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夏 张伟宁
2025-11-21 22:56
潮涌伶仃,风拂碧波。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圣火在粤港澳大湾区点燃,运动的浪潮奔涌而来,唤醒了静卧于大湾区“海上地理中心”的万山群岛。
极目远眺,百余岛屿如翡翠缀于碧波,山海为幕,勾勒出一幅流动的运动长卷。当全运的热度漫过海岸,这片深蓝的海域,正以运动为新的语言,讲述着从世外桃源向“海洋运动场”的生动蜕变。

向海图强,解锁发展新密码
“靠海吃海”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内涵。
曾经,海岛旅游困于“登岛观光、下水游泳、品尝海鲜”的单一模式,难以突破同质化的发展桎梏。万山群岛以创新之姿,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向大海“借”一座运动场。
这份底气,源自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作为“中国天然氧吧”,这里64%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生态屏障,94.3%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滋养着运动空间;年均超200天的适宜运动期,让海洋运动四季可期;星罗棋布的岛屿群落,构成了天然的赛场矩阵;背靠大湾区近87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更为这片海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开启这片蓝色宝藏的钥匙。在这里,“自然中竞技,运动中赏景”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

赛事引航,谱写文旅新篇章
如何让“流量”转化为“留量”?万山群岛以品牌赛事为笔,以多元体验为墨,绘就文旅融合的精彩画卷。
深耕二十余年的“万山论钓”,已从民间赛事跃升为市级联赛。75万元奖金池吸引全球近700名钓手参与,这项“中国海钓界的奥斯卡”让东澳岛成为海钓爱好者的朝圣之地。2024年数据显示,万山区休闲渔业接待海钓游客6.4万人次,营收达2377.5万元,彰显出品牌赛事的强大号召力。
秋去冬来,万山群岛迎来海钓的黄金时节。在这片4500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147座岛屿如繁星点缀,200多种经济鱼类在此繁衍生息,续写着昔日四大渔场的辉煌。从今年11月至明年春季,“万山论钓”国际海钓公开赛、“鱿鱼派对”鱿钓比赛、“澳门回归杯”矶钓精英邀请赛、“伶仃王杯”海钓大赛四大赛事接连登场,以竿为笔,以线为墨,勾勒出冬日的热情图景。
骑行运动同样在这里绽放新彩。不久前举办的“骑迎全运・活力海岛”东澳岛环岛骑行活动,吸引近百名来自国内外的骑行爱好者,在12公里的环岛路上畅享山海之间的诗意。“早就向往珠海海岛风光,这次将骑行与迎接全运相结合,意义非凡!”一位香港骑友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
潜水运动则开辟了另一片精彩天地。外伶仃岛的水下摄影大赛,让潜水爱好者在记录珊瑚之美的同时,也成为海洋生态的守护者;即将启幕的海底摄影展,将呈现一个立体的水下世界。桂山岛的体育嘉年华汇聚十二项水上运动,让每位游客都能找到心之所向。
更令人动容的是,体育的种子正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全运会前夕,世界冠军马晋走进桂山小学,与孩子们共赴“同心助全运‘羽’你共成长”的羽毛球公益教学之约。60余名学生近距离感受冠军风采,在互动中点燃运动梦想。在“冠军互动课堂”上,她从握拍到挥拍,从步法到发力,细致指导、亲身示范,让拼搏精神的种子在海岛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

