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秒变”鲸鱼艺术装置 志愿者义务清理淇澳岛海滩

海滩上的塑料瓶、塑料袋、口罩、拖鞋、渔网等垃圾,被一件件从海滩捡起、分类收集,制作成新颖的艺术装置……10月30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万山分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虎牙公司在淇澳岛共同举办一场题为“生生不息”的主题公益活动,60名志愿者通过清理海滩垃圾、把垃圾制作成艺术装置、艺术表演等多种方式,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呼吁人们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宣扬减少垃圾入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活动中,60名志愿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将沙滩上的垃圾逐一拾起,并按照一般塑料、泡沫塑料、金属、纸质等进行分类、称重和记录。

随后,志愿者们利用捡到的海洋垃圾纷纷展开脑洞大开的艺术创作。其中虎牙志愿者的创作尤为引人关注。他们把一只受到环境污染的变异鲨鱼装置悬浮在空中,“鲨鱼”嘴里源源不断地吐出大量口罩、塑料制品等海洋垃圾,反映了疫情产生的废弃口罩以及其他垃圾使得海洋环境恶化加剧,同时借助超现实摄影形式,倡导大众关注海洋生态保护。

另一个名为“万里山海图”的艺术装置同样受到关注。该装置利用海洋废弃物制作成了鲸鱼骨架形状的“山体”,“山体”表面用荧光材料上色,并画出动物图腾,寓意“一鲸落而万物生”——鲸落形成的生态系统保养着一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演绎出更多精彩的生命。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活动期间,志愿者、生态专家学者、项目发起人、社区居民代表等就如何严控陆源塑料的排放,通过减量、回收、再利用的路径来推进陆源塑料垃圾治理,如何通过网络直播技术支持海洋环保、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话题进行了交流。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发挥直播平台的线上传播互动优势,赋能保护海洋生态,以志愿者+主播全程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当前海洋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呼吁公众关注海洋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减少海洋垃圾排放。”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的活动在虎牙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引发了线上观众的强烈共鸣。

文字:郑振华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海洋垃圾“秒变”鲸鱼艺术装置 志愿者义务清理淇澳岛海滩
观海融媒 2021-10-30 22:27

海滩上的塑料瓶、塑料袋、口罩、拖鞋、渔网等垃圾,被一件件从海滩捡起、分类收集,制作成新颖的艺术装置……10月30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万山分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虎牙公司在淇澳岛共同举办一场题为“生生不息”的主题公益活动,60名志愿者通过清理海滩垃圾、把垃圾制作成艺术装置、艺术表演等多种方式,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呼吁人们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宣扬减少垃圾入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活动中,60名志愿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将沙滩上的垃圾逐一拾起,并按照一般塑料、泡沫塑料、金属、纸质等进行分类、称重和记录。

随后,志愿者们利用捡到的海洋垃圾纷纷展开脑洞大开的艺术创作。其中虎牙志愿者的创作尤为引人关注。他们把一只受到环境污染的变异鲨鱼装置悬浮在空中,“鲨鱼”嘴里源源不断地吐出大量口罩、塑料制品等海洋垃圾,反映了疫情产生的废弃口罩以及其他垃圾使得海洋环境恶化加剧,同时借助超现实摄影形式,倡导大众关注海洋生态保护。

另一个名为“万里山海图”的艺术装置同样受到关注。该装置利用海洋废弃物制作成了鲸鱼骨架形状的“山体”,“山体”表面用荧光材料上色,并画出动物图腾,寓意“一鲸落而万物生”——鲸落形成的生态系统保养着一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演绎出更多精彩的生命。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活动期间,志愿者、生态专家学者、项目发起人、社区居民代表等就如何严控陆源塑料的排放,通过减量、回收、再利用的路径来推进陆源塑料垃圾治理,如何通过网络直播技术支持海洋环保、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话题进行了交流。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发挥直播平台的线上传播互动优势,赋能保护海洋生态,以志愿者+主播全程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当前海洋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呼吁公众关注海洋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减少海洋垃圾排放。”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的活动在虎牙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引发了线上观众的强烈共鸣。

文字:郑振华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