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骑行之城,为何是珠海?

11月18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第四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振球以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成功举办为例,向外界展示了珠海作为“骑行之城”的城市体育性格与独特魅力。

情侣路上,骑行爱好者们在海风轻拂中穿梭,构成一幅动感画卷。作为深受珠海市民欢迎的运动,骑行为何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性格?答案,正藏在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历史传承与发展智慧之中。

骑出湾区融合新路径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在粤港澳三地间展开角逐。

本次赛事开创全运会多项先河,全程231.8公里的赛道首次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起珠海、香港、澳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103名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6次以“无感通关”的方式通过三地口岸,创造了全运会跨境办赛的新历史。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骑行在情侣路上。钟凡 摄

这场赛事的技术创新令人瞩目——利用北斗定位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出入境“一地验放,三方互认”,探索了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体育赛事的新组织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高度评价该赛事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粤港澳三地自行车赛,是珠海又一次与自行车运动深情相拥。”黄振球表示。从2015年开始,珠海连续举办了4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近年来,又先后举办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金湾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斗门乡村自行车赛、南粤古驿道骑行、海岸海岛骑行等活动,涵盖滨海、生态、人文等主题。骑行不仅成为深受珠海市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也吸引着众多香港、澳门骑友前来骑行、参赛,群众基础日益牢固。

截至今年10月23日,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的旅客累计突破1亿人次。11月15日零时,第一辆粤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关和边检的查验顺利通关,“粤车南下”政策正式实施。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再到“粤车南下”,粤港澳三地的交通往来愈发便利,大湾区融合发展再次“升档提速”。

体育赛事则成为联结三地情感、促进人心交融与文化交流的新纽带。黄振球介绍,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事中,赛道沿途风光秀美,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深切体验到在珠海骑行的魅力。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女子个人赛冠军、香港运动员李思颖赛后表示,不少亲友专程前来支持,让她格外开心,形容本次比赛“有种在家门口的亲切感,很有家的感觉。”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副秘书长闵云童表示,这次赛事体现了粤港澳融合办赛的新模式,打通了三地的机制、技术、物资、信息等要素的流通与无障碍衔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工岛施工便桥。钟凡 摄

骑出百年文化传承

珠海与自行车的缘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埋下种子。来自珠海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珠海唐家的少女唐金环,可能是中国最早骑自行车上街并留下图文记录的女性。

尽管她当时的行为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唐金环后来成为上海车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推动了女子自行车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时光流转,自行车文化在珠海深深扎根。这里被誉为自行车选手的“福地”。香港著名自行车手黄金宝曾在环南中国海自行车赛珠海站中,穿上了代表个人成绩第一名的红色领骑衫。在1997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前,黄金宝曾在珠海斗门大桥进行艰苦的终点冲刺模拟训练,最终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摘得首枚全运会金牌

11月9日,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迎来收官之日,香港运动员李思颖成功卫冕,为香港代表队摘下本届全运会第二枚金牌,再次印证了珠海与香港自行车运动的不解之缘。

在珠海,骑行不仅是专业赛事,更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80岁的珠海市民吴金实骑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最北到过漠河,最南到过海南,印证了骑行运动在珠海市民中的深厚基础。

珠海“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如今已成为广东省内级别最高的业余自行车赛事之一,每年吸引众多业余好手参赛。

从情侣路穿梭山海之间,到金湾滨海公路破风飞驰,每一次赛道的变换,都为骑行者带来不同的体验,也展示着珠海不一样的美。

骑友们在野狸岛骑行。钟凡 摄

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表示,本次十五运会“一赛连三地”跨境公路自行车赛事虽已落幕,但赛事带来的热度不减。“港澳车友常来珠海参加休闲骑行或专业训练,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大队伍训练有助于提升成绩。”

