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地图搜索“珠海”,纵横交错的路网已经将南海之滨的珠海与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多个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京港澳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广珠城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珠海机场、莲洲通用机场;高栏港、九洲港……珠海正从“交通末梢”逐渐蝶变为重要交通枢纽。

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珠海被赋予“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和“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重点任务。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交通是重要支撑。根据《意见》赋予的这一任务,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围绕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的奋斗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崭新姿态,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

1、发挥大桥优势支持澳门辐射粤西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

春雷一声响。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海与澳门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中强强联合的澳门-珠海极点,与香港-深圳极点、广州-佛山极点一起,被赋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使命。
“支撑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珠海的新使命。因此,第一步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阻隔,让珠澳交通互联互通,在口岸通关上便利、畅通、高效。”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8月18日,新建的横琴口岸正式通关。为了方便珠澳往来,澳门莲花口岸整体搬至新的横琴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通关模式,珠澳两地的通关往来实现了质的突破。

同时,横琴口岸站一共设计了10个乘客出入口以及12个紧急疏散口,站内特别预留了对接澳门轻轨的接口,为珠澳高铁互联互通做足了充分准备。
珠海拱北口岸近旁,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设接近尾声。据相关人士透露,这条即将通关的新通道还将直接与珠机城际铁路的珠海站相连,内地与澳门的往来将更加畅通便利。
今年5月28日,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围绕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合作开发模式,继续推动与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还承担着承接港澳、辐射粤西的任务。用好港珠澳大桥,也是珠海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珠海要想成为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新枢纽,珠海还要构建辐射粤西的枢纽平台,包括支撑江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交通系统和西部生态新城的交通系统以及大桥、横琴、金湾、高栏之间的交通系统。”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称,正在建设中的黄茅海大桥是枢纽平台的重要通道。
“黄茅海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对接港珠澳大桥、贯穿珠海、直通江门、辐射粤西的交通大通道。”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表示,它将连接周边重要交通工程,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推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构建承接东岸的北部交通枢纽
珠江东西两岸实力的不均衡,是制约大湾区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大湾区要互联互通,珠澳发展极与深港发展极之间必须高效连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海要综合谋划跨越珠江口的通道,增强承接东岸的能力,构建承接东岸的北部交通枢纽门户。
伶仃洋畔,隔洋相望的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因其各自的优势和魅力,历来被世人关注。近年来,伶仃洋公铁(深珠)通道再次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8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提到将新增伶仃洋通道,也就是深珠通道,以强化与深港、粤西的联通,其线路已基本清晰。
2019年6月,《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其中包括规划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区域城际铁路。
拉近与深圳的距离,珠海并不止步于此。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推进,珠海也加快了深中通道的对接,金琴快线北延线与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连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为了做好承接东岸,珠海还将在北面地区打造高铁、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组成的珠海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北部交通门户。
3、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地无寸铁”曾是珠海的写照。2012年底投入使用的广珠铁路仅承担货运通道的功能。同年开通的广珠城轨珠海段,直至2016年后才陆续开通了至北京、贵阳、上海方向的高铁线路,可通达国内城市64个。

根据《意见》,我市正推动澳珠极点融入国家高铁网,编制实施珠海市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系统谋划高铁、城际和城市轨道,加快构建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要实施交通大会战,织密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与高速铁路网,积极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和轨道交通中心。
据珠海市轨道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珠海已开始谋划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和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以更好承接港深、广佛极点的辐射,携手澳门构建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珠澳高铁枢纽。
其中,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通过鹤洲枢纽站在横琴口岸与澳门轻轨衔接,而伶仃洋深珠高铁在西跨伶仃洋后,引入鹤洲枢纽站与珠海至肇庆高铁、广珠(澳)高铁实现贯通。

按照要求,广珠澳高铁先期推进鹤洲至横琴段,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争取项目于“十四五”末期启动建设。
同时,推动深珠城际铁路延伸至阳江段作为东南沿海高铁通道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通道,打造珠西城市间高效互联的轨道交通通道。
城际铁路方面,珠机城轨一期已于去年8月18日通车,今年6月25日开始有了直达广州、佛山的跨线列车。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珠机城轨二期建设,力争2023年通车。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珠海已经开展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的前期研究工作。争取2021年开工建设。同时,珠海在高栏港、横琴、机场等区域都已进行了线网规划研究,目前正积极推动规划申报工作。

