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亿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融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广东汇雅天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连日来,前来高州市曹江镇考察和洽谈合作的客商一拨接一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茂名分行授信5亿元支持该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来自深圳的著名文旅企业有意投资开发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科技企业对该镇的农产品流通和深加工兴趣浓厚。刚刚进驻百日的珠海市对口帮扶高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组曹江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以前瞻性的创新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忘我的奋斗精神,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开启了曹江乡村振兴新气象,让粤西丘陵地带的这片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精准施策严防返贫
一户一方案 一人一措施
10月中旬,深秋的高州市曹江镇珊阁村番石榴产业基地一片葱茏,这个在珠海帮扶下建起来的脱贫攻坚产业基地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漫山遍野的果树上硕果累累,十多名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摘果、包装、装箱等工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村原是省定贫困村,脱贫户邓世琼告诉记者,他家6口人,以前他每年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被安排到该基地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加上每年3000元的分红及其他种养收入,全年收入超过6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在我市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去年6月,曹江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7月12日,由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珠海传媒集团、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珠海九洲控股集团人员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曹江镇,继续“搭把手、拉一把”,为当地人民群众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农业振兴、乡村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继续向前。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们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强化队伍建设、政策引导、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工作队队长阮传孟介绍。
据了解,工作队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精准帮扶相结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通过曹江镇党委、镇政府制定《关于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督促指导23个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产业发展带贫脱困、就业扶贫精准对接、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社会保障救助兜底、风险防控保障脱贫成效等工作机制,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同时,工作队设立镇级监测中心、村级监测站,各村确定一名村干部担任监测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健全防返贫监测工作队伍。坚持“一月一筛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审核、一月一动态、一月一调整”工作机制,迅速落实帮扶措施、精准锁定监测对象,及时防控返贫风险。采取农户主动申请、村委审核上报、大数据平台分析、部门数据比对、设立热线信访及镇驻队干部、工作队成员、村干部定期跟踪走访等多种方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残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风险,重点关注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3级、4级精神残疾人及智力残疾人、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家庭,及时研判分析并纳入信息系统。
根据监测情况,工作队会同镇级监测中心对返贫致贫风险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每户的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分析找准造成返贫风险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建立“防返贫保险”“防返贫致贫保障基金”,以及引导发展产业、帮助就业、提供临时救济、发动社会捐助等方式,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效防范脱贫监测户返贫。同时,对消除风险监测户跟踪核查情况进行分析,适时动态调整帮扶措施。
补齐短板力促振兴
构建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全产业链布局
乡村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关键。工作队进驻曹江后,就马不停蹄开展“地毯式”的调研,将镇村人口、产业、资源情况摸了个透。调研发现,虽然曹江镇素有水果之乡之称,全镇种植荔枝8.399万亩、龙眼1.345万亩、黄皮超1万亩、香蕉9280亩,淮山很有名,沙姜产业规模也很大。但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农民靠天吃饭。当地种植技术、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都存在明显短板。
“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没有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企业带动性差,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甚至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阮传孟说,“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作队认为,如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是驻镇工作队协助曹江镇长期攻坚的重点之一。只有攻克产业难题,促进农户增收,才能擦亮乡村产业的成色,增强产业振兴的底气。
怎么找到突破口?工作队觉得有必要帮助农户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前不久,针对珊阁村番石榴正值上市季,工作队决定在这里试水搞一场直播带货,以该村为示范点,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销售新路子。

9月1日,由工作队与茂名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共同组织的百名主播来到了曹江镇的田间地头。直播期间,工作队与主播们一起,拿起番石榴与网友们互动,为曹江农产品代言。直播开始不到2小时,当地的珊阁番石榴、溪田淮山、罗平香蕉等系列特色农产品数次爆单,线上订单接踵而至,当天累计直播销售超过5000件农产品,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
“这次直播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威力,直播带货不仅拓宽了销路,而且价格也比批发高不少。很感谢工作队为我们带来新的方向。”番石榴种植大户邓世龙高兴地说。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工作队认为,要破解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的困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个好办法,“未来将引导大型商超和各类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让全镇23个行政村,村村有电商服务站,争取每年培训各类管理人员300人次以上,带动村民从事电商。”