他表示,希望借助赛事契机,引进更多国际级自行车大赛,同时开展业余赛事与市民骑游活动,为珠海及大湾区骑行爱好者提供更好平台。自行车运动协会将进一步宣传倡导文明骑行,营造互相礼让的和谐骑行环境,让骑行文化在规则与秩序中深入人心。

骑出城市发展新机遇

珠海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友好的环境。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1290公里、健康步道133公里,让骑行者在城市与自然间无缝切换。

绿道骑行让市民在城市与自然间无缝切换。吴长赋 摄

“这里有山海相连的秀美风景,更有海岛碧道的诗情画意。”黄振球介绍,珠海的骑行环境将大海、沙滩、奇石、绿林巧妙串联,让每一次骑行都成为融入山海的体验。凤凰山、将军山等山体步道与滨海平缓车道无缝衔接,既满足休闲骑行的轻松愉悦,也为专业爱好者提供爬坡越坎的挑战。

多年来,珠海持续将骑行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自2011年起,珠海市政道路改造便明确要求同步设置自行车专用道。目前已形成覆盖“滨海-河湖-山地”的三级网络,让骑行从出行方式升级为“沉浸式风景体验”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外,还有贴心的人文关怀。情侣路沿线设置专用骑行道,实现人车彻底分流,成为市民日常休闲骑行的首选;香山云道、景山道等步道接入周边骑行网络,为骑友提供骑游结合的多元选择。

这些细节的改变,让骑行从“体力考验”变成“身心享受”,为骑行运动的推广普及创造了良好条件。

重大赛事也是城市产业提质增效的催化剂。黄振球介绍,围绕骑行运动,珠海已培育多家专业运动自行车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骑行装备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专注于中高端自行车制动与变速器系统,是国内首家涉足集成式智能动力控制与变速系统领域的企业,主导起草了国家变速器行业标准,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与迪卡侬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成立于珠海的零距物联,专注于智能骑行头盔的研发与生产,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安全骑行头盔,其摔倒报警与SOS求救功能已获批国际发明专利。

为确保本次跨境赛事顺利举办,珠海市交通物联网有限公司全国首创跨境无感通关系统,赛前通过人脸识别和RFID技术快速核验身份;赛中利用无人机和电子围栏全程监控;赛后自动完成通关核销,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确保自行车运动员在高速骑行中“零延迟”通关。

“我们在打造‘骑行之城’、推广骑行运动的同时,也带动骑行产业链在珠海深耕集聚、创新发展。”黄振球表示,通过“运动+产业”的双轮驱动,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生态。

车轮滚滚,彰显的正是珠海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

展望未来,珠海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让骑行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建设“骑行之城”注入持久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珠海“骑行之城”活力尽显

11月18日,在第四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由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带来的“轮舞跃动·逐梦全运”BMX小轮车专场表演精彩上演,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生动诠释了珠海作为“骑行之城”所蕴含的年轻、活力、勇于探索的城市精神,向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全运精神。

BMX小轮车表演。朱习 摄

记者看到,表演在构思上巧妙地将飞旋的车轮与城市宣传片相结合,两位国内顶尖BMX小轮车冠军选手联袂献演。一位是擅长自由式的名将陈浩锋,他以其标志性的高难度动作闻名,是中国首位成功完成自行车后空翻的BMX选手,曾多次代表中国征战国际赛场。另一位是平地花式领域的高手钟腾飞,他曾创下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冠军并创造12连胜的纪录,其技巧以精准、流畅著称。两位运动员在表演中分别展示了自由式小轮车的惊险刺激与平地花式的行云流水,引发观众阵阵惊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演,为十五运会增添一抹动感亮色,让大家近距离感受BMX小轮车运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展现珠海“骑行之城”的体育文化魅力。

发布会当天,珠海自行车运动协会还携一系列专业骑行装备亮相,致力于为每一位骑行爱好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骑行体验。

