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俊: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总工程师。2008年大学毕业的黄俊从最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面对高强度工作和无法预测的项目困难,黄俊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感恩乐观的心态,“能参与珠海这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我觉得很幸运。”20日上午,黄俊早早来到办公室,在对公司各个项目施工方案审核审批中,开启崭新的一天。】

今年35岁的黄俊头上已有明显可见的白发,但整个人看起来显得十分精神与干练。交谈过程中,黄俊始终保持着“理工男”的严谨和谦逊。2017年底,因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横琴口岸项目”)建设需要,黄俊从深圳来到珠海,负责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黄俊告诉记者,横琴口岸项目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建成后能满足年通关量8000万人次的需求,是“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项目。成为这样一个重大项目的总工程师,黄俊倍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项目遇到的困难面前,黄俊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创新。2019年9月,横琴口岸项目迎来了莲花大桥(出境匝道)改建工程的施工节点。该工程当时面临要在施工期间保障桥下通关道路通行、桥面曲率特别小无法使用架桥机等难题。

斟酌再三后,黄俊和团队提出了使用小曲率半径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的设想。该技术指的是在搭设顶推平台后,通过步履式顶推设备,把钢箱梁推至相应目标桥墩点。通俗地说,就是使弯曲的钢箱梁从平台跨越至桥墩点。其难度在于匝道半径只有60米,在如此小曲率的条件下作业,对施工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这也是黄俊遇到的新难题。
“如果不相信自己,创新又从何谈起呢?”在进行了大胆地设想后,黄俊和团队联合设计院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对整个工程的节点进行细致地分析。与此同时,公司也邀请省内外桥梁领域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加强桥梁结构的抗扭刚度、加固支撑平台、考虑强台风等工况条件……在历经两次完善后,黄俊的施工方案终于获得通过,“当时是舒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方案通过只是拿到了‘准生证’,距离顺利实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黄俊说。

需要进行顶推的匝道钢箱梁长38.5米,被分为4段实施。黄俊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段钢箱梁实施顶推时,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现场,仔细地监测着桥梁变形程度、支撑点受力深降等情况,与前期三维仿真模拟的数据逐个仔细比对,“就像考完试对答案时的心情,又惊又喜,感觉整个过程非常漫长。最让我开心的是,所有数据都能精准地对上。”黄俊兴奋地说。
在黄俊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工程历时47天完工,相较传统施工方式节约工期15天、实现经济效益220万元。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该匝道的建设任务,还凭借该技术获得了多个国家、省级技术进步奖奖项。在黄俊看来,做工程遇到难题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困难,要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力量。

从黄俊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刚好能看到包括莲花大桥(出境匝道)在内的整个横琴口岸项目。接下来,正在施工的莲花大桥(入境匝道)也将采用顶推施工技术,并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届时莲花大桥通关能力将翻倍。除了横琴口岸项目外,黄俊的单位还承接了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能参与这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我感到很荣幸。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珠海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黄俊: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总工程师。2008年大学毕业的黄俊从最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面对高强度工作和无法预测的项目困难,黄俊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感恩乐观的心态,“能参与珠海这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我觉得很幸运。”20日上午,黄俊早早来到办公室,在对公司各个项目施工方案审核审批中,开启崭新的一天。】

今年35岁的黄俊头上已有明显可见的白发,但整个人看起来显得十分精神与干练。交谈过程中,黄俊始终保持着“理工男”的严谨和谦逊。2017年底,因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横琴口岸项目”)建设需要,黄俊从深圳来到珠海,负责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黄俊告诉记者,横琴口岸项目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建成后能满足年通关量8000万人次的需求,是“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项目。成为这样一个重大项目的总工程师,黄俊倍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项目遇到的困难面前,黄俊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创新。2019年9月,横琴口岸项目迎来了莲花大桥(出境匝道)改建工程的施工节点。该工程当时面临要在施工期间保障桥下通关道路通行、桥面曲率特别小无法使用架桥机等难题。

斟酌再三后,黄俊和团队提出了使用小曲率半径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的设想。该技术指的是在搭设顶推平台后,通过步履式顶推设备,把钢箱梁推至相应目标桥墩点。通俗地说,就是使弯曲的钢箱梁从平台跨越至桥墩点。其难度在于匝道半径只有60米,在如此小曲率的条件下作业,对施工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这也是黄俊遇到的新难题。
“如果不相信自己,创新又从何谈起呢?”在进行了大胆地设想后,黄俊和团队联合设计院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对整个工程的节点进行细致地分析。与此同时,公司也邀请省内外桥梁领域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加强桥梁结构的抗扭刚度、加固支撑平台、考虑强台风等工况条件……在历经两次完善后,黄俊的施工方案终于获得通过,“当时是舒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方案通过只是拿到了‘准生证’,距离顺利实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黄俊说。

需要进行顶推的匝道钢箱梁长38.5米,被分为4段实施。黄俊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段钢箱梁实施顶推时,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现场,仔细地监测着桥梁变形程度、支撑点受力深降等情况,与前期三维仿真模拟的数据逐个仔细比对,“就像考完试对答案时的心情,又惊又喜,感觉整个过程非常漫长。最让我开心的是,所有数据都能精准地对上。”黄俊兴奋地说。
在黄俊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工程历时47天完工,相较传统施工方式节约工期15天、实现经济效益220万元。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该匝道的建设任务,还凭借该技术获得了多个国家、省级技术进步奖奖项。在黄俊看来,做工程遇到难题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困难,要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力量。

从黄俊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刚好能看到包括莲花大桥(出境匝道)在内的整个横琴口岸项目。接下来,正在施工的莲花大桥(入境匝道)也将采用顶推施工技术,并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届时莲花大桥通关能力将翻倍。除了横琴口岸项目外,黄俊的单位还承接了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能参与这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我感到很荣幸。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珠海城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