目前,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曹江镇农民的“新农活”,不仅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对于缓解销售难、助力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发展电商,工作队还发动当农户盘活闲置房屋,开展鸡枞菌种植产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等。
据了解,工作队还将深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农村经营体系,加快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农业食品创新平台等),推进特色品牌创建行动,实施乡村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大坡桂味、安良堡黄皮、罗平香蕉、潭村龙眼,做大两溪淮山、里村沙姜、霍村香米,做优培坑塘虱、林村蚕丝、荷垌大头菜、堂阁麦芽糖,进一步提升“关堂仙桃”“珊阁番石榴”等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提升产品质量
打通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针对曹江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不少村民种植技术落后,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瓶颈,种植规模出现严重萎缩等问题,工作队依托职能单位优势,联系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和当地农技推广中心,组织选派了30多名专家奔赴田间地头,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工作。
9月5日,安良堡村黄皮种植大户、村党总支部书记胡浩友向工作队反映,入秋以来,该村上千亩黄皮地里相继出现病虫害,一些叶片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煤灰”,还有部分枝条出现了干枯。第二天,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果树专家周东辉与另外两名农技专家便驱车数百里赶到了现场,为发病的黄皮树把脉问诊,让胡浩友和其他农户的黄皮化险为夷。
工作队还邀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到曹江镇举办知识讲座,助力提高当地农户的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为明年荔枝的保果稳产保驾护航。
如今,农技服务还延伸到了线上。据介绍,工作队正在联系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联合打造“曹江镇乡村振兴农技服务”线上平台,平台设置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水产技术、特色产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包装、直播带货等多个版块,为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多元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积极发挥农技职能优势,提高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中的使用率,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用高新科技手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阮传孟说。
“以前我们种果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种植技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现在帮扶工作队组织专家把技术送上了门,我们致富增收的劲头更足了。”农户都对此赞不绝口。
文化赋能 数字链农
推进“互联网+红色旅游”和数字农业发展
今年国庆节期间,在曹江镇溪田村,一场挖掘淮山的“寻宝”活动正在酣畅淋漓进行,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不远处的霍村稻田热闹非凡,家长和孩子们争相抓着脚底下的泥鳅,“浑水摸鱼”游戏让他们都变成了泥猴,却玩得乐此不疲。田埂和村道两边,番薯、山水豆腐花、凉粉草、深薯籺……各式传统美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安良堡村梁氏大宅里,91岁的老党员梁昌盛精神矍铄,正忙着给外地游客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这是工作队依托当地文旅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众多游客享受乡村“慢生活”的成功实践。
曹江镇有7个革命老区村,工作队决定以深挖整合红色资源、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为载体,推出定制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加贴合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和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
同时,推进“互联网+红色旅游”,支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农业产业投入周期长,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如何保持农业产业稳定发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三农”, 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更科学的生产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附加值,促进效率的提升和增产增收。
“我们将大力推进数字链农,通过金融、物流、快递、电商、数字管控来推动产业发展。”阮传孟介绍,“工作队每年将支持曹江镇帮扶资金2000万元,我们希望以此为基础,提供贴息,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来支持曹江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目前已得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茂名分行的积极响应,授信5亿元支持曹江镇乡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工作队将着力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孵化基金,建立曹江镇数字链农联合体,加强金融服务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扩大经营规模。
另外,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工作队将开展争创省级卫生镇行动,有序推进旧城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三施”提升工程等,打造高州市全域圩镇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完善、公共服务最齐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最健全、数字转型最全面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目前,工作队正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统筹规划全镇发展蓝图,依托国内知名设计团队编制曹江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域旅游线路规划、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村居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镇域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结合25个村居不同的资源禀赋,分别编制成美丽休闲村、红色文化村、农旅融合村、风情民宿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等。