记者看到,珠海展区人头攒动,不少人争相体验自行车专业设备。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聚焦骑行效率、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三大核心向大家介绍了各类产品。其中,专业骑行鞋采用独特钮扣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运动员骑行的发力效率;智能码表则能全面记录并分析骑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数据,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成为骑行者个人成长的数据载体。

在通讯方面,谭忠铭展示了目前广受骑行者欢迎的插卡式骑行对讲机,其小巧机身突破了传统对讲机的距离限制,让团队沟通无界,骑行更加自由便捷。而作为骑行安全的核心保障,谭忠铭介绍了新款头盔的功能,“虽然头盔很轻,但这款头盔采用轻量化设计与多孔通风结构,在确保高强度防护的同时兼顾了佩戴的舒适性,其特殊材料工艺能在意外碰撞时有效分解冲击力,为骑手提供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些专业装备是骑行者探索旅程、突破自我的可靠伙伴,欢迎广大骑友来到珠海一同驰骋、御风而行。”

谭忠铭(左)和杨海兴在活动现场介绍专业骑行装备。朱习 摄

十五运会不仅是运动员角逐的舞台,更是一个推动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契机。在发布会现场,记者采访到了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珠海市体育总会秘书长杨海兴。他分享了珠海在群众体育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包括推动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社区体育公园。“珠海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41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69平方米,持续领跑全省。”杨海兴自豪地分享道。

此外,贯穿全年的赛事活动引领市民体质持续提升。目前,珠海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已提升至98.5%,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体育锦标赛、中小学足球联赛、村居篮球赛等深受欢迎的基层群众赛事,构筑起一座“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力之城。

杨海兴谈到:“在十五运会的推动下,珠海全民健身指导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不仅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4人,持续领跑全省,更有7家单位和6名个人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未来珠海将聚焦服务升级,通过积极扶持专业体育社团和基层体育俱乐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对基层的‘精准滴灌’,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老师’。”

文字:张伟宁 张映竹 图片:钟凡 朱习 吴长赋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
深一度|骑行之城,为何是珠海?
珠海特区报 2025-11-19 00:58

11月18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第四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振球以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成功举办为例,向外界展示了珠海作为“骑行之城”的城市体育性格与独特魅力。

情侣路上,骑行爱好者们在海风轻拂中穿梭,构成一幅动感画卷。作为深受珠海市民欢迎的运动,骑行为何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性格?答案,正藏在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历史传承与发展智慧之中。

骑出湾区融合新路径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在粤港澳三地间展开角逐。

本次赛事开创全运会多项先河,全程231.8公里的赛道首次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起珠海、香港、澳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103名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6次以“无感通关”的方式通过三地口岸,创造了全运会跨境办赛的新历史。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骑行在情侣路上。钟凡 摄

这场赛事的技术创新令人瞩目——利用北斗定位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出入境“一地验放,三方互认”,探索了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体育赛事的新组织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高度评价该赛事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粤港澳三地自行车赛,是珠海又一次与自行车运动深情相拥。”黄振球表示。从2015年开始,珠海连续举办了4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近年来,又先后举办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金湾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斗门乡村自行车赛、南粤古驿道骑行、海岸海岛骑行等活动,涵盖滨海、生态、人文等主题。骑行不仅成为深受珠海市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也吸引着众多香港、澳门骑友前来骑行、参赛,群众基础日益牢固。

截至今年10月23日,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的旅客累计突破1亿人次。11月15日零时,第一辆粤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关和边检的查验顺利通关,“粤车南下”政策正式实施。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再到“粤车南下”,粤港澳三地的交通往来愈发便利,大湾区融合发展再次“升档提速”。

体育赛事则成为联结三地情感、促进人心交融与文化交流的新纽带。黄振球介绍,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事中,赛道沿途风光秀美,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深切体验到在珠海骑行的魅力。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女子个人赛冠军、香港运动员李思颖赛后表示,不少亲友专程前来支持,让她格外开心,形容本次比赛“有种在家门口的亲切感,很有家的感觉。”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副秘书长闵云童表示,这次赛事体现了粤港澳融合办赛的新模式,打通了三地的机制、技术、物资、信息等要素的流通与无障碍衔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工岛施工便桥。钟凡 摄

