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代建筑彩画保护 挖掘珠海历史文化价值

古建筑彩画(壁画)通常绘画于建筑的檐墙、门额、屋内山墙和连廊侧墙等部位,广泛分布于祠堂、庙宇和民居建筑内,古建筑彩画是传统岭南建筑元素“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二塑(灰塑、陶塑)一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古建筑彩画题材的主要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忠、孝、廉、节、义”等内涵表现及历史典故;二是古典文学名著和唐诗宋词意境及内涵的表达;三是古人对富、贵、福、寿等美好生活期盼的谐音和寓意组图;四是描绘山水花鸟等。这些彩画的内容或是教人尊重传统文化和美德,或是主人对子孙后代和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或是对壮美山河、花鸟虫鱼的寄情等,体现了建筑主人的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等。如广泛绘于大门门额(会同莫氏大宗祠)的“教子朝天”图,表达了望子成龙的期望。绘于沥溪简氏宗祠的“郝隆晒腹”图则寓意腹中装书、富有学问。

因此,古建筑彩画不仅仅是建筑装饰元素,也具有建筑艺术价值,精美的绘画效果体现出其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极具人文历史研究价值,西方绘画元素融入和依存于彩画图案本身的信息,为研究中西文化的融合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载体。加强古建筑彩画的挖掘和保护对于珠海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积极意义。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的现状

珠海古建筑彩画是岭南古建筑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之后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和中外贸易交流的逐渐放开,地处香山核心区域的珠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才辈出,诸多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政商人士回乡助力当地建设。由于财力雄厚,他们大量聘请了岭南地区当时的彩画大师绘画,如岭南彩画大师杨瑞石等。经济同样发达的广州、顺德地区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杨瑞石所绘彩画数量极少,而珠海仅唐家瑞芝唐公祠就保留有二十多幅杨瑞石大幅彩画巨作且图案清晰、保存完好。此外在唐家三庙和上栅卢氏孖祠等均发现保留数量较多的杨瑞石彩画,这在岭南地区都极为罕见。这些彩画是珠海的文化瑰宝。

由于珠海位于中西方交汇的前沿、经济的交流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珠海地区有大量的古建筑彩画融入了西方的图形元素和绘画手法,体现了珠海文化的包容性和珠海古建筑彩画的鲜明个性。如斗门古街骑楼天花均有彩画,当地人称为“灯影”,在节假日或遇重大庆典每家每户在门口彩画下挂上灯笼,灯光影照彩画,整条街流光溢彩,一派繁华节庆景象。更重要的是斗门古街彩画大部分还融入了店铺的经营内容和部分西方绘画元素,如大安堂药店彩画除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形外,有与药店经营有关的人参、鹿茸图案和地球仪等西方文化图案。在唐家湾古镇和南屏古村也发现大量绘制精美并中西合璧的建筑彩画,大部分保存完好。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建筑彩画是一类极其脆弱、濒于消失的文物。而且由于其对墙壁天然的依赖性,比起木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彩画因无法收藏故难以保存,更难以扛过岁月流失和沧桑巨变。建筑一旦翻修,墙壁重整,与墙壁不可分割的彩画就只有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祠堂因大修重新砌墙造成彩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另外,虽然在科技措施方面可以运用提色、固色手法来延长建筑彩画的寿命,但由于对这类彩画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要依赖建筑整体保护而导致的费用巨大,可以说迄今并没有找到有效的保护办法。珠海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中山等对建筑彩画的价值已经开始有不同深度的认识,近年已经开始启动建筑彩画的普查和研究,并有专著出版,而建筑彩画相对更丰富的珠海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保护利用珠海古建筑彩画,一是文化文物部门和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彩画保护的重视程度,对彩画价值的认定不仅仅视其为建筑装饰的元素,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实物载体。

二是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市范围内古建筑彩画进行普查、拍摄或扫描、造册登记、编印出版普查成果供市民和绘画专业人士鉴赏,为将来部分不可避免消失的彩画留下永久档案、加强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对普查成果,根据彩画保存完好程度和艺术价值等进行定级,分类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价值较大的彩画可仿照文物保护形式挂牌保护。

三是制定建筑彩画维修保护的技术指引,结合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维修,安排专款对彩画进行清理和保护、分步分阶段对全市所有普查登记在册彩画进行清理和保护。

(作者单位:珠海历史名人研究会)

