛事,我们也会邀请内地运动员来参赛,运动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以文化为桥,大湾区筑牢同心同行的情感纽带。随着全运氛围日渐浓厚,粤港澳联合举办了交流赛、友谊赛等多场活动,三地年轻人切磋运动技艺,收获了友谊,也增强了默契。
今年7月,在全运会群众项目龙舟比赛中,一支由粤港澳三地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吸引了全场目光。他们共同训练、同台竞技,携手拼下好成绩。对此,广东省龙舟协会秘书长王长远表示,龙舟运动在粤港澳等地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队员们在赛场上同心协力,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彰显,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血脉相连的生动写照。“希望将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传递出去,带动大湾区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王长远说。
从竞技体育指挥棒到大众体育助推器
本届全运会开幕前,多项赛事已经提前开赛,许多项目展现出世界级的竞技水平,赛场内外掀起赛事热潮。
于10月进行的步手枪项目比赛中,有10人次在5个小项中赛出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多名年轻选手崭露头角,展现了我国射击项目扎实的人才储备。“这对我们在新奥运周期的备赛来说,是一种鼓舞。”中国手枪射击队领队杜丽说。
日前进行的跳水比赛中,陈艾森、王宗源、练俊杰等“老面孔”悉数登场。因伤阔别赛场近1年的练俊杰,成功拼下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希望我的坚持可以带给年轻运动员更多力量。”
精彩赛事将陆续上演,我国一些优势项目的比拼更是格外激烈。不少选手感慨:“全运会的比赛难度比很多国际赛事还大。”全运赛场上,体育健儿们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将激励更多人。
37岁的马龙即将开启第六次全运会之旅。他此前的全运会战绩是4金3银4铜。此次马龙仅参加团体项目,向自己的首枚全运会男团金牌发起冲击。他曾表示,希望以全运会作为职业生涯的“收官”。
群众赛事火热开展,成为本届全运会又一道亮丽风景。自2017年十三运会群众赛事首次登上全运舞台,如今“全民全运”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群众赛事不仅规模不断扩大,比赛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群众赛事羽毛球项目决赛日前结束。十五运会开幕后,这里还将进行专业选手的羽毛球比赛。能在全运“同款”场地比赛,享受与专业选手同样的赛事服务,羽毛球爱好者们激动不已。“在专业场地比赛,仪式感满满,我们都特别珍惜、享受这次机会。”羽毛球群众项目陕西队领队李英达说。
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设置了23个大项166个小项,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超过万人,预赛及“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覆盖人群超百万人次。“体育,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从竞技体育的指挥棒到大众体育的助推器,全运会紧跟时代节拍,在变革中成长,也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带动城市发展到三地
共享“办赛惠城”成果
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常常人头攒动,是当地居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自建成以来,天河体育中心先后成为六运会和九运会的办赛场地。如今,随着十五运会到来,这位全运会的“老友”应用高精度的AR(增强现实)导航等智能技术,并加装光伏设施,已拥有崭新面貌。
依托“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十五运会90%以上的竞赛场馆由现有场馆改造升级而成。如何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据介绍,绿色、智能、共享成为场馆建设的突出特点。
在广东奥体中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帮助场馆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52吨;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人工智能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从今年启用的香港新体育地标启德体育园,到澳门焕然一新的乒乓球、排球场馆,105个场馆场地成为十五运会举办的坚实支撑。
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三地同心,联通一个湾。伴随着十五运会的热潮涌动,粤港澳19座承办城市推进街区改造、绿化美化、基础设施改善、服务保障水平提升,让市民共享“办赛惠城”成果。
“我们将全运精神这一大主题,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参与的身边事。”广东赛区相关负责人说。据悉,赛事期间,广东还将统筹全省文旅资源,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同时携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旅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十五运会的大幕将正式拉开,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也将呈现在世界面前,以体育为名,谱写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激情的盛会 逐梦的舞台
全运会是梦想的起航,也是梦想的汇聚,一代代体育健儿接续奋进,为竞技体育发展增添动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齐聚大湾区,即将在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释放激情、挥洒汗水。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期待在赛场上崭露头角,荣誉闪耀的名将希望在这里再创佳绩。体育之梦在全运赛场汇聚,一场精彩的体坛盛会令人期待。