骑出百年文化传承

珠海与自行车的缘分,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埋下种子。来自珠海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珠海唐家的少女唐金环,可能是中国最早骑自行车上街并留下图文记录的女性。

尽管她当时的行为被视为“离经叛道”,但唐金环后来成为上海车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推动了女子自行车健身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时光流转,自行车文化在珠海深深扎根。这里被誉为自行车选手的“福地”。香港著名自行车手黄金宝曾在环南中国海自行车赛珠海站中,穿上了代表个人成绩第一名的红色领骑衫。在1997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前,黄金宝曾在珠海斗门大桥进行艰苦的终点冲刺模拟训练,最终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摘得首枚全运会金牌

11月9日,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迎来收官之日,香港运动员李思颖成功卫冕,为香港代表队摘下本届全运会第二枚金牌,再次印证了珠海与香港自行车运动的不解之缘。

在珠海,骑行不仅是专业赛事,更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80岁的珠海市民吴金实骑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最北到过漠河,最南到过海南,印证了骑行运动在珠海市民中的深厚基础。

珠海“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如今已成为广东省内级别最高的业余自行车赛事之一,每年吸引众多业余好手参赛。

从情侣路穿梭山海之间,到金湾滨海公路破风飞驰,每一次赛道的变换,都为骑行者带来不同的体验,也展示着珠海不一样的美。

骑友们在野狸岛骑行。钟凡 摄

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表示,本次十五运会“一赛连三地”跨境公路自行车赛事虽已落幕,但赛事带来的热度不减。“港澳车友常来珠海参加休闲骑行或专业训练,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大队伍训练有助于提升成绩。”

他表示,希望借助赛事契机,引进更多国际级自行车大赛,同时开展业余赛事与市民骑游活动,为珠海及大湾区骑行爱好者提供更好平台。自行车运动协会将进一步宣传倡导文明骑行,营造互相礼让的和谐骑行环境,让骑行文化在规则与秩序中深入人心。

骑出城市发展新机遇

珠海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友好的环境。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1290公里、健康步道133公里,让骑行者在城市与自然间无缝切换。

绿道骑行让市民在城市与自然间无缝切换。吴长赋 摄

“这里有山海相连的秀美风景,更有海岛碧道的诗情画意。”黄振球介绍,珠海的骑行环境将大海、沙滩、奇石、绿林巧妙串联,让每一次骑行都成为融入山海的体验。凤凰山、将军山等山体步道与滨海平缓车道无缝衔接,既满足休闲骑行的轻松愉悦,也为专业爱好者提供爬坡越坎的挑战。

多年来,珠海持续将骑行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自2011年起,珠海市政道路改造便明确要求同步设置自行车专用道。目前已形成覆盖“滨海-河湖-山地”的三级网络,让骑行从出行方式升级为“沉浸式风景体验”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外,还有贴心的人文关怀。情侣路沿线设置专用骑行道,实现人车彻底分流,成为市民日常休闲骑行的首选;香山云道、景山道等步道接入周边骑行网络,为骑友提供骑游结合的多元选择。

这些细节的改变,让骑行从“体力考验”变成“身心享受”,为骑行运动的推广普及创造了良好条件。

重大赛事也是城市产业提质增效的催化剂。黄振球介绍,围绕骑行运动,珠海已培育多家专业运动自行车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骑行装备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专注于中高端自行车制动与变速器系统,是国内首家涉足集成式智能动力控制与变速系统领域的企业,主导起草了国家变速器行业标准,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与迪卡侬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成立于珠海的零距物联,专注于智能骑行头盔的研发与生产,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安全骑行头盔,其摔倒报警与SOS求救功能已获批国际发明专利。