一岛一品,描绘特色新图景
海洋运动的发展,始终以生态保护为根基。万山群岛以“生态微创”的智慧,在保护与利用间寻求最美平衡。
桂山岛北山的采矿迹地,如今焕新为绿荫掩映的徒步小径;东澳岛南沙湾经生态修复,化身为沙滩排球的天然赛场;5.8公里修复岸线串联起28公里生态挡墙,勾勒出一条海景骑行廊道,让追风者在涛声中与碧海同行。
更具匠心的是,每座岛屿都塑造出独特的个性魅力。桂山岛主打动感活力,水上摩托破浪、桨板逐日,持续点燃海面激情;外伶仃岛专注生态潜水,让游客在探索海底奥秘时,参与珊瑚种植、海洋清洁,让运动成为生动的生态课堂;东澳岛深耕海钓文化,“零基础教学+钓获加工”的完整服务,让新手也能体验“从浪尖到舌尖”的完美乐趣。
“按需选岛、按趣体验”的创新模式,既让游客告别选择困扰,又让各岛摆脱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人为本,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最终要回归人的需求,服务于民生福祉。万山区以十五运会为契机,让赛事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游客与居民。
199元起的“惠民畅游套餐卡”,配合船票五折、特价住宿等多元优惠,推出首周便掀起登岛热潮。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赛事经济限于场馆”的传统思维,将体育流量有效导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2025年前三季度,万山群岛接待游客超1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5%。这些数字背后,是海岛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游客满意的笑容,是发展成果的最佳体现。
外伶仃岛石涌湾海域的创新实践更是令人瞩目。昔日的老旧渔排经过改造,已转型为综合型水上休闲运动基地。这片曾经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如今已成为集皮划艇、桨板、平台垂钓和非遗渔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空间,并成功入选珠海市总工会“职工康养基地”名单。
市场的认可同样令人振奋。在携程最新发布的榜单中,珠海入选全球及亚洲“海滨海岛目的地榜”,外伶仃岛与东澳岛更被列为“必打卡”亮点。“登外伶仃岛寻珊瑚礁秘境,游东澳岛享银滩逐浪”的评语,正是对万山群岛旅游吸引力的最佳注脚。

潮起万山,迈向蓝色新未来
全运会的聚光灯下,万山群岛的“蓝色引擎”正全速运转。
伴随东澳岛阿丽拉等高端酒店相继落成,“一小时水上运动圈”持续完善,三大运动基地稳步推进,“海之舱”半潜式渔旅平台等创新项目有序布局......这里的愿景,不仅是打造大湾区水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更是要成为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板。
从桂山岛的摩托艇破浪,到外伶仃岛的潜水探幽;从东澳岛的抛竿垂钓,到骑行廊道的追风而行——万山群岛向大海“借”来的,不只是一座运动场,更是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民生富足的时代画卷。
潮起万山,心动深蓝。这里正在崛起为大湾区的“蓝色运动心脏”——一个既能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又能满足大众运动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浪潮中,万山群岛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中国海洋运动的崭新篇章,让这片蓝色海域永远涌动着生机与希望。
潮涌伶仃,风拂碧波。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圣火在粤港澳大湾区点燃,运动的浪潮奔涌而来,唤醒了静卧于大湾区“海上地理中心”的万山群岛。
极目远眺,百余岛屿如翡翠缀于碧波,山海为幕,勾勒出一幅流动的运动长卷。当全运的热度漫过海岸,这片深蓝的海域,正以运动为新的语言,讲述着从世外桃源向“海洋运动场”的生动蜕变。

向海图强,解锁发展新密码
“靠海吃海”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内涵。
曾经,海岛旅游困于“登岛观光、下水游泳、品尝海鲜”的单一模式,难以突破同质化的发展桎梏。万山群岛以创新之姿,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向大海“借”一座运动场。
这份底气,源自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作为“中国天然氧吧”,这里64%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生态屏障,94.3%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滋养着运动空间;年均超200天的适宜运动期,让海洋运动四季可期;星罗棋布的岛屿群落,构成了天然的赛场矩阵;背靠大湾区近87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更为这片海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开启这片蓝色宝藏的钥匙。在这里,“自然中竞技,运动中赏景”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

