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羊羊在一次聚会中拍下美羊羊的照片,将照片丑化后上传到了网络,请问喜羊羊的行为是否侵害了美羊羊的肖像权?”5月28日上午,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法治文化书屋内,红旗司法所工作人员将民法典中的案例改编为喜羊羊系列小故事,有趣的宣讲方式引得现场小朋友争相抢答。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今年5月是全国第二个民法典主题宣传月。连日来,金湾区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推动形成人人学习民法典、事事依靠民法典的法治风尚。

拓展普法新阵地
以高质量普法助推乡村振兴
28日上午,由金湾区司法局、区图书馆、红旗镇三板村联合打造的村居法治文化书屋在三板村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市首个村级法治文化书屋。
这间建在村民家门口的法治文化书屋设有法治书籍专栏、普法壁画等,宽敞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800多册法律类书籍。值得一提的是,书屋旁的三板村党群服务中心就是法律顾问室。在这里,村民不仅能查阅到现行的法律法规,还有专业的律师解答法律问题。“法治文化书屋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不只是简单的阅读场所。它将通过举办读书分享、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直播等活动,提供不同的法律服务,满足村民多元法治需求,展现新农村风貌。”金湾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在三板村法治文化书屋同步举行。红旗司法所工作人员把民法典中的部分案例改编为喜羊羊系列小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三板村的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孩子们还在社工的引导下,共同创作了“知法 懂法 守法”彩绘宣传画,争做普法小达人。

改变过去政府部门“一人主讲”的法治宣传局面,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声”,是金湾区推动民法典家喻户晓的创新探索。去年8月,金湾区全面启动“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一支穿着红马甲在村中普法的“法律明白人”队伍逐步建立,三板村党总支书记周卫红便是其中一员。
“法律明白人”是村民的身边人,不仅与村民有感情纽带维系,懂地方方言,还熟悉村里的事务和村民的情况,了解村民的需求,知晓相关问题或纠纷的实质,更容易取得各方信任,以村民的身份影响其他村民。记者了解到,作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板村目前已有9名“法律明白人”,其中2名为“法治带头人”,涵盖党员、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多个群体。
“引导村民学好法律,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还能制止身边违法行为。去年,我们以民法典为依据修订了村规民约,村民人手一册。”周卫红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对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已逐步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板村的变化正是金湾区通过“民法典进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和农村学法用法实际需求,金湾区不仅在村(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民法典宣传栏、张贴民法典宣传海报、推动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区)文化广场和公园、因地制宜建设法治书屋等普法新阵地,还将“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力量动员起来,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契机,引导农民以民法典为依据,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搭起联动大舞台
以全方位普法培育法治文化
群众在哪里,民法典普法就开展到哪里。不仅仅在农村,今年以来,金湾区各级各部门以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网络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小型、分散原则,金湾在全区策划了各类特色鲜明的“民法典+N”活动,推动普法责任单位开展形式新颖活泼的宣传活动。同时,民法典也被列入全区4000多名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聚焦让群众愿意听、用得上,覆盖全民的民法典宣讲活动也在持续展开。据悉,金湾区已组建民法典讲师团,通过讲授灌输、案例剖析、场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分批次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使民法典普法成规模、成声势。如在推动民法典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行的过程中,金湾区就利用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开展“画说民法典”DIY涂色游戏,通过寓教于乐形式轻松开展普法教育。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金湾区还巧借“防疫一米线”打造“普法风景线”,制作了25套“民法典”特色一米线在区市民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企业、中小学等核酸检测或人员密集场所张贴,使单调的一米线变成群众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库”。
此外,金湾区还在全区34所中小学中开展了“小金说法·法治朗诵”视频征集活动,推动青少年做民法典学习者、思考者、传播者。中小学、高校通过主题班会、法治宣讲、模拟法庭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法典法治教育氛围。
在各类法治的宣传阵地上,民法典宣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2条在建碧道中增加大量民法典法治元素,利用户外LED屏播放民法典宣传视频,充分利用法治公园和长廊、公交专列、公交站牌、窗口服务单位等宣传载体,投放各类法律资料,畅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米”。
依托新媒体,金湾区还组织开展了内容灵动活泼的网上宣传,用文字、图片、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述民法典精神,让民法典宣传实效惠民。比如,南水镇利用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平台推送民法典相关知识,并推出《漫说民法典》、《法治漫画系列短剧》等民法典普法专栏,打造“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模式,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
此外,金湾区还汇聚起区内的社会组织力量,定期向社工推送普法案例、知识点及疑难解答,以点带面辐射,把民法典宣传带到全区各类服务对象中去。