4、对接国际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空港和海港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珠海拥有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高栏港,以及珠江西岸唯一的民航机场——珠海机场,海运、空运战略优势凸显。
“从交通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大力发展空港、海港,打开国际化的门户。”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张福勇看来,珠海要建立起对接国际的交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目标。
《意见》提出要“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增强珠海机场功能,高质量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修编珠海机场总体规划,推动将珠海机场第二跑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项目。

目前,以珠海机场、莲洲通用机场为基础,珠海在硬件上已经搭起了空港经济的“基本盘”。2019年,珠海机场年客流量突破千万大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届时,珠海机场飞行区将新建24个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750万人次的运营需求。
2019年春季,莲洲通用机场拿到民航局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并开始运营。近3个月,已经有13家通用航空领域企业入驻,该机场已完成保障飞行起降超1500架次。
“空港经济的依托首先是机场,如果没有国际口岸,原材料进口、产品外运存在困难,飞机维修、制造等依托口岸和保税等功能的产业项目也难以落地。”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机场事务部副总监梁滨表示。
事实上,“积极争取开放机场国际口岸”也已列入了珠海的重要发展目标。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再次提出,要高质量建设枢纽型国际机场,加快修编珠海机场总体规划,推进机场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推动建设机场第二跑道。

港池里,巨型货轮汽笛长鸣;码头上,大型塔吊来回忙碌。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栏港货物吞吐量已经在2017年突破1亿吨大关。如今,随着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部分泊位投入试运营,珠海港集装箱码头深水岸线大幅增长至约4000米。
目前,在陆路交通格局上,连接“双港”(海港和空港)的鹤港高速、黄茅海大桥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金港大桥目前已列入珠海市的前期工作项目。
《意见》指出,加快建设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珠海港功能,增加高栏港国际班轮航线,深化与广州港、深圳港等周边港口合作。用好香港-珠海贸易便利电子平台,推动高栏港现代化港口发展。
如今,号角再次吹响,一个临港产业加速集聚、配套基本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化航运枢纽,正在南海之滨加快崛起。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发挥双港优势,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
袁持平表示,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交通是重要支撑之一。因此,根据《意见》赋予珠海的战略定位,珠海提出“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袁持平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拥有机场、港口、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珠海,已从昔日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对于一个具备了综合交通枢纽基本要素的城市,建设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当其时,发展轨道交通,珠海是最大受益者。

“珠海也存在城市人口少、没有地铁等劣势。”在袁持平看来,一个中心城市,直观的就是机场、码头能否与城市地铁连接。目前,珠海的珠机城际还在建设之中;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到珠海的工程也将在年内动工,深珠通道也将在“十四五”末期动工。因此,珠海完全有条件打造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袁持平建议,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过程中,珠海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发挥空港和海港的优势,把空港珠海机场打造成人流枢纽,把海港高栏港打造成物流枢纽;二是大力构建轨道交通网络,将广州、深圳的地铁延伸到珠海,通过地铁与广州、深圳衔接,通过轨道交通“地铁”的快速优势,将人流、物流聚集到珠海,将机场、港口与轨道枢纽连起来。“如果无法让空港、海港的人流、物流快速流通,那么打造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假以时日。”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关键在于一个支点和一个支点支撑
陶一桃表示,珠海要成为区域重要门户枢纽,主要涉及到一个支点和一个支点支撑,一个支点就是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从而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而一个支点支撑就是珠海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意味着珠海要更加充分利用好澳门因素,为国家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珠澳合作的制度通道。利用好澳门因素首先就是学习澳门业已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社会规制,依托澳门的国际化,强化自身的开放度,从而完成自身的国际化,使自身更加具有区域的辐射力。” 陶一桃说。
“政策不是约束创新发展的框架,而是鼓励创新探索的灯塔。”陶一桃认为,珠海在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珠海的发展定位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赋予珠海的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新功能与新使命的条件下,珠海应该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更要勇于担当,同时为试错成本的发生留出制度包容空间,而目的在于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关链接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速览
■珠机城际二期(横琴至珠海机场),预计2023年通车。
■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力争年内动工建设。
■广珠澳高铁,力争“十四五”末期启动建设。
■香海大桥支线梅华互通至坦洲互通段,力争年内通车;
香海大桥主线,力争2022年通车。
■兴业快线(北段)西线,力争年内通车。
■黄茅海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鹤港高速鹤洲南至珠海机场互通段,力争年内通车。
全线通车时间大约在2022年底。
■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2024年交付使用。