阮传孟表示,未来3年,工作队将协助曹江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为曹江镇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亿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融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广东汇雅天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连日来,前来高州市曹江镇考察和洽谈合作的客商一拨接一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茂名分行授信5亿元支持该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来自深圳的著名文旅企业有意投资开发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科技企业对该镇的农产品流通和深加工兴趣浓厚。刚刚进驻百日的珠海市对口帮扶高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组曹江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以前瞻性的创新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忘我的奋斗精神,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开启了曹江乡村振兴新气象,让粤西丘陵地带的这片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精准施策严防返贫
一户一方案 一人一措施
10月中旬,深秋的高州市曹江镇珊阁村番石榴产业基地一片葱茏,这个在珠海帮扶下建起来的脱贫攻坚产业基地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漫山遍野的果树上硕果累累,十多名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摘果、包装、装箱等工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村原是省定贫困村,脱贫户邓世琼告诉记者,他家6口人,以前他每年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被安排到该基地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加上每年3000元的分红及其他种养收入,全年收入超过6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在我市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去年6月,曹江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7月12日,由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珠海传媒集团、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珠海九洲控股集团人员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曹江镇,继续“搭把手、拉一把”,为当地人民群众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农业振兴、乡村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继续向前。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们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强化队伍建设、政策引导、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工作队队长阮传孟介绍。
据了解,工作队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精准帮扶相结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通过曹江镇党委、镇政府制定《关于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督促指导23个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产业发展带贫脱困、就业扶贫精准对接、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社会保障救助兜底、风险防控保障脱贫成效等工作机制,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同时,工作队设立镇级监测中心、村级监测站,各村确定一名村干部担任监测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健全防返贫监测工作队伍。坚持“一月一筛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审核、一月一动态、一月一调整”工作机制,迅速落实帮扶措施、精准锁定监测对象,及时防控返贫风险。采取农户主动申请、村委审核上报、大数据平台分析、部门数据比对、设立热线信访及镇驻队干部、工作队成员、村干部定期跟踪走访等多种方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残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风险,重点关注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3级、4级精神残疾人及智力残疾人、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家庭,及时研判分析并纳入信息系统。
根据监测情况,工作队会同镇级监测中心对返贫致贫风险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每户的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分析找准造成返贫风险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建立“防返贫保险”“防返贫致贫保障基金”,以及引导发展产业、帮助就业、提供临时救济、发动社会捐助等方式,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效防范脱贫监测户返贫。同时,对消除风险监测户跟踪核查情况进行分析,适时动态调整帮扶措施。
补齐短板力促振兴
构建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全产业链布局
乡村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关键。工作队进驻曹江后,就马不停蹄开展“地毯式”的调研,将镇村人口、产业、资源情况摸了个透。调研发现,虽然曹江镇素有水果之乡之称,全镇种植荔枝8.399万亩、龙眼1.345万亩、黄皮超1万亩、香蕉9280亩,淮山很有名,沙姜产业规模也很大。但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农民靠天吃饭。当地种植技术、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都存在明显短板。
“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没有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企业带动性差,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甚至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阮传孟说,“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作队认为,如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是驻镇工作队协助曹江镇长期攻坚的重点之一。只有攻克产业难题,促进农户增收,才能擦亮乡村产业的成色,增强产业振兴的底气。
怎么找到突破口?工作队觉得有必要帮助农户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前不久,针对珊阁村番石榴正值上市季,工作队决定在这里试水搞一场直播带货,以该村为示范点,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销售新路子。

9月1日,由工作队与茂名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共同组织的百名主播来到了曹江镇的田间地头。直播期间,工作队与主播们一起,拿起番石榴与网友们互动,为曹江农产品代言。直播开始不到2小时,当地的珊阁番石榴、溪田淮山、罗平香蕉等系列特色农产品数次爆单,线上订单接踵而至,当天累计直播销售超过5000件农产品,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
“这次直播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威力,直播带货不仅拓宽了销路,而且价格也比批发高不少。很感谢工作队为我们带来新的方向。”番石榴种植大户邓世龙高兴地说。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工作队认为,要破解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的困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个好办法,“未来将引导大型商超和各类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让全镇23个行政村,村村有电商服务站,争取每年培训各类管理人员300人次以上,带动村民从事电商。”