文字:黎映宇 编辑:孙宁 责任编辑:孙宁
加强古代建筑彩画保护 挖掘珠海历史文化价值
珠海特区报 2021-01-25 21:30

古建筑彩画(壁画)通常绘画于建筑的檐墙、门额、屋内山墙和连廊侧墙等部位,广泛分布于祠堂、庙宇和民居建筑内,古建筑彩画是传统岭南建筑元素“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二塑(灰塑、陶塑)一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古建筑彩画题材的主要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忠、孝、廉、节、义”等内涵表现及历史典故;二是古典文学名著和唐诗宋词意境及内涵的表达;三是古人对富、贵、福、寿等美好生活期盼的谐音和寓意组图;四是描绘山水花鸟等。这些彩画的内容或是教人尊重传统文化和美德,或是主人对子孙后代和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或是对壮美山河、花鸟虫鱼的寄情等,体现了建筑主人的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等。如广泛绘于大门门额(会同莫氏大宗祠)的“教子朝天”图,表达了望子成龙的期望。绘于沥溪简氏宗祠的“郝隆晒腹”图则寓意腹中装书、富有学问。

因此,古建筑彩画不仅仅是建筑装饰元素,也具有建筑艺术价值,精美的绘画效果体现出其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极具人文历史研究价值,西方绘画元素融入和依存于彩画图案本身的信息,为研究中西文化的融合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载体。加强古建筑彩画的挖掘和保护对于珠海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积极意义。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的现状

珠海古建筑彩画是岭南古建筑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之后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和中外贸易交流的逐渐放开,地处香山核心区域的珠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才辈出,诸多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政商人士回乡助力当地建设。由于财力雄厚,他们大量聘请了岭南地区当时的彩画大师绘画,如岭南彩画大师杨瑞石等。经济同样发达的广州、顺德地区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杨瑞石所绘彩画数量极少,而珠海仅唐家瑞芝唐公祠就保留有二十多幅杨瑞石大幅彩画巨作且图案清晰、保存完好。此外在唐家三庙和上栅卢氏孖祠等均发现保留数量较多的杨瑞石彩画,这在岭南地区都极为罕见。这些彩画是珠海的文化瑰宝。

由于珠海位于中西方交汇的前沿、经济的交流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珠海地区有大量的古建筑彩画融入了西方的图形元素和绘画手法,体现了珠海文化的包容性和珠海古建筑彩画的鲜明个性。如斗门古街骑楼天花均有彩画,当地人称为“灯影”,在节假日或遇重大庆典每家每户在门口彩画下挂上灯笼,灯光影照彩画,整条街流光溢彩,一派繁华节庆景象。更重要的是斗门古街彩画大部分还融入了店铺的经营内容和部分西方绘画元素,如大安堂药店彩画除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形外,有与药店经营有关的人参、鹿茸图案和地球仪等西方文化图案。在唐家湾古镇和南屏古村也发现大量绘制精美并中西合璧的建筑彩画,大部分保存完好。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建筑彩画是一类极其脆弱、濒于消失的文物。而且由于其对墙壁天然的依赖性,比起木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彩画因无法收藏故难以保存,更难以扛过岁月流失和沧桑巨变。建筑一旦翻修,墙壁重整,与墙壁不可分割的彩画就只有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祠堂因大修重新砌墙造成彩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另外,虽然在科技措施方面可以运用提色、固色手法来延长建筑彩画的寿命,但由于对这类彩画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要依赖建筑整体保护而导致的费用巨大,可以说迄今并没有找到有效的保护办法。珠海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中山等对建筑彩画的价值已经开始有不同深度的认识,近年已经开始启动建筑彩画的普查和研究,并有专著出版,而建筑彩画相对更丰富的珠海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

珠海古建筑彩画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保护利用珠海古建筑彩画,一是文化文物部门和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彩画保护的重视程度,对彩画价值的认定不仅仅视其为建筑装饰的元素,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实物载体。

二是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市范围内古建筑彩画进行普查、拍摄或扫描、造册登记、编印出版普查成果供市民和绘画专业人士鉴赏,为将来部分不可避免消失的彩画留下永久档案、加强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对普查成果,根据彩画保存完好程度和艺术价值等进行定级,分类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价值较大的彩画可仿照文物保护形式挂牌保护。

三是制定建筑彩画维修保护的技术指引,结合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维修,安排专款对彩画进行清理和保护、分步分阶段对全市所有普查登记在册彩画进行清理和保护。

(作者单位:珠海历史名人研究会)

文字:黎映宇 编辑:孙宁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