打开百度地图搜索“珠海”,纵横交错的路网已经将南海之滨的珠海与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多个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京港澳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广珠城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珠海机场、莲洲通用机场;高栏港、九洲港……珠海正从“交通末梢”逐渐蝶变为重要交通枢纽。

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珠海被赋予“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和“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重点任务。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交通是重要支撑。根据《意见》赋予的这一任务,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围绕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的奋斗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崭新姿态,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

1、发挥大桥优势支持澳门辐射粤西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

春雷一声响。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海与澳门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中强强联合的澳门-珠海极点,与香港-深圳极点、广州-佛山极点一起,被赋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使命。
“支撑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珠海的新使命。因此,第一步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阻隔,让珠澳交通互联互通,在口岸通关上便利、畅通、高效。”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8月18日,新建的横琴口岸正式通关。为了方便珠澳往来,澳门莲花口岸整体搬至新的横琴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通关模式,珠澳两地的通关往来实现了质的突破。

同时,横琴口岸站一共设计了10个乘客出入口以及12个紧急疏散口,站内特别预留了对接澳门轻轨的接口,为珠澳高铁互联互通做足了充分准备。
珠海拱北口岸近旁,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设接近尾声。据相关人士透露,这条即将通关的新通道还将直接与珠机城际铁路的珠海站相连,内地与澳门的往来将更加畅通便利。
今年5月28日,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围绕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合作开发模式,继续推动与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还承担着承接港澳、辐射粤西的任务。用好港珠澳大桥,也是珠海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珠海要想成为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新枢纽,珠海还要构建辐射粤西的枢纽平台,包括支撑江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交通系统和西部生态新城的交通系统以及大桥、横琴、金湾、高栏之间的交通系统。”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称,正在建设中的黄茅海大桥是枢纽平台的重要通道。
“黄茅海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对接港珠澳大桥、贯穿珠海、直通江门、辐射粤西的交通大通道。”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表示,它将连接周边重要交通工程,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推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构建承接东岸的北部交通枢纽
珠江东西两岸实力的不均衡,是制约大湾区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大湾区要互联互通,珠澳发展极与深港发展极之间必须高效连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海要综合谋划跨越珠江口的通道,增强承接东岸的能力,构建承接东岸的北部交通枢纽门户。
伶仃洋畔,隔洋相望的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因其各自的优势和魅力,历来被世人关注。近年来,伶仃洋公铁(深珠)通道再次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8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提到将新增伶仃洋通道,也就是深珠通道,以强化与深港、粤西的联通,其线路已基本清晰。
2019年6月,《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其中包括规划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区域城际铁路。
拉近与深圳的距离,珠海并不止步于此。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推进,珠海也加快了深中通道的对接,金琴快线北延线与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连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为了做好承接东岸,珠海还将在北面地区打造高铁、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组成的珠海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北部交通门户。
3、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地无寸铁”曾是珠海的写照。2012年底投入使用的广珠铁路仅承担货运通道的功能。同年开通的广珠城轨珠海段,直至2016年后才陆续开通了至北京、贵阳、上海方向的高铁线路,可通达国内城市64个。

根据《意见》,我市正推动澳珠极点融入国家高铁网,编制实施珠海市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系统谋划高铁、城际和城市轨道,加快构建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要实施交通大会战,织密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与高速铁路网,积极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和轨道交通中心。
据珠海市轨道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珠海已开始谋划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和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以更好承接港深、广佛极点的辐射,携手澳门构建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珠澳高铁枢纽。
其中,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通过鹤洲枢纽站在横琴口岸与澳门轻轨衔接,而伶仃洋深珠高铁在西跨伶仃洋后,引入鹤洲枢纽站与珠海至肇庆高铁、广珠(澳)高铁实现贯通。

按照要求,广珠澳高铁先期推进鹤洲至横琴段,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争取项目于“十四五”末期启动建设。
同时,推动深珠城际铁路延伸至阳江段作为东南沿海高铁通道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构建珠江口西岸沿海铁路通道,打造珠西城市间高效互联的轨道交通通道。
城际铁路方面,珠机城轨一期已于去年8月18日通车,今年6月25日开始有了直达广州、佛山的跨线列车。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珠机城轨二期建设,力争2023年通车。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珠海已经开展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的前期研究工作。争取2021年开工建设。同时,珠海在高栏港、横琴、机场等区域都已进行了线网规划研究,目前正积极推动规划申报工作。