为确保本次跨境赛事顺利举办,珠海市交通物联网有限公司全国首创跨境无感通关系统,赛前通过人脸识别和RFID技术快速核验身份;赛中利用无人机和电子围栏全程监控;赛后自动完成通关核销,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确保自行车运动员在高速骑行中“零延迟”通关。

“我们在打造‘骑行之城’、推广骑行运动的同时,也带动骑行产业链在珠海深耕集聚、创新发展。”黄振球表示,通过“运动+产业”的双轮驱动,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生态。

车轮滚滚,彰显的正是珠海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

展望未来,珠海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让骑行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建设“骑行之城”注入持久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珠海“骑行之城”活力尽显

11月18日,在第四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由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带来的“轮舞跃动·逐梦全运”BMX小轮车专场表演精彩上演,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生动诠释了珠海作为“骑行之城”所蕴含的年轻、活力、勇于探索的城市精神,向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全运精神。

BMX小轮车表演。朱习 摄

记者看到,表演在构思上巧妙地将飞旋的车轮与城市宣传片相结合,两位国内顶尖BMX小轮车冠军选手联袂献演。一位是擅长自由式的名将陈浩锋,他以其标志性的高难度动作闻名,是中国首位成功完成自行车后空翻的BMX选手,曾多次代表中国征战国际赛场。另一位是平地花式领域的高手钟腾飞,他曾创下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冠军并创造12连胜的纪录,其技巧以精准、流畅著称。两位运动员在表演中分别展示了自由式小轮车的惊险刺激与平地花式的行云流水,引发观众阵阵惊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演,为十五运会增添一抹动感亮色,让大家近距离感受BMX小轮车运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展现珠海“骑行之城”的体育文化魅力。

发布会当天,珠海自行车运动协会还携一系列专业骑行装备亮相,致力于为每一位骑行爱好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骑行体验。

记者看到,珠海展区人头攒动,不少人争相体验自行车专业设备。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聚焦骑行效率、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三大核心向大家介绍了各类产品。其中,专业骑行鞋采用独特钮扣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运动员骑行的发力效率;智能码表则能全面记录并分析骑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数据,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成为骑行者个人成长的数据载体。

在通讯方面,谭忠铭展示了目前广受骑行者欢迎的插卡式骑行对讲机,其小巧机身突破了传统对讲机的距离限制,让团队沟通无界,骑行更加自由便捷。而作为骑行安全的核心保障,谭忠铭介绍了新款头盔的功能,“虽然头盔很轻,但这款头盔采用轻量化设计与多孔通风结构,在确保高强度防护的同时兼顾了佩戴的舒适性,其特殊材料工艺能在意外碰撞时有效分解冲击力,为骑手提供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些专业装备是骑行者探索旅程、突破自我的可靠伙伴,欢迎广大骑友来到珠海一同驰骋、御风而行。”

谭忠铭(左)和杨海兴在活动现场介绍专业骑行装备。朱习 摄

十五运会不仅是运动员角逐的舞台,更是一个推动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契机。在发布会现场,记者采访到了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珠海市体育总会秘书长杨海兴。他分享了珠海在群众体育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包括推动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社区体育公园。“珠海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41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69平方米,持续领跑全省。”杨海兴自豪地分享道。

此外,贯穿全年的赛事活动引领市民体质持续提升。目前,珠海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已提升至98.5%,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体育锦标赛、中小学足球联赛、村居篮球赛等深受欢迎的基层群众赛事,构筑起一座“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力之城。

杨海兴谈到:“在十五运会的推动下,珠海全民健身指导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不仅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4人,持续领跑全省,更有7家单位和6名个人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未来珠海将聚焦服务升级,通过积极扶持专业体育社团和基层体育俱乐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对基层的‘精准滴灌’,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老师’。”

文字:张伟宁 张映竹 图片:钟凡 朱习 吴长赋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