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将在本届全运会参加接力项目比赛。在“家门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句点,对于这位“亚洲飞人”意义特殊。“我要去国际赛场为国争光!”9月底夺得全运会跆拳道项目金牌后,刚满20岁的张楚玲在世锦赛上代表中国队站上了领奖台。全运会是梦想的起航,也是梦想的汇聚,一代代体育健儿接续奋进,为竞技体育发展增添动力。
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开局之年,本届全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奥运之梦的崭新开端。后备人才“家底”如何、全新规则是否适应、传统优势能否延续……新奥运周期的起步势头,将在本届全运会上逐一呈现。
开幕前,跆拳道、射击(步手枪)等项目提前开赛,盛李豪、陈芋汐等奥运冠军发挥稳健,陈熙敏等年轻选手让人眼前一亮。开幕后,随着各项目陆续展开,选手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水平与面貌,也将为中国队在新奥运周期的备战提供重要参考与支撑,为实现奥运梦想带来更多信心和底气。
走过六十六载的全运会,肩负着提高竞技实力与水平、发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成就了运动健儿的梦想。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运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更多运动员提供拼搏奋进、追逐梦想的大舞台。

十五运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地赛事指挥中心实现跨区域协同管理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在广东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赛事组织、赛事筹办和粤港澳三地服务保障等情况。
十五运会设竞技比赛项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由广东省的17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承办。竞技比赛项目共有14252名运动员参与决赛阶段比赛。截至11月7日,72个竞技比赛小项和145个群众赛事活动项目已顺利完赛。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在科技全运方面,十五运会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让赛事运营智能化、竞技训练科学化、观赛体验沉浸化。在绿色全运方面,十五运会将绿色、低碳、可持续融入赛事。在场馆建设上,广东赛区90%以上的场馆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同时不新建运动员村。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赛事进行期间,香港赛区赛事指挥中心将全程监察各项运行数据,统一调度,并与十五运会赛事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各个比赛场馆也分别设立了场馆指挥中心,确保场馆运作和赛事执行顺畅无阻。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介绍,粤港澳三地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竞赛组织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紧密协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优势。澳门赛区完成了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所有项目的运行测试,塔石体育馆、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场馆经检验已投入运作。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三地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统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同管理。广东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破解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

十五运会有哪些看点?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洛杉矶奥运会新增的多个小项将在全运赛场首次亮相,这场赛会看点满满。
跳水项目将迎来最后两个比赛日。王宗源、陈芋汐、陈艺文、曹缘等多位奥运冠军将在个人项目展开争夺。
举重项目将在广东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进行。石龙镇是新中国首位刷新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家乡,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将在这里同场竞技。
体操项目成年组将产生15枚金牌,新增的男子鞍马吊环双杠全能项目值得关注。
乒乓球项目在澳门进行,14日将在混双项目产生成年组首枚金牌。16日,成年组男、女单打冠军将揭晓。女团决赛将于19日进行,男团冠军将于20日产生。
羽毛球项目将于13日迎来首个金牌日,新增的18岁以下男、女团体赛将决定冠军归属。14日举行男、女团体决赛。20日项目收官,将产生5枚单项金牌。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石宇奇将力争卫冕,陈雨菲将向女单三连冠发起冲击,奥运冠军郑思维/黄雅琼将在混双项目携手冲冠。
游泳项目将于10日开赛。由于洛杉矶奥运会游泳项目新增男、女50米蝶泳、仰泳和蛙泳共6个小项,本届全运会也将以上项目列入赛程。汪顺有望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实现四连冠。手握奥运会和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的潘展乐将冲击全运会个人项目首冠。
田径项目首金将在12日的20公里竞走项目产生。15日,马拉松比赛将通过深圳湾大桥跨越深圳、香港两地,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16日,奥运冠军巩立姣将在女子铅球项目冲击五连冠。20日将迎来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如果晋级决赛,苏炳添将领衔广东队向冠军发起冲击。
三大球项目同样受到瞩目。12日,男篮成年组将决出金牌。19日,女排成年组将产生最终的冠军。
赛场上,名将捍卫荣誉,新人拼劲十足,将为十五运会奉献更多精彩“名场面”。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