“喜羊羊在一次聚会中拍下美羊羊的照片,将照片丑化后上传到了网络,请问喜羊羊的行为是否侵害了美羊羊的肖像权?”5月28日上午,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法治文化书屋内,红旗司法所工作人员将民法典中的案例改编为喜羊羊系列小故事,有趣的宣讲方式引得现场小朋友争相抢答。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今年5月是全国第二个民法典主题宣传月。连日来,金湾区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推动形成人人学习民法典、事事依靠民法典的法治风尚。

拓展普法新阵地
以高质量普法助推乡村振兴
28日上午,由金湾区司法局、区图书馆、红旗镇三板村联合打造的村居法治文化书屋在三板村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市首个村级法治文化书屋。
这间建在村民家门口的法治文化书屋设有法治书籍专栏、普法壁画等,宽敞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800多册法律类书籍。值得一提的是,书屋旁的三板村党群服务中心就是法律顾问室。在这里,村民不仅能查阅到现行的法律法规,还有专业的律师解答法律问题。“法治文化书屋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不只是简单的阅读场所。它将通过举办读书分享、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直播等活动,提供不同的法律服务,满足村民多元法治需求,展现新农村风貌。”金湾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在三板村法治文化书屋同步举行。红旗司法所工作人员把民法典中的部分案例改编为喜羊羊系列小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三板村的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孩子们还在社工的引导下,共同创作了“知法 懂法 守法”彩绘宣传画,争做普法小达人。

改变过去政府部门“一人主讲”的法治宣传局面,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声”,是金湾区推动民法典家喻户晓的创新探索。去年8月,金湾区全面启动“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一支穿着红马甲在村中普法的“法律明白人”队伍逐步建立,三板村党总支书记周卫红便是其中一员。
“法律明白人”是村民的身边人,不仅与村民有感情纽带维系,懂地方方言,还熟悉村里的事务和村民的情况,了解村民的需求,知晓相关问题或纠纷的实质,更容易取得各方信任,以村民的身份影响其他村民。记者了解到,作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板村目前已有9名“法律明白人”,其中2名为“法治带头人”,涵盖党员、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多个群体。
“引导村民学好法律,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还能制止身边违法行为。去年,我们以民法典为依据修订了村规民约,村民人手一册。”周卫红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对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已逐步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板村的变化正是金湾区通过“民法典进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和农村学法用法实际需求,金湾区不仅在村(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民法典宣传栏、张贴民法典宣传海报、推动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村(社区)文化广场和公园、因地制宜建设法治书屋等普法新阵地,还将“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力量动员起来,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契机,引导农民以民法典为依据,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搭起联动大舞台
以全方位普法培育法治文化
群众在哪里,民法典普法就开展到哪里。不仅仅在农村,今年以来,金湾区各级各部门以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网络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小型、分散原则,金湾在全区策划了各类特色鲜明的“民法典+N”活动,推动普法责任单位开展形式新颖活泼的宣传活动。同时,民法典也被列入全区4000多名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聚焦让群众愿意听、用得上,覆盖全民的民法典宣讲活动也在持续展开。据悉,金湾区已组建民法典讲师团,通过讲授灌输、案例剖析、场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分批次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使民法典普法成规模、成声势。如在推动民法典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行的过程中,金湾区就利用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开展“画说民法典”DIY涂色游戏,通过寓教于乐形式轻松开展普法教育。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金湾区还巧借“防疫一米线”打造“普法风景线”,制作了25套“民法典”特色一米线在区市民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企业、中小学等核酸检测或人员密集场所张贴,使单调的一米线变成群众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库”。
此外,金湾区还在全区34所中小学中开展了“小金说法·法治朗诵”视频征集活动,推动青少年做民法典学习者、思考者、传播者。中小学、高校通过主题班会、法治宣讲、模拟法庭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法典法治教育氛围。
在各类法治的宣传阵地上,民法典宣传也巧妙地融入其中,2条在建碧道中增加大量民法典法治元素,利用户外LED屏播放民法典宣传视频,充分利用法治公园和长廊、公交专列、公交站牌、窗口服务单位等宣传载体,投放各类法律资料,畅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米”。
依托新媒体,金湾区还组织开展了内容灵动活泼的网上宣传,用文字、图片、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述民法典精神,让民法典宣传实效惠民。比如,南水镇利用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平台推送民法典相关知识,并推出《漫说民法典》、《法治漫画系列短剧》等民法典普法专栏,打造“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模式,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
此外,金湾区还汇聚起区内的社会组织力量,定期向社工推送普法案例、知识点及疑难解答,以点带面辐射,把民法典宣传带到全区各类服务对象中去。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