4、对接国际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
空港和海港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珠海拥有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高栏港,以及珠江西岸唯一的民航机场——珠海机场,海运、空运战略优势凸显。
“从交通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大力发展空港、海港,打开国际化的门户。”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张福勇看来,珠海要建立起对接国际的交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目标。
《意见》提出要“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增强珠海机场功能,高质量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修编珠海机场总体规划,推动将珠海机场第二跑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项目。

目前,以珠海机场、莲洲通用机场为基础,珠海在硬件上已经搭起了空港经济的“基本盘”。2019年,珠海机场年客流量突破千万大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届时,珠海机场飞行区将新建24个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750万人次的运营需求。
2019年春季,莲洲通用机场拿到民航局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并开始运营。近3个月,已经有13家通用航空领域企业入驻,该机场已完成保障飞行起降超1500架次。
“空港经济的依托首先是机场,如果没有国际口岸,原材料进口、产品外运存在困难,飞机维修、制造等依托口岸和保税等功能的产业项目也难以落地。”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机场事务部副总监梁滨表示。
事实上,“积极争取开放机场国际口岸”也已列入了珠海的重要发展目标。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再次提出,要高质量建设枢纽型国际机场,加快修编珠海机场总体规划,推进机场改扩建、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推动建设机场第二跑道。

港池里,巨型货轮汽笛长鸣;码头上,大型塔吊来回忙碌。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栏港货物吞吐量已经在2017年突破1亿吨大关。如今,随着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部分泊位投入试运营,珠海港集装箱码头深水岸线大幅增长至约4000米。
目前,在陆路交通格局上,连接“双港”(海港和空港)的鹤港高速、黄茅海大桥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金港大桥目前已列入珠海市的前期工作项目。
《意见》指出,加快建设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三期等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珠海港功能,增加高栏港国际班轮航线,深化与广州港、深圳港等周边港口合作。用好香港-珠海贸易便利电子平台,推动高栏港现代化港口发展。
如今,号角再次吹响,一个临港产业加速集聚、配套基本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化航运枢纽,正在南海之滨加快崛起。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发挥双港优势,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
袁持平表示,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交通是重要支撑之一。因此,根据《意见》赋予珠海的战略定位,珠海提出“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袁持平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拥有机场、港口、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珠海,已从昔日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对于一个具备了综合交通枢纽基本要素的城市,建设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当其时,发展轨道交通,珠海是最大受益者。

“珠海也存在城市人口少、没有地铁等劣势。”在袁持平看来,一个中心城市,直观的就是机场、码头能否与城市地铁连接。目前,珠海的珠机城际还在建设之中;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到珠海的工程也将在年内动工,深珠通道也将在“十四五”末期动工。因此,珠海完全有条件打造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袁持平建议,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过程中,珠海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发挥空港和海港的优势,把空港珠海机场打造成人流枢纽,把海港高栏港打造成物流枢纽;二是大力构建轨道交通网络,将广州、深圳的地铁延伸到珠海,通过地铁与广州、深圳衔接,通过轨道交通“地铁”的快速优势,将人流、物流聚集到珠海,将机场、港口与轨道枢纽连起来。“如果无法让空港、海港的人流、物流快速流通,那么打造珠江口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假以时日。”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关键在于一个支点和一个支点支撑
陶一桃表示,珠海要成为区域重要门户枢纽,主要涉及到一个支点和一个支点支撑,一个支点就是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从而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而一个支点支撑就是珠海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意味着珠海要更加充分利用好澳门因素,为国家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珠澳合作的制度通道。利用好澳门因素首先就是学习澳门业已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社会规制,依托澳门的国际化,强化自身的开放度,从而完成自身的国际化,使自身更加具有区域的辐射力。” 陶一桃说。
“政策不是约束创新发展的框架,而是鼓励创新探索的灯塔。”陶一桃认为,珠海在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珠海的发展定位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赋予珠海的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的新功能与新使命的条件下,珠海应该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更要勇于担当,同时为试错成本的发生留出制度包容空间,而目的在于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关链接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速览
■珠机城际二期(横琴至珠海机场),预计2023年通车。
■广州地铁18号线从中山延伸至珠海,力争年内动工建设。
■广珠澳高铁,力争“十四五”末期启动建设。
■香海大桥支线梅华互通至坦洲互通段,力争年内通车;
香海大桥主线,力争2022年通车。
■兴业快线(北段)西线,力争年内通车。
■黄茅海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鹤港高速鹤洲南至珠海机场互通段,力争年内通车。
全线通车时间大约在2022年底。
■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2024年交付使用。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