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刘亚强:珠海学厨,澳门成长,力促粤菜国际化

“我毕业于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澳门的酒店后厨工作12年,如今在珠海演艺集团食堂做掌勺大厨。”“85后”刘亚强不仅见证了珠澳互联互通的源远流长,还和许多奋斗在澳门的珠海人一起,共同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三年多来,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力奏响“粤菜师傅”工程交响曲,培养出一批粤菜大师顶尖人才,也吸引了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从澳门回到珠海。珠海新一代粤菜师傅们正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开放的心态,在传承粤菜传统的同时勇于超越,将澳门世界美食元素融入珠海粤菜文化,助推珠海打造“国际休闲美食之都”。

钻研厨艺的刘亚强。

将报纸切得细如发丝

用青、白萝卜雕刻桥身、桥架,再用鱼线连接……一座“港珠澳大桥”在刘亚强精湛的刀工下几分钟完成。雕刻是粤菜文化经典技法,由师傅手把手传授,将刘亚强领入厨艺大门的是省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邓谦。

“邓谦是我上学时的班主任。为了练习刀功,他让我们切了一个多月的报纸,在增强腕力的同时磨练耐心和专注力。”刘亚强说,他能将报纸切得如头发丝一般细。

刘亚强选择学习厨师专业,最初源于对美食的喜爱。当他入门后,心底则燃起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从而在学艺路上一路驰骋。2003年,毕业后的刘亚强从打杂做起,洗菜、切菜、配菜、传菜……初入社会首先是熟悉各个岗位,而下班后则成为他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师傅休息,他可以上灶练厨艺为员工餐增添几道新学的“花式菜”。为了能学到更多厨技和菜式,珠海各大酒店的后厨都曾留下他求知若渴的身影。

“粤菜文化博大精深,厨师们不仅要善用食材,还要掌握每道菜的烹饪方式制作方法,提高厨技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学无止境。”刘亚强说。

集中西厨艺各家所长

珠澳一衣带水,人缘相亲。2008年,刘亚强跟随师傅为驻澳门部队做饭,此行让他大开眼界,对澳门国际化美食心生向往,于是他决定到澳门潜心学技。

“澳门的餐饮美食充满异域风情,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餐厅都具有独特的风味,让珠海厨师充满好奇。”刘亚强说,好奇心驱动他将澳门的酒店“转”了一个遍,他学习探寻着世界各地不同佳肴的制作方法和“秘籍”。

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形成了主打粤菜和澳式葡菜的餐饮风格,同时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各国的菜系。“各国美食在澳门交相辉映融合度非常高,比如澳式葡菜就是将葡国菜的烹饪方法和原料融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粤菜的烹调技术中,创造了澳门的新式葡菜,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刘亚强说。

丰富的阅历和见识,造就了刘亚强厨艺集各家所长,也让他在烹饪技术上拥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和开阔的思维,他擅用泰国、印度菜系里的香料,葡式、意式的各种酱汁也信手“调”来。2019年,在澳门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粤菜厨皇大赛上,他将石斑鱼鱼肉和墨鱼肉制作成鱼丸球,再佐以葡式酱汁,并将鱼头鱼骨做成椒盐,这道融合了粤菜和葡菜技法的“一鱼两吃”创新菜,让他斩获大赛铜奖。

推动珠海粤菜国际化

2019年12月8日,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粤菜师傅”走向国际——“一带一路”粤菜产业发展论坛暨珠港澳美食旅游文化节上,珠海喜获“国际休闲美食之都”荣誉称号。今年,珠海被赋予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方向既定,如何促进珠海粤菜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打造新时代具有国际范的粤菜美食文化,刘亚强在中西美食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思考和探索。他将广东婚宴席上的粤菜经典头道菜——烤乳猪融入西式技法烹饪,用洋葱、番茄、百里香、香芹等有具有浓烈香味的蔬菜打成汁,提前腌制乳猪,烤好的乳猪不仅有蔬菜味道,还因为有蔬菜果酸浸入,食之不会腻口。

刘亚强说,走向国际化,意味着珠海新一代粤菜师傅要更加用好澳门世界美食元素,加快珠澳美食融合的步伐,推动珠海粤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独领风骚,为珠海擦亮“国际休闲美食之都”新名片贡献力量。

