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林丹容:垃圾分类“香洲模式”探索者

【林丹容,珠海正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珠海正圆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如何形成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是她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正是在一个个像她这样的探索者的努力下,垃圾分类的“香洲模式”一点点形成,令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获得提升。8月25日,她正在梅华环保生态中心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忙碌着。】

从一名建设领域的管理者,转变为环保领域的管理者,她经历了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

常年形成的旧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林丹容在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推广工作之前就做好了“愚公移山”的准备。“移山”需要有智慧地步步推进,探索最符合珠海实际的具体措施。

长期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林丹容明白,要真正令管理责任人尽职需要一套合理高效的责任机制。以厨余垃圾为例,她和团队的伙伴与各物业服务单位约定,如果分类准确度多日处于较低评级,则暂停提供垃圾转运服务。这一制度的设计,倒逼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很多物业服务单位中的保安、保洁员都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工作当中,成为志愿者、督导员,不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分类准确率高,良好的垃圾管理提升了生活品质,更受到居民的点赞。“我们理想的状态是离开政府的引导和志愿者参与督导后,全社会依然能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一点点改变大家的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配合硬件建设,才能彻底地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让让垃圾分类观念成为人们的潜意识。”

从接手垃圾分类任务开始,林丹容就提出了垃圾分类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的构思。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厨余垃圾分类溯源、志愿督导及公众宣传、绩效考核三大模块。以厨余垃圾溯源系统为例,在厨余垃圾分类桶旁贴着二维码标签,垃圾桶收集地点等信息均实现了绑定,意味着“垃圾从哪来”均有据可追查。当装载垃圾的垃圾桶抵达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站或厨余垃圾集中转运站,智能化设备自动对桶内垃圾进行拍照记录和分类准确度打分,随后再进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或直运环节。这一套系统意味着可以更高效地记录收运地垃圾分类的成效,进而对管理责任人、居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正是一点点的探索,最符合香洲区实际的垃圾分类运作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垃圾分类的后端管理上继续实现新突破。”作为一名环保领域的国企管理者,林丹容想的东西更多。目前正圆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已经具备日处理大件垃圾60吨的能力,而在未来,处理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大件垃圾我们收集后会对它们进行破碎减容处理,对其中的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在低价值可回收物方面,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可追溯、可落地的举措,实现可回收物资源的专业化利用,在回收领域展现国企担当。只有垃圾分类更加细化,资源利用率才能更高,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这都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林丹容深知使命在肩,更需蹄疾步稳扬鞭奋进。

文字:陈颖 图片:陈佳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戴丹梅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今日面孔|林丹容:垃圾分类“香洲模式”探索者

【林丹容,珠海正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珠海正圆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如何形成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是她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正是在一个个像她这样的探索者的努力下,垃圾分类的“香洲模式”一点点形成,令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获得提升。8月25日,她正在梅华环保生态中心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忙碌着。】

从一名建设领域的管理者,转变为环保领域的管理者,她经历了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

常年形成的旧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林丹容在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推广工作之前就做好了“愚公移山”的准备。“移山”需要有智慧地步步推进,探索最符合珠海实际的具体措施。

长期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林丹容明白,要真正令管理责任人尽职需要一套合理高效的责任机制。以厨余垃圾为例,她和团队的伙伴与各物业服务单位约定,如果分类准确度多日处于较低评级,则暂停提供垃圾转运服务。这一制度的设计,倒逼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很多物业服务单位中的保安、保洁员都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工作当中,成为志愿者、督导员,不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分类准确率高,良好的垃圾管理提升了生活品质,更受到居民的点赞。“我们理想的状态是离开政府的引导和志愿者参与督导后,全社会依然能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一点点改变大家的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配合硬件建设,才能彻底地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让让垃圾分类观念成为人们的潜意识。”

从接手垃圾分类任务开始,林丹容就提出了垃圾分类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的构思。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厨余垃圾分类溯源、志愿督导及公众宣传、绩效考核三大模块。以厨余垃圾溯源系统为例,在厨余垃圾分类桶旁贴着二维码标签,垃圾桶收集地点等信息均实现了绑定,意味着“垃圾从哪来”均有据可追查。当装载垃圾的垃圾桶抵达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站或厨余垃圾集中转运站,智能化设备自动对桶内垃圾进行拍照记录和分类准确度打分,随后再进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或直运环节。这一套系统意味着可以更高效地记录收运地垃圾分类的成效,进而对管理责任人、居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正是一点点的探索,最符合香洲区实际的垃圾分类运作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垃圾分类的后端管理上继续实现新突破。”作为一名环保领域的国企管理者,林丹容想的东西更多。目前正圆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已经具备日处理大件垃圾60吨的能力,而在未来,处理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大件垃圾我们收集后会对它们进行破碎减容处理,对其中的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在低价值可回收物方面,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可追溯、可落地的举措,实现可回收物资源的专业化利用,在回收领域展现国企担当。只有垃圾分类更加细化,资源利用率才能更高,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这都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林丹容深知使命在肩,更需蹄疾步稳扬鞭奋进。

文字:陈颖 图片:陈佳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戴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