目前,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曹江镇农民的“新农活”,不仅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对于缓解销售难、助力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发展电商,工作队还发动当农户盘活闲置房屋,开展鸡枞菌种植产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等。
据了解,工作队还将深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农村经营体系,加快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精深加工中心、农业食品创新平台等),推进特色品牌创建行动,实施乡村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大坡桂味、安良堡黄皮、罗平香蕉、潭村龙眼,做大两溪淮山、里村沙姜、霍村香米,做优培坑塘虱、林村蚕丝、荷垌大头菜、堂阁麦芽糖,进一步提升“关堂仙桃”“珊阁番石榴”等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提升产品质量
打通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针对曹江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不少村民种植技术落后,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瓶颈,种植规模出现严重萎缩等问题,工作队依托职能单位优势,联系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和当地农技推广中心,组织选派了30多名专家奔赴田间地头,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工作。
9月5日,安良堡村黄皮种植大户、村党总支部书记胡浩友向工作队反映,入秋以来,该村上千亩黄皮地里相继出现病虫害,一些叶片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煤灰”,还有部分枝条出现了干枯。第二天,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果树专家周东辉与另外两名农技专家便驱车数百里赶到了现场,为发病的黄皮树把脉问诊,让胡浩友和其他农户的黄皮化险为夷。
工作队还邀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到曹江镇举办知识讲座,助力提高当地农户的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为明年荔枝的保果稳产保驾护航。
如今,农技服务还延伸到了线上。据介绍,工作队正在联系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联合打造“曹江镇乡村振兴农技服务”线上平台,平台设置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水产技术、特色产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包装、直播带货等多个版块,为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多元服务,助力打通科技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积极发挥农技职能优势,提高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中的使用率,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用高新科技手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阮传孟说。
“以前我们种果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种植技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现在帮扶工作队组织专家把技术送上了门,我们致富增收的劲头更足了。”农户都对此赞不绝口。
文化赋能 数字链农
推进“互联网+红色旅游”和数字农业发展
今年国庆节期间,在曹江镇溪田村,一场挖掘淮山的“寻宝”活动正在酣畅淋漓进行,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不远处的霍村稻田热闹非凡,家长和孩子们争相抓着脚底下的泥鳅,“浑水摸鱼”游戏让他们都变成了泥猴,却玩得乐此不疲。田埂和村道两边,番薯、山水豆腐花、凉粉草、深薯籺……各式传统美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安良堡村梁氏大宅里,91岁的老党员梁昌盛精神矍铄,正忙着给外地游客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这是工作队依托当地文旅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众多游客享受乡村“慢生活”的成功实践。
曹江镇有7个革命老区村,工作队决定以深挖整合红色资源、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为载体,推出定制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加贴合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和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
同时,推进“互联网+红色旅游”,支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农业产业投入周期长,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如何保持农业产业稳定发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三农”, 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更科学的生产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附加值,促进效率的提升和增产增收。
“我们将大力推进数字链农,通过金融、物流、快递、电商、数字管控来推动产业发展。”阮传孟介绍,“工作队每年将支持曹江镇帮扶资金2000万元,我们希望以此为基础,提供贴息,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来支持曹江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目前已得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茂名分行的积极响应,授信5亿元支持曹江镇乡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工作队将着力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孵化基金,建立曹江镇数字链农联合体,加强金融服务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扩大经营规模。
另外,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工作队将开展争创省级卫生镇行动,有序推进旧城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三施”提升工程等,打造高州市全域圩镇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完善、公共服务最齐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最健全、数字转型最全面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目前,工作队正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统筹规划全镇发展蓝图,依托国内知名设计团队编制曹江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域旅游线路规划、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村居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镇域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结合25个村居不同的资源禀赋,分别编制成美丽休闲村、红色文化村、农旅融合村、风情民宿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等。
阮传孟表示,未来3年,工作队将协助曹江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为曹江镇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