赛事引航,谱写文旅新篇章
如何让“流量”转化为“留量”?万山群岛以品牌赛事为笔,以多元体验为墨,绘就文旅融合的精彩画卷。
深耕二十余年的“万山论钓”,已从民间赛事跃升为市级联赛。75万元奖金池吸引全球近700名钓手参与,这项“中国海钓界的奥斯卡”让东澳岛成为海钓爱好者的朝圣之地。2024年数据显示,万山区休闲渔业接待海钓游客6.4万人次,营收达2377.5万元,彰显出品牌赛事的强大号召力。
秋去冬来,万山群岛迎来海钓的黄金时节。在这片4500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147座岛屿如繁星点缀,200多种经济鱼类在此繁衍生息,续写着昔日四大渔场的辉煌。从今年11月至明年春季,“万山论钓”国际海钓公开赛、“鱿鱼派对”鱿钓比赛、“澳门回归杯”矶钓精英邀请赛、“伶仃王杯”海钓大赛四大赛事接连登场,以竿为笔,以线为墨,勾勒出冬日的热情图景。
骑行运动同样在这里绽放新彩。不久前举办的“骑迎全运・活力海岛”东澳岛环岛骑行活动,吸引近百名来自国内外的骑行爱好者,在12公里的环岛路上畅享山海之间的诗意。“早就向往珠海海岛风光,这次将骑行与迎接全运相结合,意义非凡!”一位香港骑友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
潜水运动则开辟了另一片精彩天地。外伶仃岛的水下摄影大赛,让潜水爱好者在记录珊瑚之美的同时,也成为海洋生态的守护者;即将启幕的海底摄影展,将呈现一个立体的水下世界。桂山岛的体育嘉年华汇聚十二项水上运动,让每位游客都能找到心之所向。
更令人动容的是,体育的种子正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全运会前夕,世界冠军马晋走进桂山小学,与孩子们共赴“同心助全运‘羽’你共成长”的羽毛球公益教学之约。60余名学生近距离感受冠军风采,在互动中点燃运动梦想。在“冠军互动课堂”上,她从握拍到挥拍,从步法到发力,细致指导、亲身示范,让拼搏精神的种子在海岛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

一岛一品,描绘特色新图景
海洋运动的发展,始终以生态保护为根基。万山群岛以“生态微创”的智慧,在保护与利用间寻求最美平衡。
桂山岛北山的采矿迹地,如今焕新为绿荫掩映的徒步小径;东澳岛南沙湾经生态修复,化身为沙滩排球的天然赛场;5.8公里修复岸线串联起28公里生态挡墙,勾勒出一条海景骑行廊道,让追风者在涛声中与碧海同行。
更具匠心的是,每座岛屿都塑造出独特的个性魅力。桂山岛主打动感活力,水上摩托破浪、桨板逐日,持续点燃海面激情;外伶仃岛专注生态潜水,让游客在探索海底奥秘时,参与珊瑚种植、海洋清洁,让运动成为生动的生态课堂;东澳岛深耕海钓文化,“零基础教学+钓获加工”的完整服务,让新手也能体验“从浪尖到舌尖”的完美乐趣。
“按需选岛、按趣体验”的创新模式,既让游客告别选择困扰,又让各岛摆脱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人为本,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最终要回归人的需求,服务于民生福祉。万山区以十五运会为契机,让赛事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游客与居民。
199元起的“惠民畅游套餐卡”,配合船票五折、特价住宿等多元优惠,推出首周便掀起登岛热潮。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赛事经济限于场馆”的传统思维,将体育流量有效导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2025年前三季度,万山群岛接待游客超1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5%。这些数字背后,是海岛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游客满意的笑容,是发展成果的最佳体现。
外伶仃岛石涌湾海域的创新实践更是令人瞩目。昔日的老旧渔排经过改造,已转型为综合型水上休闲运动基地。这片曾经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如今已成为集皮划艇、桨板、平台垂钓和非遗渔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空间,并成功入选珠海市总工会“职工康养基地”名单。
市场的认可同样令人振奋。在携程最新发布的榜单中,珠海入选全球及亚洲“海滨海岛目的地榜”,外伶仃岛与东澳岛更被列为“必打卡”亮点。“登外伶仃岛寻珊瑚礁秘境,游东澳岛享银滩逐浪”的评语,正是对万山群岛旅游吸引力的最佳注脚。

潮起万山,迈向蓝色新未来
全运会的聚光灯下,万山群岛的“蓝色引擎”正全速运转。
伴随东澳岛阿丽拉等高端酒店相继落成,“一小时水上运动圈”持续完善,三大运动基地稳步推进,“海之舱”半潜式渔旅平台等创新项目有序布局......这里的愿景,不仅是打造大湾区水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更是要成为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板。
从桂山岛的摩托艇破浪,到外伶仃岛的潜水探幽;从东澳岛的抛竿垂钓,到骑行廊道的追风而行——万山群岛向大海“借”来的,不只是一座运动场,更是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民生富足的时代画卷。
潮起万山,心动深蓝。这里正在崛起为大湾区的“蓝色运动心脏”——一个既能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又能满足大众运动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浪潮中,万山群岛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中国海洋运动的崭新篇章,让这片蓝色海域永远涌动着生机与希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