文字:王芳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粤菜师傅|刘亚强:珠海学厨,澳门成长,力促粤菜国际化
珠海特区报 2021-08-09 11:01

“我毕业于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澳门的酒店后厨工作12年,如今在珠海演艺集团食堂做掌勺大厨。”“85后”刘亚强不仅见证了珠澳互联互通的源远流长,还和许多奋斗在澳门的珠海人一起,共同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三年多来,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力奏响“粤菜师傅”工程交响曲,培养出一批粤菜大师顶尖人才,也吸引了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从澳门回到珠海。珠海新一代粤菜师傅们正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开放的心态,在传承粤菜传统的同时勇于超越,将澳门世界美食元素融入珠海粤菜文化,助推珠海打造“国际休闲美食之都”。

钻研厨艺的刘亚强。

将报纸切得细如发丝

用青、白萝卜雕刻桥身、桥架,再用鱼线连接……一座“港珠澳大桥”在刘亚强精湛的刀工下几分钟完成。雕刻是粤菜文化经典技法,由师傅手把手传授,将刘亚强领入厨艺大门的是省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邓谦。

“邓谦是我上学时的班主任。为了练习刀功,他让我们切了一个多月的报纸,在增强腕力的同时磨练耐心和专注力。”刘亚强说,他能将报纸切得如头发丝一般细。

刘亚强选择学习厨师专业,最初源于对美食的喜爱。当他入门后,心底则燃起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从而在学艺路上一路驰骋。2003年,毕业后的刘亚强从打杂做起,洗菜、切菜、配菜、传菜……初入社会首先是熟悉各个岗位,而下班后则成为他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师傅休息,他可以上灶练厨艺为员工餐增添几道新学的“花式菜”。为了能学到更多厨技和菜式,珠海各大酒店的后厨都曾留下他求知若渴的身影。

“粤菜文化博大精深,厨师们不仅要善用食材,还要掌握每道菜的烹饪方式制作方法,提高厨技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学无止境。”刘亚强说。

集中西厨艺各家所长

珠澳一衣带水,人缘相亲。2008年,刘亚强跟随师傅为驻澳门部队做饭,此行让他大开眼界,对澳门国际化美食心生向往,于是他决定到澳门潜心学技。

“澳门的餐饮美食充满异域风情,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餐厅都具有独特的风味,让珠海厨师充满好奇。”刘亚强说,好奇心驱动他将澳门的酒店“转”了一个遍,他学习探寻着世界各地不同佳肴的制作方法和“秘籍”。

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形成了主打粤菜和澳式葡菜的餐饮风格,同时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各国的菜系。“各国美食在澳门交相辉映融合度非常高,比如澳式葡菜就是将葡国菜的烹饪方法和原料融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粤菜的烹调技术中,创造了澳门的新式葡菜,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刘亚强说。

丰富的阅历和见识,造就了刘亚强厨艺集各家所长,也让他在烹饪技术上拥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态和开阔的思维,他擅用泰国、印度菜系里的香料,葡式、意式的各种酱汁也信手“调”来。2019年,在澳门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粤菜厨皇大赛上,他将石斑鱼鱼肉和墨鱼肉制作成鱼丸球,再佐以葡式酱汁,并将鱼头鱼骨做成椒盐,这道融合了粤菜和葡菜技法的“一鱼两吃”创新菜,让他斩获大赛铜奖。

推动珠海粤菜国际化

2019年12月8日,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粤菜师傅”走向国际——“一带一路”粤菜产业发展论坛暨珠港澳美食旅游文化节上,珠海喜获“国际休闲美食之都”荣誉称号。今年,珠海被赋予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方向既定,如何促进珠海粤菜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打造新时代具有国际范的粤菜美食文化,刘亚强在中西美食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思考和探索。他将广东婚宴席上的粤菜经典头道菜——烤乳猪融入西式技法烹饪,用洋葱、番茄、百里香、香芹等有具有浓烈香味的蔬菜打成汁,提前腌制乳猪,烤好的乳猪不仅有蔬菜味道,还因为有蔬菜果酸浸入,食之不会腻口。

刘亚强说,走向国际化,意味着珠海新一代粤菜师傅要更加用好澳门世界美食元素,加快珠澳美食融合的步伐,推动珠海粤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独领风骚,为珠海擦亮“国际休闲美食之都”新名片贡献力量。

文字:王芳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